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3.第七三章 准备科举
    因为加入蜂蜜后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山里红的酸涩, 而且压成片晒干十分十分有嚼劲,这种新奇的小吃食竟然出乎意料地受欢迎,他们按天算工钱招了许多人将汉云城外的山里红都摘了下来, 然后将做出来的小吃食卖给附近城的商贩富户,这种酸甜口尤其受一些有孕妇人的欢迎,一时间还流行了起来。

    以按天算工钱的方法招百姓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密信里还说, 因为招人来做的都是一些小活计, 最累人的也不过是将这些果子一遍一遍捣成细腻的泥, 原本最开始来的百姓们都半信半疑,结果在做完这些活计后真的拿到了铜板

    这一季的山里红已经过去了, 可每天来询问的百姓还有很多,官府不得不贴出告示, 已经不再招人做活计百姓们才不再过来了。

    晏玄钰看得津津有味,这做出来的小零嘴, 不就是古代版果丹皮吗

    除此之外, 三人在城中也没闲着, 亲自带人在汉云城里将道路修平整,还重新规划了城中的排污设施, 虽然只是一些小幅度的改动,但是给汉云城带来的变化可小。

    晏玄钰看完后一笑, 这三人倒是聪明,将他在京城做的事有学有样。

    这次实践考试排名的第一他们当之无愧。

    晏玄钰对这三人有印象,明成玉似乎是个稳重的青年, 能面面俱到去想问题,那叫孔砚的虽然在军校中成绩不显但是很有想法,安俞亮在其中则充当执行的角色。

    他接着去看手中厚厚一本密信合集,不是每组学子都像三人这样敢想敢干, 有每日什么都不做想混过去的这批人的思想是不做不错;也有想做点什么但适得其反的他们被考核的人及时叫停没出现什么损失,不过要在他们的成绩上重重减分了。

    当然,学子之中也有很多聪明人,他们也准确地猜到了晏玄钰的用意,有人参与了当地正在进行的修路、加固城墙,像其他百姓一样每日干活;也有人走进农田向农人询问耕种之事,总的来说,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在此次实践考试中收获颇丰。

    汉云城。

    明成玉三人在汉云城内的街道上走着,孔砚不由感慨道“原来这就是为官的感觉啊。”

    现在他们已经懂得了皇帝给了他们这些军校出来的学子多大的权力,而他们也利用这权力在汉云城做了许多事。

    “记得我们刚到此处的时候,这处路面一下雨便积水,过路人都会湿了鞋袜,现在有了暗道,这条路整洁了许多,即使下雨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了。”

    明成玉也回忆道“是啊,明明已经过了数月,现在想想犹如昨日,今天早上太守说我们不日就要回京了。”

    说罢三人竟有些伤感,这里的经历是他们在京城永远无法经历的。

    不同的民俗风情,与当地百姓打交道,让他们收获颇多,也看到京城繁华之外的一些东西。

    “你们说,咱们能参加科举吗”孔砚突然道,“说到底,咱们的身份只是曾经世家送到陛下手里的人质,你们说,回京后咱们这些人都会去哪”

    “多想无益。”明成玉拍拍他,“陛下留我们必是有用处的,否则也没必要耗费如此精力将我们一百余名学子送到各处磨炼。”

    安俞亮粗略一想,“我觉得成玉说得对”

    三人走着走着就到了书斋,从窗户处看到了唐兴的身影。

    他们三人都觉得唐兴是个可结交的朋友,这数月中,四人常常一起谈天说地,感情竟也日益深厚。

    唐兴并未因农家出身而感到自卑,让从京城来的三人说,唐兴的谈吐甚至比一些所谓的世家公子有礼的多

    此外,在某些明成玉他们说起的事但是唐兴不知的时候会落落大方问出,偶尔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四人相处起来竟是十分轻松愉快。

    “唐兴”孔砚招手,压低声音道。

    唐兴注意到他们后便将书籍放回原处,从书斋里走了出来。

    “你们今日怎么来了”唐兴十分意外。

    孔砚道“咱们一起去香满楼吃一顿吧,我做东”

    孔砚鼓捣出来的酸甜可口的山红卷他们暂且叫了这个名字,赚了不少银子,三人本就想将银子除了分给干活的人应得的部分,其余都交由官府,毕竟从制作到售卖一事都是孔砚在操劳,所以太守分了他辛苦费,现在他摇身一变成了三人之中最有钱的那个。

    唐兴诧异地看向孔砚。

    安俞亮哈哈一笑,“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唐兴本想推辞,但是安俞亮凑近他叹了口气道“过几日我们便回京了,到时候就不能再见了”

    唐兴没了拒绝的理由。

    四人结伴来到香满楼,这香满楼是汉云城最大的酒楼,孔砚没铺张,要了一桌香满楼的中等席面,四人吃得十分尽兴。

    只是言谈间到底有些失落,明成玉三人在汉云城这些时日也对这里有了感情,若说突然离开还真有些不舍。

    说话间,四人不知怎的谈起了科举。

    “这事八九不离十。”孔砚喝了口酒,咂摸着嘴说,“唐兄届时尽可一试”

    唐兴叹了口气,无奈地笑道“哪有如此简单我也只是粗略识得几个字罢了。”

    剩下的话他没说,家中尚有父母弟妹,他怎能再开口要去赶考盘缠况且他不是自谦,而是真的就觉得自己只粗略识得几个字,与那些读书人相比天差地别,他从未因此自怨自艾或恨过什么。能识字在他们村中已是

    了不起,而且他可以在城中做些记账、抄书的活计给家里赚些铜板。

    几日后,明成玉三人就要离开汉云城了,唐兴前去相送,孔砚竟然给了他一个小包袱,说是临别增礼,三人根本没给唐兴反应的机会,在他们上马车之前拿出来塞给了唐兴,接着就挥手而去。

    回去后,唐兴打开他们相赠的包袱,发现里面入眼就是一个十分质朴的木盒,打开后,唐兴愣愣地看着木盒里。

    三人将身上大半银钱都留给了他,此外还有一套纸笔。

    外面有风呼啸而过,并不结实的屋子似乎都颤了一下,惟有黑暗中唐兴紧紧握着笔出神。

    果然如大周暗里的传言一般,皇帝于四月正式下诏,废除大周原有选官制,于明年开始实行科举制。

    此诏下达后出现微弱的反对声音,一些守旧派认为皇帝的做法会扰乱大周秩序,给大周带来危机。

    然而此话未出即被其他人以皇帝登基后下的一系列利国利民诏令回怼,并且陈列种种大周因世家举荐而出现的弊病,现在大周世家在晏玄钰的打压下式弱,守旧派自然没有能力与朝廷抗争。

    而百姓皆愣愣地看向官府张贴的圣旨诏令。

    此时的他们还不不甚清楚这项诏令究竟会给大周带来怎样的巨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此后,再不会出现。

    科举考试的内容考什么这件事晏玄钰无法一人做决定,这是关乎整个大周未来的事情。

    对于科举考试考什么,朝堂上争论不已。

    有人说应当考古经典籍和行文,有人认为应该将算术加入其中,还有人认为应当去掉华而不实的行为,改考对于当下民生之事。

    其中提出考民生时事的务实派大多是在晏玄钰的提拔下后来进入朝堂的,结果也如晏玄钰所希望的,朝堂去掉那些世家出身充满腐朽气息的、攀权富贵贪权慕势的官员以及姜党后焕然一新,并没有像有些人所想的那般混乱,而是呈现一种新气象。

    晏玄钰坐在上面认真听着官员们各自抒发己见,认真听着新入朝的官员和尚且留存的守旧老官员互相以自己的道理辩驳。

    “好了。”良久后,晏玄钰才开口让他们停下。

    金銮殿一瞬间安静下来。

    晏玄钰接着道“众位爱卿都言之有理。古经典籍要考。”

    朝廷老官员们的眼睛亮了,随即挑衅一般地看向反驳他们观点的官员,后者一派面面相觑,他们私下里和皇帝相处,深知他想的到底是什么。

    只是下一秒晏玄钰又道“明字、算术、律法、民生也要考。”

    朝堂之上,众人皆愣了。

    被皇帝赐予殊荣,可以坐在玉阶之下的韩元,原本在众官员争吵时一言不发,和晏玄钰一样静静听着官员们争论,此刻他缓缓起身,手持笏板道“陛下,您想古经典籍、明字、算术、律法和民生都并入考卷是一件好事,可以为我大周选出真正的人才,只是依臣所见,科举制实行尚早,恐一些有才学的人并不知晓所考内容,所以科举实施初期不宜过难。”

    有几人也出列道“臣以为韩公所言甚是。”

    晏玄钰笑道“朕知晓你们的意思。”

    毕竟是在金銮殿上,大家有话都说的十分含蓄,韩元的意思无非是科举制实行本意就是为了不让世家垄断朝堂,但是平民能得到的教育资源少之又少,几近于无,如何与世家相提并论更别提在同一考场上作答同一份试卷了他们怕的是若是按照晏玄钰说的出卷,能获得大量教育资源的世家子弟会霸占科举的名额,也就是霸榜,那么又谈何公平,谈何让平民也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所以接下来诸位爱卿可听好,朕要你们做两件事。”晏玄钰缓缓说,“第一,从官员中选出数位再聚文渊阁,制定科举考题范围,确定一条科举大纲何谓大纲,稍后由林大人告诉诸位;第二,将所考内容源于何处整理出来。”

    不知君可曾听说过教材与模拟卷

    数月后,大周各地书斋突然同时出现大批新书卷,每一册都有砖头样厚,装订成一卷放在书斋最显眼的地方等待着来此的人阅读。

    “哎这是什么”一个穿着朴素的年轻男子走到书斋里新上架的书卷前驻足。

    他不经意看了一眼后吓得差点没拿稳书卷

    只见上面明晃晃写着

    永安四年科举教材书。

    今年是永安二年,第一次科举正是在永安四年举行

    男子不可置信,这难道是书斋的人或者不知谁用来愚弄他人的东西

    他咽了口唾沫,还是翻开了第一页,只见上书“目录”,下面分条隔开“明字篇”“古经典籍篇”“算学篇”“律法篇”

    男子没忍住短促地叫了一声,合上书卷不敢再看,他连忙跑去书斋管事处询问这册书卷的由来。

    只听书斋管事笑着回答道“没错,这正是科举所考的内容是的,千真万确。”

    管事看他迷茫且震惊的样子,从身后取来放在管事处的样册“您现在拿的是教材书,也就是说上面包含了所有会考的内容,可以供您识记,您所拿的是第一卷。”

    他向男子示意手中的样册,“而在下手中这册书卷叫模拟卷,里面是模拟题所谓模拟题,就是考题形式相似,只不过内容不同。因书斋藏书只可不可标记,所以您可从那边取白纸在纸上作答。”

    这个场景发生在大周许多地方。

    所有人听到此事的人第一时间都是不相信,也不敢相信。

    科举后还有殿试,所以晏玄钰倒不担心有人凭运气过来,毕竟来到大殿上真才实学一试便知。

    其实还不仅是殿试,晏玄钰还精心准备了许多“小节目”,也就是说读书人们不是考完科举就万事大吉了,考出来能入殿试的前几名大概从马车一到京城就会开始被“考试”了。

    晏玄钰越想越来了灵感,不由拿过纸笔唰唰记了下来,比如银钱被偷了、遇到恶人了、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了

    晏玄钰写得尽兴,韩元等人看过后皆一头黑线

    他们这位陛下脑子里究竟每日装了什么怕不是看戏看出了脑疾,他们这是关乎整个大周的科举,怎的还整出了入京后被官家小姐看上的戏码

    对此,晏玄钰表示,单纯靠才学是筛不出所有人渣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