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4.双向奔赴
    “原来就是因为这个叫山海报的东西”易兄瞅着手里灰色的上面印着细小文字的报纸。

    林十二郎淡定地点点头, 貌似对它习以为常。

    “妙啊甚妙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曾在长安出现。”易兄纳闷极了,长安好歹是国都,按理来说应该是天下之宝聚集的地方。

    “小玩意而已, 登不得大雅之堂,长安百姓见惯了好东西, 想必看不上它。”林十二郎谦虚地摆手。

    二人互相推托着, 终于来到了天香楼。

    “二位郎君里边请, 堂食还是要个包厢”博士热情地招呼。

    “包厢吧。”林十二不差这个钱,怕等会易兄大惊小怪的样子给他丢人。

    博士将二人带到一个幽静的包厢, 递给他们一个菜单。

    天香楼的菜单做得别致,上面还画了菜肴真实的图样,图案的下边标着菜名。

    “易兄,你来点菜,看看想吃点什么”林十二将菜单推了过去。

    “不了,不了, 还是你来吧,我初来乍到, 不知道洛阳有哪些名菜。”易兄坦诚道。

    “那愚弟却之不恭了。”林十二从善如流地说。

    林十二是个熟客, 动作麻溜地点了好几道洛阳这几日正风靡的菜式。

    那一大串菜名听得易兄眼花缭乱。

    什么糖醋鱼, 锅包肉, 鱼香肉丝,口水鸡, 红烧排骨

    “打住, 打住, 林弟节制些,再多我们就吃不完了。”易兄急忙伸手拦他。

    林十二看了一下,点的是有些多了, 又减去了不算顶尖的几道菜,添上了他心目中的圣品火锅。

    必须得叫这个长安来的“城里人”长长见识。

    菜品都是厨师现做的,虽然由仆从和小厮帮忙备菜,但现在正好是饭点人多,所以快不了多少。

    两个人心不在焉地闲谈着。

    菜还没端上来,先上来的是两个饮子,叫做奶盖绿茶。

    易兄看着杯子里白乎乎的一层像是牛乳,杯子里面还插着一根貌似是麦秸杆一样的东西。

    这应该怎么喝呢

    知道他不懂,林十二为他一一解说。

    “易兄,这上面的东西叫做奶盖,是用奶油制作成的,喝的时候先抿上一口。”

    易兄学着林十二的动作,浅浅地抿了一口上面的奶盖,猛地瞪大了双眼。

    其中确实有牛奶的滋味,但又比牛乳好喝太多了,奶味醇香,口感轻盈,也没有牛乳的腥膻气。

    “这麦秸秆可以当做吸管儿,易兄请放心,麦秸杆都是精挑细选出来,清洗后晾晒干净的。”

    易兄用吸管吸了一口奶盖底下的绿茶,褪去了奶盖的甜腻,一股茶香冲击着舌尖。

    “品完之后再用这吸管搅匀,喝到的就是一杯奶茶。”

    易兄照做,果然又发现了不一样的滋味。

    “我今日才算是长见识了,看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洛阳的美食果然非同凡响。”易兄感叹道。

    菜上齐了之后,易兄挨个品尝,又是一阵赞叹。

    让林十二也觉得与有荣焉,看着他的反应可以再吃碗饭。

    其中易兄最喜欢的是那一道糖醋鱼,虽然醋味有点冲鼻,但味道果然是酸甜可口,里面的鱼肉丰腴鲜美。

    易兄上一次觉得如此惊艳还是在品尝糖蟹的时候,糖蟹顾名思义就是用糖腌制的螃蟹,这糖醋鱼的滋味竟比那螃蟹还要好吃许多倍。

    他有预感,如果糖醋鱼传到长安,怕是会取代糖蟹。

    易兄已经吃了个半饱,却不想,博士又敲响包厢门进来问了一句,“请问火锅要上来吗”

    “上,快上”

    重头戏要来了,林十二急不可耐地招呼道。

    只见有两个小厮搬来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小铜锅,点燃中央的炭火,向两边加入热开水,又放了一块红色的不知是什么东西的块状物。

    紧接着又上来了几碟菜,荤素都有。

    易兄期待地看着。

    没一会儿,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隐隐飘出牛油混合各种香料的香气,原本已经吃了半饱的易兄仿佛又感觉腹中饥饿了许多。

    “易兄可有什么忌口某去调个油碟。”

    “油碟是何物”易兄不耻下问。

    “这火锅中的菜,捞出来之后要蘸着油碟吃才香。”原先是别人为他解惑,现在也能为人解惑的林十二耐心地回答,带着一丝显摆。

    “没有,我不忌口,贤弟按照自己的口味给我上上一份就可。”

    易兄看着油碟,里面似乎放着麻油、香菜和蒜末等物。

    下锅之前做熟的荤菜烫好,已经可以吃了。

    易兄夹了一筷子羊肚,他之前不知道羊肚也能吃,新奇的夹着羊肚蘸了油碟放入口中。

    软软的带着些许嚼劲,与羊肉相似却又不同的香气在口中化开,伴随着丰富的佐料,让人食指大动。

    两人的筷子动得飞快,将锅中的吃食捞了个一干二净。

    这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易兄吃到了美味的佳肴,林十二炫耀了洛阳的美食和自己的见识。

    以为会得到斥责的小花,转身被阿婆奖励了一个大鸡腿。

    小花开心地想仰天大笑几声,又怕得意忘形的样子不好,只能偷偷地窃喜。

    第二天她从地里采了一些开得火红的野花,凑成一束,插在了阿婆屋子里,窗口上放置的陶罐中。

    然后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王阿婆一进门就被这颜色扎眼的东西晃着了眼睛。

    谁放在这儿的她疑惑了。

    “小花她娘,我屋里的花是你放的吗”她扭头冲院子里喊了一声问道。

    “不是我,什么花呀”刘氏好奇了。

    排除刘氏,再排除家中个压根不解风情的大小爷们,剩下的答案呼之欲出只能是小花了。

    这叫王阿婆欢喜又得意。

    哪个姑娘年轻时候没爱过俏,家里又没有钱去买大户人家小娘子能带的金钗玉饰,田野乡间的几朵野花儿就是大姑娘小媳妇最爱的发饰。

    王阿婆做姑娘时也是喜欢簪花的,后来当了人家的新妇,收敛起所有爱美的心思,操持好家里家外,洗衣做饭还要下地,家务事样样拿手。

    等她自己做了婆婆,也从来没苛待过新妇。

    这么多年过来,她对家里的哪个人不好可这些人又是如何对待她的呢,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没有对她说过一句谢。

    刘氏还偷偷在背后和大郎说过她的小话。

    只是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她全当没有听过。

    前些日子闹了那一出,狗蛋的一声“老虔婆”更是伤透了她的心。

    只有她从前忽视的小花知道她的好,尽管这些好是迟来的。

    王阿婆吸了吸鼻子,挥散那些略微矫情的思绪,抬步走到窗前,抽出几朵花来簪到发间。

    她昂首挺胸走出屋外,巡视到了大郎夫妻的屋中,问刘氏“小花是单给我一个人了,还是你们都有”

    刘氏显然也看到了她发间的红花,半含酸地说了一句,“都说隔代亲,我看果然是,小花都不记得送我这个阿娘。”

    王婆子心满意足,走出门,到村里溜达去了。

    逢人便寒暄,故作不经意,其实很刻意地晃晃脑袋上的花儿,“哦,你问花呀是很好看,不知道哪采的,我孙女送我的。”

    与她打过照面的人,皆目露惊奇。

    王阿婆是老来俏啊。

    近段时日,王家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重男轻女的王阿婆,换了个人一样,如珠似宝地宠着她家孙女,还送去上了学堂。

    多新鲜呐

    等小花从学堂回来的时候,王阿婆头上的花已经略微蔫了点,但丝毫不减她的喜色。

    “小花,阿婆簪花好不好看”王阿婆一张脸笑成了菊花,微低下头给她看。

    小花脸红红的,她只是送了几朵小野花,没想到阿婆这么重视。

    她郑重地点头,“可好看了阿婆最好看”

    “阿婆的乖孙女,嘴真甜。”王阿婆摸了摸小花的脑袋,“快洗手,吃饭。”

    祖孙二人双向奔赴,家中的其他人都是局外人。

    吃完饭,天还亮着,小花便坐在院子里完成夫子布置的功课。

    大人们都去地里干活了,王阿婆要缝补今日洗好的衣裳,没跟着他们一起去。

    狗蛋怕留下来又被催着写作业,到地里去帮忙了。

    王阿婆年纪大了,看不清针眼儿,她抬起布满老茧的手揉揉发雾的眼睛,“小花,帮阿婆穿个针。”

    “好嘞。”小花颠颠地跑过来。

    小孩子眼睛亮,两下就穿好了,她又坐回去做功课。

    王阿婆一边补着衣服,一边抬头时不时看上一眼认真学习,嘴中念念有词的小花。

    多好的孩子呀

    看着看着,忽然情绪涌上心头,她嘴唇翕动,低声说“小花,阿婆对不住你。”

    她年幼时候受过的苦,曾经发誓过绝不那样对待自己的孙女。

    为什么后来忘了个一干二净,成了跟小时候曾憎恶的阿婆一样的人,漠视小花遭遇的一切。还自欺欺人,找了好些强词夺理的理由,掩饰自己的不公。

    小花呆呆地抬起头,意识到阿婆说了什么之后,茫然无错,“阿婆对我很好,给我吃鸡腿,还送我去上学,没有对不住我。”

    在她的意识里,没有谁是应当对她好的。

    王阿婆没有辩驳对错与否,笑着叫她继续做作业。

    不管是对是错都过去了,她只能铭记于心,日后绝不再犯。

    许乘月这几日很是苦恼。

    身为一个作者,烦恼的原因不外乎那几种,当然是关于自己的小说。

    倒也不是卡文或者灵感枯竭,剧情到目前进行地很流畅,已经过了大半。

    是另一个写一篇小说久了之后,许多作者都会遇到的烦恼,那就是倦怠期。

    倦怠期其实无可避免,每个作者都会有,许多崩文烂尾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到了倦怠期的作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有大纲的,即使已经疲倦麻木,但有个大纲支撑着,依然能很好的将故事完成下去。要不就是剧情已经偏离了大纲十万八千里,再拉不回来。

    一种是没有大纲的,虽然已经麻木,但脑子好使,凭着作者的自我操守,继续坚持写下去,撑过这段时间。但许多没有灵感的,就开始断更,然后被读者骂,被读者骂得伤心更没灵感,于是烂尾。

    总而言之,各有各的不幸。

    归根结底是作者创作一本书时经常在脑内自嗨,嗨得久了,精神疲倦感觉到厌烦,会疯狂想开下一本。

    就比如许乘月现在,她正坐在书案前,写正在连载这本书的内容,然而脑子里疯狂幻想的都是下一本。

    她前两本写的基本都是剧情线占大多数,第一本是复仇爽文,第二本是升级流种田打脸爽文,有c的感情线少之又少。

    但下一本不同了,那是个疯狂泼洒狗血,绝大多数篇幅描写感情拉扯,强取豪夺加替身梗加误会梗加追夫乱葬岗,啊不,是追夫火葬场的言情小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