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一十九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
    汉章武二年十二月,刚刚带领汉军取得一场大胜的诸葛亮,在留下部分兵马守卫僰道后,便带领着其他大部汉军乘胜追击一路南下,来到了越嶲郡的阐县之外。

    当诸葛亮的大军到达阐县之后,由于僰道之战的大获全胜,诸葛亮在南中的威名大涨。

    故而原本附逆于高定的阐县县长,在诸葛亮领军到来的那一日,便立刻主动打开城门迎接诸葛亮的大军入城。

    阐县县长的首鼠两端自然瞒不住诸葛亮,可诸葛亮并没有惩罚阐县县长的打算。

    阐县只是一个小县,县内连数百县兵都难以招募,面对着势大的叛军,阐县县长当初附逆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他不附逆,高定乃是彝族首领,他是很有可能做得出屠城这种事的。

    况且阐县县长的选择,与南中大部分县长的选择一样。

    南中的大部分县治并非都心向叛军,他们之所以会选择附逆,只是在叛乱刚发生的时候,他们势单力孤,在这种情况下附逆是自保的最好选择。

    当然若是僰道之战诸葛亮败了,那么阐县县长肯定对高定亦会愈发忠心。

    一正一反,皆因时势而变。

    诸葛亮不仅没有惩罚阐县县长,还在言语上多加抚慰了阐县县长一番。

    诸葛亮的态度让阐县县长感激涕零不已。

    见已经安抚住阐县县长,诸葛亮便指挥着万余汉军入驻阐县,修整城防,想着将阐县当做他平定越嶲郡的一个临时基地。

    这也是诸葛亮安抚阐县县长的一个原因,由于接下来阐县是他的临时驻兵基地,那么阐县的安稳当然是颇为重要的。

    而阐县的安稳,离不开县长这地头蛇的大力支持。

    另外他今日对阐县县长的态度,迟早会通过阐县县长的口宣扬出去。

    待这件事传遍整个南中后,听闻这件事的其他各县县长,心中对诸葛亮汉军的到来就不会太过抵触。

    有着这样的心理,只要时势继续朝着汉军有利的一方面发展,那么南中将来就会有更多像阐县县长这般的人出现。

    这便是诸葛亮对于南中之乱,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攻心之策只诛首恶,不问附从。

    等安排好大军入驻阐县的事务后,诸葛亮便派出大量的斥候,探查着高定与孟获的动向。

    上个月僰道县外那一战,可以说给高定与孟获的叛军造成了有力的打击,但那一战尚不足以将这二人的部族都打散。

    据后来打扫战场收集到的情报可知,在僰道一战中万余彝军战死者有千余,被俘者两千余,剩下的将近七千余人皆四散逃脱了。

    在对敌军的损失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后,饶是诸葛亮也曾暗暗感慨过彝人果然善奔。

    只是在感慨完之后,诸葛亮便意识到南中的平乱战争还有几场恶仗要打。

    若是与曹魏或者江东交战,哪怕同样他们的军队战败后逃逸的居多,诸葛亮却不会有此忧虑,可南中的彝军却不同。

    彝军是以部族为基础构成的一支军队,这样的军队存在着军纪不严明,训练不充分的弱点,但它也有着十分显着的优点。

    这个优点便是他们对自己首领的归属感十分强,毕竟他们的首领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大家长。

    在这一个优点之下,魏军或者吴军若大量逃散了,可能很多就顺势不会回归军中,就算回归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可彝军却不会有这层担忧。

    依照诸葛亮的推算,不用多久高定与孟获就会将自身逃散的大部分族人,重新收拢到一起。

    而就在诸葛亮领军进驻阐县后的几日后,他之前派出的斥候就回来将打探到的最新情报禀报给了他。

    “高定、孟获二贼败逃至邛都,收揽溃兵,军势复振。”

    这个最新情报代表着之前诸葛亮的所有推断,都已经变为事实。

    既然心中早有预料,那么在得到这个军情之后,诸葛亮便没有太过意外。

    他交给了斥候一个新的任务。

    在之前诸葛亮送上捷报到成都之后,成都自然陷入一片欢腾之中。

    “主政”的太子刘禅在得到捷报之后,更是喜形于色难以自制。

    在兴奋之下,太子刘禅特地派出使者大司农孟光南下诸葛亮军中犒军。

    这件事也就发生在不久前。

    但现在诸葛亮就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了。

    他让斥候去邛都城外散播成都不断派遣援军南下的假消息。

    斥候在得到这个任务后,立即就动身前往邛都城外按计行事去了。

    在诸葛亮对斥候分派任务的时候,庲降都督李恢正在诸葛亮的大帐内,对他禀报一些军务。

    当斥候离去之后,李恢便有些不解诸葛亮为何让斥候如此做。

    “敌军方败,正是军心沮丧之时,现我军兵力优于敌军,丞相何不一鼓作气拿下邛都呢

    今丞相令斥候散播我军援军源源不断之事,高定、孟获二贼本就惶恐,见我军有云集之势,情急之下势必四处求援。

    届时若朱褒、雍闿皆领军前来逆守邛都,则邛都就不是那么容易夺取的了。”

    听到李恢的担忧,诸葛亮笑着对李恢道“吾要的正是朱褒与雍闿前来。”

    诸葛亮的话,令李恢更加不解。

    看见李恢不解的神情,诸葛亮耐心地对李恢解释起来

    “僰道一战足以证明,彝人败之容易,歼之不易,而若不大部歼之,则南中之乱永无宁日。

    况南中诸逆互不统属,各有疆界,我军要想平定南中,诸逆不灭则不行。

    可若是一一领军前往平定,南中地势险要,瘴气横行,这又是一件颇为危险且耗时日久的事。

    逆魏蠢蠢欲动,时不我待。

    既然如此,吾不如用计将诸逆齐齐诱来,聚而歼之,毕其功于一役。”

    见诸葛亮是这番打算,李恢对诸葛亮拜服不已。

    诸葛亮见李恢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他微微点了点头。

    李恢是庲降都督,他将来平定南中之后,南中的军政要务都会是李恢署理。

    出于南中长治久安的目的,诸葛亮就得让李恢明白治理南中的诀窍在于何处。

    不久之后,禀报完所有军务的李恢便退出了诸葛亮的大帐之内。

    等李恢退出大帐之后,杨仪却又在帐外求见。

    听见是杨仪求见,诸葛亮连忙出声让他进来。

    杨仪一脸喜色的从帐外走去,他还未走到诸葛亮身前,便充满喜悦的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邓艾不久前已经领军平定黄元之乱了。

    黄元贼子当场被我军斩杀,头颅已经送往成都。”

    当听到这个喜讯后,诸葛亮的脸上也流露出喜色他果然没看错人。

    杨仪快步走到诸葛亮身前,将一封还未开封的战报递至诸葛亮身前。

    虽然杨仪并未看过战报中的内容,但他刚刚已经从邓艾派来的信使口中得知了一切。

    诸葛亮快速接过杨仪手中的战报将其展开。

    可是当诸葛亮展开手中的战报后,他却发现他战报内有着两封文书。

    这反常的一幕,瞬间让诸葛亮警觉起来。

    诸葛亮先是不动声色地让杨仪退下,然后他便坐在主座上分别看起邓艾送来的两封文书。

    当中一封文书便是邓艾讨平黄元之乱的战报,诸葛亮不过一会就已然看完。

    可是当诸葛亮拿起另一封文书之后,他却发现这其实是一封信笺。

    诸葛亮随即展开这封信笺看了起来。

    当看完信笺中的内容之后,诸葛亮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这封信笺正是石包从黄元身上搜出的,那封言明孙权将会资助南中叛乱的信。

    早在南下之时,诸葛亮便隐隐猜出南中之乱,背后有着曹魏的影子。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也是南中诸逆背后的倚仗之一。

    这孙权真是狼子野心呀

    可是相比于孙权的狼子野心,诸葛亮更担忧的是这件事背后所带来的深层联系。

    这封信笺中只是提及孙权会出手协助南中叛军,从表面上看这好似是孙权与南中叛军之间的事。

    但诸葛亮却察觉到,孙权有这样的举动很可能是有着曹魏方面的授意的。

    不然孙权是狼子野心不错,但他也善于蛰伏。

    若没有曹魏方面的勾连,单单就自己一方的话,以孙权的性格是不会贸然插手南中的。

    况且在曹魏与南中暗通款曲的同时,孙权恰恰也插了这一手,诸葛亮不信世上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由于战略眼光的不同,诸葛亮从这封信中得到的潜藏信息更多。

    可就是得到那些潜藏信息之后,诸葛亮的眉头深深的拧了起来。

    他的这副神态很少在他的脸上出现过,哪怕是当初得知曹魏有大举进攻汉中的迹象时。

    诸葛亮之所以会有这副表现,不是担心孙权给南中的助力太大,更不是没有信心面对当下似乎变得越来越棘手的南中局势。

    他担心的是,天下间的局势,似乎已经在朝着他最不愿看到的方面转变。

    那个局势便是举世皆敌。

    这才是让诸葛亮这个卧龙,都会感到十分担忧的事。

    世人可能会认为现在大汉的局势,已经达到他当初隆中对中设想的那般高度,但诸葛亮却知道,现在的大汉是形似神不似。

    从疆域上看,目前大汉是跨有荆益不错。

    可当初诸葛亮之所以会提出这个战略构想,乃是他提出隆中对的时间段,是荆州与益州俱是天下强州的时候。

    特别是那个时期的荆州带甲十万,粮可支十年,这是何等豪横的国力。

    当豪横的国力配上四通八达的战略位置,再加上一位帅才的话,那么荆州所发挥出来的战争潜力是令所有人都会为之畏惧的。

    也唯有这样豪横的国力,才能有“以向宛洛”底气的同时,还能震慑着身处下游的江东孙氏,从而让他的隆中对战略彻底有成功的可能。

    但现在荆州国力残破,不可同日而语。

    甚至荆州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大的软肋。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大汉只是看起来颇为强大,若是一旦陷入举世皆敌的局面的话,那么

    想到此诸葛亮再也坐不住,他目前得到的信息有限,不知道曹魏与孙权的勾连已经到了哪一步,但许多事必须都要提前布防了。

    诸葛亮马上俯身写起一道奏疏,这道奏疏是他上奏给刘备的。

    哪怕他知道现在刘备还在静养,但他发现了攸关大汉生死存亡的事,这就让他必须要及时将这些事上奏给刘备。

    诸葛亮很快就写完了手中的奏疏,然后他命人喊来了杨仪。

    杨仪不知道诸葛亮刚刚让他退下,为何又急着召他进来,可在他重新来到诸葛亮身前后,他却发现了诸葛亮的脸上有着他从来没见过的凝重之色。

    还不等杨仪问及诸葛亮,诸葛亮便将手中的奏疏交到杨仪的手中,然后他对着杨仪说道“百里加急送往成都,并一定要亲手送至陛下的手中。”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杨仪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急忙从诸葛亮手中接过奏疏,然后他便又听到诸葛亮吩咐道“你以吾的名义拟一道手令发往汉嘉,让邓艾收到手令之后,火速领军南下。”

    杨仪听出了诸葛亮言语中的急切,他不敢迟疑马上躬身领命。

    在吩咐完这两件事之后,诸葛亮又对杨仪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传令全军,明日一早全军开拔朝邛都进发。”

    当诸葛亮的最后一道口令说完后,杨仪便忙不迭的离开诸葛亮的大帐前去一一传令去了。

    等杨仪离开之后,诸葛亮似乎有些疲累,他用手指揉捏自身的眉头。

    诸葛亮知道为何孙权会逐渐倒向曹魏,哪怕他的长子孙登还在荆州。

    孙权,或者说天下间的许多人,他们都在害怕当年那个横压天下的大汉回来而已。

    一旦那一日到来,族都没了,还会在意一个儿子吗

    世事艰难,全由人欲而引起。

    汉章武二年十二月,在凉州的陈仓城中,曹真正一脸喜意的看着手中军队的花名册。

    不得不说,夏侯楙对于内政一事的确颇有天赋。

    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夏侯楙已经为曹真召集了近六万大军,还有数之不尽的粮草军械。

    想来不用多久,十万大军便可都集结完毕,这怎么能不让曹真感到欣喜呢

    就在曹真欣喜的时候,一名军士来报,说是郭淮到了。

    听到郭淮到来,曹真从座上起身,他连忙让人将郭淮召进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