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8.第七八章都未入眠
    宫宴结束, 李公公带着宫人在各处点上清新好闻的熏香,缕缕淡雾升起,化作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在众人鼻间。

    “朕这熏香如何啊”晏玄钰笑着问。

    如今君臣之间氛围轻松, 无论是留在官场的老人还是新入朝的官员, 个个都是人精, 自然知道皇帝想要大臣什么样的态度,又希望他们又如何与皇帝相处。

    官员们闻弦知雅意, 也纷纷笑着称赞。

    “陛下这熏香倒是与别的不同, 很是清新啊细细嗅去,还有淡淡凉爽之感”现任兵部尚书狄良平捋着胡子道。

    “是也是也。”他周围的官员暗地里对他怒目而视,没想到这兵部尚书看上去浓眉大眼,还如此会拍圣上马屁呢

    果然, 晏玄钰听了狄良平的话高兴地让李忠贤另外拿一盒香来给了狄良平。

    “这熏香中除了干花, 还加了些薄荷叶, 很有提神醒脑功效。”晏玄钰说。

    狄良平谢恩后将盒子放在了面前的案桌上。

    身上带着淡淡烤肉味确实不雅, 所以晏玄钰才拿出他平日里常用的由太医院调制的熏香来, 过了一会儿,淡淡肉味被清新好闻的味道取代, 李忠贤才带宫人撤下了熏香。

    趁着刚刚功夫 , 众人都稍稍放松, 但是随着李忠贤和宫人们举着熏香小炉退出去, 代表着他们又要开始商讨方才未曾说完的正事了。

    “日后土豆这种作物会在大周推行,但需谨记的是, 此物高产, 却不能单靠它来使大周人饱腹,其余作物提高产量之事也要跟上。太府寺卿可在”晏玄钰问。

    伏孝站起,“臣在。”

    “水稻改良, 许久之前朕记得就交代了下去,可有什么进展”晏玄钰问。

    伏孝道“回陛下,水稻提产一事,无太大进展,翻阅各种农书,仍没什么眉目,太府寺中也种了不少,如今已经收获两季,只是如何提产,还是”

    他没说完,只看向上首的皇帝。

    然而晏玄钰并没开口责怪他,而是点头道“太府寺如有支出,就去户部报备,不必忧于银钱和人力。”

    户部尚书起身称是。

    皇帝虽然提倡勤俭,但是对于这些方面却从未缩减过一分一毫,反而一再告诉各部只管去做,不必忧虑。

    晏玄钰想了想,又看向伏孝“此事急不来,在大周引入土豆,也算给你们提产留了时间。”

    此次官员入宫先看了拔土豆,又吃了烤肉,商讨了国事后,日渐西沉,宫门即将落锁,众人也该到出宫的时候了。

    伏孝也慢慢在宫道上走着,他身边的好友方正初看他沉默不语,遂出声道“孝之,陛下也说了,此事急不得,陛下看重太府寺是好事。”

    伏孝点头“我知晓,我刚刚只是在想田里的事。”

    伏孝早已将历代农书熟记于心,可刚刚众人散去的时候,皇帝身边的李公公过来给他传了句话,说陛下说农书不可尽信,还是自己实践为真,顺带提了一句,说粒大饱满的能不能和结穗多的结合

    伏孝不是做不到,只是从前从未想过这条路,陛下说他不懂农事,只是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便告诉了伏孝。

    “元义,你说水稻粒大饱满和结穗多的,可以结合在一起吗”伏孝问。

    方正初想也不想笑道“岂有这么好的美事”

    伏孝笑着摇头,确实,此时说起宛如异想天开,可他心里却不停在想皇帝所说的这种方法实施的可能性,要实践起来,太难了

    晏玄钰并不失望,反而怕太府寺因为现在没有成效就懈怠了此事,毕竟若是说能种出来就种出来,后世也不会历经这么多年,经过数代人努力才研究出来了。

    太府寺就是管农事的,晏玄钰只是想给他们一个研究方向,能稍微提产一些就是晏玄钰现在的目标,希望太府寺能种出越来越优质些的品种吧,毕竟现在各种作物的产量相对来说都有些低。

    他正想着,冷不丁被耳边的系统提示声吓了一跳。

    宿主完成昏君日常任务贪图享乐,获得积分

    晏玄钰从沉思中回神,只感觉哭笑不得。他真的要好好感谢他的系统,就问谁家系统还能像他的系统一样只读取自己想要的事情

    贪图享乐指的应该是白天与官员们一同吃了烤肉,后来商讨国事系统是一点不看啊

    晏玄钰没忍住笑了一下。

    李忠贤在一旁好奇道“何事让陛下发笑”

    晏玄钰摇头,“无事,你去将那堆文书拿来,我今晚将它们批阅完。”

    现在时间紧张,只能劳累些喽。

    两个小太监合力将文书搬运过来,李忠贤点上宫灯后悄然离开,偌大的承天殿只剩下了晏玄钰一人,宫灯将他的影子映照出来,形单影只,难免显得有些孤寂。

    可晏玄钰并不这么想,他不由想道,现在同一时刻,其他人在做什么呢

    前几日边境来报,此次征召,竟然有比从前多了一倍有余的人入营为卒,袁康等人忙着训练新兵,袁康从前少写公文,由他写的公文和其他官员的公文明显不同,晏玄钰一眼就能认出来。

    因为袁康时常汇报着公务就说起了其他事,比如夹杂在正经公文汇报里有几件新兵入营的趣事,袁康还感慨,现在的新兵相比于从前的老油子们,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啊,竟然有新兵在第一次围观擂台的时候上来就要和他打,自然是站着上来,躺着下去。

    袁康又写,他觉得现在兵营的氛围就很好,感念陛下说完这个,就又开始正正经经汇报起了边境各城之事,然后再来一番

    晏玄钰批阅多了奏折,如果哪次看到了袁康写的文书就有突然有一种眼前一亮之感。

    他也想亲眼看到前世边塞诗人诗中所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场景那是与京中截然不同的地方,夜里会有狼嚎声,寂静的夜会有木柴燃烧的噼里啪啦声,会有滚滚狼烟燃起,萧瑟的风,冷冽的月。

    虽夜已深,苏安大概也还未入睡,他坐镇锦衣卫,又手握一条情报网,每日要处理的事颇多,还要时时在暗中关注京城及周围是否有异动。

    冯光纬应该也忙于公务还未入眠,奉贤城如今已成了令人心向往之的地方,不说最开始办的奉贤商场是大周第一家商场,单是“第一家”就足够让人想去看看;奉贤城的戏曲表演也读有一番风味,最长盛不衰的曲目就是姜氏女,奉贤城的花灯节也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有灯娘娘和花女游街,还有大型庙会,热闹非凡。

    大周安定后,在上层圈刮起了一股“奉贤热”,不少文人墨客都结伴去奉贤城,在当地写下无数诗篇。

    前不久晏玄钰和冯光纬通信时提了一句可以再加个奉贤画像

    其实是晏玄钰想到前世在景点有服装拍照后出于玩笑提出的,支付一定银钱后可以挑选店中的奉贤当地服饰,然后会有个画师跟随。

    没想到冯光纬真的不知道从哪找来了一批画技高超的画师,听说里面有个画师叫张孟柳,特意到太守府自荐。

    这些画师里,就属这张孟柳的“业绩”最好,听说他跟着的客人全都给他留了五星好评

    最开始推出评星制度,不少客人都很疑惑,且这群脑洞大开的古代人还好学多问,问为何上限为五星若星越多越满意,为何不是百星

    直到后来大家都熟悉了评星制度。

    话题回来,那被所有客人夸赞的画师张孟柳,据说最擅长画人像,且画的惟妙惟肖,连首饰细节、袖口花纹都能画的分毫不差,用时还短,不让客人等太长时间,偶尔有不好说话的客人挑刺,张孟柳也笑容满面让人如沐春风,据说张孟柳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能在奉贤城官府获得身份证明,他想长居于此

    晏玄钰听完之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因为张孟柳,原主记忆里有这个人。

    在原主记忆中,张孟柳那时已经名满天下,据说脾气不好,一画难求。

    原主曾令他入宫作画,被对方以不擅人像为由拒绝,原主令人强扭他入宫,逼迫他作画,最后画了一幅如同稚子乱涂之作。

    原主当即抽出剑来要刺死张孟柳,对方不但不避,还说了一番文绉绉的话,大意是“我都说了我不会画人像,那怎么办,你刺死我吧”。

    晏玄钰与原主记忆共享,当然能调出来那幅画是什么模样。

    勉强能看出个人脸,只是细看粗线条描绘的隐约像狗身,但是再仔细一看又仿若刚刚是错觉,只能说,颇有抽象色彩

    不擅人像脾气古怪

    晏玄钰乐得想捶桌。

    总之,晏玄钰偏头看了一眼映照在墙上的人影。

    他并不是一个人,因为还有一群人都在为了大周的发展忙碌着。

    他从未觉得孤独,反而只觉内心十分充实,十分安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