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章 62
    今天晚上的奶团子就不好哄了,直往廖春华怀里钻,哇哇地哭,馋母乳。

    冲得奶粉不喝,胳膊来回摇着,哭得小脸通红。

    廖春华颠着哄着,骆听雨开了电视转移他的注意力“言言,看电视啦。”

    骆言抽噎着一顿,委屈的撇着小嘴回应他姐姐哦,然后又开始哭。

    “吃苹果泥吧,果果泥。”骆听雨拿了个苹果冲他晃。

    一听果果,骆言冲姐姐张开了胳膊。

    他以为去看果果呢。

    “咱吃果果泥。”骆听雨装看不懂的,拿勺子刮苹果泥。

    她一边刮着苹果泥还一边琢磨呢,如果把奶团子带进去正碰上老父亲,老父亲是不是能把奶团子带出去吃完奶再送进来或者把老妈带进果园喂奶

    嗯,她想象力还挺丰富。

    她妈得疯吧

    估计一家人都得疯了

    骆听雨跟廖春华俩人连哄带喂,才算把奶团子哄睡了。

    祖孙俩都累出一身汗。

    廖春华感叹,要是没有小九,她都弄不了小言。

    “九,我给你洗洗澡”廖春华问小孙女。

    “奶奶,你帮我兑好水我自己洗,冲冲身上的汗就可以了。”

    廖春华还是帮她擦洗了下后背,她自己挑的衣服,穿哪套她自己可有主意了。

    给小孙女洗完,廖春华问了问骆听雨能不能单独在这边待会儿,她回老宅擦洗擦洗,身上黏腻腻的不得劲,也得换身衣服。

    “行,奶奶你去吧,锁上门就行。”

    “我很快就回来。”

    廖春华回去飞快的洗完,回来的时候小孙女还在看电视。

    见她回来,自己爬到床上睡了,特别省心。

    第二天又战斗一天,终于在第三天下午文霞风尘仆仆的进了门。

    骆常庆留在津店了,文喜粮也留下了,帮着常庆看摊子。

    文霞是惦记俩孩子惦记的不行,一下火车就赶紧坐汽车往回赶,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进门来就听婆婆满嘴的夸小九“唉哟,咱家小九真不是我夸她,这孩子咋这么灵呢”

    “还算着你们快回来了,让我给你们晒水,又晾凉水,怕你们进门得喝。”

    文霞赶紧接过儿子,又摸摸闺女的脑袋,心里才算踏实了,笑着跟廖春华道“娘你也辛苦了,我给你买了件毛衣,等过两天就能穿了,你瞧瞧咋样。”

    又道“在包里呢,你自己拿。”

    廖春华满心的高兴,嘴上也说着客气话“唉哟,花那个钱干啥”

    却迫不及待的去看毛衣。

    一件暗红色的开衫毛衣,廖春华一摸那毛线那么软,手都不敢抬,生怕手上的老皮太粗糙把毛衣勾了,小心翼翼的把手挪开。

    “机器精织的,从齐城百货大楼买的,抢不上,手慢一点就没了,都没法仔细挑颜色。”文霞倒是没说假话,她跟常庆两个人就抢了两件女款,两件男款,颜色根本没得挑。

    她自己看中了一件奶白色的,都没挤到那边,就没货了。

    抢到的这两件颜色更适合上年纪的人穿,给婆婆一件,给邢爱燕一件。

    男款骆常庆留一件,给她爹一件。

    廖春华跟小儿媳说“这机器织的毛衣看着就是板正,人家这线也软和,得花不少钱吧”

    “还行,你试试尺寸。”

    “不用试不用试,看着就行。”廖春华说着,还是拿起来在身上比划了下,乐的满脸褶子都堆一块了。

    她也没忙着回去,主动去收拾菜,准备做后晌饭。

    做着饭又开始夸小九,又当趣事说起小九教她做饭的事。

    “是吗”文霞也惊讶了下,笑着跟婆婆道“她在家看我做饭,有时候听我跟他爸嘀咕这咋弄,那咋做,没想到就记住了。”

    “是啊,小脑瓜太好使了。”

    骆听雨体贴妈妈的辛苦,进屋给妈妈端了水来“妈妈喝水”

    “诶,谢谢九九,我闺女真好。”文霞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

    廖春华张了好几次嘴想问问她那皮鞋的事。

    先前她担心不好卖,可要是不好卖,小儿子那边能连夜去进货

    不过她也知道这皮鞋确实不便宜,小三十一双呢。

    又开始琢磨,这么贵的东西人家能从她这个老太太手里买吗

    犹豫一番,最后决定还是好好卖她的解放鞋算了。

    吃完晚饭,婆婆回了她自己的老宅,闺女儿子都睡了,文霞洗了个澡,又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晾上,往床上一躺,才觉得浑身跟散架似的。

    心里又惦记着常庆在津店卖的咋样,这个点了有没有找地方住下。

    刚要迷糊住,听着外头突突突地响,文霞一激灵,忙竖着耳朵听了听,真是三轮车的声音,赶紧穿上鞋拉亮天井里的灯,出去开门。

    是骆常庆回来了,不是说就着住下吗

    这皮鞋在津店真是卖疯了,一下午没挪地方,卖了九百多双,忙到天擦黑,怕有人浑水摸鱼,就收了摊子。

    本来计划的是收摊晚了找招待所住一宿,他带着介绍信,老丈人也有,不然也坐不了火车。

    是那天晚上走的时候去砸开村长家的门,让人家给开的。

    骆常庆还给人家塞了两包烟。

    今晚回来是想明天带着文霞一块去,主要是车上的货摞的太满,用帆布盖着,卖的时候卷起来,只露出一小部分。

    就这样两个人还有点看不过来。

    主要这回不能小幅度往外倒,毕竟他把三轮车弄过去,到齐城再弄出来,就费了不少心思打马虎眼。

    三轮车装不下所有的货,还是找借口说人家帮着运,还得劝服固执的老丈人去路边摊上喝水休息,自己开着三轮车找地方往外倒货,就不能太频繁了,能摞上多少摞多少。

    最后临时改主意,跟老丈人一商量,就回来了。

    一路骑回来的,先把老丈人送回去。

    也是考虑到走这几天怕丈母娘担心,回家说一声,也洗洗换换衣服啥的。

    明天老丈人直接从他们公社那边坐车过去,在车站等着,他和文霞过去跟老丈人汇合,再去摆摊。

    “行,那跟他奶再说声。”

    反正也耽误下来了,廖春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是耽误了几天卖茶叶蛋,可要是没有小儿子带着,她咋能挣来收音机、电风扇,还把家具都换了呢

    保不齐就跟其他老太太一样,见天坐棒子秸垛前头晒太阳,除了说些家长里短,就是算计着口袋里的分钱咋能一分当成两分花。

    况且看两天孩子,小儿媳还给她买回来一件毛衣,她现在就盼着赶快下两场雨降了温,好穿上毛衣出去走一圈。

    就是按照当地习俗,八月十五看闺女,她本来打算明天去小李庄走一趟,这样就挪到后天,正好八月十五那天过去,上午去打个逛,吃了午饭就回来。

    所以第二天骆听雨睁开眼,看到的还是奶奶。

    骆言好在也跟奶奶熟了,一醒了就让廖春华抱着。

    不过吃完早饭没多会儿,邢爱燕来了。

    八月十五她也得看闺女,前两天就开始忙,从大闺女家开始往后排,挨着转了一圈,就剩小闺女没看了。

    往年她不按排行转,按着距离远近排,今年感了场冒,小九姐弟俩年龄又最小,怕过来传给孩子,就一再往后挪。

    昨儿好多了就想过来,也琢磨着再抻一天,今天知道小闺女没在家,她老伴儿一早也去津店帮小女婿摆摊了,她想孩子,加上也思量着小闺女的婆婆被占了好几天工夫,估计也得去看闺女,就过来了。

    俩娘少不了说两句客气话。

    要是往年,说不上两句廖春华就开始阴阳怪气,今年整个大变样,说的都是人话,邢爱燕听着也跟她客客气气的。

    心说还真是变了不少。

    这俩娘以前也不是没吵过,不过吵的不算厉害。

    说了会儿话,邢爱燕知道廖春华还没去看闺女,就笑道“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你还能正日子去啊我在这里待一天,你赶紧去看看他姑吧。”

    也不是说正日子不行,但基本上都是提前几天看,正日子都在家里过节呢。

    廖春华又东西又有点不好意思,道“你看,你来走闺女家,没招待你啥还得叫你帮忙。”

    “咱俩一个孩子奶奶,一个孩子姥娘,都不是外人。”邢爱燕笑道,“咱用不着客气啊”

    她带了两条钙奶饼干,拿了一条要给廖春华,廖春华没要,她现在不缺吃喝,手里也有钱,自己去供销社买就行。

    这本来就不好意思了,要是再拿小儿子丈母娘送来的东西去看她闺女,咋也说不过去。

    廖春华去供销社买了两包点心,买了罐麦乳精,她没买月饼,没有月饼票,而且供销社里也卖完了。

    往年她也不买月饼,就买上几根麻花,有时候再打上二斤豆油。

    今年规格这就高了不少。

    当然,比不过文霞她娘,她看着除了点心鱼肉、细挂面,还给小儿子家做了床被单。

    可文霞也比她小春会疼娘啊,这毛衣她虽然没问,也猜着肯定少不了他姥娘的。

    走娘家的东西肯定也少不了。

    再想想她小春每回来带啥光带着嘴来,一带带好几张。

    要是放在往常,廖春华不去琢磨这些,她这段时间不是让小儿子点拨的会反省了么

    尤其是琢磨透了老大家,对自己闺女那琢磨的更透,有些事的看法就跟以前不一样了。

    不过到底是亲闺女,该去看还得去看。

    骆立春这两天也是望眼欲穿,想着以前甭管是五月端午还是八月十五,她娘提前两三天就来了,今年这都到跟前了咋还没来呢

    自家儿子惦记着姥娘来买好吃的呢,见天回来问。

    别是因着上回她回去给骆常庆告状豆饼的事时,顺口劝她别出去卖菜,让她把哥嫂那块还回去,留着没良心弟弟那块种点够家里吃的就行,出去抛头露面不够那丢人的,结果老娘就把她骂出去了。

    不会到现在还没消气吧

    有可能,秋收都没来家里帮忙。

    往年可不这样啊。

    心里正七上八下,就见她娘进来了。

    “唉哟,我亲娘诶,可算把你盼来了,你不知道你外孙这两天啊,见天念叨,他姥娘咋还不来,他姥娘咋还不来。”骆立春再一看廖春华手里提的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赶紧接了过来,扭头就打听“娘,你卖菜挣多少钱了啊还真能挣出吃的来啊。”今年是瞧着手松了,还买了麦乳精。

    廖春华一瞪眼,没好气地道“咋着我要是挣不出吃的来你准备给我添两个啊”

    这个糊涂闺女也是,净叫老大家戳哄坏了。

    上回还嫌她做小买卖丢人,现在就问她能挣多少钱了。

    骆立春一听吓了一跳,忙道“我哪有钱,家里这么多张嘴都快吃不上饭了。”

    廖春华哼哼两声,这个朝巴闺女。

    骆立春不再提钱的事,殷勤的招呼她娘,还道“娘,一会儿我去割块豆腐,咱包下包子吃吧,包韭菜豆腐的,再打俩鸡蛋。”

    下包子是当地的说法,就是水饺。

    廖春华买那一罐麦乳精能吃多少肉啊

    提这么多东西来都混不上个肉菜,心里一阵气闷。

    再想想来帮她过麦子的时候,回去叫小儿子那一通怼。

    小儿子招待丈母娘都炖鸡,她过来跟着吃糠咽菜。

    一时脸色就有些难看。

    骆立春正给老娘倒水,没看到她的脸色,自顾自的又说起没良心弟弟卖解放鞋的事来,还问她“娘,你知道他小舅又开始卖解放鞋了吧你说他这个人,真是不打算学好了,来趟小李庄都不知道上趟姐姐家来看看,咋着还怕我留下他的东西啊”

    廖春华没说话。

    骆立春接着又一脸八卦地打听“他不是去当城里人了吗咋还是回咱这边做买卖啊叫说我,那城里就不是他能混的。”

    “是啊,哪儿都不好混,挣俩钱可难了。”廖春华接过水喝了一口,连勺糖都没舍得给她放,哐当把碗放下,“这不就跑省城了去了么。”

    骆立春一听,跟她琢磨的差不多,刚要笑出声就愣了下“不是他去哪了”

    “省城啊,老远老远了,你没去过吧”廖春华拿眼觑着朝巴闺女,笑道,“我也没去过,人常庆去了,带着老婆孩子都去省城了。”

    骆立春觉得脑子不大够使,纳闷道“他津店都混不下去,去省城干啥啊这不是胡捣鼓吗我哥嫂知道不”

    廖春华一脸深沉,意有所指“以前不知道,这回算是知道了。”说完才问了一嘴,“你去医院看看你大嫂了吗”

    她没来小李庄报信,也不知道老大有没有托人跟他姑说刘美青住院的事,但瞧着朝巴闺女啥都不知情的样子,估计是没说。

    果然,朝巴闺女就愣了“我大嫂住院了她咋了得的啥病啊”

    “贪病,差点让阎王爷叫走了。”廖春华冷笑,“不光进了医院,还进了回派出所呢,你哥的脸都让她丢尽了。”

    “看她以后还敢不敢惦记不该惦记的东西了。”

    说完有些不乐意在闺女家待了,还是去公社看看能不能买上块肉,回去包肉馅的下包子招待亲家母吧。

    就起来说回去,往外走。

    骆立春紧留慢留也没留住,追出来还问“啥叫瘫病啊她瘫了啊她要是瘫了咱可不能留啊,叫我大哥给刘家送回去,我大哥这么年轻,家里还有俩孩子,没个洗衣裳做饭的不行啊。娘你走这么快干啥你吃了再走不咋,我这就去割豆腐了”

    廖春华沉着脸出了小李庄,去公社排了好一会儿队才买上块肉,还抢了只鸡,提着回石安村了。

    邢爱燕在家里抱着小外孙听小九给她背唐诗,乐颠颠的。

    小闺女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昨天她老伴回去跟她说才知道,小女婿起的那鞋人家都抢着买,他跟小女婿四只手都忙不过来。

    还跟她说了省城的百货大楼长啥样,里头那人啊,那抢东西的架势啊,就跟那些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买的那毛衣,二十二一件呢,给她心疼的不轻。

    用这些钱买毛线回来自己织得织多少啊。

    老两口一人一件,这就小五十块钱。

    当然,闺女跟女婿孝顺,做父母的心里确实也熨帖。

    正跟小外孙女和外孙子腻乎着,去走闺女家的廖春华就回来了,还提着一只拔好毛的鸡和一块五花肉。

    “老嫂子,咋还拿这些东西回来呢”邢爱燕心里诧异,咋没在闺女家吃饭呢,别是特意回来招待她啊。

    廖春华就道“我去了趟公社,咱中午包下包子吃,晚上再炖鸡吃。”

    没提去闺女家的事。

    放下东西又道“我去人家家里割点韭菜。”

    见小孙子冲她咿咿呀呀的,廖春华还啧啧逗了两下,就拿上把镰头出门割韭菜去了。

    邢爱燕有些被这架势惊着了,这又是包饺子又是准备炖鸡的,也觉得不好意思。

    等她割了韭菜回来,就把骆言放凉席上跟姐姐玩着,她帮着摘韭菜、剁肉馅。

    廖春华去和面。

    两人共同能聊的就是骆常庆跟文霞,就开始夸,这个夸女婿,那个夸小儿媳。

    以前有矛盾的事谁也没提,反正相处的还挺愉快。

    他们仨吃饺子,单独给骆言煮了一小碗细挂面,炝锅加上菜叶煮的,稍微滴一滴香油提味,骆言就吧唧吧唧吃的香甜,抓着碗沿不撒手。

    韭菜肉饺子也特别香,骆听雨吃了个小肚滚圆。

    邢爱燕怕她吃太饱一会儿午睡再积了食,哄着她在天井里来回走“宝儿,咱玩一会儿再去睡觉啊,得消消食。”

    骆听雨乖巧地点点脑袋,来回溜达。

    等她跟奶团子睡了,俩娘就坐屋里拉呱。

    下午廖春华就把鸡剁了,邢爱燕做红烧鸡块拿手,把鸡红烧了。

    又炒了几个菜,还蒸了锅干粮。

    文霞跟她爹就先回来了。

    早上邢爱燕计划好今天来小闺女家,就让文喜粮给女婿捎口信了,说下午从这儿接着她一块回兰沟村。

    爷俩坐汽车回来的,但也没差多长时间,骆常庆就骑着三轮进了门。他走的早,文霞两人等了会儿车,加上汽车走走停停,路线也绕,就跟骆常庆差的时间不长。

    仨人在外头风吹日晒上一天,看着脸上都灰扑扑的,可精神头却足的很。

    这回去进货等的时间长是厂里没存货,生产不出来,但排队的人没那么多了。

    许是离中秋近了,外地那些要进货的都提前批上回去了,这回去的就是几个本省的销售商。

    每人还是限量,因为厂里供不上,骆常庆他们就分两天排了两次,还给厂里批条子的人塞了两条烟。

    前前后后搞到六千双鞋,四千双女鞋,两千双男鞋。

    昨天卖了九百多双,今天一天也是先在百货商店旁边卖,后来人家不让,他们又去车站附近,那边在街口上,人流量也多,还又回了趟百货商店旁边,毕竟那边的人流量实在太大了

    再后来就去靠近市中心的几个供销社旁边卖,也是借人家的客流量,一天下来卖出去一千七百多双。

    北区还没过去呢,他还没去之前的化纤厂和钢厂那边呢,倒是碰上个化纤厂的老顾客来这边逛百货商店,见着是他,还问他咋不卖水果改卖鞋了

    骆常庆实在忙的顾不上多说,只说了一句明后天就去那边,也没说水果卖不卖,就转身给人家找鞋、收钱、找零。

    县城还能去扫一圈。

    一家人坐下来吃晚饭。

    邢爱燕问他明天的打算。

    骆常庆也不能叫老丈人家不过节了,明天搞不好小九她几个姨有回娘家的。

    就说明天自己出去,卖一上午就回来。

    鞋子也不全带着,带一小部分,他自己能看过来。

    把车上的鞋子搬进屋,骑车把老丈人跟丈母娘送了回去。

    车子是挺颠,可颠着颠着也习惯了。

    家里,廖春华帮着洗洗刷刷收拾完,去看了看皮鞋,不愧是小三十块钱一双的皮鞋,瞧着是精致,穿起来要是在水泥地上走咯噔咯噔声音可清脆了。

    文霞瞧着,笑道“娘,下次要是能进着平底的,就给你留一双你穿。”

    廖春华忙把鞋放下,道“唉哟,可不要那个,我就是看看这样子,瞧着是挺精致的。”

    她还纳闷地问“常庆现在开始单干了”

    文霞倒是听常庆提过一嘴,说最早跟人家合伙是因为手里本钱少,现在有本钱了能自己干就自己干。

    她还担心人家会不会有意见,常庆说有些渠道是他找的,合伙人也不亏,不能合伙了也是朋友嘛。

    要不咋还帮他来回运三轮车还帮他拉货呢

    但跟婆婆这边还是瞒着,就道“不是单干,常庆没那么多渠道。”

    廖春华就觉得自己又学了个新词渠道,听起来还挺洋气,还问小儿媳妇“渠道就是门路吧”

    “对,娘你真聪明。”文霞笑道。

    廖春华记住了,琢磨哪天跟人家拉呱的时候用上。

    陪着文霞待了会儿,问了问明天过节的事,确定文霞不跟着常庆出去,她就计划着明天上午去公社卖几双解放鞋。

    顺便出去收收鸡蛋啥的。

    准备走的时候文霞去开了橱子,给她拿出来一斤半月饼“娘,明天就八月十五了,你拿点月饼过去吃。常庆说这月饼不好弄,你就别给孩子留了,收着自己吃就行啊。”

    “唉哟,这可是不好弄。”廖春华稀罕地不行,没想到还有月饼,还一下给了她六个。

    倒是看看小孙女,“给小九拿个吃。”

    “我们留了,这几个你自己吃。”

    廖春华喜笑颜开的走了。

    等骆常庆送完老丈人他们回来,哄俩孩子睡觉,骆听雨不想睡,她还想听爸妈聊点做小买卖的事,想看爸妈点钱呢,结果没撑住,脑袋一歪就人事不知了。

    两口子开始关上门数钱。

    看着这一麻袋钱文霞还有些心惊肉跳。

    今天卖鞋的时候不光得忙着做买卖,还得提着精神盯着钱袋子。

    骆常庆那三轮车驾驶室的门是带锁的,每次换地方的时候就把收的钱归拢起来使劲往底下压,上头再盖点别的,锁里头。

    可也怕出别的状况,得时不时看着。

    真正带回来了心才落到肚子里。

    今天连本带利这又是小五万块钱。

    两口子连清点加归拢,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才彻底弄完,跟昨天的钱放到一块,又从外头挡上点被子衣服啥的做遮掩,这才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