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辅导书的内容自然选取文人们最熟悉的四书五经。

    整理编写辅导书的过程,也是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对书籍“温故而知新”的体验。

    当然,四书五经的知识点不少,他们不可能全部写上去,除此之外,池云亭还在计划书上列了不少需要借的资料,如上元县历年的县试考题,池云亭准备把那些题整合出来。

    县衙门口,沈淳脑海有些发懵,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道“云亭,别告诉我,你要去县衙借资料”

    虽然他们站在县衙门口已经说明问题。

    “当然,整个上元县再没有比县衙资料更全的地方了。”池云亭道。

    “云亭你心里就不怕吗要知道这里可是县衙啊”沈淳恨不得抓住池云亭的肩膀把池云亭晃醒。

    他早该想到的,从池云亭说编写辅导书的时候,就不该小看池云亭的动作。

    “池案首,沈童生,你们两个前来县衙可是有事”见到池云亭和沈淳在县衙外站半天,认识他们的县衙上前道。

    现在池云亭和沈淳两个还是童生,没有正式功名,倒也用不着太过恭敬,不过他们可是知道,这两位就算是去参加院试,也是有很大可能过的,思及以后,衙役对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态度很温和。

    “还请劳烦通传一下县令大人,就说池云亭和沈淳求见。”池云亭道。

    一旁的沈淳已经惊呆,身体发麻,只亦步亦趋的跟在池云亭身后。

    他们赶得巧,刚巧县令大人有空闲的时间,亲自接见他们。

    听见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是来县衙借多年县试考题,杨县令不由眉梢微挑,问他们作何用。

    毕竟以池云亭和沈淳两人的水平,县试考题对他们来说基本没难度,帮助也不大。

    池云亭没有隐瞒,把他们两个要编写辅导书的事告诉杨县令。

    杨县令听了不由微咳,也有些惊讶,但转念一想,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年纪虽然不大,可是他们的水平的确在上元县位于中等。

    教导下面一些没有过县试,或者没府试的童生们,的确绰绰有余。

    “好,这件事本县允了,不过鉴于你们年纪还小,辅导书编写好后要拿与本县过目,待本县同意,你们再拿去印刷坊印可好”杨县令态度温和道。

    “是,多谢县令大人为之斧正。”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喜道。

    有杨县令帮他们把关,他们的辅导书只会更加完善,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

    而杨县令却在得知池云亭和沈淳两个背后用意时不禁心里一叹。

    其实在池云亭和沈淳等府试考中的考生们回来上元县后,县衙已经按例给每个中考的考生送去二两银子。

    只是二两银子放在寻常人家也许够用,可对走科举一途的池云亭和沈淳却远远不够。

    希望他们出辅导书顺利,帮助他们解决生计上的难题。

    直到从县衙带着东西出来,沈淳都还有些恍惚,“这么轻易吗”

    县令大人不仅同意他们抄录历年县试考题,还等他们辅导书写好后为之斧正,其态度更是温和的像亲近的邻里长辈,这让沈淳心里原本对杨县令不熟而产生的敬畏感都少了不少。

    “因为我们是拿这些东西做正事,就像你平时有学问上的难题去请教夫子,夫子非但不怪罪,反而还很高兴一样。”而杨县令身为上元县的父母官,在双方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自然是想他们这些考生好的。

    “说是这么说,可那是县令大人啊”沈淳道,有时候他挺佩服池云亭的胆子的,明明年纪比他小,面对大人物的时候却比他还要镇定。

    想到自己比池云亭还大两岁,沈淳不由咳嗽一声,挺直腰板,让自己撑起来,他比池云亭还大,不能表现的比池云亭这个弟弟还没底气。

    取得县令大人的许可后,之后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就轮流前往县衙抄往年县试考题。

    至于之前暂住在县衙,向杨县令请教的白承耀则已经回了府学。

    对于辅导书怎么编写,全在池云亭那份计划书上,重点提取县试考题的重点,给他们列出优秀考卷做参考。

    别的不说,池云亭和沈淳两个都是从考生过来的,多少都知道考生路上遇到的障碍。

    当然以他们两人的水平,遇到的障碍可能没那么多,这点则需要借助沈淳的那些同窗们。

    沈淳的同窗人数比池云亭的同窗人数多的多,水平也不一,县试、府试水平皆有,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沈淳就把问题都收集起来,然后再和池云亭挑出其中重点来解答。

    收集问题的过程很是顺利,一听是池云亭也参与进来,虽然还有一些文人心里别扭,却也不愿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文人得知以后,觉得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未免太异想天开,毕竟他们才多大,居然大言不惭的想著书,他们够那水平吗

    “可是,那个池云亭是府案首诶”有考生犹豫道。

    反观他们,没一个过府试的。

    暗中嘲讽池云亭和沈淳两个的文人脸色不由一红,嘴硬道“可是别忘了他们两个才多大,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反正我是信不过他们。”

    对于池云亭和沈淳的文化水平他们嘲讽不了,能切入的也就只有池云亭和沈淳两人的年龄。

    “怎么,你们该不会真觉得那两个半大点的孩子能弄出什么名堂吧他们要是都能,那我们岂不是更能出书。”

    池云亭不知道那些暗涌,其实古代的出书资格远没有后世来的严格,后世书籍想要出版还得被审核三观、色情等,至于古代,诸多十八禁小说都在书局明晃晃的摆着卖,属于完全合法的存在。

    唯一的底线可能就是别宣扬造反,要不然才有可能被请去吃牢饭。

    除此之外,就是原稿完整,再加上钱,就可以去找印刷坊印书。

    这时候的书籍也没什么版权费,只有书籍印出来以后的分成,书卖的少就挣得少,书卖的多就挣得多。

    所以事关自己的收入,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对辅导书一事很上心。

    在此期间他们不止一次的翻阅早已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无形中学问越发精进。

    所以就算他们出的书,卖的不是很火,他们也绝对不亏。

    终于,历时一月,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把手上的原稿整理出来,直在桌面堆积有一沓厚。

    “云亭,我已经帮你打听好印刷坊,咱们上元县有两个印刷坊,分别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价钱比活字印刷高一些”

    雕版印刷需要把文字都雕刻出来,是一个天然整体,活字印刷则不同,是一个个灵活的活字,池云亭比较青睐活字印刷术。

    “咱们的书籍又不是像三字经那样经典的启蒙读物,用雕版印刷未免有些浪费,就用活字印刷如何”池云亭道。

    而且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时间。

    “好。”沈淳没有意见,因为印书的钱都是由池云亭出,他则只出了力,这让沈淳心里很是羞愧。

    等写完,原稿先送去县衙经过县令大人的过目,等过了县令大人那关,原稿才给印刷坊送去。

    池云亭最先只印了一百本书籍,并联系了上元县几家书局,先看看市场反响。

    活字印刷加上排版,一百本的数量只需要三天时间,并且他们还会帮忙跑腿,把已经印好的书籍熟练的送往各书局,并不需要池云亭再多操心。

    当然如此效率之下,印书的价格也很可观,毕竟光是一百本书的纸张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好在池云亭身上还剩了点钱,竹笔生意也还在细水长流的为池云亭创造财富。

    几天后,池云亭和沈淳两人编写的科举辅导书就出现在几个书局。

    时常逛书局的文人们很快就发现那本书,更不用说书局掌柜的还积极向他们推销,道“这可是池案首亲自出的书,绝对值得诸位一看。”

    “池案首,可是去柳江府得了府案首那位池云亭池案首”有文人听了眼睛不禁一亮道。

    “终于出书了,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把书写出什么花样来。”不等那些想买的文人出声询问更多,旁边就传来一阵冷嘲热讽道。

    那些对池云亭和沈淳没有偏见的文人们听了心里不满,“难道别人逼着你们买书了你们爱买不买,何必如此折辱人。”

    “怎么,他们敢写,难道还怕人评价倒是你们,都多大的人了,居然会折服两个毛头小子。”那些人口中啧啧道,看着那些服气池云亭和沈淳的文人们分外不屑。

    这样的态度,就是泥人也得有三分火气,当即就有文人冷了眼,道“掌柜的,我是沈淳的同窗,先给我来两本辅导书,既然阁下如此不屑,想必不会纡尊降贵的买辅导书吧”

    “我哼,我买不买书关你们什么事,我要是不买书,怎么才能更好的批判他们”那些文人只是不服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年纪比他们小,文化水平却比他们高,但他们又不傻。

    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年纪虽幼,实力却是实打实的,要是他们出的书不名副其实,对不起他们过府试的实力,他们自然更有说的。

    沈淳同窗不想他们还真会买书,一时心中怒火止住,全都化作古怪,有些哭笑不得。

    算了,看在他们买书,给沈淳创收的份上,懒得跟他们计较了。

    书局内的一场风波化为无形,当然很多不服气池云亭和沈淳人的自然也看不起他们联手写出来的书,决定买的人并不多。

    对辅导书书籍感兴趣的,大都是科举考生以及对池云亭和沈淳没有偏见的人。

    “这就是池案首和沈童生写的书吗,听说他们两个有院试的水平,写出来的书想必也不简单”书局里的书可供翻阅,大部分考生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决定买。

    但是等他们在书局随手翻阅过后,很快就把书合上下定决心,带着书去掌柜处付钱。

    “对,池案首的书第一批只印了一百本,分到每个书局的并不多。”刚走近他们就听书局掌柜的跟人道。

    文人们心里一紧,赶忙付了钱,科举辅导书,比池云亭和文人们想象中的更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