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二章:解决土豆和红薯之事
    高二柱的老爹就是个财迷,为了赵铁绳应承的报酬,就将高二柱踢了出去。

    高二柱的老爹不觉得赵铁绳会骗他,之前赵铁绳回家的时候,县里的大官都跑到赵铁绳家里恭贺去了。

    听说还是什么国公爷的人送回来的,还说赵铁绳的外甥成了皇帝的女婿,这样的人怎么会骗人呢

    更别说现在赵铁绳是乡里最大的“地主”了。

    赵铁绳回家之后,置办了不少田地,家里的几间房全都翻新了,又加盖了不少。

    这些事情都被高二柱的老爹看在眼里。

    高二柱的老爹经常到赵铁绳那里转悠,经常打趣赵铁绳,说你家外甥都是大官了,怎么不去京城享清福呢

    每每出现这样的问题,赵铁绳只是笑道“京城再好,比不上家里。没有大粪味的街道,真的不适应。”

    高二柱的老爹也想和赵铁绳扯上关系,再加上家里丁口多,就算折一个也无所谓,所以就让高二柱陪着去了。

    “你是说,舅舅闪到了腰严重不严重”

    一听赵岭说赵铁绳闪到了腰,陈松心里就紧张。

    “没什么大事,不要紧,就是干不了重活,正常活计也无妨。”赵岭生怕陈松担心,急忙说道。

    “这样吧,咱们进去说,进去说。”

    陈松一听牵扯到红薯和土豆,连忙带着赵岭他们往书房走。

    来到书房门口,陈松对着一起跟过来的赵峰说“哥,你在这里守着,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好”赵峰保证道。

    陈松带着赵岭走进了书房,坐定之后,陈松问道“土豆和红薯怎么样你还带了一些过来”

    “哥,不得不说,这个红薯和土豆产量非常高,一亩地有三千多斤的产量,红薯也有差不多三千斤的产量。

    爹娘拢共种了两亩地,一亩土豆一亩红薯。这些东西,一年都吃不完。”赵岭的脸上满是兴奋。

    民以食为天,农民最关心的就是粮食问题,赵岭也不例外。

    如此来看的话,土豆和红薯已经种植成功了。

    陈松给赵铁绳的那些红薯和土豆原本是不够的,赵铁绳将这些土豆和红薯带回去之后,按照陈松之前的吩咐,进行育种培育。

    一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培育够所需的秧苗。

    幸亏陈松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经常种植土豆和红薯,对它们的培育方式非常了解,省了不少的功夫。

    收回心神,陈松问道“舅舅种植的这些土豆和红薯,外人知道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陈松还是懂得。

    在让舅舅种植土豆和红薯时,陈松就告知过,尽量不要暴露。

    “没有,爹娘种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在家里的一块瘠地里面种的,因为距离远,再加上外表长的像草一样,所以没多少人注意。

    就是收获的时候,有些邻居好奇,询问过。爹娘只说是给你种植的药材,要往应天府送的药材。”赵岭一五一十的说道。

    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大问题,陈松本身就是郎中,让舅舅舅妈种点药材往应天府送倒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药材数量繁多,不是正儿八经的郎中,还真的分辨不清楚。

    只是这个说辞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我之前说的地窖挖好了没有”陈松再次问道。

    赵岭说道“挖好了,在家中后院,红薯和土豆现在都放在了里面。”

    陈松放下心来,地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储存方式。

    赵岭问道“哥,爹让我问问你,明年还种不种土豆和红薯

    爹说,收获土豆的时候,问的人很多,恐怕那个理由只能搪塞一时,早晚会被发现。

    县令经常往家里跑,他对红薯和土豆非常感兴趣,经常询问爹娘。”

    赵岭这话让陈松陷入了沉思当中。

    红薯和土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消息传开,若是处理的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更何况现在陈松在应天府,而舅舅舅妈在老家。

    若是有人铤而走险,远水难救近火,陈松鞭长莫及。

    富平县的这个县令陈松不知道是个什么来头,可朱樉就在西安府。

    从西安府到老家骑马不过一个半时辰的旅途,不得不防啊。

    所以说,也是时候将土豆红薯拿出来了,赵铁绳已经种植成功,那其他的百姓应该也能种植成功。

    这种东西早一天拿出来,就能早一天推广下去。

    更别说,迟则生变,耽搁的久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县令经常去家里吗”陈松问道。

    赵岭回道“是啊,经常去,隔三差五就去,他对红薯和土豆非常感兴趣,经常从爹娘嘴里套话。

    不光对红薯土豆感兴趣,还对你感兴趣,甚至对和你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感兴趣,经常打听你的动静。”

    陈松哑然,这个县令有点意思啊。

    恐怕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所以这个县令才对红薯和土豆感兴趣。

    陈松对这个县令来了兴趣,追问赵岭有关这个县令的详细事情。

    赵岭事无巨细,将和这个县令有关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根据赵岭说的那些事情来看,这个县令并没有看出红薯和土豆的优点。

    也是,土豆和红薯这种东西明朝人不曾见过,若是没有人引导,很难将这东西往粮食上面挂靠。

    想到这里,陈松放心不少。接着问道“这个县令是什么来头”

    赵岭一五一十的说道“什么来头不太清楚,个子不高,四十来岁,瘦的就像是猴一样。

    对了,他经常说你是家乡的典范,每次来家里都要说一下你,还说让你回去看看之类的。”

    听到这里,陈松可以确定,这个县令很有可能没看出红薯土豆,只是用来和赵铁绳拉话题的由头。

    陈松皱着眉头,右手食指敲打着桌面。

    良久之后,陈松再次问道“除过县令之外,秦王府有没有动静”

    “这倒没有,没听说过秦王府有什么动静,也没来过咱们家。”赵岭回道。

    当时朱樉回去的时候,曾经用赵铁绳威胁过陈松,这事陈松可一直记着。

    现在听到朱樉不曾动过赵铁绳,陈松放心不少。

    可这个威胁一直在,不能不提防啊。

    陈松忽然想起刚才赵岭说来带了一些红薯和土豆,便问道“你带来的那些土豆和红薯呢”

    “在应天府家里呢,没带来。”赵岭回道。

    “知道了,你先出去吧。让表哥带你到处转转,这里和家乡不一样,江南水乡之地,好好看看。”陈松站了起来,将赵岭送了出去。

    赵岭走出去之后,陈松在书房中来来回回的走着,思考着问题。

    如今市舶司的事情告一段落,也该将土豆和红薯之事解决。

    这玩意不能一直憋着,憋的久了容易出现变故。

    陈松决定了,如今市舶司的事情差不多,剩下的事情就算没有自己,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趁着这个空档期回去一趟,先处理掉土豆红薯之事再说。

    如果不亲自操办,陈松放心不下。

    赵铁绳闪到了腰,在这个人均寿命极低的年代,陈松也不敢保证不会有事,最好回去给看看。

    还有这个县令,根据赵岭所言,这个赵岭极有可能就是想攀陈松的关系,既然如此,那就将他一并拖进来。

    再就是这个秦王朱樉。

    陈松取出宣纸,开始书写奏折。

    奏折很简单,就是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去了,如今思乡心切,再加上舅舅受伤,所以想回去看看。

    陈松的这封奏折写的情真意切,虽比不上陈情表那般声泪俱下,但也让人动容。

    走出书房,陈松差人将奏折快马加鞭送往应天府。

    恰逢此时,一个黑脸大汉从外面走进。

    此人就是陪同赵岭一起来的高二柱。

    “小先生”高二柱看到陈松,大喊一声,飞一般的跑到陈松面前。

    高二柱一脸堆笑,有些拘谨的错了搓手,“人常说中了进士的人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小先生是如今驸马爷,那可比文曲星厉害多了。”

    高二柱不停的恭维着陈松,一脸憨厚。

    “行了行了,别夸我了。今天逛得怎么样刚刚到松江府就跑去看海了。”陈松拍了拍高二柱的肩膀,笑眯眯的问道。

    “大,真大,海真大。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海。

    海里面的水真多,我还喝了一口,真难喝,又咸又涩。”高二柱笑道。

    “还没吃饭吧走,带你们去吃饭”陈松带着几人往外面走。

    陈松的奏折出现在朱元璋的桌子上时已经是晚上了。

    朱元璋看着陈松的奏折,语重心长的道“舅舅闪了腰,按理说该让他回去看看,可市舶司”

    “爹,水师去高丽查探,一时半会回不来,现在市舶司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孩儿觉得,倒不如让他回去一趟。”站在一旁的朱标开口说道。

    “嘿,你以为这小子是回去看舅舅吗

    俺觉得,看舅舅是假,炫耀是真。

    人常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陈松回乡,俺看就是想炫耀炫耀。”朱元璋指着奏折,忽然笑了。

    朱标有些迟疑,“那让不让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