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一十六章 飘萍
    李谕还没出南苑机场,一名记者就追了过来。

    “你好,李谕先生,我是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邵飘萍,想采访一下先生。”

    李谕说“邵记者,你好,有什么要问的”

    邵飘萍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飞机,而且听说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

    “没错,”李谕点点头,“来自天津冯如飞机厂。”

    “那么它是不是落后于欧美非常多”邵飘萍说,“恕我冒昧,因为经过我的调查,江南制造局生产的枪械、大炮等全部落后于欧洲。”

    李谕道“你竟然还了解枪械”

    邵飘萍说“记者嘛,肯定要多方面学习一下。”

    邵飘萍是我国新闻理论奠基人,水平杠杠的。

    李谕说“飞机是个新赛道,理论上讲,我们就算从现在开始起步,也不至于落后太多。只不过飞机又牵扯到了其他诸多工业,所以确实很难发展。”

    “这么说,天津冯如飞机厂造出来的飞机果然远远落后于欧洲”邵飘萍说。

    “不能这么讲,”李谕说,“冯如先生曾经在美国学习多年,此前一直在美国制造飞机,他造出的飞机获得了美国飞行杂志的盛赞。我专门把他请回来,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飞机行业不会落后那么多,也不再发生德国人拿一个淘汰的步枪就能哄骗我们的事情。”

    邵飘萍指着李谕身后的飞机“就是这一架”

    李谕说“对的,不过它仅仅是一架普通的教练机,尚且无法代表冯如飞机厂的最高水平。”

    “什么飞机是最高水平”邵飘萍继续问。

    李谕说“估计一两年后,就有能够载人运输的飞机,那时候你可以亲身体会。”

    邵飘萍唏嘘道“价格肯定比火车票贵得多,我恐怕无法体会。”

    民国时期的火车票价格居高不下,不是寻常人能坐的。主要铁路太少,动不动又会因为战乱被破坏。

    邵飘萍又说“李谕先生,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不久前,欧洲传回了最新报道,索姆河战场上,英军使用了秘密武器,一种被称为水箱的奇怪东西,短时间就取得了不得了的战果。而您早在几个月前,竟然就在与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对话中提到它,朱尔典公使本人甚至都不知晓。您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而我们有没有可能造出来因为如果无法造出,将又会被列强军队压制。”

    不愧是当记者的,啥资料都能挖出来,连自己预测坦克的事情都知道。

    李谕说“我曾给朱尔典先生说过,全是凭借供应链端的消息,应该说是一种猜想,没想到说中了。至于我们能不能造出来,很难说,因为想造坦克,最少要先能够造汽车、拖拉机。”

    邵飘萍失望道“这些全都造不出。”

    李谕说“不过坦克并不一定会主宰整个战场,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非常多。此时的欧洲战争已经纯粹是添油战术,比的不是科技或者战术,而是谁能续更多的人命进去。所以笑到最后的将军,一定只会是个屠夫。”

    “先生的总结太精辟了,我喜欢屠夫这个词”邵飘萍说,“如果那些军阀无作为,也只能是屠夫。”

    邵飘萍嫉恶如仇,敢于揭露,后来就是死在张作霖手中。

    李谕拿出几张底片,问道“你会冲洗吗”

    邵飘萍点点头“当然会。”

    李谕说“这是刚才在天上飞行时,夫人所拍。”

    邵飘萍激动道“阅兵的照片而且是在天上拍的”

    吕碧城说“可能拍得不是太好”

    邵飘萍说“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要是登在报纸上,绝对会是头版”

    李谕说“你冲几张拿给我,剩下的看着办。”

    邵飘萍从兜里掏出两枚大洋“可惜随身带的不多。”

    李谕笑道“你帮我冲洗的照片就当做报酬了。”

    邵飘萍小心把底片收好“估计这是第一张我们自己拍摄的空中俯瞰照片,我已经迫不及待洗出来看一下李谕先生,我先告辞,等过几天就把照片给您送过去。”

    李谕摆摆手“不着急。”

    次日,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来找李谕,聊了聊赴美学生的事情,这属于常规事务,然后他又说“疏才兄要不要去听场演讲我刚花四元钱买了两张。”

    李谕好奇道“谁演讲要这么高的票价去听梅兰芳的戏,也才一元两角。”

    “辜鸿铭,”周诒春说,“之所以票价这么高,是因为听的大部分都是各国外交官。”

    李谕说“该不会要讲中国人的精神吧”

    周诒春说“叫做春秋大义,地点在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春秋大义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李谕道“这位老先生此举开了演讲售票的先河,咱们去瞅瞅。”

    汽车上,周诒春聊起辜鸿铭这段时间的趣事“袁大总统去世时,北洋政府下令举哀三天,但这位辜老先生竟然在自家院里搞了个堂会,鼓乐喧天热闹非凡。警察过去喝问他为何公开违抗法令。辜老先生拍了拍警察说,不就死了个总统吗,怎敢影响我辜某与洋人朋友在此赏戏。

    他的堂会硬是办了三天。等北洋政府的三天禁令一过,他的院子也就偃旗息鼓。”

    李谕笑道“确实够狂妄。”

    咱们提过,辜鸿铭一直讨厌袁世凯,尤其是袁世凯的称帝举动,因为违反了辜鸿铭自己心中的帝制。

    当初袁世凯也以为辜鸿铭是位帝制派,想请他当议员。谁知他堂而皇之去会场领了出席费三百大洋后,直接跑到八大胡同,每见一个风尘女子就舍一元。连逛了好几家青楼,直到将银圆花光,才放声大笑,唱着曲儿离去。

    李谕和周诒春来到六国饭店,找好位置就座,美国公使芮恩施认出了他“院士先生。”

    李谕和他握了握手“芮公使,你也来学习学习”

    芮恩施说“难得有中国人用英文讲儒学,大家都想了解了解。”

    他一句话就道出了辜鸿铭在洋人圈那么火的原因就是因为能用英语讲儒家文化。

    虽然他的国学水平不咋地,但英语却异常好,毕竟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

    不是一直还流传一个故事吗,辜鸿铭有次乘坐公共汽车,故意将英文版泰晤士报倒着看。英国人看到后,便羞辱他“看这位拖着长辫的中国乡巴佬,不懂英文,却偏偏装有学问的样子读报,可偏偏把报纸拿倒了。”

    满车厢的洋人都讥笑他。

    然后辜鸿铭不慌不忙地用流利的英语说“英文太简单,不倒着看报还有什么意思。”

    车厢顿时鸦雀无声。

    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先生。

    此时辜鸿铭已经走到台上,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是不同的文明导致的,那什么是文明

    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几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在我看来,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

    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

    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

    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

    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

    辜鸿铭侃侃而谈,讲了接近两个钟头,台下的老外们全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激烈地鼓掌。

    辜鸿铭本人还算擅于演讲,懂得如何控制情绪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李谕一直没有看过辜鸿铭的着作,但此时听他用英文亲口讲出来,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从他的原话中,能够切身感受到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那种极大的自信,每句话都说得不卑不亢。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做到这一点真的相当难。

    估计现在全国知识界里,对中国文化最自信的就是两个辜鸿铭和李谕。

    李谕当然是因为有穿越者的视角,已经亲眼见证了东方巨人的崛起之路。

    而二十世纪初的绝大多数文化人,都是极度崇拜西方文化的。

    难道是因为事有两面性,有人极度崇拜西方,就会有人反着来

    按照博弈论,还真要有这样的人。

    辜鸿铭讲完后,喝了口水,一名英国记者起身问道“辜先生,我想知道,依据您的判断,怎么稳定中国的时局”

    辜鸿铭放下水杯,嘴角扬了扬,然后说“办法很简单,把在座的洋人还有那些政客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的时局一定安定些。”

    记者直接哑口无言。

    其他人见其被怼,更不敢提问。

    辜鸿铭提起手杖“行了,估计你们琢磨明白我今天讲的也要花上十天半载,有什么不懂的,等我下次来吧。”

    周诒春对李谕说“辜先生此前因为和大总统闹矛盾,辞去了北大教师的职位,我正好把他请去清华学校。”

    李谕说“我觉得你最好不要抱这个想法,他不会同意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周诒春说。

    他随后跑去门外拦住了辜鸿铭“辜先生,本人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能不能请您去清华学校讲课”

    “不去不去”辜鸿铭立刻拒绝说,“我知道清华学校,太远,都跑到了颐和园边上,以后吃住都要在那儿。”

    周诒春说“那里环境非常好。”

    辜鸿铭还是不为所动“清华学校的文科不受重视,只安排在下午,我怎么能受这气”

    李谕在一旁哈哈大笑“我就说吧”

    辜鸿铭对李谕说“呦,原来是李大院士还没恭喜你又有了不得了的学问成果。还是搞科学好啊成果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那么多争议,更不用学口舌之利。百年之后,或许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但千年之后,名垂青史的我看还得是你这样的人。”

    周诒春道“辜先生一代名师,桀骜不驯,还怕后人评说”

    “有道理,有道理”辜鸿铭笑了笑,“你这个后生有点见地,希望校长任上,不要一味只让学生学abcd,千万别忘了咱们的经史子集。”

    周诒春说“这是自然。”

    辜鸿铭迈步而去“老了,我得回去歇着。”

    周诒春叹道“本来就是想找他这样的狂士来改变清华学生的文科弱势,看来还是不行。”

    李谕并不在乎,再次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将来这些学生都要出洋留学,精力有限,顾不上国学无可厚非。只要下午的国文课保持住就好,学生如果感兴趣就会去用心学。”

    周诒春说“只能如此,可惜我们对学校的自主权还是太少,我想早点改制成大学,那样就能开设正规的机械科,学习制造飞机、轮船、汽车。”

    “早晚的事”李谕说,接着打听道,“现在成志小学招生规模如何”

    成志小学是民国最好的小学之一,即后世的清华附小,成立于1915年。

    周诒春说“每一期的学生数量都不一定。”

    李谕说“帮我留个名额吧,孩子马上到了上学的年纪。”

    周诒春说“小事一桩,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公子。”

    成志小学本来只是清华给教职工子女上学的,李谕反正也算清华的教师,这点请求很正常。

    李谕顺便去清华做了个讲座,应该说是常设讲座,只要在京城,李谕就会在清华、北大轮流讲。

    这一届两所大学都招到了一些后来的名人,比如清华的梁实秋、梁思成,两人是同班同学;北大则有冯友兰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