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法!
    两人不知不觉的跟上了盖聂和项梁,两个大人正在交谈着曾经之事,只听到项梁问道“此时之宜阳,似乎比曾经更为繁华了”

    “是啊毕竟宜阳正在东方诸郡前往咸阳道路之上,商贾、百姓无不经过此地,如此,才能如此繁华”

    然而,两人刚刚进城,却看到城内前方突然传来喧哗之声,同时有大量的百姓向前方涌去。

    这让盖聂、项梁一行人心中疑惑,跟着人流,也一同向前方走去。

    却见人群之中,是几名秦吏站立在高台之上,与此同时,手中还拿着几件东西。

    “二三子,肃静”

    待到大量百姓聚集,一名秦吏突然开口,所有百姓安静之后,才继续开口道“始皇帝下令,天下度量衡各不相同,无法衡量天下货殖,故而,统一度量衡,天下各地,皆遵从秦国之度量衡”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顿时喧哗,惊叹不已。

    “统一度量衡如此,天下六国之地商贾来至秦国,都要使用秦国度量衡”

    “吾等无有此等忧虑”

    “前些天,有一商贾同我争执,他使用楚国之地的度量衡,卖与我,欺我不知,多要了我几枚秦币”

    “”

    秦吏的话顿时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共鸣,在旁边,项燕闻言,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下方的拳头,却忍不住攥紧了。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对于天下治理,百姓交易货殖,多有益处,此乃良政”

    一旁的盖聂却如此道,同时看向一旁的荆天明,为其讲解好处在何处。

    只见前方,几名秦吏手中比持着专门衡量重量的器具,随即发放下去,供城中百姓使用。

    “与此同时,想必更有许多秦吏前往了东方各地各城,将度量衡统一之事,宣告四方”

    盖聂摇摇头,随即带着荆天明绕过人群,继续前行。

    而后面的项羽却一脸疑惑的看着前方的百姓,随即目光看向一旁的项梁,不禁问道

    “叔父,若是将来我领兵,可都能够”

    剩下的话项羽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听到项羽之问,项梁回过神来,沉吟片刻,“不知”

    “此时之秦国,天下一统,四海归一,天下百姓不再受征伐之苦,可以安居乐业。而秦何种改革之制,此时看来的的确确使天下之人受益,如此”

    “”

    项羽心中信念动摇了,他想到了自己,之前对自己来说,若是此时为皇帝的是自己,定然是不会施行此等革新的。

    自己只对征战感兴趣。

    叔侄俩的目光看向周围的百姓,只见百姓脸上浮现出笑容,且面容不似东方之地。

    东方之地并入秦土未久,而百姓面黄肌瘦,多有黔首无房屋居住。

    而反观现在的宜阳城,很久之前便是秦土,百姓面容滋润,脸上浮现出真挚的笑容。

    两相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或许,天下一统,尽归于秦,便是最好的结局

    叔侄俩心中皆有些沉默,跟在盖聂的身后,不发一言。

    而盖聂自然注意到了叔侄两人的情况,但是盖聂并未询问。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更多的变化,乃是曾经六国不曾拥有的。

    秦都。

    咸阳城。

    距离四海归一,已经有四载时间,在此期间,始皇帝嬴政忙于政事,诸多新制,皆不熟悉,可谓是摸石头过河,总结经验。

    幸好,一旁有神鸟指点,而绕过了许多错误之处。

    此时,章台宫之中,已经被封为丞相的李斯身着华服,意气风发,坐在宫室一旁,同始皇帝嬴政一统处理政事。

    而在一旁,神鸟白止静静立在青铜神树之上,听着始皇帝嬴政的诉说。

    “师父,朕打算在朝中设计三公、九卿,掌管诸多事宜”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乃是华夏历史上封建王朝诞生之初,跟随一同诞生的。

    但是,并不像郡县制那般,能够沿用两千年。

    所以,当听到始皇帝嬴政询问自己对三公九卿之制的看法时,他不由自主的有些沉默。

    看到白止陷入思考,始皇帝嬴政静静等待。一旁正在帮助秦始皇嬴政批阅文书的李斯,不禁低下了头。

    对于始皇帝对于神鸟之恭敬,他早就知道。

    秦国神鸟,存世近两百年,已经算是秦国之国宝

    良久,白止开口,道“三公九卿不妥”

    “哦何故”

    始皇帝嬴政皱眉,毕竟三公九卿之制,也是他思虑良久才创造出来的,在他看来,可谓是最为完美。

    当然,三公九卿之名,自周室始,但是此时他所说的三公九卿,自然也有些不一样。

    所以,他不禁解释道“三公,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始皇帝嬴政将三公之职业详细诉说,同时,再次介绍九卿,时神鸟所知。

    但是,神鸟仍然摇头,道

    “陛下可曾想过,三公之中,谁为最”

    “自然为丞相”

    始皇帝嬴政沉默片刻,当即道。

    却听神鸟反驳,“若是丞相为最,丞相犯错,何人纠正”

    “自然为皇帝”

    神鸟道“若是皇帝昏庸,丞相专权,谁纠正之”

    “御史大夫。”

    “丞相为最,御史大夫如何越过丞相之尊”

    “御史大夫可直接禀告于皇帝”

    “此前已言明,皇帝昏庸,丞相专权”

    始皇帝嬴政“”

    问到这里,始皇帝也知道了三公九卿之制的漏洞之处。不禁沉思了起来。

    而一旁的丞相李斯却听的心惊胆颤,恨不得让自己消失于章台宫之中。

    良久,始皇帝嬴政对着神鸟微微一揖,“还请神鸟教朕”

    “虽然我不认为三公九卿之制,但是其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既然如此,我便给陛下说出一种中央之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为户部、礼部、兵部、吏部、工部、刑部,每部可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分工明确,相互监督”

    随后,白止又将三省六部制特征详细诉说。

    始皇帝嬴政闻之,顿时击节赞叹,“三省六部之制,当真妙哉”

    同自己提出的三公九卿之制,的确更为完整。

    看到始皇帝嬴政激动高兴的模样,白止不禁微微一笑,让三省六部之制提前一千年出现,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白止不知,故而一试。

    随后,白止想到了什么,又道“不过,无论是哪种制度,对于皇帝的考验最大,若是勤政,恐怕会将皇帝累死,故而,皇帝可以从三省六部之中,挑选能臣,不吝于官位低微之人,皆可挑选,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政事。”

    “遇到重大之事,诸多挑选之人不能决定,再请于皇帝决断”

    没错,白止说的就是内阁。

    封建帝国,最重要的便是中央集权,纵观华夏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不是在进行中央集权,就是在中央集权的路上。

    既然如此,为何不一蹴而就,直接完成呢

    毕竟,说起中央集权,皆未有明朝为最。

    至于明朝之后的王朝,白止选择性忽视。

    毕竟那可不是集权,而是豢养奴仆

    “我称其为内阁”

    “内阁”

    始皇帝嬴政如同刚刚得到新玩具的孩童,脸上充满了喜悦之色,看向白止的目光,炽热无比。

    而一旁的丞相李斯,也若有所思,忍不住提笔在一旁的空竹简上书写。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白止为嬴政解释三省六部制具体细节,以及关于内阁的组建。

    白止不知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的具体缺点,但是对于这个时代,却是先进的事物。

    当白止返回惠质宫的时候,已经是月明星稀之时,秦宫处处灯火通明,虽有秦锐士巡逻,但也有六国之女充当的宫女,不时走过。

    白止回到惠质宫,踏雪当即凑了上来,在之前的一段时间,踏雪不是在骊山之中,便是在秦宫之中的马棚里。

    踏雪有智,也不怕她不回来,故而踏雪却也非常的自由。

    打发了踏雪,白止落在了庭院之中的梧桐树上,不禁抬头看向天空之上的一轮明月。

    圆月如盘,月光皎洁。

    算一算日子,却是后世的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时节,但是站在梧桐树上的白止,却感到了无边的孤寂。

    或许,可以让她再现人间,看一看这天下太平之盛世

    他又想到了一统天下之后的秦国,始皇帝嬴政,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祖龙。

    此时的大秦,不再施行严苛秦律,秦国虽然遵从法家之言,但是也从其他百家学说上汲取精华。

    只要于国有利,皆用之

    使其送入法家学说之中。

    渐渐的,大秦之法家,与最初只法家,却已经产生了不同之处,甚至可以从法家学说之中,看到诸子百家的身影。

    后世之人,皆称大秦之时的法家,为秦法

    至于秦国之律法,被称为秦律,以此将两個概念区分开来。

    三省六部制毫无意外的被始皇帝采用了,随即他便在朝堂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官员。

    其中,李斯仍然为丞相,且入内阁。

    至于其他入内阁之人,比如冯去疾、魏缭、蒙恬、王贲。同时,还有一些官位品阶不入流之官员。

    大多乃是底层秦吏提拔而来。

    而经过五年发展,秦国百姓休养生息,逐渐显盛世之像。

    然而,始皇帝嬴政请神鸟于章台宫,随即道

    “寡人欲征百越”

    “百越”

    白止当即想到了历史,历史上,统一六国之后不久,便开始了征伐百越战争。

    甚至,因为准备仓促,秦军生骄奢之心,冒险南下,而导致两次兵败。

    甚至连领兵大将屠雎都被越人斩杀。

    最后,在第三次征伐百越,派遣任嚣和赵佗攻打百越,才成功。

    同时,让赵佗领兵四十万,屯兵百越之地,用镇越人。

    甚至于,赵佗因为未曾参与秦末逐鹿,而活到了汉武帝之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以何大义”

    华夏之国,兴兵征伐,当用大义,此时大秦,更应如此。

    “据南郡郡守所书,百越之人常常夜袭秦城,屠杀秦人,故而,寡人欲征百越,以报秦人之仇”

    闻言,白止点头,道“可”

    不过,白止又道“大秦欲征百越,当使秦吏去往南方诸郡,言明越人之凶残,诉说被害秦人之惨状。”

    “善”

    始皇帝嬴政自然明白如此做是何意,可能此时尚未有舆论战这个词,但是却又更为合适的词语去描述民心

    此举,便是使秦征百越之大义使黔首皆知,而得民心。

    以此来堵住躲在暗处的些许虫豸、诋毁秦国之口。

    翌日,秦国大军大规模调动,各郡驰道之上,皆有百姓商贾见到秦锐士行军。

    引得百姓侧目疑惑。

    “始皇帝再次动兵,此时欲征何处”

    如此大规模调动军队,已经四五年未曾见过。而此时六国一,四海毕,哪里又有征伐

    然而,有身着楚服之人看向一旁的人,看到对方之服饰乃是赵服,于是解释道“有秦吏在城中言明,南方百越之人常常袭扰边境百姓,甚至完成屠城之举。”

    “始皇帝闻之,大怒,故而兴兵伐越,以报秦人之仇”

    “原来如此”

    听到解释,周围的人皆露出分开之色,同仇敌忾,道“越人竟然敢杀害我等秦人,当真是胆大妄为,始皇帝兴兵,乃义举”

    “吾乃楚人,虽此时已定居咸阳,但是听闻此事,心中愤怒不已,恨不得随军出征,痛杀百越之人”

    “然,秦卒已有士卒归乡,恐怕也不会再招收新卒”

    说话的青年脸上露出惋惜之色。

    始皇帝下令征伐百越之令,已经过去了一旬时间,大军调动,最是耗费时间,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故而,一旬的时间,才堪堪准备完毕。

    就在始皇帝嬴政准备下令正式进攻之时,神鸟却突然出现,并阻拦之。

    却听到神鸟道“陛下勿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