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5奇怪,标价越贵越有人买——凡勃伦效应
    年轻的男孩子,第一次去女朋友家见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一般都会带礼物,你会选择怎样的礼物呢?假设女朋友的父亲喜欢喝两口,你可能会想买一瓶白酒。虽然平时过日子,你买东西都是希望越便宜越好,那这个时候,你肯定不会这样了。白酒柜台走一圈,那些什么简装的二锅头,你肯定觉得拿不出手,你挑选白酒的时候,第一眼先看价钱,低于500元一瓶的先pass掉,然后再选什么度数,香型了。因为现在是你表示对未来老丈人尊敬的最好机会,既不能让未来的老丈人看轻了你,也不能让他觉得你看轻了他。这可不是一瓶酒的问题,这是事关个人面子的大问题。看来,有时候有些商品还真就是越贵越有人买呢。

    --------------

    平常人居家过日子,总是喜欢货比三家,拣便宜的买。但那指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油盐酱醋茶。如果说年轻的姑娘们要结婚了,肯定想拥有一个最亮最耀眼的大钻戒,只要条件允许,钻石越大越好,价钱越贵越好。为什么,因为这对新娘是一种象征,无价的爱情,需要有形的寄托。这颗钻石虽然不能用来消费,但却可以让新娘每一次看到都感到幸福,也许这也是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都很舍得铺张浪费一次的原因吧。

    其实,消费者购买钻石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生活中就是这样,有些东西是用来消费的,满足我们生活所需的,而有些东西是用来满足我们心理的感受的。这些用来满足心理享受的东西,我们一般称之为奢侈品。对于奢侈品来说,它的价格往往不受市场当中的价格越高购买的人群越少这条规律的限制,而是反其道而行,越贵越有人买。人们愿意出这个高价,是因为人们需要高价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比如让自已变得有档次、送礼更拿得出手、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等等。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京城某家玉器商店,店老板让营业员把两副相同的玉镯标上不同的价格出售,其中一副标价200元,一副标价500元。年轻的营业员觉得奇怪,就问老板:“同样的东西,谁会多花300元钱去买?500元的那副能卖出去吗?”老伴笑而不答。

    不一会儿,一群外地游客走了进来,五六个妇女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一位妇女拿起那两副手镯,比较来,比较去。营业员也不知说什么好,干脆不予介绍。看了一会儿,那位妇女说:“这副500元的手镯我买了,给我包起来。”她的另一个同伴说:“这副看起来和那副200元的没啥区别。”买镯子的顾客看了同伴一眼,自信地说:“有区别,质地不一样。”

    顾客走后,老板看看营业员说:“怎么样?”营业员说:“她为啥要买500元一副的?这不是明摆着当冤大头吗?”老板说:“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我知道愿意当冤大头的人还真不少!”

    我们可以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性商品,一类是炫耀性商品,非炫耀性商品仅仅发挥了其物质效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炫耀性商品不仅具有物质效用,而且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使消费者通过拥有该商品而获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正因如此,消费者都会不遗余力、毫不犹豫地购买那些能够引起别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的商品。

    据英国路透社报导,在欧美日奢侈品牌市场被金融危机折磨得普遍萎缩之时,中国奢侈品市场却异军突起,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欧美日奢华品需求普遍呈现萎缩状态,中国奢华品市场却反其道而行之,其“风头甚至盖过了阿拉伯王室”。

    中国的面子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好面子,也就造成了有些人喜欢炫耀,当然,每个人人的炫耀东西可以不一样,有人炫耀权势,有人炫耀地位,有人炫耀才学,有人炫耀金钱。现在的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可见,炫耀财富的现象特别突出。就是这个原因,造就了炫耀性消费——不贵不买,越贵越买。

    不过,如果你也是炫耀消费中的一员,那可就要小心,提防商家给你布下的“凡勃伦效应”陷阱。因为有些商家是很喜欢有顾客玩高价揽生意的游戏的。比如在服装店里,有一件标价不高的衣服挂了很久也没卖出去,商家一看,没人买,肯定是因为价格不够吸引人的眼球,那就在价钱上的数字后面加个零。而之后,说不定就真有一个信奉高价代表高品质的冤大头赶上商家这狠宰人的一刀。

    现在,许多商家利用“凡勃伦效应”,来加强自己商品的营销。他们通过作广告和在媒体宣传等途径努力将自己的商品打造成知名品牌。并特别在宣传时强调,拥有这种商品将会是消费者身份的象征,财富的象征,等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高档”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很多高消费品都打着这样的广告:“送礼就送***”、“***尽显尊贵”、“用***,才有面子”,等等。确实,当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都是宣传一种消费方式才合适的时候,如果你不加入,似乎就显得太没档次了。但是,使用这些商品,人的档次就提高了吗?让别人看到自己能够用上这些商品,就代表自己全面发展了吗?我想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明白,这只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

    我们年轻人经济基础可能还不太雄厚,往往也很要面子,所以更要管好自己的钱包,理性消费。以后有了经济实力的时候再购买喜欢的奢侈品,不能太冲动的看到LV的包包打折就去买来。买东西的时候,从实用的角度来选取商品,才能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