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4章 打宋军措手不及
    第444章 打宋军措手不及

    察合台马上想到,乌木固蓝那边有条大湖,东西宽一百多里,南北也是一百多里,东边还有一片巨大的丛林,当地物资丰富,可以屯田牧守和打渔,曾经是谦州附近一个工匠基地。

    现在那边的工匠和牧民估计全被宋军杀光了,宋军占了这么个地方扎营,是相当聪明。

    仅那数百里长的湖泊和附近的大片丛林就能养十几万宋军。

    那边其实就是蒙古最大的盐水湖乌布苏湖,但盐水湖的水是不能喝的,蒙军自己在那边也没多少人。

    宋军在乌布苏湖东一百多里处,还有条小的淡水湖,宋军就在那边扎营。

    这里生物资源丰富,当地有包括狼,红色狐狸、雪豹、猞猁、草原臭鼬、野猪、麝、麋、獐和蒙古黑尾巴小羚羊,羬羊,盘羊等数十种哺乳动物。

    十二万宋军带了二十多万匹马,三千辆马车,全军带的物资加当地的捕猎,不说长时间,起码和蒙军对恃一个月是没什么问题。

    而且宋军也没打算和蒙军对恃,蒙军出来就野战,不出来的话,宋军准备攻城的。

    二十二日,得知蒙军出来后,刚刚汇合的三部宋军也开始往东移动。

    蒙军同时往西进,双方有序靠近,哨骑也不时的开干。

    奥屯保和犹豫了下,长叹道“宋军射程比咱们远,不近战,也不好打。”

    更别说宋军的弓质量远远超过蒙军,射程也比他们远。

    看起来像是重骑兵,其实并不是。

    宋军打仗有点不讲武德,如果蒙军想用风筝战术的话,宋军会下马步射。

    随着双方骑兵越来越近,奥屯世英和弟弟奥屯保和都是脸色凝重。

    蒙军西征时,罗斯公国也好,波蓝和凶牙利的骑兵也好,除了重骑兵外,战马都没有护具,蒙军就经常先射他们的马,等他们下马后再杀人。

    如察合台所说,宋军前锋刚到现场,后面的马车正拖上来。

    蒙军中轻骑较多,大部份甲具都是远远不如宋人。

    “。。”奥屯世英顿时有点无语。

    “不能和宋军近战肉搏。”奥屯世英一边提速,一边和弟弟道。

    马车走的慢,还没到前面,蒙军就开干了。

    宋军和蒙军在西夏打了多年,不停学习蒙军的长处。

    察合台和宋军打过多次,知道宋军的套路。

    此时正是秋冬季,宋军甲有一半都加了重型钢甲片,专门为西西伯利亚寒冬和与蒙军对战而创。

    宋军肯定是先把马车拖到位,然后等蒙军冲锋,中后面的宋军还会再挖坑。

    时间拖的越长,对蒙军越不利。

    “呜呜”随着蒙军的号角声,左翼蒙军率先出击。

    但很快,他又想到宋军这十几年都在练骑兵,西夏附近的宋军骑射都不比蒙军差多少了。

    重量不及札甲,但防寒的同时,防御力也不差。

    察合台和阔端的蒙军在北面,一字排开列阵。

    “轰隆隆”大股骑兵跟着孟瑛也往前上。

    当天下午,双方在距离宋军营地三十多里处汇合。

    他们刚刚来到战场,都没休息到一会,立刻对宋军展开攻击。

    现在好不容易是个遭遇战,蒙军没有犹豫,也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要打宋军一個措手不及。

    以前宋军是带步弓和蒙军打的,后来不停改进,升级,现在宋军的马弓都比蒙军射的远。

    奥屯世英一看宋军也是骑兵上来,脸上露出喜色。

    “特娘的。”对面吕文德果然在骂娘。

    下午一点左右,察合台和阔端带着一股精锐跑到前锋处,就见对面宋军正在数里外摆阵。

    宋军现在的战马全部都披着皮甲,这是学自蒙军的,皮甲不重,一匹战马全身披的皮甲加起来都只有十几斤,算不上重骑兵,但防护了几个重要位置,遇到敌军射马的情况会好很多。

    宋军只是把更多的心思在甲具上,力求最大限度的保障军士的安全,而且宋军只有外围着了加了钢片的重甲,里面是轻甲,通常就是一半一半,一万骑兵会有五千重甲,五千轻甲。

    对比起来,蒙军这边就简单了很多。

    同样的弓,骑马上发力和站地上发力都不一样,能射出不同的射程来。

    论骑射宋军可能还是不如蒙军中的精锐,但论甲具装备,宋军已经远远超过蒙军精锐。

    察合台马上道“不能给宋军摆阵的机会,传令,立刻进攻。”

    对面的骑兵像黑色的巨浪,老远就能看到宋军连脸都包裹在内,全身似乎被铁甲包围。

    宋军在南面,同样一字排开列阵。

    吕文德看了眼孟瑛,孟瑛自然没有犹豫,一声令上“干特娘的。”

    对面蒙军先锋正是奥屯世英,他也没想到宋军居然直接冲上来干。

    而蒙军想学习宋军的东西,一样都学不好。

    奥屯世英自己穿着沉重的铁甲,弟弟穿着欧洲学来的锁甲,里面还套着一层皮甲,两人甲比较笨重,没有宋人的轻巧,但防护力可不一定比宋人的强。

    如果站地上射,宋军能射的更远。

    两人说话音,蒙军和宋军已经越来越近。

    蒙军进入到两百步后就开始充分提速,而宋军还是以前那个死样,速度不紧不慢,并不急着提速。

    巨大的旷野上此时全骑兵冲锋的声音,双方总兵力相当,第一波兵力也相当。

    奥屯世英这边上了两万骑,对面也是一万八千多骑接近两万。

    双方后继陆续有兵马往前移,因为大伙都是匆匆刚到达战场,宋军的马车队还没到呢。

    奥屯世英看着双方兵力相当,深深吸了口气,大蒙古还是骑射无敌,别怕,上上上。

    他没有擅自更改战术,还是用蒙军最擅长的。

    呜,随着不同的号角声和旗帜变化。

    蒙军在接近宋军一百五十步左右开始往两边掠散。

    拔都在西征时和凶牙利波蓝打时,最常用的套路是,敌军上来,蒙军先假装退,等敌军进来后,再从两边掠射。

    奥屯世英没这么干,直接上去分向两边。

    蒙军才刚刚分开,对面噼里叭啦,宋军已经先射了第一波。

    宋军也不是瞎射,是距离蒙军最近的前锋先射了几排,主要还是测试距离。

    嗖嗖嗖,上千箭支飞了过来,有些勉强射到蒙军,有些还射不到。

    尽管这样,也是让奥屯世英兄弟微微动容,宋军骑在马上都能射这么远

    此时宋军也看到蒙军分掠,孟瑛那边的骑兵也往两边分掠。

    骑兵在战场上分掠的主要原因是要把阵型拉长,方便攻击。

    假设你两万骑抱成一团,是个直径一百米的方阵,你中间的骑兵很难射到对面的敌军。

    如果你拉长形成一个五百米的长方阵,那你中间的骑兵就可以射到对面的敌军。

    双方阵形都在分掠中拉长。

    在分掠的早期,双方的箭射的非常少,基本都是测距用。

    前面的骑兵会根据自己能射到敌军什么位置,来推测自己身后更深处的友军,能不能射到敌军。

    如果射不到,自己就得往前移,和敌军靠的更近,为后面移出空间。

    宋军这些年也是越打越有经验,特别孟瑛这部骑兵更是整个大宋骑兵中的精锐。

    “呜”此时蒙军前锋已经和宋军前锋交错进了一百步左右,双方直线左右距离不到五十步。

    长长的三条洪流漫延在无边的大地上。

    宋军集中在中间,蒙军在两边。

    双方都在往前冲。

    “崩”也不知道哪边先下了令。

    接着嗖嗖嗖,双方满天箭雨开始对射。

    轰隆轰隆,现场人马滚滚,到处都有落地。

    “看到蒙军大阵没,距离两百步时往回。”孟瑛一边射箭,一边下令。

    他身为这部大将,还得看着全局。

    宋军肯定不会去冲击蒙军大阵,孟瑛只是为后面马车往前移争取时间。

    部下领命,飞骑而去。

    战场上瞬息变化,传令要及时而准确。

    孟瑛一边观察四周战况,一边打量双方主力动向。

    噼里叭啦,噼里叭啦。

    此时空中全是弓弦拉动的声音,双方你来我往,射个不停,空中箭支如雨,连绵不绝。

    因为箭多,甚至还有双方的箭在半空中撞到的画面出现。

    这么大规模的对射,除了看双方的射术,还得看双方的运气和甲具。

    对对面的蒙军来说,他们每个人都得比平时更用心。

    宋军前排甲具防护太严密,留给他们能射的余地不多。

    要么射马,要么射脸,要么射腰。

    关键宋军马身上也有皮甲,还得对准了没甲的地方射。

    宋军的甲又额外加层钢片,放到明末连火枪都能抗。

    这都是赵与芮用钱堆出来的。

    大宋的工匠都是官和吏,待遇好,技术高,打出来的每具甲具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的。

    每件甲出厂前还得被箭试射。

    而宋军就没这么多顾忌,蒙军着铁甲的不多,甲质更不如宋军。

    于是很快孟瑛发现,双方进入对射之后,蒙军立刻处于下风,稍微距离蒙军远点的宋军被射中后,连甲都不会被破。

    “重甲骑兵。”蒙军那边,有将领对着宋军大叫,认为宋军是重甲骑兵。

    蒙军的对手也有不少用过重甲骑兵,一般重甲骑兵都是用来冲锋收割,近战肉搏,很少像宋军这样远距离和蒙军对射。

    奥屯世英则摇头“宋军不算重甲骑兵,就是甲的防护力比咱们强。”

    当年金和西夏的重甲骑兵,身上的甲加马的甲,能有一两百斤重,那才叫真正的重甲。

    宋军甲加钢片也不到步兵札甲的七十斤,大概在五十斤左右。

    他的加厚钢片也不是全面包裹的,都是在主要部位,这为蒙军命中宋军要害,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古代的箭有时候很难当场造成重大伤害,有人中几十支箭还能继续战斗。

    现在宋军这种装备,除了命中要害,大部份人被射十几支箭真和没事人一样。

    或许战后会因为伤势过重,或感染而死,但战时很多人都能继续打下去。

    蒙军以前看对手,从来不管对手有多少人马,有什么甲具和武器。

    现在和宋军打了几年,终于有人发现武器和甲具的代差还是很可怕的。

    比如现在的察合台。

    察合台当年在西夏就和宋军打了几次,被宋军各种与众不同的打法和装备所震憾,时隔这么多年,宋军的装备越来越好,都快对蒙军形成降维打击了。

    此时他正站在后面远处,看着两军箭来箭往的对射。

    双方都有人陆续坠马,但蒙军掉下去的人远远超过宋军。

    双方的人坠马之后,也会有人继续站起来当步兵打。

    宋军能站起来的人,也比蒙军多。

    宋军能站起来的人多,一是宋军甲具好,中箭没遭重创,二是宋军的速度一直比蒙军慢。

    宋军甲重,骑兵速度也不快,坠马后通常伤势不重。

    蒙军两边掠射,又是轻骑,速度较快,一旦坠马,通常会受到重创,还会被后面的人马踩踏。

    “宋军甲重,马力不长,让奥屯世英拉扯宋军。”察合台看这样对射没好处,蒙军损失远比宋军惨重,立刻下令。

    他的命令还没下去,奥屯世英那边也很经验,早就一声令下,呜呜,蒙军继续往两边掠,开始拉扯宋军,想把宋军这股骑兵拉到更远处单挑。

    蒙军这招以退为进,在西征时用的非常娴熟,欧洲人看到蒙军退,肯定毫不犹豫的追上去,一点兵法都没有。

    可宋人不吃这套啊。

    孟瑛也知道自己兵士甲重,马力不如蒙军,不能跟着蒙军瞎跑。

    蒙军骑兵往两边分掠,宋军也立刻回头。

    宋军的主力可不是骑兵,而是步营的燧发枪和投石机、火炮,阵地战这会才是宋军的主要方式,孟瑛虽然有信心,也不可能随便跟出去和蒙骑单挑。

    奥屯世英看到宋军不跟出来,心有不甘,一声令下,蒙军再次掉头,又向宋骑抄掠,继续引诱。

    孟瑛不急不徐,押着阵形,让各部与蒙军保持平行,最好保持在一百步外。

    这在宋军大部的射程中,而在蒙军少部的射程中。

    这样的距离对射,蒙军会更惨。

    可蒙军也知道双方的差距,前锋不停逼近,始终保持和宋军前锋四十步内。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