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71 章
    隆安侯这次差事办得好,这门婚事定下来,茜香国那边几十年都不会是问题,等到时候王太女生了孩子,大一点还可以也接到神京,在弘文馆读几年书再回去。

    不过,至于将此事变成常例,就难说了。毕竟,除了茜香国之外,其他藩国也没王太女啊

    只是,当人有了新的盼头之后,再想要让他们如同之前一样混吃等死,就不太可能了。那几个没被选上,从茜香国回来的宗室子弟如今成了宗亲里头的香饽饽,天天有人请吃酒,问他们茜香国什么情况。这几个人也乐得吹牛打屁,他们虽说靠着做二道贩子,很是赚了一笔,可是谁还会嫌钱多咬手呢

    这年头,即便是皇室宗亲,多半消息也很闭塞。圣上几次南巡,虽说劳民伤财,却也能看到民间不少现状,不像是那等常年住在深宫之中,对外头什么情况一无所知的皇帝。但你要问他各个藩国是个什么情况,那他也是一问三不知。至于鸿胪寺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他们所知道的也就是从各国使节那里打听出来的。这会儿又不是汉唐那会儿,使节到处乱跑,搞几出一人灭一国乃至几国的佳话,当然,要是玩崩了也不用怕,立马后头强盛的朝廷就会过来兴师问罪,做爸爸的插手你们家的事是你们的荣幸,你们居然敢杀害使节

    如今鸿胪寺里头,真正出去过的人寥寥无几,见识根本比不得那些走南闯北的行商。

    这会儿,一众宗亲才意识到,那些商人究竟有多赚钱。按照那几个宗室子弟的说法,他们去的时候,身上也没带多少东西,结果就是将随身的佩饰给卖了,就赚了一大笔,连同他们穿过的衣服,都能卖出不低的价钱来。而那边什么宝石象牙之类的,价格可就便宜多了,随随便便就能买一堆。说到这里,他们一个个那叫一个扼腕叹息,早知道如此,出发的时候,便是借印子钱,也得多置办一些东西带过去。

    不仅如此,他们来回都走了相当长一段海路,还在沿海口岸停留过,在那边甚至还见过一些西夷商人,在港口那边,西夷带过来的不少洋货可比神京便宜多了,可见京中那些洋货铺子有多赚钱。

    “都说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可人家有钱啊”一个宗室子弟看看自己半新不旧的春衫,再看看腰间佩戴的药玉,语气变得酸溜溜起来。

    从茜香国回来的那个宗室子弟这会儿已经喝得微醺,笑嘻嘻说道“祖宗家法,也没禁止咱们这些宗亲行商啊那些商人沿途还得孝敬地方上的官员,连同各处钞关税吏都得打点,可咱们虽说身上没有品级,没有爵位,但终究还是宗亲,谁敢敲咱们得竹杠,不怕咱们去哭太庙吗”

    “这有些不体面吧,总不能真入了商籍”一个年级大一些的宗室子弟犹犹豫豫地说道。

    “谁说做生意就得入商籍了,这朝堂上,哪一家在外头没点产业啊,便是咱们家府里,也是有些产业的,到时候找几个人顶在前头便是,咱们名义上就是跟他们一起游山玩水的”脑子活一点的已经叫了起来,“咱们连爵

    位都没有,又不能欺压地方▌,总不能困在京里饿死吧反正让我去科举从军,我是没这个能耐的,宗人府也就那几个缺,怎么也轮不到咱们,还不如出去闯一闯呢”

    “行,那咱们可得好生合计一下”一帮宗室子弟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起来。

    不光是宗室,随行的一些官吏这一次远差出的也得了不少好处。不过,大多数人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干这种跨国买卖的,也就是说说而已,毕竟,这条商路以前就有人干了,要不然,京中这些翡翠象牙哪来的。能干这一行的,谁背后没几个靠山啊,也就是老徒家的这帮子人,朝廷没给宗室太多优待,几代下来,就与百姓无异。如今除了徒这个姓氏还值几个钱之外,那就真没什么值钱的了。

    但是,这里头大多数还是过过一段时间好日子的,也就是成家分出来之后,用光了老底子,这才落魄下来。再叫他们头悬梁锥刺股,去搞什么科举,显然又吃不了这个苦,搞到最后,一帮还在宗籍上,却已经没了爵位的宗室就只好到亲戚家,到宗人府去打秋风,次数少还好,次数多了,闹得人憎鬼厌的。他们上一辈如此,下一辈耳濡目染之下,能有多少心气出息也不好说。

    也就是开国的年份还不算长,无爵的宗亲也不算太多,总还能接济一二。再有个十年二十年,外头就要出现无爵宗亲靠卖宗女婚事过日子的传闻了。

    宗室的躁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庆王那边也有不少人敲过边鼓,庆王自个也想要挣这个钱啊他年纪也大了,但是这年头也没什么太好的避孕措施,庆王府儿子孙子如今加起来足有三十多个,还不提女儿孙女,他如今在的时候还好,亲王一年一万两银子的俸禄,还有不少皇庄和产业,但是等他一走,情况就不一样了,世子就只能继承个郡王爵位,其他儿子,只怕年纪比较小的几个最多就是混个保底的奉恩中尉,也只能继承他的一部分私产,这些私产放一起看着不少,这给下面几个孩子一分,那就没什么名堂了。

    庆王自然也想要给自家儿孙多留点底子,可这事,他说了也不算啊那些宗亲小打小闹还可以,但是只要规模略大一些,信不信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弹劾宗室与民争利到那个时候,自个一个宗令可扛不住,还得圣上扛着才行。

    但圣上也不是很想扛。圣上这把年纪了,图的就是个稳定,横竖他活着的时候,饿不到他的儿孙,他干什么要跟下头官员对着干呢

    之前搞了一下吏治,虽说只是打击一下地方上的不法乡绅,私底下已经有人说自己酷厉了,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骂自己呢,他还想着来年再去南巡一次,可不想提防那些因为之前的事情被搞得家破人亡的乡绅。

    因此,面对庆王的殷殷期盼,圣上打了个哈哈,说道“朕也知道,不少宗亲日子艰难,只是经商终究有些不好听,朕还是得思量一下才行”

    庆王也不是蠢人,听圣上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是不打算明着给宗亲撑腰了,不免有些沮丧,不过也不能在圣上面前摆什么脸色,只得说道“圣明无过圣上,老臣思虑不

    周,叫圣上见笑了”

    圣上见庆王这般姿态,又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温言说道王叔不必如此,朕算是宗室的家长,如今许多宗亲日子不好过,也是朕的过失这宗亲没有合适的营生,也不是个办法,回头朕找人商议一番,看看能不能给宗亲一条出路”

    庆王一听,又是大礼叩拜“圣上厚恩,是我等宗亲之福啊老臣代诸多宗亲叩谢圣上”

    圣上脸略微一热,这还啥也没干呢,就被架上了,不过他还是劝走了庆王,然后忍不住松了口气。至于说找人商量宗亲出路的事情,还是往后挪一挪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宗亲不还能活得下去嘛,等以后真精穷了再说。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圣上如是想道,又开始去批阅桌案上的折子。戴权低眉顺眼地站在后头,就像是一尊无思无想的木偶。不过,当圣上想要干点什么的时候,他又悄无声息地冒出来,提前给圣上准备好茶水、点心,等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到了,便轻声说道“皇爷,该休息一会儿了”

    到了圣上这个年纪,一方面警惕儿子夺权,另一方面就要追求长寿。他不吃丹药,不信什么长生,但是却笃行养生之道。批半个时辰折子,就起来活动一会儿腿脚,早起先不睁开眼睛,而是躺在那里叩齿一百下,搅海三十下连饮食也不再是像年轻时候一样随自己的心意,而是按照太医的意思,菜单按照时令而动,像是这春天,他的餐桌上就会有香椿蛋饼,还有油盐炒枸杞芽,野菜头拌香干之类,总之,不光要享受,还得养生。

    圣上看一看暖阁一侧立着的珐琅座钟,点了点头,便搁了朱笔,起身在书房内略微活动起来,刚转悠了几圈,外头就听人传话“贵妃娘娘叫人给皇爷送汤来了”

    要不怎么说甄贵妃善于体察圣意呢,以前不是没有妃嫔往御书房送汤汤水水的,但是多半是送什么补汤问题是,圣上什么时候缺过滋补,而甄贵妃就不一样了,一见圣上平时饮食,就明白了圣上的心意,不时给圣上送来的就是各种清淡的羹汤,像是这次,送来的就是玉竹菌菇汤,里头半点荤腥也没有,纯用几种新鲜的菌菇吊出鲜味,汤水清亮,入口鲜美。圣上吃了一盅,便笑道“去含章宫中,跟贵妃说一声,朕忙完了就过去”

    戴权连忙答应了下来,吩咐自己小徒弟,先赶紧去含章宫传话。要不是圣上这里离不开他,这拍马屁的事情,他高低得亲自去才行

    平王府这会儿也吃上了新鲜的野菜和菌菇,居然还有一些口蘑,虽说是晒干的。

    中原这边人工种植蘑菇已经很多年了,最开始种的就是香菇,后来也增加了一些其他蘑菇,但产量其实很低,更多的还是野外采集。菌菇类的东西鲜食好吃,晒干了也别有风味,算是低配版本的山珍。但是口蘑却一直到现代才开始实现人工种植,在这之前,口蘑只产在口外,除了靠近口外的几个地方每年还有机会吃上新鲜的口蘑,其他地方也只能吃点干货。

    这玩意放在口外,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那些商人跑过去

    ,一块陈茶砖就能换一大麻袋的干品,新鲜的稍微贵一点,也贵不到哪儿去,但是运回关内,这些就是稀罕物事了,虽说不至于卖出天价,但也绝不便宜。

    自从顾晓穿越过来之后,平王府的餐桌上,各种菌菇就变成了常客,要不是顾晓不懂什么菌菇种植技术,都想要让西山庄子上自个种各类菌菇了。西山那边知道主子的喜好,不光叫庄子上的佃户农闲的时候上山采集菌菇,还向附近的山民农人收购,如此才保证了平王府内的菌菇供应。

    这菌菇干货一年到头不缺,像是这等鲜品,却只有到了节令才有。

    前几日下了一场雨,庄子上的人就上山采了不少菌菇野菜回来,怕隔了夜不新鲜,就巴巴地给王府这边送了过来。顾晓当家之后,虽说规矩严了不少,但是出手也大方,只要他们肯干,赏钱都不少。去年庄子上种植瓜果养殖牲畜赚了不少钱,年底的时候,便是那些佃户,都多分了二两银子还有不少年货,像是庄子上这些管事,更是多拿了一年的月钱,虽说比起之前中饱私囊有所不如,但也不怕被主家知道了,直接给抄了家,落个一场空。

    果不其然,这次送了新鲜的菌菇野菜还有偶尔从路过的行商那里买到的干口蘑过来,主子们一高兴,直接给了不少赏钱,回去之后大家分一分,可比卖给外头强得多。

    当晚桌子上都多了几道菌菇和野菜做的菜。这年头的野菜其实真不怎么好吃,不够肥嫩,入口也很粗糙,除了一点芽叶还算鲜嫩之外,其他的地方若是不多加点油,那入口就要拉嗓子。厨房那边为此废了不少功夫,又是焯水,又是用香油拌,甚至直接跟肉一起做成了丸子,甚至还拌了一些馅料,包了一些饺子,用油煎了,当做点心送到了餐桌上。

    徒嘉钰之前可没吃过什么野菜,对此觉得很是新奇,他今儿个没吃什么米饭,反倒是吃了一个野菜团子,几个野菜肉馅煎饺,还有一碗春笋野菜鱼丸汤,竟是吃得略微有点撑。用茶水漱过了口,徒嘉钰忍不住摸了摸肚子,说道“妈,这野菜还挺好吃的,原来外头那些人都吃这么好呢”

    贾瑚在一边也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然后就看到顾晓还有一边伺候的嬷嬷丫头都笑了起来。

    顾晓笑道“嬷嬷,快跟这两个小东西说一下,这外头野菜是不是真的好吃”上辈子也就是后来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才开始争着吃野菜,顾晓买房的那个小区,绿化带上的那点子野菜才长出来没多久,就被小区里的老太太给挖了个干干净净,这些老太太连小区观赏竹林里的笋都挖,顾晓有一次好奇,问楼下老太太讨了两根,回去做了春笋排骨汤,结果差点没把汤都倒掉,那里头的笋,那叫一个苦啊,哪怕是焯了水,吃起来也还有些麻嘴,结果其他人家倒是吃得有滋有味,也不知道是怎么个做法。而在顾晓比较小的时候,家里条件还很一般,那会儿就算是地里都是什么荠菜、马兰头,也是没人去挖的,这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再吃什么野菜,那不是折腾自己嘛

    吴嬷嬷叹道“娘娘小王爷你们都是天生的贵人,

    哪里知道外头是怎么吃野菜的这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糊弄肚子的咱们家做野菜,只选那些嫩叶嫩芽,就这还是配上香干笋丝之类的,再用香油拌得顺滑了,你吃到嘴里才不拉嗓子。外头谁家有这样的配菜和功夫,野菜采回来,洗干净切几下放水里煮,里面能掺一点杂面,都算是不错了,吃的时候得伸着脖子硬往下面咽。就这,还不敢多放呢,野菜长出来就这几天能吃,过几天就老得跟草一样,只能用来喂猪喂羊,这几天长出来的野菜,得过水晒干后慢慢吃,总要等到地里有别的东西能吃之后,才能不紧着野菜吃呢”

    “还有别的东西能吃吃什么”徒嘉钰忍不住问道。

    吴嬷嬷叹道“还能吃什么,榆钱槐花都是好东西,生的也能吃,也可以蒸着吃,只是这些都只能是哄哄肚子,吃下去根本不当饱的我小时候,家里会剥了榆树皮碾成榆皮面,吃野菜汤的时候,里面放点榆皮面,汤就稠很多,喝下去更当饱要是逢年过节能用榆皮面混上一点杂面做顿饺子,就算是殷实人家了”

    徒嘉钰和贾瑚只听得目瞪口呆,树皮还能当面吃贾瑚有些傻乎乎地问道“那地里的粮食哪儿去了”

    吴嬷嬷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侯府的家生子,是后来被卖到侯府的我记得我们家以前就是村东头地主家的佃户,一年到头交了租子和田税,就只能剩下一点粮食,后来我们兄弟姐妹一天天大了,愈发不够吃,眼看小的都要饿死了,家里没办法,将我跟我姐姐都卖给了人牙子,这样不光能得几两银子,还能剩下几口饭,后来我听说家里自个也买了一亩地,干脆只种番薯和山药蛋,总算能将一家子的肚子糊弄过去了”说到这里,吴嬷嬷顿时有些黯然起来。

    吴嬷嬷老家虽说也在京畿之地,但是离神京还是有一二百里路的,她也就是偶尔见过一次同乡,才知道老家的情况,前些年还托人送了一些银钱回去,但是之后却再没了半点消息。算算时间,她父母只怕早就没了,她跟几个兄弟也早已生疏,便也不想再回去,横竖留在顾晓身边,顾晓不会叫她没了下场,回去又干什么,难道指望侄子给自己养老吗她是知道几个老姐妹的,也是没了孩子,夫家也不容,想要娘家侄子养老,结果回去没多久,就被骗光抢走了养老钱,能干活的还好,不能干活的直接就被撵出了家门。这官府能管儿孙不孝顺父母,可不会管人家孝不孝顺姑姑,所以,你没了价值,死了也是白死。

    徒嘉钰天真地说道“番薯和山药蛋也挺好吃的”

    顾晓叹道“你们啊,回头得真的叫你们过一过寻常百姓的苦日子,要不然,真成了何不食肉糜了”

    徒嘉钰可是听说过这个典故的,这会儿顿时撅起了嘴,然后就听顾晓说道“咱们家番薯和山药蛋又不是当做主食天天吃,而是用来做菜做点心,光是你喜欢吃的番薯条,想要炸得外酥里糯,就得用多少油,外头人家一年都用不了这么多呢何况,你还得蘸酸梅酱或者是番茄酱,这两样果酱熬制起来,就得放多少糖你问问嬷嬷,她小时候可吃过糖吗”

    吴嬷嬷摇了摇头“还吃糖呢,外头采点甜草茎糊弄一下自己就算了我记得村里有个人家找到了一个蜂窝,被蛰得半死,也没舍得吃里面半点蜂蜜,都拿去卖了卖了钱好换成粮食,要不然,一家子就得饿死便是村头那地主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饴糖”

    徒嘉钰很难想象,这世上居然还有吃不起糖的人家,在王府,顾晓都控制着他们几个孩子的吃糖量,生怕他们因此蛀了牙,而外头的小孩,居然一口糖都吃不到。这么一想,只觉得碗里的饭菜也不香了。

    “行啦,不说这些了,你们要是想知道外头是个什么情况,等有机会咱们去看看,别到时候喊苦喊累便是了”顾晓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能让孩子跟中下层太脱节,当他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并不如何美好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不至于犯下什么大错。

    徒嘉钰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嗯,我肯定不喊苦喊累”

    贾瑚对此也有些期待,他如今就是王府和荣国府两头跑,一路上根本不会看到什么出身底层的人,而王府和荣国府,哪怕是粗使的下人,日子跟外头比起来,都不知道好过到哪儿去了,起码能填饱肚子,每日饭菜里也都有荤腥,放在外头,地主家也不敢这么吃呢

    顾晓见他们这副模样,便琢磨着,等从惠泰寺回来,就叫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人间的参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