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之威名不可辱,朕愿与国同葬!(改)
    镇国公主领兵而至,秦军悍勇,不减当年,然而秦锐士数量之少,竟然不及叛军。

    然而,大秦盛世近十年,民心所向,心向大秦,秦军至,百姓箪食壶浆,首战便击退项羽之军

    诸多反王见最强之项羽被秦军击退,心中惊惧,大秦兵锋之威甚重,仍在人心。

    然而,当公主夏率领秦军至东方之地,曾经齐国境内,看着前方的宏伟城池,公主夏随即下令全军驻扎城外。

    并且叫来随军文吏,道“前方城池郡守为谁,见王师至,为何不出城相迎”

    只见前方的城池,此时竟然城门紧闭,甚至于,城墙之上,竟然有士卒看守,手中持戈,警惕的对着外面公主夏所率领的秦军

    这让公主夏一阵蹙眉。

    自从她率军至东方之地,尤其是曾经齐国之地,她就能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而此时,前方郡守见大秦王师,竟然紧闭城门,似乎有拒敌之态

    “回丞相,前方乃是东郡郡城,至于郡守”

    却见文吏沉吟片刻,突然道“东郡郡守乃是芈兴”

    “芈兴”

    听到此处,公主夏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再次询问道“此人是何时担任东郡太守的”

    “回丞相,此人乃是两年前担任东郡郡守,乃是大将军项羽举荐,乃是曾经楚国之贵族。陛下以为任用六国之人,来展示大秦宽容之心,便任用其为东郡太守”

    听到这里,公主夏怎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芈兴定然是项羽之人,此时此刻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念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可犹豫的了,她传令,“派使者进城责问东郡郡守芈兴,令其速速开城门。”

    “传令全军,备战”

    公元前198年秋,二世皇帝加征天下黔首赋税,以援前线灭叛军之秦军。

    天下黔首无怨言。

    公元前197年夏,二世皇帝加征天下黔首赋税。然,自春日起,天下诸多郡县已不再下雨,夏粮减产,黔首食粮尚且不足。

    公元前197年数,天下大旱甚重,然反叛之军虽然被击退,然而仍然盘踞昔日齐鲁之地,与镇国公主所率之军对峙。

    秦都咸阳,咸阳宫。

    百官列坐,面容凝重。却见内阁之臣李斯容貌苍老,满头白发,此时面容哀愁,看着上方已经成年的秦二世,沉声道

    “陛下,天下大旱一年有余,天下夏粮已经加征赋税,天下黔首知叛军之祸,不怨。然而,秋粮再加赋税,天下百姓已然怨恨之”

    “可是反叛之军犹如顽疾,不可祛除,徒呼奈何”

    “秦相镇国公主远征反叛贼人已经多年,大秦粮草不足,已经无力供给”

    “”

    一时间,朝堂之前,百官忧愁,然而,前线告急,天下因加征赋税之事,已经怨声载道。

    良久,秦二世子婴沉声道“再行天下征粮,派遣吏臣去往郡县之中,解释征粮之因,勿使黔首生反抗之心”

    听到秦二世子婴的话,李斯沉默,片刻之后,才微微应了一声,才领命。

    东郡。

    曾经魏国之地,秋日时节,本是丰收之时,粮食填满粮仓,然而此时,却有秦吏带人而来,一门一户上前找要粮食。

    “军爷,家中真的再无粮食了”

    “真的没有了”

    一处茅草屋之前,院落中,却见一老汉身着粗布麻衣,头上灰白,显得很是凌乱,此时,正一脸哀求地看着身前身着华丽衣衫的秦吏。

    “老丈”

    秦吏见此,面色不忍,但是仍然道“老丈,东方诸郡有反贼现,镇国公主领军作战,却无粮草可用,若是兵败,叛军至,犹如蝗虫过境,老丈家中且不说粮食,恐怕性命”

    秦吏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如此劝说道。

    只见秦吏身后,两名身着甲胄的秦卒手中提着粮袋,看着老丈,脚步欲向篱笆之外走去。

    闻言,老丈突然沉默下来,背上更加佝偻了几分,然后缓缓道“小老儿我家中三子皆战死,无有子嗣,家中只剩下小老儿我一人罢罢罢”

    老丈当即转身向茅草屋之中走去,良久,才取出一小小的布袋,可以猜测出,布袋之中,应该是他最后的菽豆。

    “老丈”

    见此,秦吏动作一顿,并没有接过,道“罢了,若是取走,老丈你又如何过活”

    说着,就欲带着身后的秦卒离去。

    “且等候”

    然而,老丈却将三人叫住,一脸悲戚且认真的道“国危矣,吾虽白身,仍为国事而忧,此中之菽,且拿去。今日之后,吾便前往前线,愿为镇国公主驱使”

    听到这里,秦吏三人顿时动作一顿,良久,还是接过老丈手中的菽,随即,三人齐齐对着老丈一揖。

    老丈看了三人一眼,然后转身走进了身后的茅草屋内,三人看着老丈的背影,突然感到一种萧瑟之感。

    “嘟嘟嘟”

    秦吏三人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扉,然而,开门之后,却见一个年轻的汉子打开了门,看到三人之后,顿时呵斥道

    “谋家中无粮,且去且去”

    说完,就暴戾地关上门扉,将三人关在门外。

    秦吏见此,微微摇头,然后带着秦卒离去。

    “家中无粮”

    “若家中之粮尽给予与你,我家中妻儿又如何”

    “滚”

    “”

    东郡郡城传来消息,听闻东郡郡守芈兴以秦横征暴敛、贪欲无度为由,拒受大秦之令,据城而守。

    镇国公主领兵至,言东郡郡守反,乃攻之

    然,东郡之地被东郡郡守芈兴经营两载,已经全都是郡守之人,一时间,镇国公主竟然久攻不下

    公元前196年,天大旱,河流干涸,田中庄稼皆枯,赤地千里

    北方诸郡,皆有百姓流离失所,化为流民。所经之处,草木皆无,直至草木也无法食用。

    饿殍遍地,伏尸旅途。然,大旱尚且未退,又生瘟疫,与此同时,又有蝗灾至,与人争食。

    天下之变,犹如末世。

    大秦虽然施仁德于民,奈何天灾至,兵祸起,大秦王朝,岌岌可危

    夏。

    流民聚集,冲击府库,杀郡守、夺刀兵,只为获取粮食充饥。

    然,秦军以叛军待之。且冲击府库,与反叛无异,如此,流民反。

    镇国公主领兵追击项羽之军,所谓的封王,诸多贼王,唯有项羽为最,其他野王,不足为惧。

    然而,秦军后方流民反叛,荼毒千里,秦军之后勤断,进而影响秦军士气。

    军帐之中,公主夏一身甲胄,漆黑的甲胄之上,更有殷红之色渲染,隐隐有血腥味扑面而来。

    她坐在桌案之前,看着手中的文书。

    文书乃是从秦都咸阳而来,乃是告急之书。

    下方,有秦将目光看向公主夏,面色焦急。

    李由同样身着甲胄,面色憔悴,显然征战良久,身心疲惫。

    “将军,皇帝诏令为何”

    李由询问之。

    因为,他们看到公主夏的面容变得更加凝重,且更有无奈之色。

    这让他们心中一紧,担忧起来。

    “想必诸位在征战之中已经听闻,东方诸郡大旱,蝗灾、瘟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灾人祸,饿殍千里,百姓化为流民,最终反叛”

    公主夏放下手中的文书,语气却异常平静地道。

    “故而,咸阳诏令应当是皇帝求援之书”

    李由猜测,看向公主夏。

    “正是”

    咸阳之精锐皆在此地,流民甚众,且说不定有六国余孽隐藏其中,鼓噪百姓,出谋划策。

    恐怕咸阳危矣。

    咸阳城并无城墙,如何阻挡流民

    流民起先为民,不为秦锐士警惕,此时此刻,恐怕已经突破诸多城隘,突进咸阳之郊。

    “如此”

    李由脸上露出急迫之色,同时更多的是惋惜。

    他们此时已经即将确定项羽位置,恐怕用不了多久,便能围困项羽,并将其活捉。

    但是此时,身后流民反,将危及咸阳,只能领兵而返。

    军中众将领目光皆看向上面的公主夏,等待着公主夏的决定。

    “下令全军,拔营返回咸阳”

    然而,公主夏率领大军刚刚退三十里,突然遇到敌军追击。项羽竟然率军主动出击,阻挠秦军返回咸阳。

    “这恐怕项羽已经知道咸阳之危”

    公主夏皱眉,然而,却无可奈何,只能无奈地击退追击之军,全速行军。

    “汉王,前方便是咸阳”

    在渭水之畔,颇为隐蔽之处,只见有赤红色、汉字旗帜飘荡,为首之将,两鬓斑白,从面容来看,应当有不惑之年。

    不过此时却被身边只将成为汉王。

    “全速前进,此时咸阳之精锐尽被镇国公主带有,咸阳城内,再无强兵阻挡”

    “首次入城者,唯汉王也”

    “关中王,非我莫属”

    “”

    只见其身后,有士卒跟进,与秦锐士不同,他们身上甲胄,有殷红之色,秦尚黑,乃着黑甲,此时汉军为红甲。

    咸阳城。

    只见成为流民渐多,然而,有士卒拒流民入城,只有粥棚百余座。

    “东方诸郡之流民即将来到咸阳,虽然大部分被挡在函谷关外,但是仍有数万流民向咸阳而来”

    只见几名秦吏看着城外衣衫褴褛的流民,凄惨模样,心中不忍。

    “天下何其不幸大秦”

    “神鸟去,天灾至,人祸来,如此突如其来,如何抵挡”

    秦吏脸上露出无奈之色,一旁的秦臣同样一脸无奈。

    然而就在此时,两人眺目远望,突然看到远方驰道之上有士卒行军,马蹄震动之声传入耳中,逐渐轰鸣。

    “那是”

    “难不成是镇国公主率军而返”

    “不甲胄殷红,非秦军”

    “那是反贼”

    “速速回城,召集士卒迎敌,并且派人快速入宫,通知陛下”

    “快快”

    “”

    一时间,两人面容瞬间苍白,然后快速反应过来,将命令安排下去。

    此时,城外流民也注意到了远方突如其来的士卒,麻木的面孔之上突然浮现出惊恐之色。

    顾不得手中的稀粥,快速躲避。

    不过更多的流民仍然不为所动,沉浸在热粥之中,即使看到有叛军至眼前,仍然边逃边吞尽碗中之粥。

    最后含着热粥的头颅飞去,滚烫的血液洒在了落在地上的粥碗之中。

    “备战”

    “备战”

    “”

    咸阳城中唯有驻守秦卒一万有余,且驻扎在四面八方,此时,迎敌之秦锐士不足三千,快速聚集军阵,举起手中战戈,视死如归。

    然而,在数万叛军剑下,很快便被淹没。

    有叛军至咸阳的消息快速传入咸阳宫,百官闻言,皆面容惊惧,端坐于高台之上的二世子婴,却面无惧色。

    他看向一旁,询问道“镇国公主至何处了”

    “根据斥候来报,镇国公主已至函谷关”

    “调集咸阳之兵,全力阻止叛军入城”

    “唯”

    一众秦臣当即应道。他们脸上带着坚毅之色,没有任何面对死亡之时的恐惧,皆面容镇定。

    然而,秦二世子婴还是高估了秦锐士之强,也低估了叛军之勇猛,咸阳之军,竟然被叛军快速歼灭。

    此时,汉军之中,只见一名汉将身着甲胄,在其身后,跟着一众将领。

    “汉王,且命令士卒勿伤百姓,且占领府衙,保护百姓名册”

    “善”

    被称汉王之将当即应道,看着街道之上匆匆躲避的百姓,随即收回目光,打量咸阳城之宏伟。

    渐渐的,目光向远方望去,那是秦宫的方向。

    随即,汉王率领大军向前方而去。

    咸阳宫之中,百官皆在。

    此时,偌大的宫室之中,寂静非常,落针可闻。众臣皆知,叛军已至城内,然秦军不敌,已然溃败。

    叛军攻至秦宫之内,也只是时间问题。

    “众爱卿”

    大秦二世皇帝子婴看着下方的百官,面容平静。

    “大秦之功,功在千秋,然而天灾人祸,使秦覆灭,不在秦罪,而在天时”

    “朕,大秦二世皇帝,不堕先祖之威,四海八荒,独尊皇帝,此之威名,不可轻辱。”

    “故而,朕愿与国同葬”

    大秦二世皇帝子婴面容平静,但是话语之中,尽显凄凉。

    “陛下”

    众人悲呼,仰天落泪,却又无可奈何。

    “天亡大秦,天亡大秦啊”

    “砰”

    只见下方一秦臣悲呼,当即起身冲向一旁,一声闷响传来,于威武威严的咸阳宫内,触柱而死。

    殷红的血水当即将其自己淹没,渲染了秦之华服。

    众臣见此,脸上悲戚之色甚重,自然,也有目光躲闪之人,心中惧怕。

    “老臣受先帝所托,辅佐陛下治理大秦,然而如今秦之状,乃臣之责也”

    面容衰老的李斯似乎已经提前准备,唤来一侍者上前,随即斟酒一杯,一饮而尽。

    须臾,嘴角流出殷红泛黑之血液,随即伏身案上。

    大秦二世皇帝子婴见此,脸颊微微抖动,随即看向一旁的侍者赵高,命令道“汝去往后宫,后宫之人,皆赐白绫”

    “喏”

    赵高面容衰老,听到二世皇帝子婴之言,当即恭敬领命。

    随后,二世皇帝子婴起身,走下高台,在众臣注视之下,走出了咸阳宫。

    站在咸阳宫宫门之前,丹陛高大,站在最上方,一览众宫之小

    随后,从一旁侍卫手中取过一把秦剑,缓缓放在肩头

    “朕之大秦”

    镇国公主率领一万大军至咸阳城外,然而却见咸阳之外旗帜已改,当即面容一滞,双目失神。

    良久,才转身看向后方追兵,就地结阵,并且唤来不远处的李由,道“大秦社稷至此而已,秦宫已陷,天下再乱矣”

    “汝此时乃大军之将,诸多将士皆听命于你,此去,无论抵挡贼兵,还是全身而退,皆无罪”

    “且去且去”

    镇国公主面容之中带着淡淡的超然之色,似乎这大秦、天下之事已不再关乎自己。

    交代完李由,在李由复杂的目光之中,独领一千秦锐士向骊山而去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