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一十八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
    汉章武四年十月,汉帝刘备由剑阁进入梁州。

    提前就得到消息的糜旸,早早地就率领梁州的一众文武大臣在城门外等待刘备。

    当天空中的日光越发黯淡之时,等了将近一整天的糜旸,终于在那斑驳的落日余晖中,见到了一大批羽林军的身影出现。

    羽林军作为刘备的亲军,他们的出现,也代表着刘备就在不远处。

    而还未等糜旸的目光捕捉多久,一道许久不见,却又在心中怀念无数遍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在数千羽林军的军阵之前,一位满头白发的帝王,并未穿着端庄肃穆的天子冕服,反而是身穿铠甲骑坐在一匹高大骏马上,朝着南郑城不断前进。

    正如糜旸在寻找刘备的身影一般,高坐于马上的刘备,又何尝不在寻找着糜旸的身影呢

    刹那之间,一君一臣的目光,陡然在空中相遇。

    两双英目对视之后,刘备与糜旸的脸上,都下意识地流露出笑容。

    于世人来说,刘备是再创大汉,功业可比先祖的开国之君,糜旸是百战百胜,威震天下的盖世名将。

    在世人眼中,刘备与糜旸的关系,是极为融洽的君臣关系,正如百年前的孝武帝与霍大司马一般。

    可是在刘备与糜旸的心中,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君臣那么简单。

    在看到糜旸的身影之后,刘备高兴地挥舞马鞭,让自己的速度瞬间变快起来。

    不久之后,一骑当先的刘备,便来到了糜旸的身前。

    糜旸身后的众臣见刘备到来,他们立即就对刘备施以大礼,但刘备却对众臣的施礼视而不见,他这一刻的目光只在糜旸身上。

    “朕的大将军,近来可好呀”

    刘备说这句话时,口中发出了爽朗的大笑。

    这大笑声证明着他看到糜旸后难以抑制的喜悦。

    而糜旸面对刘备的问候,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他对着马上的刘备一拜道“臣一切都好。

    只是臣很想念陛下。”

    哪怕周围有数千甲士林立,哪怕身后有上百官员齐聚,但糜旸还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这句话。

    听到糜旸的心声后,刘备的笑声就再也没停下来过。

    而糜旸的众臣在听到这对君臣见面后互相说的第一句话,他们的心中都浮现了惊讶。

    要知道刘备与糜旸的身份都不简单,当下又是汉军整军备战,即将北伐的关头。

    刘备这位帝王,在遇到糜旸这位大将军时,二人第一时间谈论的不是国家大事,反而却是私人感情上的宣泄。

    这给了在场的众臣心中一种很强的违和感。

    早就听说过,大将军与陛下之间的私人感情极好,但今日一见,他们二人的关系哪里是能用极好二字形容的

    分明用情若父子来形容才恰当。

    而众臣中的姜维在看到这一幕后,他心中忽然想起一件事。

    当初郭淮在得知糜旸大败曹真的时候,他一边感到震撼,一边为安抚军心很快做出一个推断此战过后,恐糜旸功高盖主也。

    功高盖主对一位将领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词,而有史以来功高盖主的名将,很难有好下场的。

    可在见到今日的此情此景后,姜维心中对郭淮的那个推断却感到嗤之以鼻。

    就这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曹魏方面还想离间

    简直荒谬。

    在抒发了一阵满足的大笑声后,刘备便趋身对着糜旸言道

    “天色将暗,大将军还不快点将朕接入城中。

    难不成大将军是要朕露宿野外乎”

    刘备的玩笑让糜旸觉得有些好笑,但他表面并未表露出来。

    他躬身来至刘备马下,亲自为刘备牵起缰绳,然后拉着马匹带着刘备往南郑城内走去。

    这一刻羽林军还未来到城下。

    但不需要羽林军提前进城排查隐患,刘备就这么任由“功高盖主”的糜旸,将他慢慢带入南郑城中。

    看着糜旸为自己牵绳引路,刘备的眼中浮现起怀念之色。

    当年糜旸还是孩童时就养育在他的身边。

    由于对糜氏一族的亏欠,加上那时刘备膝下尚无年幼子嗣,故而他对糜旸是真的当做儿子爱护与培养的。

    年幼的糜旸或许因为长年逃难,胆子显得非常小,那时候他为了锻炼糜旸的胆量,特地将糜旸带出新野城,亲自教授他骑术。

    可惜胆小的性格,又岂是一时半会就能改正的。

    在一开始时,糜旸完全将他教导骑术的活动,当做一种踏青的娱乐。

    而每当夕阳西下之时,他就会抱着糜旸一同坐在马上,护着他往新野城内走去。

    当年情景,与现在情景,好似有着许多重合之处。

    唯一改变的是,他老了,糜旸长大了。

    十数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他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左将军,糜旸亦不是遇事惊慌的总角儿童。

    而对于刘备来说,心中最惊喜及最欣慰的改变莫过于,当年是他保护糜旸,为糜旸引路,现在却是糜旸扶持他,一步步走向那遥远的关中。

    这种感觉真好呀。

    而或许是糜旸也有类似的感觉,故而一路上他并未主动开口说话。

    宽阔的街道中,仅有马蹄的轻踏声及后方百余众臣的跟随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天色即将完全暗淡的前一刻,糜旸终于将刘备带到了南郑城的州牧府中。

    刘备即位以来,一向不热衷于个人享受,故而在南郑城是没有他的行宫的。

    在没有行宫的情况下,刘备也只能暂住在州牧府中。

    等刘备踏入州牧府中后,他便见到恭候在府内的糜旸家人。

    目前在南郑城中,糜旸的家人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人关嫣及糜澄。

    刘备在见到小糜澄的时候,他脸上顷刻流露出慈祥的笑容。

    刘禅今年刚刚成亲,自然是没这么快为他诞下皇孙,可今年的刘备已经六十余岁。

    在当世以刘备这个年纪,莫说当祖父,当太祖父都足够了。

    刘备往年之时,又何曾没有想过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呢

    而因为对糜旸与关嫣的情感,刘备在见到小糜澄的那一刻,心中便将他视为自己的半个孙子。

    刘备一脸和蔼的让关嫣将小糜澄抱到他的身前。

    小糜澄也不认生,在看到有一和蔼的老人对他张开双手后,他没有丝毫犹疑地就扑入了他的怀中。

    小糜澄的亲昵表现,让刘备高兴的大笑起来。

    他一边抱着小糜澄,一边指着糜旸对关嫣笑言道

    “此子可比他的父亲有胆量,子晟五岁时还很怕生,整日哭哭啼啼的。

    那时候朕还以为子晟懦弱无刚,将来难有大用。”

    刘备言之凿凿,言语中尽是对那时糜旸的嫌弃。

    刘备这话说得糜旸脸红,却引得关嫣笑了出来。

    她与糜旸可谓是青梅竹马,糜旸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她还能不知道吗

    在夸赞完小糜澄后,看着小糜澄肉嘟嘟的脸蛋,刘备又突然说道

    “公嗣今年已经成婚,如果快的话,想来明年就会有子嗣诞生。

    朕在离开成都之前就已经想好,若是公嗣第一个生的是儿子,那朕将来就将这第一个皇孙送到子晟门下教养。

    若是公嗣生的第一个是女儿,那朕便为她与澄儿定下婚约。

    你们觉得如何”

    说完这番话后,刘备就将目光望向糜旸与关嫣。

    但他的目光却主要在糜旸的身上停留。

    而糜旸在看到刘备带有深意的目光后,一向机敏的他很快就明白了刘备的深意。

    刘禅今年春与张飞的长女在成都完婚。

    将来刘禅继位后,毫无疑问张飞的长女,会成为大汉的皇后。

    而皇帝与皇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是代表法统传承的嫡长子。

    再加上张氏背后的势力,她的第一个儿子,将来会是板上钉钉的大汉太子。

    刘备想将这具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第一个皇孙,送到自己身边教养,并与糜澄同吃同坐,这内中的深意还需要多说吗

    这是想让糜氏一门,在三代汉帝掌权的时代,都享尽人臣之巅的尊荣。

    婚约一事,为的也是这个想法。

    而刘备为何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

    对刘备这个开国帝王来说,功高震主一事,他或许不需要担心。

    但糜旸功高是事实,这一点身为帝王的他,也不能装作视若无睹。

    刘禅与糜旸的感情他也看在眼里,他也不担心他们二人之间出现什么变故。

    但到了第三代呢

    对于心中的担忧,若是曹操,那定然是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做法,但刘备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手段。

    以恩义结之,盼君莫要相负。

    明白刘备话中的深意后,迎着刘备注视的目光,糜旸对着刘备一拜后言道

    “陛下之安排,臣自然无异议。”

    在看到糜旸愿意接受他这副安排后,刘备的心情明显更好上几分。

    而这时刚才跟随在后面的一众大臣,也正在陆续进入了州牧府中。

    看着后方不断聚集的诸大臣,刘备不舍地放下小糜澄。

    他对着关嫣嘱咐道“好好教养他。”

    嘱咐完这句话后,刘备便带着糜旸朝着一旁的大堂内走去。

    等刘备与糜旸相继迈入大堂中后,堂外聚集的众多文臣武将,也纷纷按各自次序进入大堂中。

    北伐才是刘备此番北上的主要目的。

    感觉到时不我待的刘备,并不想白白浪费一晚的时间。

    他要在到达南郑的当日,便召开商议北伐战略的议会。

    待有资格进入大堂的汉臣都入内后,堂外的天空已经完全被黑暗掩盖。

    堂内马上有不少内侍自发的点燃周围的蜡烛,等堂内的蜡烛都被点燃后,原本漆黑的大堂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坐的满满当当的大堂内,刘备高坐上首,坐在他下方不远的正是糜旸。

    而在刘备的身后,这一刻正高挂着关中的舆图。

    见众臣都坐下后,刘备没有说太多开场白,他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臣,然后便开口言道

    “梁州一战,贼军大败,致使关中空虚。

    当下正是我军北伐之大好时机,不知诸卿有何策可助朕北伐关中,收复长安”

    刘备充满威严的声音飘荡在寂静的大堂内。

    这一刻他不再是刚刚那个慈祥和蔼的老者,而是一位时刻在散发威严的帝王。

    可刘备的话音落下许久之后,大堂内却始终没有一位大臣出来进言。

    不是他们对北伐不感到热情,相反在座每位汉臣都为自己能参与北伐而感到荣耀。

    也不是他们都是无智之辈,否则他们也不会有资格坐在这大堂中。

    之所以会造成无人回应刘备的原因在于,糜旸坐在大堂中。

    糜旸见刘备询问众臣后,众臣却齐齐将目光望向自己,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问的是诸位,你们不好好思考对策,看我又有何用

    但随后糜旸很快就明白了诸位汉臣如此的原因。

    实在是他的战绩太耀眼。

    在那么多耀眼的战绩之下,人很容易对他产生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

    大将军一定会有方略,而自己的方略也一定比不上大将军好,既如此还进言干嘛

    直接听大将军的就好啦

    在明白诸位汉臣的心思后,糜旸觉得有些无奈。

    召开这场大会之前,他还抱着听到上佳方略的打算,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了。

    想到此,糜旸只能在诸臣的注目下站起来。

    糜旸站起身的时候,并未发现站在他身后的姜维,脸上有着跃跃欲试之色。

    而当糜旸站起身后,堂内诸臣脸色齐齐一正,包括刘备也是如此。

    来了来了。

    糜旸先是走到大堂正中对着刘备一拜,然后便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那高挂的舆图下,对着众人言道

    “梁州一战,令关中军士,十不存二,这便代表着贼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再难与我军进行大规模的步军野战。

    但我军此番北伐之目的,在于收复失地,本就不在于与敌军野战。

    当年襄樊一战后,曹丕接受贾诩与司马懿建议,在关中各处要城修缮城防,及至今日,关中坚城遍布。

    这便是我军北伐最大的阻碍。”

    在说这句话时,糜旸的语气有着凝重。

    他的这番话代表着,汉军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最为艰苦卓绝的攻城战。

    而且关中的坚城,绝不仅仅是一座那么简单。

    今日一章缓缓。

    明日2章。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