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一十九章 良臣群起 太守人选
    糜汉第三百一十九章 良臣群起 太守人选

    在刘晔以自己的见解为曹丕解除一个心中巨大的忧虑之后,曹丕脸上的喜色越来越盛。

    而一些有着见识的魏臣见曹丕的脸上浮现喜色后,他们中的某些人终于亦有勇气出身对曹丕继续建言。

    司马懿从刘晔的身后走出,然后他来到曹丕的御座前一拜道“臣以为陛下当今忧虑之处,不止宛城,尚应有关中。”

    听到司马懿今日竟然会主动出来向他进言,曹丕的脸上浮现一些诧异之色。

    当初汉军在汉水河岸摆出却月阵大败魏军铁骑,司马懿亦是战败逃回宛城的将领之一。

    只是曹丕知道,当初那一场战败最大的责任在于曹泰与夏侯霸这两位宗亲,司马懿只是听令行事而已。

    所以他也没有对他的这位心腹好友,做出任何处罚。

    相反的,曹丕私下里还曾多次好言宽慰过他的这位好友。

    只是在回到宛城中后,有着远见卓识的司马懿,或许是因为惭愧,所以他一直就显得很是沉寂。

    所以面对现在司马懿的突然出身进言,曹丕难免有些诧异。

    而还让曹丕感到诧异的则是司马懿的进言。

    当下是讨论宛城之事,仲达怎么会又扯到关中去了呢

    见曹丕的脸上浮现诧异之色,司马懿没有迟疑,他沉着的对着曹丕继续进言道

    “子扬之策,可保我军宛城无忧。然刘贼自称汉帝,常以进犯我国为念。他之狼子野心,一日不曾或缺。”

    “今宛城靠近中原,我军可抚集司豫之兵,固守宛城。

    刘备知南阳外乃骁骑所骋之地,当左将军到来之日,他定会暂守疆土,不会轻易攻打宛城。

    然刘备野心路人皆知,今日他因无骑兵之利而退却,他必定会痛定思痛,谋求他攻以补自己所不足。

    而贼军若想获得骑兵之利,唯有转攻关中,割据雍凉,方能成事。

    故而当刘备退兵之后,陛下应深思来日之患,早做防备。”

    当司马懿对曹丕说出这番话后,不止曹丕,就连大殿中的其他魏臣,脸上也尽皆浮现忧虑之色。

    因为司马懿说的很有道理,刘备是人杰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身为人杰的刘备,明知道在中原地带无有骑军之利会吃大亏,所以他不可能不会想方设法弥补自己这个短板的。

    最重要的是,当今的局势与历史上很不同。

    历史上的季汉势力在经历过败走麦城及夷陵之战两场大败后,已经在亡国的边缘。

    那样的一个割据势力,曹魏上下根本就不会对他起任何忌惮之心。

    哪怕得到情报季汉可能会北伐关中,恐怕他们也只会当做笑话来看。

    但在今世中因为糜旸的努力,季汉不仅保住了荆州,还连续取得数场震惊天下的大胜。

    这样的敌手纵使国力远弱于己方,但也足够让曹魏上下君臣,对他们来日的可能进攻感到忧虑了。

    所以在听完司马懿的话后,曹丕马上问司马懿道“仲达既知刘备来日方略,可有何策制之”

    面对曹丕显得有些焦急的询问,司马懿冷静地将他心中早就思虑好的对策给说了出来

    “贼军数次来犯,皆以野战取胜,纵其后出,定不复攻城,当求野战。

    而贼军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数年不能动矣。”

    “贼军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驰骋襄樊。

    然关中之地,多为平原,贼军水军无法再逞威。

    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

    汉中四道,贼之入寇心喉,陛下当下令镇西将军分派精兵守之。

    另可令安西将军下令,西北要城加紧修缮城防。

    来日若贼军从汉中四道入寇,镇西将军可率军阻之。

    若贼军出其不意,转从旁道而出,我军亦可以坚城耗贼军之锐气、粮草。

    而陛下再另遣一位大将率精骑坐镇长安,择机而出。

    待贼军精疲力尽之时,数万精骑倾巢而出,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在司马懿说完这番话后,曹丕不禁身体前倾。

    他用赞赏的目光看向司马懿,以往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司马懿的这番献策,无论是从战略还是战术方面来说,都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他内心中的忧虑。

    亦解除了他心中对汉军野战能力的一些畏惧。

    纵使汉军野战能力再强,魏军不与汉军战,汉军又能如何

    其实司马懿的这番献策在战术上,虽有独到之处。

    但与当初贾诩对曹丕所嘱咐的“以守为攻”的策略,在战略这一方面来说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只是两个差不多的战略思想,这时却在曹丕这里起到不同的效果。

    这并非是曹丕的智商陡然增长,只是他现在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盘踞在襄樊周围的贼军,不是代表着割据势力的蜀军或者是楚军,乃是真的有能力能够灭亡他大魏的汉军。

    这种心态在襄樊会战魏军惨败后,不止是曹丕心中有,恐怕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大魏的治下都会如此觉得。

    这样的敌手,现在纵算是自称为“中国之主”的曹丕,也会以平等的心态看待了。

    曹丕的目光代表着他会采纳司马懿的建议。

    而当这种信息释放出来后,立马就有另一位大臣起身来到曹丕的身前,对着他再进言道

    “雍凉之地,至关重要,不下于关中。御史中丞之策虽佳,然尚有所缺。

    臣当年曾任职雍凉,亦随先帝左右参与汉中之战,对雍凉之风土人情了解颇深。

    雍凉人士,性情勇悍,好动难安。

    而雍凉诸州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雍凉人心复何取正乎

    以此人心,若贼军大举攻来,恐雍凉有内患也。

    臣愿自求为雍州刺史,为陛下严查不法,稳定雍凉人心。”

    出身对曹丕说这番话的,正是现任兖州刺史的贾逵。

    而当贾逵对曹丕说出这番话后,配合他过往光辉的政绩,曹丕对贾逵的毛遂自荐心中充满了期待。

    若说司马懿是从军争方面提出对抗汉军的策略的话,那么贾逵就是从内政方面了。

    曹丕并非是无才之人,或许他之前会忽略这一点,但现在在贾逵的建议下,他也反应过来了。

    要想最大程度稳住关中局势,那么最好就是从军政两方面共同入手。

    况且虽然都是刺史,但与兖州这种大州相比,贾逵自请为雍州刺史,无疑是降职了。

    可见贾逵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面对股肱之臣这样于国于己有利的请求,曹丕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他看着贾逵不禁赞叹道“汝真国臣矣。”

    在赞叹完贾逵之后,曹丕马上让中书令孙资拟诏。

    他要快速将今日国之干臣所献的策,以最快的速度给实施下去。

    让曹丕没想到的是,就在方才他还为国无良臣献策而感到恼怒。

    没想到在刘晔出来后,就接二连三有良臣出来为他献策。

    要是之前有良臣如此献策,为他打败汉军该多好呀。

    曹丕不知道的是,现在之所以会有这番情势,完全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诚然刘晔对时局的见解乃是当世翘楚,但要是说目前在宛城中的魏臣中只有他有着非凡的见解,那也是不然。

    方才一部分魏臣,是如刘晔一般不同意放弃宛城的。

    但之所以他们没及时出来进言,是因为曹丕之前的表现令他们心有顾虑。

    就连被曹丕倚重为心腹好友的司马懿,他心中也有着这种顾虑。

    现在的子桓不再是当初那个礼贤下士的魏太子了,他变得越发乾坤独断,越发刚愎自用。

    要知道就在这个大殿中,一位名为鲍勋的忠臣所洒下的血腥味,这时还依然飘荡在众臣的心中。

    难道鲍勋当初所进言的不是良言吗若当初曹丕肯听鲍勋的,魏军又岂会大败

    甚至当初贾诩所献的良策,曹丕要是肯采纳的话,目前魏军的局势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魏国从来不缺良臣。

    而之所以在刘晔出来后,司马懿与贾逵会接连出来献策,只是因为他们看到曹丕终于肯接受正确的意见了。

    而在这三位大臣中,刘晔因为想要更高的权力或者说地位,他的表现更像一位投机者。

    只是从曹丕目前的反应来看,刘晔冒险的投机行为,无疑是做对了。

    因为在曹丕的口述诏书中,有一道诏令便是赏封刘晔为关内侯。

    至于其他的司马懿与贾逵两人,亦各有封赏。

    在孙资快速写好曹丕口述的诏令后,随着孙资在众臣面前高声朗读曹丕诏书中的内容。

    这个举动代表着今日刘晔三位大臣的献策,马上都会变为曹魏的一应战略国策开始施行下去。

    而在孙资朗读完诏书中的内容之后,暂时稳定住心神的曹丕开始下令让群臣都退下。

    虽然他现在的心情算不上好,但总比一开始的无尽悲切与愤恨好了许多。

    曹丕在诸臣皆退出殿外后,他便用眼神示意一直坐在一旁的郭贵嫔将他搀扶起来。

    哪怕方才曹丕在众臣面前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是刚才他差点晕倒也是事实。

    他的身体状况在刚才剧烈的情绪起伏中,其实是受到了一次很重的打击的。

    这一点是任何药物都无法顷刻间扭转的。

    郭贵嫔眼带担忧的将曹丕从御座上扶起,然后搀扶着曹丕一步步朝着内殿走去。

    在朝着内殿走去的同时,曹丕对着郭贵嫔问道“寒食散还有吗”

    当郭女王听到曹丕问她的这句话后,她的眼神一凝。

    但面对既君既夫的曹丕的询问,郭女王并不敢有所隐瞒,她用温糯的嗓音回答道“还有一些。”

    听到郭女王如此说,曹丕并没有继续说什么,他的脸上只是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寒食散这种药物,曹丕是知道的。

    传说他的起源最早可追朔到先秦,乃是前朝帝王命方士熬炼的仙药。

    而这种药物传至当朝,亦在一些达官贵人之间流传着。

    例如魏武帝曹操的假子何晏,便是此药物的极力推崇者。

    在何晏的极力推崇下,曹丕对寒食散也有一些了解。

    在刚才他因身体不适抬入内殿时,赶来的太医纵算大多是国手,但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让曹丕恢复清醒的神智。

    但是曹丕知道若是他不能尽快恢复神智,那么时间拖延之下,宛城的局势即将就会面临崩塌之势。

    所以他在情急之下,使用了何晏向他推荐过的这种奇药。

    虽然为保险起见,他服用的量并不多。

    但是他在服用寒食散后,顿觉身体中的不适快速减少,神明开朗,体力也有所恢复。

    有了这种感觉良好的尝试后,曹丕心中对寒食散的感官十分不错。

    于是在被郭女王一路搀扶到床榻上正要闭眼休息时,曹丕对着郭女王言道“待回洛阳后,多向平叔取用些。”

    待说完这句话后,曹丕便安心的进入了梦乡之中。

    只是当曹丕轻微的鼾声响起之时,郭女王望着放在一旁的寒食散,聪慧的她却感觉到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正慢慢包裹住她。

    这药,真是仙药吗

    南阳郡,新野城中。

    在昨日为关羽守灵结束的刘备,便亲自带着关羽的灵柩返回襄阳。

    虽然在刘备的诏令中,张飞现在已经是荆州都督。

    但对于荆州这一个大州来说,张飞要想全盘接手荆州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所以刘备并没有下令让糜旸早日返回益北,他先命糜旸暂时处在新野城中,为荆州守卫着北方。

    而糜旸留在新野城中,还有一个任务。

    在襄樊会战后,南阳郡中有十数个县都归附了大汉。

    尽管汉军暂时无法拿下宛城,达到全取南阳的最佳战果。

    但在这十数个县加入大汉的版图后,不仅大汉的北疆已经接近曹魏的中原地带,亦让荆北的战略纵深得到很大的扩展。

    这样的地理态势,足以让汉军在荆州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只是毕竟宛城还未拿下,所以刘备想着以新野为中心,将周围归附大汉的十数县重设为义阳郡。

    这样才更有利于大汉在这块地域的统治。

    糜旸现在在新野城中主要做的,便是这件事。

    而刘备为了锻炼糜旸,他在临走前还给了糜旸一个任务,那便是向他推举出一个义阳太守的人选。

    很明显,这是刘备在考察糜旸的识人之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