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八章 经济作物
    年底的时候,楚清再一次进京述职。

    这次是胡恒秋给了信让去的。

    皇上还是在御书房召见了楚清,询问今年各地棉花的产量。

    其实这都通过报告发给胡恒秋了,皇上应该是知道的,只是如今又要当面问一遍,楚清就想,皇帝到底什么意思

    答案很快来了。皇帝问道“看来各地都有所出啊那么你今年还十文钱一斤收,是不是亏了”

    那肯定是亏啊,啥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嘛。

    看吧,这就是答案。

    棉花一旦大批量种植出来,那么棉制品必然会降价,楚清收购成本高,皇帝要赚不到钱了。

    楚清说“臣跟皇上承诺的十年计划,这才刚起步”

    胡恒秋马上插嘴“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做事情也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你个没脑子的楚清我让你进京,你就该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怎么还故意拿话堵皇上胆儿肥了你

    楚清说“大人教训的是下官正要说说这件事。皇上,臣以为,吉州是第一年试种,产量不高,但还是有所出;

    而新伦州这一次扩大试验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说明棉种的适应能力也不错,我们可以选种,在全国各地尝试了;

    棉花将成为能够普及的经济作物”

    皇帝“经济作物”

    楚清“嗯就是能够原料、带来利润的农作物。”

    这个概念不太好描述,楚清就简单解释了一句。

    在大宣,“经济”这个词代表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经济,“经世济民”,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在这个时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

    而不是现代比较狭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可是在皇帝的耳里,听出的是棉花这种东西普及后能带来的“经世济民”作用。

    于是皇帝赞同道“好经济作物,好”

    搞得楚清莫名其妙的。

    “你接着说”皇帝看到楚清发愣,说道。

    楚清“既然皇上也有普及棉花的打算,那么价格维持不住现在的标准,臣以后将完不成十年内维持收购价格不变的承诺,但是请皇上放心,臣能保证缴税只增不减”

    胡恒秋“你都要降价了,怎么保证”

    这是要楚清详细汇报的意思。

    楚清把“薄利多销”的方法说了说,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三个人不吃不喝就讨论棉花了。

    李公公在门外候着,免得有人来打扰。

    听着里面不时传出的笑声,李公公寻思“这是讲上故事了”

    年后,楚清带着庆德十年的第一个任务,周游各州府。

    这一次楚清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除了自己和小宝的四十名护卫,还多带了两百个小子出门“见世面”。

    还有小宝的六个秀才小伙伴,尤正航和裴庆也在其中。

    快出城的时候,老黄忠架着马车大包小裹的追来“清丫头带老夫一个”

    楚清问“您怎么也要去”

    黄忠说“这么好的事儿老夫干嘛不去别看咱年纪大了,可是胳膊腿儿都还利落,趁着能动,也要走一走,去去大的州城”

    哎呀呀,大的城市楚清仿佛看到了赵本山。

    说话的功夫,吕师傅带着十五六个小伙子,赶着骡子车一路追了过来“好你个老黄,自己跑,都不喊我一声”

    小宝乐了“吕爷爷,您不在家,家里的活怎么办”

    吕师傅瞪眼睛“怎地非把我绑在家里干活啊我就不”又笑起来“放心吧,我那几十个徒弟都出师了,有他们在,没问题的”

    出了城,沿路又“捡”十个小子。都是八月节结婚的那批人。

    “你们这是”楚清问。

    “跟老大出任务啊”小子们异口同声。

    楚元凑到楚清耳边低声告诉“他们媳妇都怀孕了,估计是看碰不得,干脆不在家呆着了”

    楚清无语。

    楚元说“喂老大这一趟不定要多久呢,你们跑出来,媳妇都同意”

    一个说“有啥不同意的敢”

    另一个说“俺家你嫂子乐不得呢,我一走,可是没人管她打麻将了”

    还一个说“这不正好吗,回来就能抱上儿子,还不用咱操心”

    众人无语。

    这一次推广棉花,走不远,只沿着吉州周边的几个州城考察,寻找适合的土地。

    有原先新伦州冯知州被贬这个前车之鉴,楚清所到之处,各地衙门都给予热情的接待和高度的配合。

    楚清不善于跟官员打交道,只带了负责农事的官或吏出门考察。

    小宝对官场可是不打怵,不,应该说,小宝对什么都不打怵,除了他娘。上次他娘可是揍他来着。

    楚清每到一地,就会上山下乡,小宝就跑县衙“做客”。

    他对每一个知县老爷都如此说“我娘只要选中地方,你就在那附近或卖或租给我一块宅基地。”

    知县问“您这是要干什么呀”

    小宝“不用跟我客气,我娘是办公差,我只是来做生意的,你出地方,我要办学”

    知县“小公子志向远大啊只是不知,小公子要办什么样的书院”

    小宝“不是书院,是专门培养手艺人的”然后七七八八这么给灌输一通。

    知县“这是楚大人的意思”

    小宝“你们楚大人不知道,这是我的意思,是买卖,你做不做”

    敢不做吗,这小孩子他娘是出来办皇差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把事儿给办好啊

    小宝又说“不要好地啊,好地我买不起,离我娘选中的地方不太远就行。”

    在小伙伴们迷惑的目光中,当楚清在各个选好的土地上监督播种时,小宝的“宝清技师学院”也拔地而起。

    “小宝,我好像两个月没见到你了”楚清终于查问小宝了“你天天四处乱跑,都干什么了”

    “娘亲,给你看看这个”小宝递给楚清一盒子纸,是各处地契、租约和招生简章。

    “嘶”楚清倒吸一口冷气“你要办学”

    小宝说“我看你今年也走不远,就在这几个州县转悠,我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搞几个学校,一边教人技术,一边等你收棉花,好让他们就地给你加工了”

    我滴个乖乖楚清都迷了,这小子想得比自己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