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4.第 14 章
    徐庆元追出大门的时候, 已然无刚才那对母女的身影,略微在门口踌躇了会,即匆匆地沿着西四长街从东向西跑。

    欧立照相馆、西四菜市场、泰安照相馆、曲园酒楼纷纷从他眼前略过,就像当年他跑在火车站附近的大街上一样。

    西四长街上, 人来人往, 十一点钟的太阳,晃得人眼晕, 徐庆元只听得见风的呼啸声, 和他自己狼狈的喘息声。

    1952年的场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 10岁的孩子拼命地向前跑, 哪怕小腿肚子都在打颤,他也不敢停下,只能没命地向前跑。

    但最后,还是被人像拎小鸡一样, 拎了起来。

    那一年,他没有躲过去。

    这一次,他也没有找到小花花,就像当年他失约一样。

    徐庆元站在西四长街的尽头,抬头望着两边光秃秃的树枝、挂着霜的屋檐, 眼眶微微发红,他想, 至少他知道了, 这个小妹妹还活着。

    至少当年, 她是逃出去了的。

    在西四长街的东边,许小华本来都以为要坐公交车回家了,没想到妈妈拐个弯, 把她带到了京市第二皮鞋门市部看皮鞋,笑着和她道“大家都有的,小华你好歹也挑一双,后面搭衣服好看。”

    俩人进来的时候,女式皮鞋这边的柜员正忙着理货,秦羽就和女儿道“你先看着,妈妈把手上这些东西放到那边前台暂放下,不然咱们逛起来,太累赘了。”

    “好的,妈妈。”

    许小华看着柜台前的皮鞋,中档的也要七八块钱,高档的十一块钱起步,还有纯手工的,价格高达七八十,许小华看得都咂舌。

    果然在哪个年代,都有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东西。

    她想着买一双中档的就行,和售货员道“同志您好,可以帮忙拿下第二层中间的黑色皮鞋吗”

    售货员从货物里抬了一下头,略抬眼皮,瞥了她一眼,见她穿得像个犄角旮旯里出来的一样,就皱着眉,不耐烦地道“这边的你买不了,呐,那边新来的猪皮的756皮鞋,6块钱一双,不要券。”

    许小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一堆猪皮皮鞋堆在柜台的角落里,都没有按顺序码放好,就杂七杂八地堆在那里。

    一看就是待处理的残次品。

    她想,6块钱一双,比柜面上的中档皮鞋还要便宜些,省一块钱是一块,正准备开口,就听柜员忽然不耐烦地道“到底要不要啊不要就别在这堵着啊”

    又觑了许小华一眼道“怎么这么没眼色,没看忙着吗”

    许小华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一个“要”字,就这么堵在了喉咙里。

    柜员见她愣在那里,越发不满道“不买就走啊,没看后面还有人吗”

    许小华硬生生挤出了两个字,“不买”虽然知道这个年代售货员服务态度差,但是真遇到这种神经病,许小华还是有些生气。

    售货员没理会,嘀咕了声,“我就说嘛”还轻轻地翻了个白眼。

    排在后面的两位女同志见许小华不买,就往前走了两步,挤在许小华跟前。

    看年纪也像是母女俩个,年轻的姑娘好奇地瞥了一眼许小华,眼里带了点鄙夷,娇娇地朝着母亲道“妈,你看那双深蓝色的,我上次就看中了,给我买一双好不好”

    母亲立即朝售货员道“同志,帮我拿一双高档区的深蓝色小羊皮皮鞋,就上面第三层的蓝色的那一双。”

    这俩人穿得要体面的多,一个是绿色对襟袄子,一个是黑色的细呢子大衣,看着都像是今年新买的,都有八`九成新,售货员脸上立即带了点笑意,“好嘞,同志,您要多大码的”

    “37的,先拿来看看。”

    秦羽放好了东西,就见女儿被人挤到了旁边,脸上红通通的,忙过来问道“小华,鞋选好了没要哪一双”

    许小华摇摇头,“妈妈,这边同志不耐烦服务,我不买了。”

    秦羽一听就明白过来,售货员肯定是给她女儿脸色看了。拉着女儿的手,就要过来理论,“我说同志,你怎么卖东西还分人服务呢我家孩子明明先来的,我们也是这边的老顾客了,怎么这个态度”

    柜员刚才没注意到秦羽,见这人衣服虽不是很新,料子倒是好的,看气质还像是政府单位里的,一时也不敢硬碰硬,有些尴尬地道“不好意思,我看这姑娘年纪小,以为是来捣乱的。刚才忙,就没注意语气,真是对不住。”

    秦羽这才问女儿,“小华,你刚看中了哪双,咱们试试再买。”

    “妈,也没看中,哪里买不是买,咱们换一家吧”本来她就是准备随便选一双,没有特别喜欢的,想着不辜负妈妈的好意而已。

    母女俩正准备走,忽然被柜台前的婶子喊住道“你是秦羽吧”

    秦羽愣了一下,就听对方又道“怎么,不认识了我是柳思昭啊”又看了下许小华,笑问道“这是你女儿”边说着,边把许小华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眼里有些诧异地道“秦羽,你这也太节省了,孩子的衣服都补成这样”

    秦羽想起来,这是她在川大的同学,微微点头道“是我女儿,思昭,好多年没见,我一下子都没认出来。”

    柳思昭笑道“是有好多年了,早听说你在京市,我想着,怎么这么些年也没碰到过。”拉了旁边的女孩子一下,“小雪,叫秦姨,你妈妈以前和秦姨是一个宿舍的,关系可好了。”

    被拉出来的姑娘,约有十六七岁,乖巧地喊了声“秦姨好”她穿着一身齐整簇新的衣裳,脚上是圆头的咖色皮鞋,看着也刚上脚不久。

    衬的旁边的许小华,确实像是从山沟沟里出来的一样,秦羽心里都微微一叹,觉得对不住自家孩子。

    对面的柳思昭张了张口,似乎犹豫着该不该开口,好半晌才问道“秦羽,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啊”

    秦羽笑道“没有,先前我和孩子不在一块,没能关心她。”

    柳思昭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似乎认定秦羽没有说实话。

    秦羽微微蹙了眉,有些不耐烦应付这人,转身轻声问女儿,“这里不喜欢的话,我们去刚才的西四商场鞋柜再看看”

    许小华摇头,“妈妈,今天买够了,我们先回家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秦羽点点头,和柳思昭道“思昭,我们就先走一步了,改明儿有空再聊。”

    柳思昭笑道“好,我现在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你要是有空路过我们那儿,上来找我聊天,咱们再叙叙旧。”

    秦羽点点头。

    等秦羽带着女儿出门,柳思昭和女儿道“看到没刚才这个,可是我们学校的轰动一时的美人,人长得美,又会唱歌、弹琴、表演,学校每次有大型文艺活动,都有她的身影,看看现在,女儿穿的和叫花子差不了多少。”

    柳思昭趁机教育女儿道“所以,你看,女人自己能干不算多大的本事,找个能依靠一辈子的丈夫,才是真本事。”

    卫沁雪笑问道“妈,这就是你常提起的,爸爸写了好多封情书的那个阿姨看着底子不错,就是可能日子过得差,比你要显老多了。”

    听到“显老”两个字,柳思昭也被戳中了痛楚,微微皱眉,轻声啧叹了一声,“你这孩子”

    “妈,秦阿姨嫁的不好吗”

    “也不算差,我记得是个书香门第,对象是一个闷头搞研究的,如今看着,怕是家里遭了难了。回去可别和你爸说,省得你爸还惦记着”当年她和秦羽是一个宿舍的,丈夫对秦羽的追求,柳思昭是看在眼里的。

    那份执念和疯狂,至今想起来,她还有些吃味。

    “妈,我知道的,我才不会没事找事呢快给我买鞋吧”

    柳思昭有些无奈地道“你这孩子,光是皮鞋,这个冬天都买了三双了,这可是最后一双,不然你爸又得念叨,说我们什么奢靡、浪费。”

    “知道了,妈妈,我保证是最后一双。”

    柳思昭这才递了钱和工业券给售货员,让她包起来。心里一边琢磨着,今天自己大意了,应该问下秦羽现在在哪里工作,既然她能在京市碰到,想来,她家老卫也是极有可能偶遇到的。

    现在秦羽看着这么落魄,别回头又后悔起来,当年拒绝老卫的事来。

    秦羽压根不知道柳思昭这些暗处的盘算,她想着,今天女儿受了委屈,带着孩子去明真公义号食品店买了半斤板栗。

    和女儿道“虽然说艰苦朴素是好事,但是这世道,狗仗人势、势利眼的人多,小华,咱们该买的还是得买,爸爸妈妈就你这一个孩子,总不想委屈了你。”

    “妈,没事,你别往心里去,我以前在老家,我养父被划成右派,我们家也跟着遭了不少白眼,没事的,我就气那么一小会。”

    秦羽有些心疼地道“可是你现在回家了,爸爸和妈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你。”

    许小华微微一愣,低着头,半晌才抬脸笑道“好的,谢谢妈妈”

    阳光暖暖地照在人的身上,冬日里的朔风似乎都变得柔和了一点,秦羽笑着和女儿道“这家的板栗很好吃,你小时候来,每次都要买一点。”

    许小华笑笑,回来不过两天,她就发现,幼时的自己似乎格外贪嘴,而她的家人似乎也格外宠溺这个馋嘴的小孩,并在多年以后,依旧津津乐道。

    手心里的小半袋板栗,还带着刚出锅的热气,似乎随着手心,传到了身上。

    半小时后,许小华跟着妈妈刚进家门,就见大伯母坐在客厅里织着毛衣,像是在做最后一只袖子的收尾工作。见她们回来,忙朝她招手笑道“小华,你快来试试合不合身,本来是给你姐姐织的,你姐姐说她衣服不缺,这件先给你。”

    她语笑晏晏的,像是昨晚上的事,没有发生一样。

    许小华上一世碾转在好几个亲戚家中寄养,对于亲戚们忽然而来的热情和笑脸,已然有本能的抵触,过往的经验告诉她,等待着她的绝不是她眼下所见的好事。

    这一回,她还没开口,她的妈妈就替她回拒道“嫂子,真不用,我刚给小华买了两身羊绒毛衫呢,呦呦个子比小华高,这件给小华穿就浪费了,还是给呦呦吧”

    许呦呦的身高有1米68,许小华才刚刚1米6,她穿许呦呦的毛衣,肯定会长很多。

    曹云霞笑道“长是长点,但是穿着更暖和点,小华,我这快收线头了,你来试试。”

    许小华摇头道“谢谢大伯母,这是姐姐的,我确实不能要。没道理,我回来了,姐姐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了。就是姐姐愿意,我也不好意思。”

    许小华完全没有想到,她随口说出来的,拒绝的托词,却恰好戳中了曹云霞的心病。

    本来还准备好人做到底的曹云霞,在听到这句“没道理,我回来了,姐姐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了”后,彻底打消了把新毛衣让给侄女儿的念头。

    是啊,这件毛衣本来就是她家呦呦的,从选线到样式,她都是费了心思的,是她织给女儿的,凭什么许小华一回来,她女儿的东西就成了许小华的呢

    心里已经打好了主意,嘴上还是继续道“哎呀,你这孩子,和你姐姐还分的那么清楚不成以前我总想着,家里就你姐姐一个孩子,难免孤单了些,以后遇到事儿,连个搭把手的都没有。”

    微微叹了一声,接着道“你们俩个年龄相差不大,沟通起来,比我们做长辈的要好些,以后还要多交流才好。”

    许小华笑道“您说的是。”心里却并不以为意,明明她早上出门的时候,为着那本特殊购货证,大伯母的脸色还不是很好,现在倒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一个人就算能转变,也不会这么快。

    秦羽见女儿确实不想要,开口道“嫂子,这件给呦呦吧,我后面给小华织一件,这件还是呦呦穿着合适。”

    沈凤仪刚把布料拿到房间里,听见小儿媳和小孙女的说话声,立马出来,笑着问道“小花花,今天都跟妈妈买了些什么啊”

    “奶奶,买了板栗,您尝尝,比我在学校的山上吃到的,还要香,还要糯。”

    沈凤仪接过油纸袋看了下,笑道“是明真公家的,那当然不一样,他家被称为栗子王的,你小时候每次去那边,都要买回来给奶奶吃。”

    许小华又让大伯母尝一下,曹云霞摆摆手道“我不爱吃这些,你们吃,不用管我。”

    一家人正聊着,忽然有人敲门,秦羽站起来去开门,见是叶家的儿媳,忙笑道“是彦华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徐彦华笑道“我今天上午收到了一封电报,赶紧就请了一个小时假出来了。”

    “什么事啊”

    这话听着有些奇怪,听起来像是什么急事,但是怎么还跑到她们家来了

    客厅里的沈凤仪和曹云霞也有些好奇地盯着徐彦华看。

    就见徐彦华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从牛皮包里,拿出来一封电报,笑着递给沈凤仪道“是好事,沈家婶子,您还记得十九年前,在蓉城的时候,和徐家议过小辈的亲事吗”

    沈凤仪愣了一瞬,忽然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

    那是1944年,当时她婆婆还在,她家和徐家,还有一户卫家,一起租住在蓉城城内的一处院子内。

    老大在西南联大读书,不在蓉城,老二倒在蓉城,但是学校在郊区,只有周末才回来取下衣物。

    当时,日军的飞机时不时往蓉城投弹,有一天中午,他们正在家里吃饭呢,外头忽然传来爆炸声,一家人立马往防空洞跑,但老头子那时候也有五十多了,背着母亲吃力,是徐家的小儿子佑川,把她婆婆背起来跑的。

    那天,蓉城被轰炸了很长时间,等第二天她们回去看的时候,发现她家附近的几条街都被炸了,他们住的院子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脚下的瓦砾尚烫脚。

    老头子顿时老泪纵横,说徐家的小儿子佑川救了她婆婆,是许家的恩人,执意要和徐家结儿女亲家。

    她的婆婆年轻时就守了寡,一个人拉扯大六个孩子极不容易,且还卖田卖地地供六个孩子都读了书,老头子在兄妹间排行第五,幼年得了天花,是婆婆费心照料,以至没有落下一粒麻子。

    这份慈母的心肠,让老头子时常感念。

    所以即便她当时对订亲的事,有些不愿意,也没拗过老头子。

    但是当时,许家只有两个儿子,徐家倒有两儿一女,但是女儿早已处了对象,这份姻缘就续到了下一代。

    解放后,徐家也搬回了京市。徐家老爷子是政法大学的教授,老人家考虑到建国初期,华国基层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1952年主动申请调到下面的市县工作,成了皖城安市人民法院的法官。

    起初,她还让怀安寄过几封信问候,但是那边一直淡淡的,来往就渐渐少了。倒是每年,他们这边寄点布票、工业票和京市糕点过去,那边也会回一些安城的茶叶、山货过来。

    这么多年,两家都没提结亲的事。她想着,小花花走丢了,呦呦毕竟不是许家的血脉,若是真要结亲,大儿媳妇怕是不愿意,对方不提,她也就不吱声。

    现在乍然听到叶家的儿媳妇过来说这事,沈凤仪一时还有些发懵,

    就听徐彦华又道“您看看这电报,说是明天来您家这边拜访,想商量下小辈的亲事。我娘家和他家算是没出五服的本家,所以托我来先和您家通个声息。”

    沈凤仪把电报递给了秦羽,“小羽,你看看,我没戴老花镜,看不清。”

    秦羽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腊一到京,与许议亲事,望妹提前传音。”

    曹云霞也凑过来看,妯娌俩都有些面面相觑,小华才16岁,呦呦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中央党报工作,前途无量,她的对象,曹云霞是期望很高的。

    曹云霞微微皱着眉,问婆母道“妈,给哪个孩子议亲啊”

    沈凤仪没有理会大儿媳,而是问徐彦华道“是徐家哪个孩子啊今年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的”

    “是徐佑川的长子,您可能还抱过呢,1942年出生的,今年刚21岁,这孩子读书成绩好,就在咱们这的京大呢,后年大学毕业。”

    沈凤仪算了一下,比呦呦小两岁,比小华大五岁。

    沈凤仪斟酌了下道“这亲事,是我们家老头子当时在的时候订下的,但是现在孩子们年纪都不大,议亲是不是早了些”

    徐彦华微微叹气道“不瞒您说,那边这时候提出来,大概是因为我叔父身子骨不行了,想着在走之前,把孩子的终身大事先定下来。您家要是觉得这时候结婚不合适,完全可以商量下,先正式订下来,过几年再说。”

    人家把话说到这份上,沈凤仪一时也没法再说,不然倒显得她家想反口一样,不管怎么说,徐佑川当年是对她婆婆有救命之恩的。

    只道“那明天,小徐你也过来坐坐。”

    “哎,好”

    等徐彦华一走,沈凤仪就把两家的渊源,和两个儿媳说了一下,末了道“这事是老爷子在的时候订下的,对方老人也还在。”

    曹云霞立即皱眉道“妈,我家呦呦是不行的,她刚大学毕业,进了那么好的单位,我还想着她好好工作,以后和怀安、九思一样,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呢”说完,眼角余光瞥到站在一旁的许小华,心想,还好这个回来了。

    不然,她家呦呦真是跑都跑不掉。

    秦羽也不愿意,但是知道婆婆不是那种专`制的大家长,这事肯定是一家人商议着来的,和婆婆道“妈,这事要不再和徐家商量一下。”她女儿才16岁,在秦羽看来,不过是一个孩子呢

    没道理,养父母家都没让这孩子嫁人,她家就这么急慌慌地给孩子把亲事订下了。心里都觉得,公公当时真是昏了头。

    即便感谢人家,也不能拿小辈的婚事做人情啊。

    站在客厅里的许小华,默默吃着板栗,她倒是不担心这事落在自己头上。在原书开头,确实有这么一个情节,她还有点儿印象,那徐庆元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见许呦呦不愿意,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了礼品就走了。

    许呦呦后来是嫁给了在空军部队的男主吴庆军的。

    她这么闲适的样子,看得秦羽有些好笑,这孩子平时看着怪机灵的,这么会儿,大嫂都急得不得了,这孩子竟然没看出一点事情的紧迫来。

    心里想着,再聪明,也到底是个孩子。

    晚上,许怀安回来,就被妻子拉到了房间里,皱着眉和他把徐家的事说了一遍,“怀安,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娃娃亲呢太荒唐了反正我不管,我家呦呦是绝对不行的。”

    曹云霞已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下午问了婆母那徐家的具体情况,得知徐家这么些年都在皖南生活,家里也就老爷子在市里法院工作过几年,其他至多是在市政府工作,或者学校里当老师。

    在她看来,也就比工人家庭稍微好一点,比之她娘家,都有诸多不如。

    更遑论和许家对比了。

    而且,徐佑川当年跟着老爷子去了皖南,这么些年了,在京市里的怕是一点根基都不剩了,即便徐庆元能干,曹云霞也觉得比之她们这条胡同里的孩子,还是缺了底子的。

    她家呦呦要是找了这么一门亲事,她心里非怄死不可。

    徐家的事,许怀安是知道的,父亲晚年,还和他交代过这事,要他千万不要忘记徐家的恩情。但是徐家离开京市后,和他来往的书信,也只限于一般的问候,没再提这件事。

    许怀安还以为,对方是没有这个打算了。毕竟建国后,儿女亲事都讲究个自由、民主。但是对这事,许怀安也并不是很担心,他和徐佑川接触过,知道这个人是个很坦荡、有胸襟的人。

    安慰妻子道“云霞,你不要着急,徐佑川不是不讲理的人,先让俩个孩子见见看看,要是没有眼缘,这事就我出面,和徐家谈一谈。”

    婚姻到底讲究个你情我愿,许怀安倒没准备委屈他家呦呦。

    和妻子道“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说议亲,就是我们知道了,也该好好接待一下。让孩子们也互相见见面,认识一下,当年佑川确实救了我奶奶一命。”

    即便丈夫只是说见一见,曹云霞还是有些不愿意,咕哝道“要看就一起看,可不准厚此薄彼。”

    许怀安微微一愣,“你是说小花花她才十六岁”而且刚归家不过两天,这么些年,家里都没养她,说一句没有养恩,是不为过的。

    曹云霞冷嗤了一声道“你昨儿还叮嘱我,俩个孩子都是许家的孩子,要把小华当子侄待,怎么,有好处的时候,她就是许家的女儿,没好处的时候,她连边都不用挨是不是”

    许怀安皱着眉,没有和妻子争辩,只是道“明天我请一上午假,先看看徐家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徐庆元就跟着姑姑,提着礼品来许家拜访。

    路上,徐晓岚还叮嘱侄子道“一会到了,我先探探许家的口风,你先别吱声。”又叹道“哎,你爷爷也真是的,当年人家可能只是一时感激,把话就先说出来了,偏你家爷爷,过了这么多年,还非要旧事重提。”

    她想说,她爸真是老了,糊涂了。庆元还有两年就大学毕业,什么样的好姑娘找不到,非要死脑筋,来许家碰这个霉头。

    但是毕竟是自个亲爸,徐晓岚生生忍住了,就是直觉,这一趟来许家,可能不是很顺利。

    俩人刚在白云胡同前面下了公交车,就看到徐彦华站在路边和他们打招呼,徐晓岚忙笑道“彦华”

    对于这个堂妹,徐晓岚是有些羡慕的,当年她早早就处了对象,徐彦华一直拖到三十岁,连她都觉得,这个堂妹怕是得拖成老姑娘。

    没想到,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徐彦华从汉城调到了京市来,认识了同高校的叶有谦。叶有谦前头虽有个孩子,但是待彦华倒是好的。

    彦华爸妈那边,早些年被打成了右派,家里其他孩子都避之不及,但是这么些年,叶家没少寄钱寄物过去。

    她有时候听妈妈提这些,都觉得这堂妹看着木,挑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徐彦华打量了一下跟前的男青年,笑道“这就是庆元吧和呦呦那孩子看着倒是般配的很,昨儿个我就和沈家婶子说了,今儿一早,我就看沈家婶子带着家里的保姆去买了好些菜回来。”

    她这样一说,徐晓岚心里稍微放松了一点,至少知道许家人的态度,还可以。

    拉着堂妹的手道“这回真是麻烦你了。”

    “堂姐,你和我客气什么,咱们也好些年没见了,这次你们能不能多住几天啊,就住我家,我们姐妹俩也好好聊聊天。”

    徐晓岚苦笑着摇头道“怕是不行,我家老爷子还在医院呢我得回去给他传个话,不然他这心都放不下来。”这事不管成不成,她都要亲自和她爸说下。

    徐彦华也就没有再劝,说了一点许家的事,“沈婶子家有两个孙女,小的那个才16岁,这次还是相看大孙女的。大孙女从京大毕业了,在中央党报工作,人长得漂亮,个子高,性格也好”

    徐晓岚听着,倒是对这姑娘挺满意的,问道“大孙女叫什么名字啊”

    “许呦呦。”

    徐晓岚问侄子,“你认识吗和你一个学校的。”

    徐庆元摇头,他学的是工科,和文科的同学接触的并不多。

    两边聊着,就到了许家,徐彦华上前去敲门,“婶子,我们来了”

    秦羽忙过来开门,笑道“都在等着了呢”又朝屋里喊道“妈,大哥、大嫂彦华和客人来了。”

    许怀安手里捧着一本相册,从书房里出来,看到徐晓岚,微微笑道“晓岚妹子,可是好多年不见了,我这刚找到,咱们俩家在蓉城拍的照片呢”

    徐晓岚上前握手道“许大哥好久不见”指着旁边的侄子道“这是佑川的长子,叫庆元,您还记得吗”

    许怀安拍了拍徐庆元的肩膀,“记得的他小时候,我还抱过他”

    徐庆元喊了一声“许伯伯好”

    沈凤仪带着儿媳和俩个孙女出来见客。

    许小华跟在妈妈旁边,还有些期待书里的剧情,就在自己面前展开,悄悄打量了一下徐庆元,发现这人长得还挺好看。

    身高很高,他估摸着得有一米八,脸型有棱有角的,眉毛是好看的剑眉,肤色是小麦色,穿着一身粗呢子大衣,里头是白衬衫、咖色毛衣,衣裳都是半新不旧的,隐约也能猜测到一点他家的经济状况。

    她想,大伯母心气儿高着,就这一身半旧不新的衣裳,大伯母估计就先看不上了。

    就是不知道,她姐姐这时候和男主吴庆军遇到没

    许家人在打量徐庆元,徐庆元也在打量许家人,许家大房的条件似乎比二房好,就是许大伯母眼里的瞧不上,过于明显了些,徐庆元已然猜到此次许家的态度。

    至于许家的两个孙女,他粗粗看了一眼,并没甚在意。他这次过来,不过是想让爷爷走得安心些,走个过场而已。

    沈凤仪倒是对徐佑川的这个长子印象很好,人看着眉清目朗的,言行举止又沉稳、有度,比她们巷子里的许多同龄男孩子,看着都要出众些。

    给他介绍道“庆元,你们小辈也认识一下,这是我家大孙女,呦呦,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中央党报工作。”

    又指着旁边的许小华道“这是我家小孙女,叫小华,今年刚初中毕业。”

    徐庆元礼貌地点头,和俩姐妹握手。

    许呦呦也客气地回握了一下,面上倒是一点不曾显出不耐来,就像是正常接待亲友一样。

    沈凤仪笑道“晓岚,你和我说说,你们一家这些年在皖南怎么样每次我让怀安写信,你爸那边都像怕费笔墨一样,简短的不得了。”

    徐晓岚笑道“都挺好的,”顿了一下又道“就是我爸这两年身体越发不行,所以催我们来,把先前的事情再问问您家的意思。”

    沈凤仪明白,这就是有商议的余地,心里也宽松了些,不然大儿媳那边,她还真不好交代。

    她家孩子都是女孩子,沈凤仪觉得,这事还是不好当着孩子们的面提,和大孙女道“呦呦,你们在这坐着也无聊,你和小花花带庆元先去咱们附近的公园转转。”

    许呦呦笑着应道“好的,奶奶,那我们去玩一会。”

    “记得回来吃午饭”

    “哎,好”

    许小华还有些懊恼看不了剧情,就见一直礼貌地坐在一旁的徐庆元,忽然站起了身,双手握得紧紧的,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

    许小华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觉得刚才她奶奶也没说什么啊

    徐庆元这时候才正式打量了一眼许小华,也有两个小梨涡,也是杏眼,其实仔细看,还是能看到一点幼时的影子的。

    唇角不由轻轻弯起来,笑着问道“你小名叫小花花”

    许小华有些发窘地点点头,这小名听起来是有点幼稚,她四五岁的时候喊还行,她都这么大了,她每次听,都觉得有点尴尬。

    她低着头,所以没看到徐庆元一瞬间红起来的眼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