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六十二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
    看着含章殿下方的数万汉军,殿台上的刘备及一众汉臣,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豪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当年汉太祖刘邦在登上帝位后,曾有一次回到沛县故乡。

    在招待沛县故旧的酒宴上,刘邦趁着酒兴做出了这一首大风歌。

    或许那时在刘邦的心中,国家初定,急需勇猛之士为他守护国家。

    可如今在刘备及一众汉臣的心中,他们的心中却没有着这个烦恼。

    安得猛士

    下方的数万劲卒不就是吗

    豪气顿生的刘备,大笑着率领众臣踏着台阶一步步朝着下方走去。

    当刘备踏上第一层台阶之时,下方的数万赤甲猛士便在糜旸的率领下,齐齐朝着高处的刘备一拜。

    与此同时,一阵阵响亮的呐喊声响彻在广阔的含章殿外。

    “大汉威武

    大汉威武”

    数万赤色甲士发自内心的呐喊,宛若冬日里的九天玄雷,震的天空流云尽散,亦震的大汉君臣脸露骄傲。

    在走下最后一层台阶后,一旁早就等待的内侍,就搀扶着刘备登上了六马为驱的御辇。

    待刘备的身形进入御辇中后,大汉丞相诸葛亮就立即高呼道

    “启程”

    于诸葛亮的高呼之下,先是糜旸亲率上千身姿壮硕的羽林精骑在前方开道,而后刘备的御辇才行驶起来。

    等刘备的御辇一动,在刘备御辇后方的众多汉臣,便齐齐跨上身旁的马匹。

    数百匹神骏的马匹,带着大汉的一众功臣,缓慢地跟在刘备的御辇身后行进起来。

    而跟在那数百汉臣后方的,正是挺直身体,手持长枪的数万甲士。

    数万人的行进队伍,不可谓声势不浩大。

    还未等先行的糜旸跨出宫城,在宫城外的百姓们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动静。

    他们感觉到脚下的土地,似乎在隐隐震动着。

    难道是地龙又要翻身了吗

    尽管在上个月,刘备就将他要在元旦告祭长陵的事以露布的形式公布了出去。

    可长安城内的大多数百姓并不识字,忙于生计的他们,也很难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

    只是就算之前不知道,但随后看到的一幕,还是让他们感到震惊不已。

    在阳光的照耀下,上千身穿铁甲的羽林精骑,缓缓地从高大的宫城内走出。

    愈来愈耀眼的日光映照在上千羽林精骑身上的铁甲时,将他们每个人都照的熠熠生辉的。

    在寻常百姓的眼中,他们觉得这上千羽林精骑不似凡间的军士,反而像是上天派来拯救大汉的天兵一般。

    而就在大多数百姓,还被眼中的这一幕所震撼之时,刘备的御辇也出现在了他们的眼中。

    六匹高大的骏马,昂首嘶鸣。

    它们通体雪白,浑身上下不带一丝杂质。

    在宫廷御者的驱使下,这六匹宛若祥瑞的白马,正整齐划一的拉着身后的那辆御辇。

    刘备所乘坐的御辇高一丈有余,宽达数丈,体型如此巨大的车辇,众多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到。

    刘备所乘坐的御辇不仅体型巨大,它的车身还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

    在那些金银宝石的间隙中,有着世上技艺最高明的工匠雕刻的龙凤图案。

    随着御辇的一步步前进,御辇车身上的龙凤在百姓的眼中变得栩栩如生,好似下一刻就要腾云翱翔于天际。

    更别说在御辇后方跟着的,数万精神抖擞,浑身散发着血勇之气的汉军了。

    如此御辇,如此气派,尽显华夏正朔威仪

    自从大汉收复长安后,长安城内就多了许多各方的探子。

    那些探子如今正隐藏在宫墙外的百姓中,若说寻常百姓看到这一幕,心中除去震惊外,有的是自豪。

    那么那些探子,则是心中除去震惊外,还有的是敬畏

    不知他们来日会给各自的主君,如何汇报今日所看到的这一幕。

    但当下他们的思绪却全被那正在行进的御辇所牵扯着。

    不知不觉中,那些探子的身体就不受控制的,跟随在数万汉军的身后朝着长安城外走去。

    而有这番表现的,难道就那些敌人派来的探子吗

    不。

    就连敌人派来的探子都尚且如此,更别说大汉治下的子民了。

    内心的自豪,如茁壮成长的春苗一般,在数之不尽的汉家百姓心中升起。

    “汉”之国号,本就是华夏民族的骄傲。

    现在刘备及他的臣子,只是将这份骄傲还给了大汉子民而已。

    除去内心的自豪感之外,长安城内的百姓,对着刘备还有着浓烈的感恩戴德之心。

    汉军虽然收复长安不久,可在刘备入主长安的第一日,就下达了许多利于百姓的诏令。

    轻徭薄赋,赦免无辜在牢之人,严惩长安城内的不法豪族

    一条条诏令,俱是刘备站在百姓的出发点而发出。

    “立志还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刘备从未忘记过他的初心。

    许多百姓虽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刘备对他们好不好,这两个月以来,早就通过方方面面的改变在验证着。

    百姓是淳朴的,他们也是懂得感恩的。

    刘备对他们好,那他们就会将刘备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敬爱。

    在内心自豪感及对刘备敬爱情感的影响下,许多本来忙碌于生计的百姓,都不免忘记了他今日要做的事。

    农夫,士人、商人、工匠,穿着各式衣服,代表着当世不同阶层的百姓,他们自发地跟在数万汉军的身后,往着长陵的方向走去。

    而今日正好是元旦佳节。

    许多百姓手中拿着刚刚采办的爆竹红联,他们本来要将这些代表喜庆的物件带回家中。

    但不知怎么的,许多百姓的心中都不由得浮现了一个想法或许手中的这些物件,在今日会有着更好的用处。

    单单长安城内,就居住着至少二十万以上的百姓。

    而要是加上今日从周围各乡落赶来长安采办年货的百姓,当下长安城内的百姓,至少有着三十万。

    三十万的百姓,一开始并不都聚集在未央宫外。

    可在口口相传之下,离未央宫近的百姓,也正不断地朝着此处涌来。

    在不断汇聚之下,跟在刘备御辇后的百姓,从一开始的上万增加为数万,最后更是朝着十万大关逼去。

    万人空巷,只会存在史书之中吗

    不,以德召之即可。

    上万人的行进可称为人潮,那么数万人的行进呢

    这应该被称为人海,一片浩荡无际的人海。

    得亏在之前诸葛亮就曾预料到今日的盛况,故而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数万汉军不仅承担着保卫汉室君臣的任务,亦承担着稳定秩序的职责。

    在众多训练有素的汉军约束下,浩瀚的人海虽看起来令人心惊,但却终究并未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故。

    数万百姓的自发跟随,自然瞒不过坐在御辇中的刘备。

    或许对曹操与孙权这样疑心深重的帝王来说,他们在得知这件事后,心中会担忧数万百姓中隐藏着许多危险因素。

    但对将“以人为本”作为处世之本的刘备来说,他却乐于见到这样的场面。

    危难之计,他都愿带着十数万的百姓一同逃离敌人的屠刀。

    更何况在今日呢

    想起往事后,刘备为了照顾到数万百姓的脚力,他示意大军的行进速度放缓一些。

    汉军放缓行进速度后,与身后百姓队伍距离正在不断拉近。

    在糜旸走出城门的那一刻,数万汉军与数万百姓的队伍,已经连在了一起。

    城门之外,还有着从周围各乡落源源不断赶来的百姓。

    他们在来到城门外后,就看到了此生让他们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正不断地从着长安城的城门涌出。

    长安城的城门宽达十数米,但就是如此宽阔的城门,竟也被那支正在行进的队伍塞得满满当当的。

    看到这一幕后,许多城外的百姓下意识地惊呼起来。

    他们一辈子都没见到如此多的人,他们更是无法想象,是何人能有这样的号召力。

    而城外刚刚打猎回来的士人在看到这一幕后,饶是自诩见多识广的他们,也不免被眼中的这一幕所惊吓到。

    惊吓之余,许多士人不免回想起他们曾经听说的一件事。

    听闻当年在荆州时,刘备曾携十数万百姓一同渡江逃避战乱。

    当时听闻这件事时,他们只觉得这件事好似天方夜谭。

    古往今来,有何人能如此得民心乎

    又有何人能如此仁义乎

    但今日所见,却让他们意识到,以往的他们真是坐井观天。

    何人

    那人正是刘玄德也

    其德昭昭,其行烈烈

    刘邦安息的长陵,位于渭水北岸,离长安城有着三十多里的距离。

    在走出长安城后,糜旸便变成了龙首,带领着身后好似可碾碎长安城的硕大龙身朝着长陵的方向继续行进。

    硕大龙身蜿蜒前行之处,就像有着巨大的魔力一般,会不断吸引着路上的百姓加入。

    当汉军的队伍越来越接近渭水之时,与汉军队伍合为一体的百姓队伍,亦正式突破了十万大关。

    或许今日若不是元旦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跟随汉军前行的百姓人数不会如此众多。

    但不管如何,今日刘备的出行还是不可避免的为后世留下了一个佳话。

    并无提前号召,更无诏令安排,却能自发引得十数万百姓跟随,让长安城几乎为之一空。

    如此盛况,古往今来又有几位帝王做的到呢

    只是再大的盛况,亦有落幕的时候。

    对于训练有素的士卒来说,只要不是携带大量的辎重,三十多里的距离并不算远。

    可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这却是一件颇为吃力的事。

    在庞大的队伍行至渭水南岸后,许多百姓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甚至有不少百姓早已远远地落在后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