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一部反映清末到解放关中70年历史变迁的雄奇史诗一曲记载三秦大地变革动荡和苦难抗争的旷世悲歌一轴描绘黄土高坡苍劲悲壮和风情神韵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座不知建于何朝何代,供奉着何方神灵小小庙宇,尽管周围树木茂盛,可是古庙方圆几丈之内却寸草不生。小庙的那副对联也十分有趣,上联为:“天雨虽大,难润无根之草。”下联为:“佛门虽广,不度无心之人。”横批为:“道法自然。”让人搞不清这到底是佛家寺庙,还是道家道观。

    这座古庙令龙尾堡人心中感到神秘和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古庙墙根石头上刻着的那句“凡在小庙周围动土或损坏庙宇者定遭血光之灾”的咒语,以及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有人因在古庙周围取土,回家路上坠崖而死;有人盖房时在古庙上拆了几块砖,盖好的房屋突然坍塌等等恐怖离奇的传说,让人对古庙望而生畏。尽管古庙早已破败不堪,却仍是无人敢动其一砖一瓦,连走路都躲得远远的。

    干旱少雨的天气让龙尾堡村道中仅有的一眼水井枯竭,虽然村中大户严家和郭家大院各有一眼水井,但同样是水位下降,时有时无,水荒笼罩了整个村子,严裕龙决定给村子再打一口水井,只是让龙尾堡人没有想到的是,严裕龙选定的打井位置,恰巧就在那座神秘的古庙下面。

    严裕龙和邱鹤寿带人在村子西头拆庙打井,龙尾堡就炸了锅,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前来围观,几个老人更是拦住严裕龙说:“裕龙贤侄万万不可鲁莽,你拆庙打井,难道就不怕遭血光之灾?”二十岁出头的严裕龙是龙尾堡掌事,他身材魁梧,国字脸,高鼻梁,看起来虽然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但炯炯的眼神又无时不透出一股英豪之气,让人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沉稳和莫测。

    面对阻拦打井的老人,严裕龙双手抱拳大声说道:“乡亲们,裕龙当然听过凡损坏庙宇者定遭血光之灾的诅咒,可是天旱不雨,井水枯竭,龙尾堡中却再也找不到合适打井的地方,只要能给龙尾堡打出一眼好井,我严裕龙不怕那些诅咒。”听了严裕龙的话,马云起说:“我们佩服裕龙的勇气,可是这古庙本身就建在高台上,周围更是寸草不生,在这样的地方打井能打出水吗?”严裕龙说:“拆庙打井是受了龙头寺法宇大师的指点,我想不会有什么问题。”

    听说拆庙打井是受法宇大师指点,人们于是不再阻拦。破败不堪的小庙很快被夷为平地,严裕龙和邱鹤寿开始向下挖掘。大约挖到了三尺深,铁锨下发出了“咚咚”声,人们急切地围拢过来,就见三尺来深的土坑中露出一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围观的人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在龙尾堡这块曾经留有帝王将相足迹的地方,没准就是一个藏有金银财宝的地窖。

    对于严裕龙在村西头拆除古庙打井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有龙尾堡的另一个大户郭明瑞。和身材高大的严裕龙相比,郭明瑞则显得有些瘦小,他个子不高,身体清瘦,长而无肉的脸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给人一种精明中又隐藏着几分奸诈的感觉。郭明瑞回到家中,他的父亲郭鸿昇正坐在屋中抱着水烟壶“咕噜咕噜”地抽水烟。郭明瑞把严裕龙在村西头拆庙打井的举动告诉了郭鸿昇,然后问道:“父亲大人,你说严裕龙是不是疯了?敢拆村西头那座破庙,他就不怕遭血光之灾?”看着郭明瑞不解的神情,郭鸿昇并未立即回答,只见他一手拿着水烟壶,另一只手拿着草纸做成的纸捻用嘴一吹,捻子燃起了火苗,然后点着水烟“咕噜咕噜”吸了半天,这才放下烟壶,接过郭明瑞双手递过的茶水喝了一口,沉思了半天,用手捋着下巴上的那几根长长的山羊胡,不紧不慢地说:“你看严裕龙做事像莽撞之人吗?”郭明瑞说:“当然不像,可是我实在想不通拆了那座破庙对严家有什么好处,更何况严裕龙这次给村里打井,既没有给我们这些大户摊派银子,用的还是他家的地,我不相信严裕龙会这么仁慈大方,他这样做其中肯定有文章。”

    说到这郭鸿昇再次端起水烟壶,一边抽着水烟一边说:“要说村西头那块地,是严家十几年前用一百两银子从我郭家手中买走的,前两年严家在上面给水云母女盖了一院房,又把旁边的空地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其他人建房,独独把那古庙隔在外面。平心而论,那块地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再加上那些有关小庙的离奇传说,至于价钱,我当时也只是随口一要,想不到严家就答应了,事后我也想处事精明的严家出那么大的价钱买那块地,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至于谁损坏了那座破庙就要遭血光之灾的传说,我一直怀疑这是有人为掩盖破庙的什么秘密而编的假话。严裕龙现在拆庙打井,一定得到了龙头寺法宇老和尚的指点,那破庙下如果真的有什么秘密,也要浮出水面了。”此时郭明瑞派去打听消息的长工郭丁山传回消息,说严裕龙打井时挖到了一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这消息让郭鸿昇心头不由一震,大声说道:“莫非那破庙下面埋着金银财宝?”

    郭明瑞问:“父亲常说咱这龙尾堡曾经是皇帝行宫的遗址,有过真龙天子的踪迹,这是真的吗?”郭鸿昇说:“当然是真的。早在商周时期,一支少数民族大荔戎入侵,在现在临晋县城所在的地方筑王城建大荔戎国,在龙尾堡筑行宫,行宫的宫殿雄伟,气势宏大。后来秦灭大荔戎国,设置临晋县。再后来朝代更迭,江山易主,龙尾堡就成为历代秦王和许多国君皇帝的行宫,历史上的秦始皇嬴政、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皇帝曾巡视于此。后因战乱毁于战火,成为平民百姓的居所。”

    郭明瑞说:“如此说来,那座破庙下面没准真的埋着财宝,或者比财宝更宝贵的东西。”郭鸿昇说:“如果有比财宝更宝贵的东西,那肯定就是秦王镜了。”“秦王镜!”郭明瑞脸上显出一副惊奇的神情,不由想起了那个有关龙尾堡名字由来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条黑龙作恶,调来东海之水为雨,大雨下得关中大地一片汪洋,河水暴涨,淹没庄稼和房屋,人畜死伤无数。一个过路的僧人见此情景跳入水中,僧人入水后,身体即刻长高两丈六尺,手长三尺有余,且水涨僧人亦长。僧人救起人畜无数,恶龙见状用爪猛击僧人,僧人则从怀中掏出一宝物照向恶龙。随着一道白光,顷刻间雨过天晴,大水退去,而那条恶龙也一下子坠落地面,躯体连同僧人的身体一起融入大地,形成一道像龙一样的山脊,龙尾堡因处于龙脊的龙尾而得名。

    老人说僧人当年所持的降龙宝物叫秦王镜,据说拥有它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好运,千百年来人一直有人在寻找此物。有人说早年有一耕者在耕地时拾得一古铜镜,古镜虽久埋土中,但出土时仍光亮耀眼,而且古镜上方有“秦王镜”字样,背面刻有铭文:“求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持此自明心。”这肯定就是人们传说之中的秦王镜了,而拾得古镜的耕者,便是龙尾堡严家的祖先。

    严家的祖先是否真的捡到秦王镜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好运的确总是光顾严家,世代为官,书香门第,在同州府乃至陕西也称得上名门望族,因此龙尾堡掌事的位子一直由严家后人担任,这让同为龙尾堡大家族的郭家一直耿耿于怀。

    郭明瑞问父亲说:“难道传说中的秦王镜真的存在?”郭鸿昇说:“当然存在。此镜作为秦国的宝物在历代秦王间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成就了霸业后,把秦王镜传给了公子扶苏,可是赵高专权,在秦始皇死后拥立胡亥为帝,致使天下大乱,秦国灭亡,秦王镜也因此流落民间。”

    郭明瑞说:“不是说是严家的祖宗在耕地时拾得了秦王镜吗,它怎么可能又会在破庙下?”看着儿子惊奇的神情,郭鸿昇说:“严家的祖先到底捡没捡到秦王镜谁也说不清楚,也没准是严家为了虚张声势,让人们认为他家有神灵保佑,从而敬畏严家所编造的谎言。”

    看着父亲庄重的神情,郭明瑞说:“村西头那块地是十几年前严家从我郭家手中买的,如果严家真的在下面挖出了财宝或者秦王镜,我们就以当时只卖给他们土地,并没卖地下的财宝为由和严家去争,绝不能让严家把那财宝独吞了。”郭鸿昇说:“我们当然要和严家争,但和严家斗一定要讲策略,别看那严裕龙平时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可是遇事的时候就会显得沉稳和莫测,他的父亲严鼎铭又一直在京城做大官,更何况那块地在严家买以前已在我郭家、马家和李家之间几经倒手,这块地最早属于谁家早已说不清楚。严家一直标榜处事仁义公正,郭姓又是龙尾堡第一大姓,如果那庙里真的藏着金银财宝,我们先和严家去争,若严裕龙不给我们,我们就发动郭姓人家及全体龙尾堡人和严裕龙去争,要求挖出的财宝全龙尾堡人人有份,到时严裕龙若还不让步,他将得罪全体龙尾堡村民。”

    郭家父子再也在家中坐不住了,可是由于身份特殊他们不好亲自去村西头看热闹,郭明瑞于是叫来了他家的长工郭丁山,吩咐说:“丁山,你今天专门在村西头给我盯着,只要那严裕龙在破庙下一挖出东西,马上告诉我。另外,听说你认识一个叫牛二的刀客,你现在让人赶快去给他送些银子,如果严裕龙在村西头真的挖出了金银财宝,就让牛二以刀客的身份来给我们断个理,说挖出的财宝应归我郭家所有。”听了郭明瑞的话,郭丁山为难地说:“主家,那牛二虽然有些武功,但是他其实并不是什么刀客,只不过是个喜欢争强斗狠的杀猪的屠户,我给你说他是刀客,其实是吹牛。”郭明瑞说:“管他什么杀猪还是杀人的,只要是耍刀子的就都是刀客,别想那么多,到时候让他背上插把关中刀子来替我们说话就行了。”郭丁山说:“可这牛二本是个泼皮无赖,整天使蛮耍横,专好吃酒打架,叫这样的人……”郭明瑞说:“不叫泼皮无赖,难道你还能请来真正的刀客?”

    郭明瑞这里说的刀客,也称“关中刀客”,是关中地区靠耍刀子为生的行侠仗义之人的称谓。关中地区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有游侠之风,世代相传。到了清咸丰年间,由于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土匪横行,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官府保护不了老百姓,深受多重欺压且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渴望能够得到侠客义士的保护。民间尚武之风较盛,那些游侠整日携带一种关中地区特有的长三尺,宽不到二寸的关中刀子游走于渭河两岸,义气相交,侠义相助,渐渐形成了关中刀客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郭明瑞坚持让牛二假扮刀客,郭丁山有些迟疑地说:“要是那严裕龙不听牛二的咋办?”郭明瑞奸笑着说:“在老百姓心中,刀客们都是一些行侠仗义,抑强扶弱,扶危解困,打抱不平之人,而且最讲一个‘义’字和‘信’字,为了义气可以以命相舍,被老百姓视为英雄。在许多地方,老百姓受了欺辱不愿找官府却愿找刀客主持公道,对于找上门的纠纷,刀客们一般情况下都会主持公道,以公评断,刀客评断完后,一般情况下老百姓都会信服。如果那严裕龙不服牛二的裁决,就会在龙尾堡人面前失去信用,从此失信于人。”

    郭丁山说:“可是那牛二根本就不是什么刀客,我怕他到时候……”看到郭丁山迟疑的样子,郭明瑞不耐烦地掏出一些银子递到郭丁山手上说:“别说那么多的废话,你只告诉那牛二,如果严裕龙真的挖出了金银财宝或者别的宝物,一定不能让严裕龙独吞,就算闹出了人命,我们给他银子让他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