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章 收豆子
    赵大庆几个小表哥,也是很喜欢赵知潼这个小表妹了。他们觉得,小表妹人肉嘟嘟的看着就喜庆,最主要的,她还特别好,有好吃的就分给他们吃。

    他们今天跟着小表妹吃了好多好吃的糖果呢。

    不知到想到什么的赵大庆,忽然开口建议道“爹娘,反正你们下午也要去小姑姑家,要不,我和哥哥弟弟妹妹们一起,先跟小姑姑去她们家玩吧。”

    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遭到了二舅娘无情的拒绝“这可不行,你小姑姑和表妹回去后,都是要去学堂的,你们去了又没人跟你们玩,竟是给你小姑父添乱。”

    站在房檐下面,正在思考的孙康,听到这话,不由一愣“丫头有送学堂念书”

    孙梅和赵冬刚准备回话,在采荷叶的路上,就已经打听出来的二舅娘刘氏,就抢着回答了。

    “是的,爹,你不知道,潼潼这丫头可聪明了,学堂里的孟学究亲口提的,要潼潼去学堂读书呢,过几天就要拜师入学堂了。”

    听到这一消息的孙康和赵桂芬,第一反应,都是惊喜“是吗这是好事啊。”

    二舅舅赵有力,此时脸上是一片自豪,开心的跟二五八百似的“哈哈哈,可不是吗,俗话说的好,外甥像舅,也不看看是谁外甥女。”

    众人问号脸“”你确定

    一侧的孙有才,便玩笑道“那小潼潼可真危险,幸好小潼潼像的是我这个小舅舅,要是像二哥你,那可就坏菜了。”

    孙有力“孙有才你讨打”

    众人不由被逗笑了。

    这时,赵桂芬开口催促道“行了行了,别站着聊天了,天不早了,别耽误了学生们吃饭,你们要走,赶紧走吧。”

    说着,将一个包裹放在板车上。

    孙梅赶忙去拦“娘,你不用给我们东西,我们来的时候本来就没带什么东西来,你还给我们回。”

    赵桂芬将包裹放好,催促着赵冬推车出门,随后拍着闺女的手道“不是啥贵重东西,就是我跟你两个嫂子给潼潼做了件衣服和鞋子。”

    说着,便将他们一家三口送到了门外。

    赵知潼坐在车上,摆着小手,跟外公外婆道别。

    拜别了外公一家,一行三人,推着板车,缓缓离去。

    过了午饭没多大一会儿,两个舅娘和二舅三舅,带着一堆小萝卜头都来了。

    大舅因为还要收药材,就没有来。

    他们到时,赵冬跟孙梅也刚吃好饭。

    进了院里,看着那一个个做豆腐的工具,几人都感觉很是新奇。

    孙有才翻看着豆腐筐,问道“姐,豆腐就是从这里面做出来的吗”

    孙梅点头,便笑着给几人介绍了起来“这个是定型用的,这个是滤豆浆的”

    大舅娘小赵氏,看着这些磨具,听着孙梅口中复杂的步骤,被惊得瞠目结舌“竟然还要先将豆子磨成汁水,这吃食原来这么费工夫的呀,我手笨,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孙梅笑道“大嫂,你不用担心的,其实不麻烦,很简单的。一会儿做的时候,我教你们,保准你们一看就会。”

    二舅娘刘氏就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当即是一拍大腿“那还等什么,赶紧开干吧。”

    说着,便已经撸起了袖子,指着那些豆腐筐和木桶“孙梅,这些磨具和木桶是不是都得洗的。”

    见孙梅点头,便开始风风火火的刷洗了起来。

    见刘氏都开始干了,小赵氏也是赶忙撸起袖子,不甘落后。

    就连几个孩子,也都纷纷下手帮忙。

    而二舅舅则直接担起了挑水的工作。

    见他们来了,水都没喝上就直接干活,赵冬和孙梅都过意不去。

    孙有力倒是一点不在意,直接挑起扁担,大大咧咧道“你看你俩说的,我们来不就是干活的嘛。”

    说完,人就已经走出了院门。

    因为人手多了,为能提高效率,赵冬便想着在院子里再磊一个灶台,这样就可以两口锅一起煮了。

    建议一提出,便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于是,赵冬和孙有才两人,先合力将大豆送到水磨坊,便立马回来搬石头活泥巴,垒灶台了。

    几个小家伙,也是跑前跑后,又是帮忙抬石头,又是送泥巴的。

    大家伙是一刻,都没歇着。

    很快,第一锅豆浆就煮好了,孙梅没急着立马点石膏水,而是叫几个娃娃进来,一人给他们盛了一碗豆浆,还加了白糖,算是奖励他们今天的劳作。

    “谢谢小姑姑”

    几个小萝卜头可是开心坏了,纷纷捧着自己的豆浆,幸福的跑出厨房,趴在院子里的桌上,喝了起来。

    豆浆甜滋滋的,流入胃里,仿佛流入了心里。他们觉得,今天是他们最甜滋滋的一天了。

    等赵冬几人将灶台搭建好后,孙梅那边的最后一锅豆腐也已经在定型了。

    而这时,家里的房门也被敲响了,还不时传来,村民的聊天谈笑声。

    是要卖豆腐的村民来批发豆腐了。

    一听到外面的动静,二舅娘刘氏,是一个箭步上前,便将厨房们关了起来,还在里面栓上了门栓,一脸的警惕的道“可别被人发现了,咱做完再出去。”

    而此时,院子里的赵冬已经打开了大门,准备营业了。

    “东哥豆腐好了吗我们来拉豆腐拉”

    几人刚一进门,便乐呵呵的叫道。

    赵冬也是乐呵呵笑着道“快了,快了,马上就行了。”

    那几个人倒是都不急,摆摆手道“不急,不急,你先来看看我们收的豆子吧。”

    他们这次来时,是带了豆子来的,都是他们上午卖豆腐时,顺带收购上来的。

    张强笑的憨憨的“东哥,你先看看我的,这是我上午卖豆腐的时候收的,都是好豆子。”

    赵冬打开麻袋,翻看了眼,便笑着道“不错,你收的多少钱”

    张强是个实在人,乐呵呵的笑着,就如实回答了“我怕有的村民不信我们这种散购的人,我就按照比市场价高一文的价格,一石九十九文收的,他们一听,都可乐意给我了。”

    赵冬点了点头,心里有了数,跟孙有力两人,合力称重之后,便按照原定价,一百文一石给收了。

    一旁的孙有才稍微认几个字,就担负起了记账的职责,当然,没有笔和纸,还是用的最原始的方法,用木炭记在石头块上。

    看着生意越来越大,赵冬便决定,等明天去集市上,也得给自己买些纸和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