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7章 一合一
    因为诸事不顺,休养许久才勉强打起精神的长平帝再次缠绵病榻。

    他单独宣见近臣,还没开口,眼中便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倦意。

    “依众卿之见。”长平帝急促的喘了口气,“该如何平息流言,还先帝清白”

    有幸被传召的朝臣下意识的垂头,避免与长平帝对视。

    清白

    一条不知道上游都被用来做什么的溪尾都比先帝的名声干净

    长平帝目光定定的凝视离他最近的人,“戎司徒”

    戎司徒的心瞬间打了个抖,暗只埋怨宝鼎公主因为长平帝被流言气昏的时候,罚白千里和老臣,直到长平帝彻底病愈之前都要禁足为长平帝抄经祈福。否则那些人必然会绞尽脑汁的为长平帝出主意,他与同僚们也不必担心行差踏错,踩进污水中。

    如果长平帝是在整个朝堂都知道先帝弑父夺位、通敌卖国的铁证之前,问他该如何证明先帝的清白。

    为讨好当今,他不是不能昧着良心出主意。

    现在晚了。

    他是司徒,长子、次子皆身居要位,孙辈也陆续入朝,戎家已经是朝中新贵之首,正是需要低调的时候。

    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成为被天下人耻笑的佞臣

    没办法,臣要脸。

    戎司徒鼓起勇气与长平帝对视,终究还是没能通过目光令长平帝明白他的回答,只能硬着头皮说废话,“先帝仁义忠孝、慈爱宽和,必定不会做出这等混账事。”

    长平帝猛地起身,紧紧抓住戎司徒的手臂,“卿说的对如何让听信小人谗言不信任先帝的愚民,也知道先帝的好处”

    戎司徒沉默半晌,放弃挣扎。

    “说不定是”他停顿了下,及时改口,“必定是大理寺牢狱中的罪人妄想脱罪,才故意污蔑先帝,陛下不如另派擅长审讯的人去大理寺。”

    死道友不死贫道,反正他不擅长刑讯。

    在场官员中,除了正在刑部任职或曾经在刑部任职的人,皆对戎司徒的意见表示赞同。

    他们能站在这里,品级最差是三品,还是手握实权的三品官。

    再想往上爬或保住手中的权势,不仅要有能力,还不能有会遭人攻讦的污点。

    戎司徒的意见再离谱,也不会比因为给先帝洗名声,自己变得恶名昭著更可怕。

    长平帝依次询问朝臣的意见,面上的狐疑越来越重,忽然道,“最开始是由凤郎审问大理寺中的罪人,又换成钦差审问半个月。再换人,会不会令百姓怀疑,因为先帝确实有我才一次又一次的派人去审大理寺中的犯人,非要审出我想要的结果。”

    正用尽方式躲避长平帝目光的朝臣们闻言,纷纷精神大振。

    总觉得长平帝的目光在他脸上,生怕会被点名的朝臣道,“陛下多虑,事关先帝,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想来百姓也很理解您的难处。”

    “穆侍郎所言极是。”已经打定主意,长平帝的病情再加重,他就找理由告假的朝臣立刻附和,顺便举荐数名不在场的朝臣去大理寺审问世家罪人。

    完全不想往河边靠近半步的朝臣默契的选择拖延,在他们的劝说下,长平帝眉宇间的迟疑逐渐消散。

    没错,先帝绝不会做出如此离谱的事,是办事的人有问题。

    长平帝打起精神,连下数道旨意。

    政事仍旧由安武公主处理。

    平息流言之事交给金明公主和平国公。

    另点五名以刚正不阿闻名朝堂的臣子,重新审问大理寺中关押的世家罪人。

    纪明通人在家中做,差事天上来,忽然见松年举着圣旨念出她和纪成的名字,心脏险些骤停。

    软软的倒在宫女怀中,她才猛地醒悟,长平帝正为民间的流言和大理寺的世家罪人头疼,暂时没有精力管她和纪成,也不会知道她和纪成悄悄在外面留宿。

    惊吓立刻变成惊喜。

    奉旨办差的金明公主和平国公去给长平帝请安时,没能见到长平帝。

    长平帝希望他们将所有时间用都在办差上,不必浪费时间来给他请安。

    接下来的半个月,纪明通和纪成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根本就没踏入过皇宫大门。

    多亏松年每日六次的给缠绵病榻的长平帝端败火茶,才没发生陛下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惊悚之事。

    负责再次审问大理寺牢狱中世家罪人的朝臣,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他们全都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多少有些不懂变通。听闻同僚对他们的闲言碎语,自觉受到侮辱的同时,皆想尽办法的证明自己。

    如果先帝真的有问题,别说是为前程隐瞒实际情况,就算是赔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他们也要揭穿先帝的真面目

    悄悄留意大理寺动向的朝臣险些被他们刺激的心梗。

    这些人竟然每日都将大理寺罪臣的招供贴出来

    他们是疯了,还是想将长平帝逼疯

    朝臣下意识的想要阻止他们。

    人还没到大理寺,脑子已经只剩下混沌。

    不能去

    这些人九成九会成为长平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凡与他们扯上任何关系,都有被长平帝迁怒的风险。

    不如假装不知道,不对,他们是相信先帝

    因为坚信先帝的罪名都是污蔑,所以不会阻止同僚证明先帝的清白。

    不是没有格外实在的朝臣,担心先帝的种种恶行会连累长平帝,试图劝长平帝清醒一点,不要再奢望证明先帝的清白,先将民间流言和大理寺牢狱中世家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可惜这些人不是位卑言轻,无法在长平帝闭门养病的情况下见到长平帝。就是惹得长平帝大怒,被丢出凤翔宫,再也没办法见到长平帝。

    半个月之后,经过纪明通、纪成和新钦差的不懈努力。不仅朝臣,愚民也对先帝弑父夺位,通敌卖国的证据如数家珍。

    隐患越埋越大,朝臣们只能期望长平帝的病能拖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最好能彻底忘记这件事。

    然而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隐瞒,只持续了三日。

    山南东道梁州,百姓结伴围在府衙外,高声询问长安大理寺外张贴的世家罪人招供是真是假。

    但凡是前朝余孽和世家所做的恶事,皆有先帝的份

    只隔半日,山南西道、关内道、河东道皆有类似的事发生。

    地方官府不知长安的情况,见流言是从长安而来,喧嚣甚久却没有任何被打压的迹象,皆以为是长平帝有意为之。

    他们既不知道该任何回答百姓的质问,又不敢随意驱逐百姓,竟然对此放任不管,任由百姓在府衙外呼喊。

    仅仅过去三日的功夫,场面越发不可收拾。

    百姓们自发的跪在府衙外,高声呼喊,通敌卖国之人不应该在皇陵享万民供奉。

    八百里加急的折子接连送到长安,长平帝终究还是知道了越来越无法控制的事态,气得再度昏了过去。

    然而这次即使昏厥,长平帝也得在醒来之后,立刻着手善后,没有办法再静心养病。

    大朝会,长平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俯视他的臣子。

    从最前方的皇子、皇女到守门的金吾卫,乌压压的跪满整个大殿,只给长平帝看或浓密或稀疏的后脑勺。

    事已至此,糟糕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长平帝反而没有心情再怪罪谁,只关心如何平息民怨,揭过这件事。

    朝堂不乏全靠忍辱负重才能活到长平朝,对先帝恨之入骨的人,从前没有机会报复焱光帝,又顾虑长平帝对焱光帝的孝顺,不敢说先帝半个字的不好。

    如今在无望中等到不可能的机会,竟然连前途都不顾,张嘴就是虞朝不能有通敌卖国的皇帝。

    长平帝沉默的低下头,既没有发怒,也没有赞同,沉默的模样反而比前两次发现事态发展与预期相反时暴怒的样子更骇人。

    纪新雪默默在心中数了七个数。

    苍老的泣音从身后响起,“老臣知道陛下至孝,不忍心见任何人说先帝半句不好,但铁证如山若是不能平息民怒,恐怕陛下也要被连累。从焱光二十一年到如今长平九年,陛下殚精竭虑,令将颓之厦扶正,难道忍心见它再一夕坍塌”

    原本无动于衷的朝臣闻言,眼底皆浮现赞同,纷纷附和老臣之言。

    他们不关心已经埋土十年的先帝如何,只关心活着的时候能不能见到万国来朝。

    这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政治家都无法抗拒的美梦。

    曾受先帝欺辱的朝臣借机报复、落井下石;对长平帝忠心耿耿的朝臣,唯恐焱光帝的罪行会连累长平帝;心中之有虞朝的臣子,同样不愿意长平帝因为这件事,在民间的威望降低;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朝臣,不愿意沾染麻烦事。

    一时之间,朝堂竟然只有征讨焱光帝、劝长平帝公正结案,不要管焱光帝的声音,没有任何人为焱光帝说话。

    就连白千里等人,也只是颓废的跪在原地,始终没有开口。

    纪新雪忍住抬头的念头,怔怔的望着袖口的暗纹发呆。

    派人引导百姓、朝臣产生他希望的念头时,他才知道,原来不止他和虞珩对先帝恨之入骨,长平帝仍旧站在先帝的阴影下。

    恨先帝的人太多、太多以至于整件事最费力的部分,竟然是引导世家入套。

    即使时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臣民对先帝的仇恨也无需刻意唤醒。

    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如同呼吸般自然。

    听到长平帝有气无力的说我再想想时,纪新雪终究还是没能完全忍住想要抬头的想法。

    刚好长平帝是低头的姿势。

    身为距离长平帝最近的人,纪新雪轻而易举的捕捉到长平帝眼底的茫然。

    不知道阿耶是与他一样,因朝臣对先帝的无情惊讶,没想到名正言顺的惩罚先帝是如此简单的事。

    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事或情绪茫然。

    父子两人沉默的对视了一会,长平帝率先移开视线,始终暗沉的声音忽然变得沙哑,“顺应、民意,诸卿以为该如何”

    “陛下英明”情绪最浓烈的朝臣立刻拜倒,隐藏嘴角比升官还要雀跃的笑容。

    四个字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又有多少回声,朝堂才恢复寂静。

    确定要用焱光帝平息百姓的愤懑之后,朝臣又因为新的难题陷入争论。

    如何惩罚已经亡故的皇帝

    还要在不影响长平帝的情况下,惩罚这位当今皇帝的亲爹。

    毫无疑问,平息民怨的最佳方式的废除先帝的庙号,也是朝臣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因为这对虞朝来说,不是第一次。

    当年乾元帝的幼子元王,曾经做过不到一年的皇帝。因为建兴帝匆匆回长安登基,无法与朝臣抗争,只能顺应朝臣的心思,废除幼弟庙号。

    可是长平帝怎么办

    平白捏造个太孙的身份

    不是不可以,但委实牵强。

    也许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可以轻易唬住人,现在却不行。

    然而从长平帝到长平帝的继承人,无疑会是虞朝最鼎盛的时期。

    朝臣们不希望注定青史留名的长平帝,在史书上留下个拖累他名声的废帝。

    眼见民间的怨言越来越多,再也没办法拖延,朝臣们的情绪也逐渐暴躁,险些因为无法说服对方当场出手,多亏极少出现在朝堂的清河郡王及时开口,仅用一句话就成功吸引所有朝臣的目光。

    “我昨夜梦到先帝。”

    不是焱光帝,是建兴帝。

    清河郡王声称,建兴帝令他将长平帝记在昭宴太子名下。

    朝臣们面面相觑,半数人面露茫然,余下的人眼底皆是惊喜。

    废帝的儿子是皇帝,如同白玉有瑕。

    太子的儿子是皇帝,完全没有问题

    有去年皇陵祭祖时建兴帝显灵,将昭宴太子的冰龙玉佩赐给长平帝的旧事。如今再有建兴帝要求宗室族长将长平帝记在昭宴太子名下,也不显得突兀。

    超过半数的朝臣丝毫没有怀疑清河郡王的梦境是假,建兴帝能给怀安公主托梦,为什么不能给清河郡王托梦

    况且此事有关江山社稷,建兴帝会显灵也不奇怪。

    其余人无论心中是否相信这个梦境,说出口的都是相信。

    目前为止,这是以不伤害长平帝威名的办法,平息民怨的最佳方式。

    再次面对整齐跪地的朝臣,长平帝怅然半晌,摸着颈间悬挂的冰龙玉佩点头。

    翌日,接连有三道圣旨公布。

    奉建兴帝之命,改长平帝的玉碟。

    累数焱光帝的罪名,废其庙号。

    长平帝不忍父亲昭宴太子膝下单薄,下旨将德婉长公主、华阳长公主、襄王过继到昭宴太子名下,其母玉碟皆随子女改动。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癌症晚期的朋右”、“本汀”、“另一个时空的你”、“01”的地雷

    谢谢“千安”“呢喃”“堍堍想吃卡”“39521741”“01”“鹤忱”“毕苗叶”“锦样”“飘渺无踪迹”“牛肉绿豆汤”“猫狗双全”“姝氓”“青息”“菀苼”“浅助纯爱”“宣宣”“初见”“飘渺无踪迹”“青玉流”“墨雨儿”“金阙檐上子规啼”“堍堍想吃卡”“屋檐下的娃娃”“宣宣”“五湖明月来”“瑶夕影”“yhzgii”“槭楌”“飘渺无踪迹”“神谕”“神谕”“神谕”“拖延症晚期已弃疗”“初见”“”“闻鳶x”“路人丙”“神谕”“57052991”“姝氓”“飘渺无踪迹”“姝氓”“姝氓”“姝氓”“爱情寄生虫”“宿慕云”“中二病晚期”“66菌”“子宁”“溪溪”“==”“尘埃”“缺风”“盐鱼鱼盐”“星茚”“盐鱼鱼盐”“神谕”“闻鳶x”“飘渺无踪迹”“水面清圆”“一笑阑珊”“ヾa`ノ”“哈哈哈哈”“r”“明悠siva”“癌症晚期的朋右”“溪溪”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