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天天低价的背后——超市真的便宜吗?
    现在的大型超市越来越多,就象雨后春笋,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也成了我们日常消费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而超市也不辜负我们的厚爱,回报加感恩的促销活动几乎是不断档地天天都有,促销的海报一期又一期的发放到我们手中,海报上的商品价格确实也诱人,比市场上的低不少。渐渐地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超市的东西都是便宜的。

    许多家庭已经养成了,周末去超市采购下一周的生活品的习惯,在超市进行一站式购物。节假日里,大超市的火爆场面比商场可一点也不逊色。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超市的东西都比市场便宜,而超市的经营者又采取的是什么经营策略呢?

    -------------

    现在超市低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人们相信越大的超市越是薄利多销,而且大型的超市有较大的规模,进货量比较大,可以从厂家手上拿到非常低的批发价,同时大型连锁超市有自己一整套的物流规范。这些都可以控制成本,使每件商品的成本更低,当然也就可以给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了。而且超市还可以制授权一些厂家生产专门供给超市销售的商品,这样又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

    确实,连锁超市也是一种规模经济,可以以规模换取利润空间,因此从整体价格水平看,能做到经营同种商品比其他零散店铺更优惠。

    但是有些细心的消费者却发现其实超市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比外面的市场便宜。

    方女士最近在某大型超市买了一个电饭锅,花了218元,几天后,在自家附近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商场见到了一样的电饭锅,标价是198元。方女士为自己舍近求远又花了更多的钱买了一个电饭锅感到不平衡:“我一直以为大超市的商品价格比商场便宜,现在看来不能一概而论。”

    不久前,张小姐在某平价超市花39元买了一把防晒伞,几天后,却在相隔不远的一家市场看到同样的伞,售价33元。“我还一直以为那家平价超市的商品肯定比吉之岛便宜呢!平价怎么不‘平’了?”

    吴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她隔几天就光顾某大型仓储商场,前段时间发现,那里大瓶可乐的价格,半月之内悄悄涨落两次,从8.4元到8.9元。

    为什么超市有的商品反而更贵呢?因为超市要树立“平价”的形象,更要保证赢利。对全部的商品都实行低价是不太可能的,但究竟多少商品“平价”或“不平”?商家基本不愿透露。有的超市公开承诺:全场10%以上的商品一定低于成本价。也有超市保证:每天都有几百种商品低于市面平均价格。而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一般达到几万或几十万种。

    一些经营者并不讳言这是运用价格策略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是行业里不成文的秘密,有些商品的销量不大,进货渠道、价格都和大商场差不多,如果一定低价销售,超市不赔本才怪。只有走货快、进货多的商品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有低价销售的可能。就是这部分商品,超市也经常根据季节和市场变换而调整价格,不断打出“某某商品酬宾热卖”的招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为何经营一部分平价商品,就能给消费者“平价商店”?的印象?业内人士“解密”说,超市里通常将商品划分为两类:其一是价格敏感类商品,即那些购买频次较高、价格变动易受关注的商品,比如生鲜类、洗涤用品,其二是不敏感类商品,即偶尔购买、价格波动不易察觉的商品,比如雨伞。超市将“平价”策略重点用在价格敏感类和新商品上,这些能给消费者留下鲜明的平价印象。同时,将不敏感类商品以一般或稍高的价格出售,以弥补全场赢利水平。

    而且,即便是敏感类商品,超市也常常视季节或销售情况调整价格,此消彼涨,平价“冠军”不断替换,撩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据说,有研究表明,对超市商品,一般消费者能清楚记住价格的大约只是20个。“平价超市”的价格策略,正是巧妙运用了这种消费心理。

    所以我们消费者,千万不要因为商家每天都有在低价促销的商品,就认为超市中的所有商品都是低于外面的市场价的。一些生活常用的物品,比如我们非常敏感的米面油,洗涤用品,蔬菜鲜肉的价格,超市一般都会定得比较低,可以说是诱惑我们去超市的诱饵。因为消费者对经常购买的日用品价格很敏感,他们看到这部分商品价格便宜,自然形成其他商品价格也便宜的印象,有几个消费者有那份闲心和精力去考察很少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呢?说穿了,这也是经营者对销售心理学的一种把握。

    因为人们一旦去了超市,出于精力和时间的考虑,一般都会把其他需求的用的物品一起给买了,而这些其他的商品的定价可能就不便宜了,当然商家也知道人们一般不会花精力去核对这些东西的价格是否便宜。

    曾经有一家位于居民区内的超市因为装修停业了三个月,在三个月后即将开业的时候,派送的海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米、食用油和猪肉的价格,和市场价格相比,那可真叫一个便宜,想来这个敏感的信息大家都看到了,于是到了开张那一天,人潮涌动,居民们都奔向新开张的超市,人流洪大,据说开门一个小时后,超市的保安就开始在门口维持秩序,只许出不许进了,随后慢慢控制超市内的人数,每小时才允许一部分人进场。当然好不容易进到超市的人,为了不虚此行,在买了早就想好的大米、食用油、猪肉之后又采购了许多其他生活用品,当然至于其他生活用品的价格是否比市场便宜那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你还认为超市的东西都便宜吗?那些所谓的“特价促销”、“限时促销”、“感恩价”,只是超市或卖场的诱惑性的广告,用来刺激我们的购物神经。相信,现在你会在这些促销广告面前保持冷静,不会再栽入了商家设下的圈套,不会“为了一袋便宜的大米,买回一车不划算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