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章 泰安解元
    启程前,穆苏还去见了乔衡;如今乔衡已经是骁骑营里的百户,正六品的武官,近些年他一心往上爬,又有穆岩的赏识,爬的很快。

    两人约在了茶楼相交,穆苏闲来无事早早就到了,喝了两盏茶,乔衡便来了。

    一袭军服,身侧挂着刀;一入茶楼掌柜和小二便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乔衡左右张望一番,瞧见了临窗的穆苏,面上柔和了许多,打发了小二径直向穆苏的包厢走来,大马金刀的坐下。

    穆苏面上也浮现一月来不曾出现过的笑容,笑着打趣“百户大人好生威风,看着便让人敬佩的很”

    “哪里比得上秀才公还是夺了小三元的秀才公,日后进庙堂,入阁拜相前程万里。”乔衡笑了笑,故作文绉绉的腔调。

    两人对视一眼,双双笑了。

    闲聊了许多,乔衡这才试探的说了一句“老夫人仙去,你莫要太过伤怀了。”他知道穆苏还是挺在意他那祖母的。

    穆苏轻呷一口热茶,眼眸微垂,随后放下茶盏,轻轻笑了笑“无事。”

    “那你如今还要回临淮吗”

    “自是要回的,过一两日便要启程;趁着离开前来见见你。”穆苏点了点头,如实相告。

    “常平侯府你不呆也是好的,待日后金榜题名再回来定是另一番景象;再等上些时日,穆家所有东西都是你的。”乔衡捏了捏手中茶盏,低声说道,眼底一道亮光划过,他有自己的谋划。

    穆岩丁忧在家,如今骁骑营中说话的都是穆岩培养的心腹;他虽得赏识却还只是个百户说不上许多话,他要快些爬上去,将穆家军牢牢把握在手中,他是穆家家臣,忠于穆苏,日后穆苏便是不从武也能牢牢把握穆家军。

    穆家军才是常平侯府立足于大兴朝的根本,任他如何变化,军权才是武将世家立命之根本;便是要弃武从文也要等稳下来扎好根才行。

    不过这些谋划他却是不会对穆苏说。

    同乔衡告过别后,次日穆苏便启程离开了京城;穆岩并未来相送,杜氏倒是来送了,不过穆苏同得荣主仆二人觉着还不如不来送。

    毕竟是继母,总是隔着些什么。

    几年前离京满是伤怀,如今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穆苏不由感叹真真是世事无常。

    码头上外祖母送他离去时的身影仿若还在眼前,如今已是天人永隔。

    回了临淮后,外祖母同外祖父十分心疼眼里时常担忧的看着穆苏,外祖母照顾他起居饮食等也越发细心,平日里也绝口不提穆苏于京城中的事情。

    穆苏自然知道两位老人心里的关心,宽慰了许久,道明自己已然不再悲伤,这才稍稍好些。

    生活又回归往日里的平静,每日卯时去书院,酉时才离开;只是康旬同江淮两人都发现穆苏自京城回来后,整个人沉淀了许多,往日里还同他们打趣。

    如今却是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似的,沉稳又冷静,通身气质已然大为不同。

    不过书院里乙字班大多数同窗学子也都年近弱冠,已有十七八岁;不似穆苏这样年纪尚小还不需考虑,便是康旬江淮两人也有十五六岁了,许多家中皆在相看婚事,所谓成家立业,男儿成婚才是人生大事。

    如此环境穆苏沉稳些他人倒也没觉得有何不对。

    康旬、江淮两人一心奔着考取功名,这些倒还没想过,因而三人倒是不曾谈及这些事。

    “快来看,今次乡试榜单出来了。”一名学习拿着一张名单,走进乙字班大声唤道。

    瞬时围了一圈人上去观看,柏江书院,童字班的最关心县试、府试;丙字班的人最关心院试,乙字班的人自然最关心乡试,层层对应;因而院中众学子才如此在乎升班考试。

    能入了乙字班自然能去试一试这乡试,班里大多皆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只是年纪都不似穆苏如此小。

    “李兄厉害,竟然能将各府乡试解元的考卷都弄来。”一学子低声赞叹,话音一落本来不愿上前拥挤的其他学子也都凑了上去。

    这可是各府乡试解元的作答,对他们之后乡试可是有极大益处的;因而皆是十分心动,康旬同江淮二人也上前去看了。

    “这文章做的真是好,果然不愧是江州府的解元。”一学子拿着一张誊抄的答卷啧啧称叹。

    “你看这个,肇庆府的解元诗赋真是一绝,可列入诗集”

    众学子纷纷赏析并说出妙处,集各家之长。

    “泰安府的解元程宏才策论才是做的极好,我还未曾看过这样好的策论,这泰安府的解元日后定能为朝廷效力。”

    坐于一旁的穆苏听见泰安府程宏才的名讳,心下略惊,没想到程宏才竟然夺了此次乡试解元;不过转念一想程宏才毕竟是程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县试仅次他一名,府试不知为何发挥有些失常落于第五名。

    之后院试也是夺了案首,备受泰安府学子推崇,得了解元也无甚惊奇;不过这程宏才这两三年定是下了些苦功夫,不然不可能这么快便有如此成绩,几年前程宏才还是有些稚嫩的。

    想着穆苏上前借阅了程宏才的答卷好好阅览了一遍,果然答的不错,当得解元之名。

    尤其是这策论,实干性极强,虽是有些过于严苛不近人情,倒比那些辞藻华丽一纸空谈的好上不知多少。

    夫子进来见众学子三三两两讨论着,摸了摸胡须心里甚是欣慰,于讲台上放下书卷高声道“看来你们还先我一步寻着这乡试考卷,阅览一番有何感想”

    “夫子,学生有许多不懂之处还要请教先生。”

    “嗯,那今日便不教经义好好同你们看看这乡试考卷。”夫子十分通情达理,笑了笑将带来的书卷放置妥当,拿过学生呈上来的考卷细细端详起来。

    下学,夫子离开后众人还有些意犹未尽,受益颇多;穆苏也写了满满一页的笔记与注释。

    夜里,穆苏在书房选了一府乡试的考卷作答,三更十分才放下手中的笔。

    不知何时,苏父走了进来。

    “外祖父,如此晚了您为何还未就寝”穆苏这才瞧见了苏父,起身询问。

    苏父于一旁的榻上坐下,轻笑“那你为何这么晚还不曾入睡”

    “今日于书院得了今次乡试的考卷,誊抄了一份回来观摩,心里斗胆便试着做了做。”穆苏走到一旁沏了盏茶递给外祖父。

    “拿来给外祖父看看。”苏父接过茶盏吹了吹,随后放下同穆苏说道,穆苏转身去书案上拿起纸张递给了苏父。

    昏黄的烛火下,苏父眯着眼睛仔仔细细看着,良久点了点头“你如今的学识足可以去参加乡试了。”

    闻言,穆苏心下高兴。

    “不过,若所求较高,想着名列前茅还是再稳扎稳打些方才稳当。”苏父放下手中纸张,缓缓告知穆苏。

    “嗯,阿玉定会的。”

    “还有两三年,即日起你便多看看官府的邸报,县试、府试与院试皆是不曾涉及许多官场之事,多是考学识才情;乡试之后便是不同,那是为大兴朝选拔栋梁人才,若得中举人日后便是要入朝为官,想事行事便不再是如此想法了;于邸报上你能了解许多如今朝廷的事。”苏父细细同穆苏解释,指导穆苏该如何精进改变文章策论。

    穆苏点头,觉着外祖父所言甚是。

    祖孙两人于书房谈论许久,四更苏父才离开穆苏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