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
    武德五年四月廿日, 徐静书休沐。

    此时是全城搜宅令出的第五日, 镐京城内随处是担负着搜宅任务的皇城司卫戍,以及为防止出现武力抗拒、阻碍搜宅而奉命京城的北军将士。

    城中的气氛因此而显得有些压抑、紧绷, 街头巷尾比以往冷清许多,偶尔路过的行人也是低着头快快走,神色惴惴又茫然。

    许是当年的经历使然,满城甲胄齐整的北军与着皇城司武袍的武卒们非但没让徐静书感觉恐慌, 反使她心中无比安宁踏实。

    甚至使她有勇气从容步出柳条巷, 不疾不徐穿过大半个镐京城。

    随侍的双鹂有些诧异,最终没忍住心中疑惑“表小姐今日,与平常不太一样。”

    以往根本不愿出门, 万不得已要出门时就像只被惊过头的兔子,总要贴着墙根低着头,拉着双鹂快快走, 仿佛是怕随时有歹人忽然冲过来将她捉去。

    “虽与他们素不相识, ”徐静书指了指那些皇城司武卒与北军,唇角轻轻扬起,“但瞧见他们在,就觉得不怕什么了。”

    说话间, 有两名大理寺低阶武官在一队皇城司武卒随行下从旁经过。

    “咦, 是你”

    徐静书应声扭头,惊见说话的竟是之前小年花灯夜集上见过的白姑娘。

    她身着“大理寺司直”武官袍, 意气风发, 笑容飞扬。她实现了自己的豪言, 真的站到了秦大人身旁。

    徐静书忍下心中小小的羡慕,笑着开口“白”

    想想不妥,又改口道,“白司直。”

    若徐静书是普通百姓,尊称对方一声“白大人”也就是了。不过大理寺司直是九等武官,与徐静书职等相当,按规矩她在对方的官职前加姓氏较为合适。

    “咳,我这姓不好,这样称呼总觉哪里怪怪的,”白姑娘走过来,爽朗笑道,“上回承了你和你朋友的情,却连姓名都没互通,实在惭愧。在下白韶蓉。”

    徐静书回想了官考放榜的那张名单,却实在没想起“白韶蓉”这个名字排名第几。倒也不算她粗心,当初看榜时她只顾看文官这边,压根儿没太留心武官的考绩排名。

    “徐静书。”她也礼貌地回报了姓名。

    白韶蓉惊了“文官榜眼徐静书朝堂庭辩甩姜正道与陈寻的御史徐静书”

    随着那场庭辩被传开,“御史徐静书”这个名字在京中被口口相传后,已浅浅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初出茅庐,顶急缺上任才一个多月的小御史,庭辩中连撼两名五等老奸巨猾的朝廷大员这对参加今年官考的所有年轻人来说,绝对是无形的鼓舞

    我们年岁轻、我们资历浅、我们经验少,但我们也可以很出色

    如今在年轻官员们心里,“御史徐静书”都快成一面旗帜了,实在不能怪白韶蓉一惊一乍。

    她这么大反应,倒反过来又把一无所知的徐静书吓了一跳。

    “呃,应该,就是那个徐静书,吧。”徐静书的笑意转为无措的小尴尬,不知该做自豪状还是该摆出谦逊脸。

    白韶蓉笑着拍拍她的肩“深藏不漏啊看着文文弱弱,没想到竟是这么厉害的”

    “也、也不是真的多厉害,当时陈寻大人是没当真想与我死磕,否则我哪能讨到那么大便宜。”这倒不是徐静书假客气,她是真的从未被那场带了三分侥幸的庭辩胜利冲昏头脑。

    她怕白韶蓉还要夸,赶忙笑问“你这是公务在身么”

    “嗯长庆公主府后院杀人案,我们少卿大人让去再寻人证确认一遍供述。”

    提起大理寺少卿秦惊蛰,白韶蓉蓦地挺直了腰板,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是去哪儿”

    “我与族亲妹妹在外赁屋住的,今日趁着休沐就回去看望尊长,顺道商量些事,”徐静书抿了抿弯弯笑唇,“那你忙,我就不打扰你办正事了。”

    白韶蓉笑执辞礼“改日若得空,散值时我去御史台寻你出来喝酒啊”

    徐静书也回礼,却只是沉默地笑笑。

    她怕等白韶蓉得空去御史台寻她时,她已被退回光禄府候任试俸了。如此,还是不要随意应承比较好。

    徐静书已快两个月没回信王府了,门房上相熟的竹僮瞧见表小姐回来,热情地一路迎下台阶。

    “孟侧妃带小六姑娘回安平孟家了,世子在含光院,三公子在撷芳园读书,四公子和小五姑娘去书院了。”小竹僮领着徐静书上台阶,一路嘴不停。

    他想了想,又压低声音向徐静书透风“殿下与王妃殿下一早上都在承华殿的书房内,只叫人进去换过两回茶。”

    徐静书斜斜睨他“你今日在门房当值,却对承华殿的动静这样清楚,是先前一直在到处跑吧”

    小竹僮被她这明察秋毫吓得僵身咽了咽口水。直到瞧见她唇角浅浅扬起,这才松了口气般拍着心口“天爷啊,我们表小姐当官之后,竟像是成精了”

    徐静书没有耽搁,进府门后就径自往承华殿去了。

    承华殿侍女前去通禀徐静书回府的消息时,赵澈已火急火燎亲自赶到承华殿外头,拉了徐静书就要走。

    “别瞎掺和”赵澈难得神色严厉地对徐静书说话,将旁边的双鹂都吓了一大跳。

    徐静书倒是没怕,眸色和软地迎上他的目光“我想好了。”

    “说了叫你不必想这事”赵澈按下心中急恼,放软了语调,“我会另想法子,你”

    “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你明明就很清楚,”徐静书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和软,态度却很坚定,“既你都亲自过来了,不若我们一同进去”

    赵澈难得强硬地将徐静书拖到远离承华殿大门的院墙树下。

    两人站在树荫里,四下的侍者全被摒退,周围静得只能听到细细虫鸣。

    暮春晴光从枝叶间细碎洒下,落在鬓边,落在眉梢,温柔而暖,像有情人缱绻的亲吻。

    “是我不对,不该告诉你的,”赵澈垂眸望着她,眼底有化不开的痛意,“别管这件事了,也不用勉强自己去做这种抉择。”

    虽他确实没想出更好的法子来解决这个僵局,但他还是舍不得勉强徐静书去做她自己并不愿做的事。

    徐静书仰面对他弯了笑眼“没关系的,我都想清楚了。”

    “你想清楚个鬼”赵澈今日火气大得很,全然无法保持以往的温柔耐性,“你知不知道,若你应下这亲事,之后你在御史台”

    “我知道,问过同僚了。可能会因需要避嫌而不被重用,甚至可能被退回光禄府,今后没机会再进御史台了,”徐静书笑吟吟的眼尾泛起一抹莹莹水光,“没关系的。若真是的走到这地步,我不会怨你,也不会怨任何人。”

    赵澈抿直了唇线不说话,懊恼至极。这事是他没做对。若她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必面对这样残酷的抉择,只需安安稳稳照她自己预计的路,一步步走向她期待多年的美好将来。

    徐静书停了停,又道“我是今年官考的,按理本就该经过在光禄府试俸候任这个阶段。是御史台临时出现职缺,我才得了机会提前上任。这两个月其实算我走了捷径白捡的,若真被退回光禄府试俸,那也只不过是将之前该走而没走的这段路重过一遍而已。退回原点重新出发罢了,又没到绝境,你不要自责。”

    “我就不该让你说话”赵澈焦灼地将头撇向一边。明明这个事是在为难她,她却还顾着将道理讲出花儿来,不想让他愧疚自责。

    “好啦,其实这事怎么看都是我占你便宜了呀。你瞧,我什么都没有,却平白得个俊俏小郎君,而且这小郎君将来还是位殿下,我这可算是唔”

    赵澈心疼又恼火地以唇封住了她喋喋不休的自贬。

    没有谁比赵澈更清楚,在此时答应成婚,徐静书所能得到的,大都不是她所在意的;而她可能失去的,却是她一直以来全心全意在争取的。

    她却还要忍着心中失落与忐忑,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好让他心安理得接受她的牺牲与成全。

    他在她的唇上轻轻咬了一下,整颗心揪成一团乱麻“你让我觉得自己像个逼婚的混蛋。”

    “那你若再同我犟下去,就会显得我也像个逼婚的混蛋了。”徐静书笑着脑袋抵在他肩上。

    当徐静书与赵澈携手走进承华殿说明来意后,徐蝉虽诧异片刻,却又像早就有所察觉般,无奈又慈蔼地笑了笑。

    赵诚锐的脸色可就很精彩。

    他之所以提出赵澈必须先成婚的条件,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家长子根本没有两情相悦的心上人,也绝不会屑于随意找个姑娘勉强完婚。

    看着面前一双小儿女,赵诚锐冷冷笑了笑,瞥了身侧的徐蝉一眼。

    他觉得这是定是徐蝉做出的安排,徐静书这些年受她这姑母恩惠庇护,推托不得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这桩婚事。

    赵诚锐端起茶盏,慢条斯理浅啜一口,慢慢定下心神来。

    虽信王府在这次搜宅中有惊无险地全身而退了,但他心中也多少有点数,储君赵絮并不希望他继续留在京中,甚至他皇兄武德帝也可能是同样的意思

    否则孟渊渟不至于那样强硬来逼他。

    既形势如此,他主动请圣谕将王爵让给长子,也算是顺着大家搭好的台阶下了。

    他想着赵澈眼睛并未全然恢复,往后大约也做不出多大个事来,又挑了徐静书这么个根本不可能为他什么助益的妻子,两人还是被强行凑在一起的,往后少不得闹个鸡犬不宁。

    只要他能熬到孟渊渟式微,孟家没有多余精力再管孟贞这个出嫁女的事,最后这府中的一切不还是任由他赵诚锐来拿捏再是没了王爵,他还是赵澈的亲爹

    “既是两情相悦,又是亲上加亲,倒也算好事一桩。”赵诚锐似等着看笑话一般,语气里有淡淡嘲弄与不屑,“王妃可着手准备文定事宜及大婚筹备了,本王明日便进内城请圣谕,如你们所愿。”

    朝堂局势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因为长庆公主向武德帝自首了“后院杀人案”、主动将侧郎楚晖交给大理寺审讯,长庆公主府就算是主动站上了风口浪尖,对清查后院之事也就毫无抵触阻拦之意。

    有长庆公主俯首认错、主动配合的表率,其余人等便是心有不甘,也只得束手认命,搜宅因此而格外顺利,预计中的顽抗与冲突并未出现。这无疑也算长庆公主赵宜安在此事中无意间做出了不小贡献。

    全城搜宅从四月中旬开始,到五月初便顺利结束。经历了一场针对官员、勋贵、宗室的全城搜查,京中的民生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一派欣欣向荣。

    只是经过这次声势浩大的全城搜宅,不但官员、勋贵、宗室,就连市井间的普通百姓也明白了朝廷破旧立新的决心。

    关于这件事的消息从四月下旬开始逐渐蔓延出京,及至各地州府都街知巷闻。

    在朝廷有意大张旗鼓地宣扬下,举国上下都看懂了此举的震慑与提醒之意往后与从前不同了。不管是大错小错,也不论世家贫民,凡律法明文有载不能做的事,做了就会按律付出代价。

    大周建制到了第五年,所谓“律法的威严”这才真正开始深入人心。

    对有强烈锐意革新之志的储君赵絮、对渴望击碎陈腐旧框、开创崭新盛世的改革派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局。

    完成搜宅后,大理寺忙着审结长庆公主府后院杀人案;御史台忙着弹劾被查出后院人逾数的官员、勋贵、世家;京兆府忙着将重新稽核的人口造册呈交户部;户部忙着将此次稽核出有漏报、瞒报人口而少叫赋税的人揪出来补税

    而武德帝与储君忙着处置此次搜宅查出问题的人,同时还要头疼搜宅前后暴露出的机构冗余、各部职能混乱重叠的严重问题。

    总之,在如此风起云涌、热火朝天的大势下,“信王赵诚锐自请圣谕让王爵于世子”的事在朝中竟就显得没多大分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