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八十二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
    糜旸送信给姜维的目的,那自然是不单纯的。

    况且为了不让姜维起疑,他的信笺并没有采用偷偷摸摸的方式送至姜维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郭淮身为一军主将,得知这件事并不难。

    敌军之主帅突然写信送给自己军中的一员小将,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有着蹊跷。

    可郭淮在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声张。

    当下曹魏与季汉虽为敌对方,但双方的臣子互通书信的多的是。

    例如当今曹魏重臣华歆、王朗等人,就经常写信给诸葛亮,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而诸葛亮也一一给予华歆、王朗等人回信了。

    别说臣子之间了,就是有着文青病的曹丕,也时而会写信到江东,向江东的大名士张昭讨要墨宝。

    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同样出身于世家的郭淮,当然没有理由以此定罪姜维。

    可郭淮心中还是难免对糜旸的行为有着疑虑。

    刘备与刘封的往事他不是不知道,季汉中人有时候充满感性的行为,他也是早有耳闻,但郭淮更是知道之前在姜维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姜维之前能从马超手下逃脱,完全就是马超手下留情的缘故。

    那时候得知这件事的郭淮还未多想,觉得马超可能是爱才心切,而单单凭借这件事就怀疑姜维有异心,那也太过武断了。

    但是再加上今日他听闻的事呢

    或者再加上杨阜之前异常的行为呢

    杨阜向来以敢直谏言着称,可这种性格的他却反常的没有劝阻住曹洪前往阳平关的举动。

    而且他还好巧不巧地将此事写信告知曹真,从而使曹真被糜旸所算,魏军损失惨重。

    这三件事单单拿出哪一件,都不会引起郭淮的疑窦。

    可当这三件事在近期相继发生后,一个不愿相信,却又自然而然产生的猜测,渐渐浮现在郭淮的心中。

    世上会有如此巧的事吗

    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难道不是更大的愚蠢吗

    郭淮的心中百转千回,可由于手中没有确切的证据,他现在还处于有些怀疑的阶段。

    郭淮从军多年,性格颇为直率,他不愿自己一个人在大帐中苦思冥想,在思虑过后郭淮来到了姜维的大帐之中。

    当郭淮到来时,姜维刚刚写完给糜旸的回信。

    见郭淮突然到来,一向聪慧的姜维好似发现了一些异常之处,他连忙起身对郭淮参拜。

    而郭淮在进入帐内后,就一直将目光聚焦在姜维书桉上的那封信上。

    姜维在见到郭淮的目光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郭淮突然到来是为了何事。

    心怀坦荡的姜维自然不怕接受郭淮目光的审视。

    甚至为了证明自己,姜维还主动将书桉上的书信拾起,交到郭淮的手中任他审阅。

    郭淮看见姜维如此懂事,他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他便当即展开书信看了起来。

    姜维交到郭淮手中的书信有两封,一封是糜旸的来信,另一封是他给糜旸的回信。

    当郭淮认真看完两封信中的内容之后,他发现内容并无异常之处。

    两封信中都未曾丝毫提及军事,是很正常的名士交往问候的书信内容。

    这让郭淮心中的疑虑降低了不少。

    郭淮装作若无其事的将书信交还到姜维的手中,他并未让姜维不要对糜旸回信,他只是若有所指的提了一句

    “不意糜旸竟知我军中,还有一位幼麟乎”

    类似的感慨,姜维刚才在心中就曾有过。

    但姜维的感慨,乃是一种惊喜的意味居多。

    郭淮的感慨嘛,那就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姜维在听完郭淮的感慨后,眼睛不禁一眯,他想着开口解释些什么,可哪怕以他的聪慧,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别说姜维不知如何解释,哪怕让天下间最着名的智士站在郭淮面前,恐怕也无法猜测出糜旸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谁能想到糜旸是穿越者,谁能想到糜旸为了将姜维收入麾下,会不惜纡尊降贵,以自己的名望来驱使离间计

    这点是真相,但当世人没有人会信的,原因很简单,在当世人的眼中,姜维没有这个资格。

    而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相应合理的解释糜旸不是在信中说的很清楚了吗,姜维又何必赘言。

    只是糜旸的解释姜维信,郭淮会信几分,那就不知道了。

    在说完那句感慨后,郭淮倒也没再询问姜维什么,他只是提点了姜维几句接下来要做的事,便转身离开了大帐之中。

    看着郭淮离开的身影,姜维的心中隐约有着一种不安的情绪浮现。

    他好似察觉到,郭淮对他的态度,有些细微的变化了

    郭淮在走出姜维的大帐后,他的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

    他身旁的常凋见状,不免询问道“将军可是从糜贼的来信中,察觉到什么了”

    见是常凋询问,郭淮脸色阴沉的点了点头。

    常凋虽曾被汉军俘虏过,但在被俘虏的期间内,他一直忠贞不屈未投降汉军,这倒也算得上十分忠心了。

    所以常凋在回归后,曹丕不仅没为难他,还当众赞美了他的忠诚,并让他成为了郭淮的副将。

    而之前郭淮之所以能击退马超,常凋在其中更是立下了大功,在常凋完成任务归来后,郭淮也对他愈发赏识。

    既忠诚又有能力的属下,没有一位主将会不喜欢,在常凋面前,郭淮倒也没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尽管刚才糜旸的书信,只字不提军事,可郭淮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糜旸与姜维从未见过面,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又那么大,糜旸在信中的语气为何会那么热情

    这难道不是最奇怪的地方吗

    糜旸若不是有求于姜维,他何必如此自降身份

    想到此,郭淮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糜旸还从来未对他如此过呢,姜维配吗

    见郭淮的脸色阴晴不定,常凋对郭淮建议道“若将军怀疑姜维,不如直接派兵将姜维拿下治罪就好。”

    在常凋看来,郭淮并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一军主将,战时可操全军生死,莫说姜维有没有问题,就算他没有问题,郭淮想杀他也是一句话的事。

    常凋觉得他的提议很合理,但郭淮在听完他的提议后,在思考一番后却慎重得摇了摇头。

    他对姜维是有爱才之心的。

    况且他杀一个姜维是不难,但姜维背后还站着杨阜这个与他地位不相上下的封疆大吏。

    若他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下,就贸然杀了姜维,无疑会将杨阜彻底引到他的对立面。

    这对郭淮来说,是一件不划算的事。

    除去以上两点原因之外,还有着一点最重要的原因。

    郭淮隐隐觉得,杨阜也有些可疑的地方,若他直接杀了姜维,那么无疑会打草惊蛇。

    查明姜维的罪过,与查明杨阜的罪过,哪个功劳更大,这根本就无须比较。

    在这三点原因之下,郭淮打算暂时不处置姜维,不仅不处置,他还要在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尽量让姜维任事。

    是忠是奸,任事之后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郭淮转头对着常凋告戒道“今日之事,不要向任何人透露。”

    听到郭淮的告戒之后,常凋脸色慎重的点了点头。

    说完之后,郭淮便离开了姜维大帐之外。

    郭淮不知道的是,他与姜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了糜旸的计策。

    疑心,是种很可怕的东西。

    当这种东西在曹魏诡谲的政治环境中产生之后,那经过酝酿之后爆发出来的力量,更是往往会出乎意料。

    而要让疑心产生质变,还需要时间的继续浇灌。

    汉章武四年元月,由于近段时间以来天气寒冷,汉中一地下了一场连绵数日的大雪。

    这场大雪波及范围甚广,不仅南郑周围都被一片雪白所覆盖,就连数百里之外的剑阁,也被大雪所包裹。

    天时,是人力难以影响的,当一场大雪降落之际,哪怕曹洪对这场大雪频频怒骂,但也改变不了什么。

    曹洪为何会对天降大雪一事怒骂不已呢

    原因很简单,大雪的突然降临,大大拖慢了魏军建筑营垒的进度。

    在生产力低下的当世,一场大雪不是美景,算是灾难。

    衣着单薄的魏军在寒冷的冬季修筑营垒本就不易,当漫天风雪覆盖剑阁内外之后,更为刺骨的寒冷更是直接击垮了许多魏军的身体。

    纵使不提魏军的身体素质,在连日大雪的情况下,剑阁外的交通条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要想修筑坚固的营垒,巨木是必不可少的,而巨木不可能单单靠人力运输,通常需要车辆的拉运。

    路上都是积雪,寻常车辆又岂能通行

    在以上不利的客观条件之下,哪怕曹洪心急想快些修筑好营垒,但最后他还是无奈地下令暂停营垒建造。

    当曹洪的这个命令传遍三军后,不同于曹洪的愤怒,魏军士卒可都是十分开心的。

    在大雪天要他们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完全是在要他们的命。

    不过随着营垒建造的停止,魏军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

    因为忌惮剑阁外那绵延狭窄的山道,所以一开始曹洪报的打算便是联营。

    曹洪的这个决定不算错,算是根据地利做出的一个很妥当的行为。

    但既然联营,那么为了保证不让绵延数里的军营存在着防御漏洞,很多营帐的修筑就必须有着整体规划。

    这就代表着,当一面营帐未修好之时,另外几处营帐也处于半成品的状态。

    这在平时倒也没什么,但在大雪纷飞的当下,无疑的成为了许多魏军的噩梦。

    天气寒冷,避寒之处却尚未修建好,这叫个什么事

    魏军中的怨声载道很快传播到曹洪的耳中。

    对于这件事,曹洪显得颇为忧虑。

    来日他还需要这数万大军为他攻城,若冻坏了他们可怎么办

    于是在杨阜的建议之下,曹洪只能又下了一道军令。

    他让各营的士卒都尽量聚拢在已经修建好的营帐当中,并且为了让广大的魏军能够御寒,曹洪还特意放开了军中的禁酒之令。

    为了防止喝酒误事,当世的大军中通常有禁酒的军令。

    这条军令通常不单单对底层士卒有效。

    由于平时被压制的太狠,所以当曹洪的这条命令颁布之后,立即引起了魏军中的一片欢呼雀跃。

    哪怕许多魏军士兵知道,分到他们手中的酒不会太多,甚至许多会掺杂着水,但能够尝到一点酒味那也是极好的。

    这起码能让在寒冷的夜晚中,得到一丝暖意。

    曹洪也因为这个军令,收获了大批的军心。

    只是有些魏将也看出了曹洪这个命令的弊端。

    例如孙礼就对曹洪言道“喝酒误事,古今至理,今将军令大军喝酒御寒,若敌军突然来袭,我军该如何自处”

    孙礼的性格清正严明,他是十分看不惯军中饮酒这条陋习的。

    面对孙礼的好心提醒,曹洪却并不领情。

    “风雪遮天,我军兵精粮足,尚且无法抵御寒冷,贼军后勤不继,又如何敢在雪天用兵”

    曹洪的第一句话就驳斥了孙礼的“杞人忧天”。

    曹洪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大雪引起的寒冷天气,对人是无差别攻击的,魏军无法抵御的寒冷,汉军难道就行了

    况且在雪天用兵,他更是从未听闻过。

    “况且我又岂能备足美酒,让人人皆饮之入醉

    再者武帝在世时,每逢大战前,都会在军中杀猪宰羊,备好佳酿让三军尽兴,武帝凭此良招故能战无不胜。

    今孤彷效武帝故事,又何误之有”

    曹洪说的是,曹操在世时的确干过,不止曹操干过,许多名将也都做过类似的事。

    也没见得那些名将这么做了,就遭到敌军的突袭而招致大败的呀。

    汉军才多少人

    见曹洪搬出曹操,孙礼最后也只能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就在魏军因为曹洪的命令欢呼雀跃的时候,身在剑阁之内的刘封仰头看着那漫天的风雪,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既有风雪夜,自当仗刀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