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章 63
    第二天天才放亮,骆常庆就拉上鞋走了,昨天带回来的不多,有个一百五十双,他留了五十双在家里,反正卖完了果园里还有存货,皮鞋解放鞋都有。

    文霞在家里也没啥好忙活的,也不用出去买东西,常庆说过节的东西他下午再从外头买点带回来。

    就是不买也没啥,家里还有点肉,够炒好几个菜了。

    倒是有听到消息过来看皮鞋的,除了本村的,还有旁边村子里的,许是亲戚间捎去的信。

    还有一个是从公社那边问着来的,廖春华给做的宣传。

    文霞在家卖了三双女鞋,一双男鞋,还卖了两双解放鞋。

    快中午的时候,廖春华推着小车回来,买了几个包子带回来。

    顺便又带来俩买皮鞋的,卖出去两双女鞋,一双男鞋。

    文霞瞧着婆婆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道“娘,要不你拿上几双过去卖吧。”

    廖春华也不矫情,她就惦记着呢,忙笑道“行,回头我把本钱给你。”

    “这个等常庆回来再说。”文霞知道常庆给他娘报的进价高,具体报的多少她不知道,再说两岔里去了。

    倒不是不想让婆婆挣钱,常庆说还是把握好他老娘挣钱的那个度。

    抛开县城跟小李庄的不提,一个老太太自己在家,人家知道她挣的钱多,也不安全。

    “一样拿五双吧,甭管能不能卖完,一会儿我都过去接你。”文霞道,“要是十双全卖了,连本带利就小三百块钱,你自己路上来回不安全。”

    廖春华一听,觉得的确是个事儿,应的很脆快,道“行,要是常庆回来就让常庆去接我,你俩甭管谁,你们不去我不走。”

    婆婆还算听劝,这样文霞也放心了,给她选了十双鞋放到小车上。

    廖春华已经把锅啥的都搬了下来,还拿抹布把小车擦干净,把鞋摆好,上头盖了块破布做遮掩,喝了碗水,就着推上车返回了公社,她中午就在公社吃了。

    因为婆婆给买的包子,中午文霞就随便做了点,跟俩孩子吃完,先把儿子哄睡,文霞拍着闺女睡觉。

    骆听雨惦记着老妈去接奶奶的事,就小声道“妈妈你现在去公社吗”

    “一会儿你睡着了妈妈就去。”

    骆听雨扑棱翻个身,忙道“妈妈你去吧,把屋门大门都锁好就行了,我自己睡。”

    “那你自己睡”

    骆听雨点点小脑袋,硬撑着不合眼。

    “那妈妈把门锁上,我去借辆洋车骑着,很快就回来。”

    这回骆常庆倒是没把自行车弄回来。

    骆听雨忙道“嗯,妈妈你快去,我自己很快就睡着了。”

    “好,我闺女咋这么懂事呢”文霞稀罕地在她小脸蛋上亲了一下,“真乖”

    出去锁好屋门,再锁好大门,去邻居家借自行车了。

    骆听雨硬撑着没睡,连打了俩哈欠,小胳膊撑着身子坐那儿支棱着耳朵听外头的动静,等了约十来分钟,确定老妈走了,她出溜一下从床上滑下来,穿好鞋,走到屋门那里拿顶门棍从里头把门顶上了。

    回到里屋把床边弄好,一闪身进了果园。

    再不进去她就快撑不住啦。

    进了果园就开始倒腾起小短腿往另一头跑。

    跑到最近的那块菜地前头,就蹲下来观察、休息,然后小心翼翼的继续往前跑。

    中间停下来歇了好几次,跑得小脸上全是汗。

    随着周围苹果树品种的不断更换,她也越来越紧张,心跳的越来越快,跟做贼似的。

    也不敢大喇喇直着跑了,躲躲闪闪的往那边走。

    过了金帅区菜地越来越密集。

    等到了嘎啦品种那边,她看到了一小块麦子和玉米,妈呀,麦子都抽穗了,玉米也比她高了。

    她绕过去,又停下来谨慎的观察了下,继续往前走。两边的树换成水蜜桃了,骆听雨仰头打量着看看,老父亲还没摘完呢,树上还这么多呢

    骆听雨挪到中间间距稍宽一点的道上走。

    别看她吃桃子的时候吃的欢快,可身处桃树区,莫名就觉得身上痒痒。

    提着一口气飞快的跑了过去。

    又走了一段,终于看到远处的小屋了。

    熟悉的小屋

    妈呀,她竟然有些小激动,差点就热泪盈眶。

    可是靠近这边也越发的紧张,遮遮掩掩的靠过去,她看到了木屋前头成堆的苹果、桃、还有码的整整齐齐的蔬菜,以及周边见缝插针的菜地。

    好多啊,老父亲这是种了多少

    这得卖到啥时候

    还有那么多水果呢。

    离的近了,她还看到了好几个水桶。也看到了堆在旁边地上的皮鞋、解放鞋,还有老父亲的自、行、车

    不过她爹弄这么多水桶干嘛

    视线往上一扬,她又看到了挂在果树枝上的大块的肉,肋排,一条猪后腿,还有个猪头,用网兜兜着,挂在树枝上。

    也不知道啥时候买的。

    哗

    有个桶里不知啥东西扑棱了一下,带出点动静,冷不丁给她吓了身冷汗,小心脏咚咚跳的跟敲鼓似的。

    骆听雨拍着胸口悄悄舒出一口气,认真听了听,确定没啥异常,又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了一段。

    妈呀,心快跳出嗓子眼了。

    继续靠近,来到了屋前头,她看到了桶里养着的鱼。

    好多啊,她爹这是都攒在这里了吗

    骆听雨不敢这么大喇喇的停在这里,屋前头没树当着,她放轻脚步跑到屋门口那里往里看了看,嗯,没人,仰着小脑袋走了进去。

    一打量,啧,东西还真全乎。

    她爹这是在里头过上日子了啊

    瞧这牙膏牙刷都有。

    啧啧,暖瓶都是新的呢,还有洗脸盆毛巾啥的,脸盆架子都有,这讲究的诶。

    哟,那张小破床也换了啊。

    再踮脚看看桌子上,放着不少书,一摞本子、一把铅笔、几块新橡皮啥的。

    哎哟哟,还有给她预备的东西呐。

    桌子上还摆着好几瓶五粮液,她老父亲开始囤酒了。

    倒是囤点茅台啊

    呵呵,居然这么多空汽水瓶子啊。

    不让她多喝,自己偷着在这儿喝呀。

    桌子上还有一条拆开吃了一小半的钙奶饼干。

    她爹不是不爱吃这些甜东西吗

    骆听雨哼哼两下,爬到椅子上,够了块饼干叼在嘴里,下来爬到那边的小床上坐了坐,这小床居然跟她在省城的那张差不多。

    凉席也是新的。

    晃了晃小短腿,从床上跳下来,探头探脑的出去,去旁边的杂物间飞快的搂了一眼。

    哟呵,还有老家具呐

    倒是没进去细打量,实在不放心外头,这趟进来花的时间太长了,只能暂时压下继续参观的念头,闪身离开了果园。

    一现身也是提着颗心,侧耳听了听,外头没啥异常,这才缓缓把心落下去。

    去把顶门棍撤了,吃完手里的饼干,喝点了水漱了漱口,回到里屋脱鞋上床躺下,才发觉两条小短腿就跟不是自己的似的了。

    一是跑的,二是慌的。

    哎,她正大光明的金手指,咋就要跟做贼似的呢

    当然,只郁闷了两秒就睡了过去。

    她睡着不久,文霞跟廖春华也回来了。

    文霞进门来看了看,俩孩子都睡的香甜,就是闺女脑门上汗津津的,头发都打缕了,再一摸,后背上的衣服都透了。

    有些纳闷今天也不是很热,咋睡出这么多汗呢。

    就轻轻托着她的小身子,把湿透的小褂子脱下来,给她擦干净背上的汗,重新给她套了件小衣裳。

    骆听雨人事不知

    等骆言醒了骆听雨还在睡,她就没看见老父亲提着进门的肋排、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和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除了这些,还有几网兜新鲜蔬菜。

    骆常庆两口子都觉得闺女今天的午觉睡的有点长。

    连弟弟都指挥着妈妈进来看了三回了,闺女还睡的雷打不动。

    骆常庆收拾东西去祭祖。

    “这都几点了咋还睡的跟小猪似的”骆常庆上完坟回来,在院子里待了会儿,又进来看她,见还睡着,戳戳闺女的小脸蛋,小睡猪半点反应都没有,好笑地嘟囔,“睡吧,别耽误起来吃后晌饭就行。”

    把蚊帐掖好出去看孩子去了。

    廖春华带去的那十双鞋全卖了,骆常庆给她一双按三块钱的利润算,留了三十,剩下的钱揣自己口袋里了。

    廖春华的视线随着小儿子的手走,最后还问“不是,有一双我还按28卖的呢。”

    275是给她三块,咋28也给她按三块呢

    骆常庆抽出一张五毛的给她,笑着摇头“了不得,自打我娘成商业型老太太以后,谁也甭想从你这儿占半分钱的便宜了。”

    “五毛呢,能买多少东西”廖春华嘿嘿直乐。

    这皮鞋是真挣钱,也没想到人家真信她的货。

    不过挣的多了心里的确不安稳。

    她一老太太身上随随便便揣个两三百块也真是个事儿。

    上回卖豆饼身上揣两三百的时候是小儿子去接的她,这回是文霞去接的她。

    要是常庆两口子不在家,她一个人确实得提心吊胆的。

    眼看着有钱不敢挣,也挺揪心,她就跟小儿子说这个事。

    骆常庆笑道“挣多少是个头呢你啊,别琢磨太多。趁着我们在家,你结结实实挣两个,还是跟以前一样,这些东西甭管谁问,就说是帮我卖的。哪怕我哥嫂或者我姐问你也是这句话。等我们回去了你就卖卖菜、卖卖茶叶蛋、解放鞋,鞋子每天别带太多货,挣几个够自己花的就行啊,把电视机挣出来,回头攒俩钱你再把房子翻修了,自己住的舒舒坦坦,能吃香喝辣,一年四季能扯上几身新衣裳穿,这不就挺好吗这不就比好多人强了”

    廖春华咂摸一下,觉得小儿子说得对。

    现在村里不少人家是没她一老太太的日子过的好。

    挣钱确实没有头,她挣够自己花的就行。

    等买上电视,再攒钱翻新下房子,住的舒坦些,吃的熨帖些,今年冬里再做两身新棉衣裳,过年的时候弄身新衣裳,想想心里就热乎乎的。

    真要是让人家知道她手里轻轻松松就能攥个两三百,的确是个事儿。

    廖春华心里敞亮了,去给小儿媳妇打下手。

    文霞先做的红烧肉,小火慢慢咕嘟着,又去收拾排骨和鱼。

    唉哟,那个味儿是真香。

    廖春华闻着直咽口水。

    她就去摘菜,现在小儿子家都不吃自留地里长的那个了,是王文山家愿意出粮食换的那种。

    那菜也是真好吃,尤其是洋柿子,上回她生着吃了个,吃完就不舍得炒着吃了,剩下的那几个都生着啃的。

    这回小儿子带回来的种类多,还有菠菜、芸豆、丝瓜茄子啥的,也不是自留地里种的那个,是小儿子带回来的。

    瞧着那个嫩呢。

    小子儿还给了她一兜,等回去放地窨子里,能吃好几天。

    骆听雨终于醒了,自己坐蚊帐里发呆。

    老父亲又一次抱着奶团子进来看闺女醒没醒,就看见小人儿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坐那儿思考人生。

    “呵,我闺女可算醒了。”骆常庆笑着撩开蚊帐逗道,“你昨晚这是没睡啊”

    骆听雨还睡眼惺忪的,打了个哈欠算是回应了老父亲。

    “哦哦”骆言拍着小胖爪中气十足的跟姐姐打招呼,“哦”

    “快起来出去洗把脸醒醒神,估计晚上又睡不着了。”老父亲单手把蚊帐挂到两边的钩子上,啰啰嗦嗦地召唤闺女,“你妈妈做着红烧肉呢,一会儿再做道红烧鱼,排骨也有,快起来精神精神,咱准备吃后晌饭了,吃完后晌饭还能吃月饼、看月亮呢。”

    “嗯”骆听雨点着脑袋往外挪,心说我睡觉前就知道了晚上会有肉、排骨和鱼。

    骆听雨自己穿鞋,穿好鞋往外走的时候小短腿就打了个趔趄,给老父亲吓一身冷汗“唉哟慢点儿,站稳了再走。”

    晚饭特别丰盛。

    色泽诱人的红烧肉,旁边还配了小半碗蒜泥。

    红烧鱼,一次做了两条。

    还有排骨焖冬瓜、茄丝炒肉、芸豆炖肉、丝瓜炒鸡蛋、凉拌黄瓜、蒜蓉菠菜、西红柿鸡蛋汤。

    主食是蒸米饭,还熬了甜菜粥。

    廖春华觉得这是连着过了两天年啊。

    昨天中午韭菜肉水饺,晚上文霞她娘做的红烧鸡块,那叫一个香啊,比她炖的好吃多了。

    今天再瞧这满满一桌,放在以前都不敢想。

    红烧肉入口即化,也不腻,净剩下香了。

    这个菜甭管放谁家桌子上,还不得一上桌就抢干净了啊

    不过小儿子一家都吃得不紧不慢。

    要说大人知道规矩,但孩子遇见这种特别稀罕的可顾不上那个。可瞧瞧小孙女,却真是不争不抢,自己吃上一块,鼓着小嘴慢慢嚼着,也不去占食。

    廖春华觉得除了小儿子两口子会教孩子,就是没短了嘴。

    她自己就有这个体会,以往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她见了菜里的肉都恨不能赶紧挑出来先抢着吃。后来跟着小儿子能三天两头尝口荤腥的,逐渐就没那么馋了。

    最近自己也时不时割肉吃,可这样红烧着吃大块的,她还没做过。

    廖春华就开始琢磨,吃香喝辣不能光说说,是得鼓捣着给自己补补嘴。

    她就又问了文霞一遍这红烧肉咋做,之前瞧着好像步骤还挺多,加料也挺舍得。

    也跟她确认了一遍红烧鱼的做法。

    红烧鱼也确实好吃,而且文霞做的鱼没那么重的腥味,夹点鱼肉,在那个汤里一蘸,太香了。

    感觉不管是红烧肉的汤还是这鱼的汁,随便哪一种,光就着这个就能吃好几碗米饭。

    大人吃的满足,骆言也吃的满足,今天没给他吃米饭,昨天的馒头还有,单馏了一个,用馒头瓤给他蘸肉汤吃。

    也会压点肉泥,混上点软烂的冬瓜喂他。

    一家人都吃美了。

    吃完饭廖春华没接着回去,帮着收拾了桌子,看了会儿电视,廖春华就跟文霞在天井里摆上小桌子,弄了香炉、摆上苹果、月饼、饼干啥的,供养月亮。

    骆听雨没再吃月饼,她晚饭吃得多,怕吃上块月饼不好消化。

    倒是老父亲还带回来几个大石榴,剥开吃了点。

    哎,一尝就是她种的那个呀。

    给骆言挤了点石榴汁喂他,奶团子倒是爱喝。

    第二天上午一家四口骑着三轮车去了兰沟村,走娘家。

    骆立春也回石安村走娘家了,结果到这儿吃了个闭门羹,那个气哟。

    她那天咋琢磨都不对劲,昨天过完八月十五,今天一早跟她男人去县城看了趟。

    当然,她会听到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啥叫茶叶蛋秘方、啥卖菜渠道,还有加强版老娘开始偏心老二家以及骆常庆搬去省城的事,哪件事都能让刘美青变着花样骂老二家一通。

    骆立春自来跟大哥亲,瞧着大哥在旁边低着头直叹气,也觉得哥嫂这边受委屈了。

    可她不敢回来找骆常庆闹,上回那事的阴影不光没散去,也清楚弟弟是个心肠硬的,说翻脸是真翻脸。

    想着回来劝劝老娘,咋能叫没良心的一家哄过去了呢

    至于啥茶叶蛋秘方这那的,她没往心里去,一个破鸡蛋卖出天去能卖几个钱

    哦,小儿子给她一个啥秘方,主动送上一块自留地,戳哄着她累死累活的忙活,就觉得小儿子好了

    就忘了大儿子一家,跟她那俩宝贝孙子都不亲了

    结果她腹稿打的足足的,准备一鼓作气把老娘劝回正道,哪成想竟然锁着门。

    她又不想去没良心的弟弟家,琢磨着他也没在家,过阵子八月十五能不走丈母娘家吗

    在门口等了等,鼓起来的气都快等没了,她娘也没回来。

    这都快吃晌午饭了啊,难道中午不回来吃饭么

    骆立春想着去谁家坐坐,问问她娘中午是不是不回来,再打听下骆常庆的事。

    她转身去了后头邢友光家,找邢友光他媳妇周桂菊说话。

    周桂菊也从骆常庆家里买过解放鞋和豆饼,主要是人家卖的确实便宜,村里有想要这种鞋的都从他那里买。

    皮鞋倒是没买,但刚听说的时候去看过,那样子太精致了,她都没在村里供销社瞧见过,看着就是比胶鞋、布鞋啥的好看,颜色也漂亮,棕色黑色都有。

    动心不谁不动心啊可太贵了,一双小三十,她家友光既不是工人,又没啥手艺,就是春种秋收的时候出去帮帮工,挣的不咋稳定,实在舍不得掏三十块钱买双皮鞋穿。

    可买不起归买不起,周桂菊却没有对着骆立春说骆常庆的不是,满嘴的夸。

    “你弟就有本事,人家就能寻摸着路子挣钱,又是豆饼又是解放鞋,这又开始卖皮鞋了,那皮鞋瞧着着实好看了”

    骆立春忙道“小帅他娘,啥皮鞋啊”

    周桂菊家的儿子叫骆小帅。

    她一愣怔,就道“时代牌皮鞋啊,你没听说过时代鞋哦,你还不知道你弟卖皮鞋啊”

    心说她是不是话多了。

    她也知道骆常庆跟哥哥姐姐关系不咋近,可没想到会这么差,骆常庆倒皮鞋的事骆立春这个当姐姐的都不知道。

    人家是打着主意就没告诉她啊

    骆立春没啥心情待了,她不乐意听谁夸那个没良心的弟弟。

    心里约莫猜着,这么能折腾,从鸡蛋卖到豆饼,又卖到解放鞋,这连皮鞋都让他弄着货了,搞不好能真挣了两个。

    又觉得愤愤不平,老天爷咋这么不开眼,叫没良心的人挣钱呢

    这是指着她那八十块钱发的家吧

    心里酸涩拧巴着去了她娘那里,见门敞着,想着她娘可算回来了。

    进门就抱怨“娘诶,我年年都是今日来,你不知道啊把我关门外头。”

    “知道啊,耽误不了让你吃晌午饭不就行啊”廖春华也知道今天闺女会来,但她还是没按捺住挣钱的心,少做了几个茶叶蛋去卖,还卖了四五双解放鞋,要不是惦记着朝巴闺女会来,她中午肯定不回来。

    骆立春来,就提了一包桃酥,先哭穷“你女婿都压了两个月的月钱不开了,家里那么多张嘴,就没给你买啥”

    廖春华往年都会说两句掏心掏肺的客气话,其实她心里知道闺女家的日子不比县城里过的差。

    就是让她抠搜惯了。

    也是自己惯的。

    今年就道“叫小姗她爹少喝盅酒就省出吃的来了。”

    骆立春噎了噎,她娘咋也开始噎她了呢

    进了屋,骆立春眼睛瞬间瞪的溜圆,声音都变调了“娘诶,你换新家具了啊”

    唉哟,连床都换了,还打了新大立柜,瞧这大立柜,瞧镶的这镜子,照人咋这么清楚呢

    骆立春清楚的透过镜子看到自己馋的眼都红了。

    还有收音机、电风扇

    娘诶

    骆立春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

    馋的不行,馋的呼吸都不稳了,恨不能搬她自己家去。

    等稍微有点点冷静后,就自以为明白了老娘为啥突然开始偏心老二了,这是老二挣了钱给她添上的这些东西吧这是拿钱把老娘买过去了啊

    呵,小没良心是真会算计啊。

    收音机她家里有,电风扇没有。

    买得起么当然买得起,就是不舍得买。

    骆立春瞧着那电风扇,笑着跟她娘道“娘,这风扇你舍得用啊都说这东西可耗电呢。”

    “咋不舍得用啊夏天就指着它凉快呢。”廖春华去挖面,准备擀面条吃。

    骆立春就笑嘻嘻地凑了上来“娘,那小没良心的咋给你买这些东西呢”

    廖春华愣了愣,有些明白闺女话里的意思了,这是以为常庆给自己的买的呢

    她微微抬了抬下巴,想说这是她自己挣的

    当然,要是没有常庆的主意,她确实换不上这些东西。

    下巴又收了回去,没否认闺女的猜测。

    骆立春就黏糊着她“娘,你外孙子那么怕热,年年夏天都起热疙瘩,你小儿子这么孝顺你,你把这风扇送给我,让他明年再给你买一台不咋”

    “反正他那么等倒腾,肯定挣了不少,不差这一台风扇。”

    至于骆常庆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她不管,他反正不能把亲娘怎么着

    明年再给不给买她也不管,让她娘去搅合,使劲搅合才好呢。

    廖春华

    她哐当把瓢一扔,面条也不擀了,她还买回来半斤肉,心思着炒个肉菜呢。

    那就炒个肉菜吧廖春华抄起笤帚疙瘩就朝骆立春抽了过去“你这个熊闺女,一年到头不见你给我买件像样的东西,带着嘴来不算,还惦记上我的风扇了”

    “娘,唉哟娘,你别动手啊,我这不是问问你嘛,不行就不行,你打我干啥啊”

    骆立春赶紧抱着头躲,她娘就跟疯了似的一直抽到她大门外头,哐当把门一关,闩好,气狠狠地骂一句“狼心狗肺的玩意儿还惦记我的东西,跟你那个大嫂不学一点好,以后别回来了”

    “你就叫你小儿子戳哄吧,别忘了以前谁对你好。”骆立春也生气,她还以为要不来她娘顶多骂她两句,哪成想上手就打啊。

    气得咣咣砸了两下门,对着门骂得却是骆常庆“不就挣了两个钱吗,看烧包的他,烧的都不知道姓啥了,看他买你能买到啥时候。你跟他说以后别上我们小李庄卖东西啊,不够他丢人的”

    说完气哄哄地转身走,想想来娘家连顿饭没混上,气不过,去自留地里摘了点菜抱着回去了。

    回到小李庄,刚进门,她村里供销社的人来找她,叫冯红美,跟她年龄差不多,可随着冯家这边的辈分,她还得叫个小姑。

    人家还不是空手来的,给她拿了个罐头。

    骆立春猜着这是不定有啥事,按辈分是叫小姑,可早不知道是几服的冯家人了,平日里也没来往。

    “哟,小姑咋有空过来了快屋里坐。”骆立春赶紧往屋里让。

    冯红美进了屋,先寒暄了两句,才跟骆立春说明来意“听说你娘家兄弟能弄到皮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