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章 皇子和陛下一样
    “见过母亲”

    “见过婶婶。”

    “魏王来啦。”却是陆氏笑眯眯的先开口了。

    陆氏是赵汝述最爱的小妾,著名诗人陆游哥哥陆濬的孙女,才十六七岁,只有后世的高中生年纪,却已经生了娃儿,想想赵汝述这么大年纪娶了个这么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赵与芮都觉得封建社会真是好。

    赵汝述几个妻妾都在排挤陆氏,陆氏最近就到魏王府来,经常和俞氏、红袖等一起打牌,赵与芮见过两次,今天是第三次。

    陆氏因为妆化的浓,初看不是特别惹眼,但是仔细再看,就变的那种越看越好看的美人,特别她笑起来的时候,浅浅的酒涡若隐若现,可爱中带着些许俏皮,饶是赵与芮来到南宋后看了不少美女,但看到如此特别的陆氏,还是略有惊讶。

    她今天穿了件蓝黑色的深衣,领口比较小,把肌肤包裹的很严实,但在她衣服颜色的对比下,她白皙的皮肤光彩耀目,像是在上面泛着一层玉光,特别在她酒涡出现的时候,赵与芮都有点忍不住想伸手捏一下她的小脸你怎么可以这么可爱

    世人常说,美丽悦目,可爱悦心,果然如此。

    但,这可是婶婶,这是婶婶,这是婶婶,赵与芮心里把重要的事情,提醒了三遍。

    “魏王见过贾玉华了觉得她怎么样”陆氏笑吟吟的又道。

    她说话的时候,一双妙目就在赵与芮身上转来转去,一副很有兴趣的表情。

    但通常来说,一般的人妇,是不可能这么看别家男子。

    赵与芮低着头,当不知道她在看自己,其实第一次见陆氏,陆氏就和他说了好几句话,赵与芮就觉得她与众不同。

    与某個人很像,没错,就是钟夫人。

    同样美而妖艳,又胆子很大。

    “贾小娘子很好,与芮也很喜欢,多谢叔叔和婶婶。”赵与芮好声道。

    “魏王喜欢就好。”陆氏笑道“刚刚和你母亲说起婚约的事,她对贾小娘子也很满意。”

    俞氏听到这里,也微微笑道“与芮对贾小娘子可满意”

    “但凭母亲做主。”

    “那便把婚约定下。”俞氏说罢看向陆氏。

    “那就这么说定了。”陆氏也笑道“此事交由我来操办。”

    于是赵与芮来到大宋的第一个正式的婚约,被匆匆定下。

    第二天,赵与芮进宫拜见皇后,向皇后提到了丞相史弥远让他与贾玉华订婚约的事。

    杨皇后当时果然愣了下,片刻后,便问“你母亲怎么说”

    赵与芮便道“回婶婶,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让与芮来问问婶婶”

    没说什么的意思,就是答应了。

    杨皇后点了点头,在赵与芮走后,果然召见俞氏。

    杨皇后召来俞氏,问她,那贾玉华人品如何

    俞氏说,才见过一面,长的比较漂亮,端庄大方,还挺活泼,话比较多。

    俞氏这话都是陆氏教给她的,非常有意思。

    才见过一面,代表不是很了解。

    端庄大方是褒义,但活泼话多,就看个人理解了。

    因为杨皇后、钟夫人两人年轻时,都是活泼话多,即所谓的聪明女人。

    通常来说,聪明女人都不喜欢聪明女人。

    而且杨皇后其实心中已经帮赵与芮选了王妃。

    上次赵与芮见过一面的谢道清端庄有福,杨皇后有意介绍给赵与芮。

    但谢道清入宫后,突然得了麻疹,这件事便一拖再拖。

    现在她的盟友史弥远却抢先给赵与芮定婚,杨皇后也相当无奈,又有点不高兴,因为她不喜欢太聪明的女人。

    “婚期和官家定了没”杨皇后又问俞氏。

    俞氏小声道“只是先定了婚,正准备向官家禀报,贾家希望早点办了婚事,但魏王的意思,那贾玉华还小,要到庆元府再看时日。”

    杨皇后一本正经的道“大宋宗室的正室非常重要的,若是不贤,只会徒惹事端。”

    要不是赵竑妻子吴氏是她亲自选的,她都要明说,你看看皇子赵竑,家里天天吵架,鸡犬不宁。

    俞氏立刻说是的。

    杨皇后又嘱咐了几句,俞氏便匆匆离去。

    杨皇后是个比较聪明的女人,要不然连韩侘胄也忌惮他,史弥远突然帮赵与芮定婚,这让她对史弥远有了少许不满,因为老史没有先和她商量。

    贾家与老史家是姻亲,这意味着若是事成,史弥远和赵与芮的关系更亲了,不知为什么,杨皇后心里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时间很快进入嘉定十六年元月初六,宁宗的阎美人又生下龙子,宁宗在多年后,又有了亲生儿子,但和以前不同的是,满朝文武没啥高兴的,宁宗自己也没啥高兴的。

    因为这儿子太小了。

    宁宗这人真是没什么私心,当年立嗣子赵询为皇子时,他的后妃们也为他生下了亲生儿子,这要换成其他皇帝,多半就改立自己亲生儿子为皇太子。

    但宁宗考虑社稷江山,还是坚持立赵询为太子,

    这次也是,亲生儿子出世,宁宗几乎没啥反应,和往常一样。

    此时刚好是新年,南宋官员们都放假,但得知宁宗生子,丞相史弥远高兴的带着随从来到皇城。

    白天宁宗没事时,大部份时间会在选德殿,也可能到延和殿。

    今天还算新年内,宁宗又刚生了儿子,但宁宗这会正独自在选德殿,看奏折。

    此时南宋由史弥远专权,不管以前的贾涉也好,赵范、赵葵等人也好,前方主要文武官员的奏折,十次有九次是直接递到史弥远丞相府,所以宁宗政务非常轻松,下面没多少奏折,这让他以为大宋朝都没什么事。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脚步声,却是都都知慕容英进来。

    慕容英从小跟着宁宗,贴心几十年,相当忠心于宁宗。

    “陛下,正当新年,午膳可要饮酒”说罢看了眼宁宗。

    宁宗身体不好,以前宁宗宫中有两位小太监,经常背着两扇小屏风作宁宗的前导。随便到什么地方,总把屏风面对自己。屏风上写着戒条“少饮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把两事写在两扇屏风上,屏风用白纸作底,边上糊着青纸。

    一次到后苑游玩,有人劝宁宗喝酒与吃生冷食物,他就指屏风上戒条给对方看,大臣们也就不敢了。每次进酒,都不超过三杯

    最近几年宁宗身体越来越差,屏风虽然不再带了,也有年余没有喝酒。

    他听到慕容英的话,长叹道“现在外面有些百姓都没有饭吃,朕怎么有心思喝酒。”

    慕容英肃然起敬,同时也暗暗长叹。

    宁宗年轻时其实挺喜欢喝酒的,但因节俭爱民,大过年的,连酒都舍不得喝。

    皇子赵竑虽然性格耿直,不讨人喜,但在这点上面,和宁宗很像,不怎么铺张浪费,除了爱听美姬弹琴外,几乎也没什么不良奢好。

    反观那魏王赵与芮,说话圆滑,又善于钻营,不学无术,又热衷赚钱,听说小小年纪,府中美姬如云,整日醉生梦死,贪玩享乐。

    所以无论赵与芮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有多么礼貌谦逊,慕容英是非常对他不满,因为他认为赵与芮骗了官家,没有把自己真正的一面,展现给官家。

    如今官家身体不好,朝中风雨飘扬,暗流涌动,丞相史弥远多次阻扰赵竑立为太子,居心不良,慕容英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官家,不能再受蒙敝。

    慕容英想到这里,弯腰笑道“荣王殿下不愧是陛下所选,果然心灵相通。”

    “哦。”宁宗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奇怪看着他。

    慕容英不动声色道“刚刚张华来报,他上门询问殿下,东宫过年需要多少美酒。”

    “殿下也是如此说呢。”慕容英笑着,学着赵竑的口气“我大宋百姓还有吃不了饭的,我身为皇子怎么有心思喝酒。”

    宁宗眼睛一亮,闪露精光,脸上也徐徐凝出一丝笑容。

    慕容英暗喜,正想影射魏王在王府里大摆酒宴,铺张浪费。

    突然,外面有人高唱。

    “右丞相史弥远,求见陛下。”

    “丞相来了。”宁宗看向门外,笑道“请他进来,咳咳咳。”

    说话间,不知为啥咳了几下,笑容顿凝。

    “陛下,要不要叫太医”慕容英大急。

    “无妨。”

    皇帝坚持不要太医,因为这是老毛病,最近一两年,经常在天冷时会莫名奇妙的咳几下,但又咳的不多。

    不一会,史弥远进来了。

    他身后跟着一个跟随,捧着一个精美的盒子。

    “臣史弥远,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史弥远进来先做足了礼,等起身后还向皇帝拜了新年。

    南宋几天没上值,他也好几天没见到皇帝。

    宁宗还是挺高兴,因为史弥远确实是诸臣中,第一个进宫来向他拜年的。

    当然了,年轻的侄儿赵与芮更讨人喜,新年过后的第一天清晨,就进宫向他拜年了,而赵竑等到午时前,才来拜年,明明人就在东宫,居然比赵与芮还晚。

    赵竑这种态度,但凡换了一个大宋皇帝,皇子身份早就被废了,也就宋宗仁厚,从不计较,到死都没有撤换他的心思。

    此时史弥远先和皇帝闲聊几句,接着又说到皇帝生了龙子,更要祝贺皇帝,说到这里,伸手招呼侍从,递上一个精美的盒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