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来到北平
    进入扬州,天色已晚,大军原地扎营。

    在夕阳的余晖之下,营地逐渐安扎起来。

    明初的士兵都是百战精兵,训练有素,安置营地的速度也非常快。

    在中军大帐中,朱棣坐在上位,看着桌子上的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北平周边的地图。

    陈松坐在朱棣的下手位置,说道“估计到达北平,还需一段日子”

    朱棣道“若是正常行军,需要的时间不少。

    可是咱们要赶在过年之前回来,所以,从明天开始,咱们不能像之前那样了,要加快速度行军了。”

    “也好,争取早点到达北平”陈松说道。

    第二天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朱棣的大军便已经拔营。

    朱棣骑在战马上,不停的挥舞着手中的马鞭。

    陈松处在朱棣身后不远的位置,身体紧紧的伏在马背上。

    这几天的行军,陈松也掌握了骑马的要领和诀窍。

    大军一路北上,五天之后,进入了山东境内。

    进入山东境内之后,速度陡然上升。

    没有了江南水乡的阻拦,战马驰骋在山东大地上。

    常年的战乱,山东境内的人口数量流逝严重,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的荒地。

    有些城池中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些朱元璋派出来的官员。

    就好像鬼城一样,遍布在齐鲁大地上。

    三天之后,军队穿过山东,来到了北平的地界上。

    这个时代还没有顺天府,有的只是面积有限的北平府。

    进入北平府,更加荒凉的场景映入眼帘。

    这种荒芜,不是史书可以说出来的,也不是影视作品可以演绎出来的。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只是简单的语言描写罢了。

    秋高气爽,野草枯黄,残阳如血,枯骨如霜。

    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战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天空上的乌鸦发出阵阵怪叫声,看着地面上的队伍。

    越靠近北平府城,越往北走,就越荒芜。

    如今,距离拿下北平府只过去了十二年的时间。

    时间可以抹平伤疤,但十二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

    未至城前,便见一队兵马朝着这边而来。

    前方的兵马旗号为郑,这些兵马是镇守在北平的北平都司指挥使的兵马。

    洪武初,明军攻克大都,设立北平都司,于通州、蓟州等地设置卫所。

    至于明朝的九边九镇,还要等到朱棣登基之后才会有。

    朱棣纵马前行,前方的军队也朝着朱棣这边而来。

    陈松跟在朱棣的身后,朝着前方而去。

    “拜见燕王殿下”

    前方的兵马行至朱棣面前,领头大将翻身下马,冲着朱棣单膝下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北平承宣布政使也翻身下马,站在朱棣面前,抱拳躬身。

    “起来吧”朱棣洪亮的声音响起。

    众人直起身子。

    朱棣指着北平城方向,问道“俺明年就要就藩了,王府修建的怎么样了”

    朱棣的王府是在汗八里也就是元皇宫的基础上修建的,与其说是在汗八里的基础上修建,还不如说是在汗八里的地基上修建的。

    前元的皇宫早在明军攻破大都时烧毁殆尽,留下来的不过是一片废墟。

    “回殿下,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已经基本完工”布政使崔瑜说道。

    朱棣点点头,扯过马缰绳,喊道“进城”

    在朱棣的命令之下,燕山三护卫的兵马朝着前方的北平府城而去。

    北平都司都指挥使郑良以及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崔瑜急忙躲在一旁,目送着朱棣离开。

    攻克大都之后,朱元璋让人修缮城墙,这么多年过去了,北平城的城墙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

    只不过,和朱棣迁都北平之后的城墙相比,还差的远。

    进入北平城,低矮逼仄的房屋映入眼帘。

    街道上的道路并不像应天府那样全都用青石板包裹,坑坑洼洼的到处土坑。

    街道上的百姓不管是精神面貌还是衣着,都没有办法和应天府的百姓相比。

    朱棣带着大军来到了王府外面,王府如今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朱棣打算住在这里。

    在王府的前厅中,朱棣坐在正上方。

    陈松坐在朱棣的下手位置,军中千户以上的军官坐在大厅两侧。

    “诸位,咱们来这里可不是游玩来了,在这里暂且休整,随时跟着俺去草原走一遭。

    如今已是秋天,正是烧荒的好时刻,教草原鞑子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朱棣环视一周,意气风发的道。

    毕竟年轻气盛,再加上手握大军,难免想干出功绩。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堂下军官,没有一个人反对。

    “好,你们先下去吧,将军队安扎在王府周围”朱棣站了起来,对着大厅中的这些人喊道。

    这些人退出去后,郑良和崔瑜求见。

    对于这两人,朱棣还是要见的,毕竟就藩之后,还要和他们两个打交道。

    朱棣重新坐下,郑良和崔瑜两人没多久便站在了朱棣的面前。

    而陈松,坐在了朱棣的下手位置,还是刚才的那个地方。

    “拜见殿下”

    两人冲着朱棣躬身相拜

    “起来吧”朱棣摆摆手。

    两人站直了身子。

    “殿下,末将已经准备好了酒菜,专门为殿下接风洗尘”郑良一脸笑容的说道。

    崔瑜也换上了笑容,希望朱棣能够赏脸。

    朱棣摇摇头,“接风洗尘就免了,俺这次来,主要是为以后的就藩做准备。

    咱们以后打交道的时间多着呢,不必拘泥于一顿酒菜

    北平府的百姓穷困潦倒,俺爹说,要体恤民力,还望两位知晓”朱棣一脸坚决。

    郑良和崔瑜见朱棣不动,也没说什么,只好作罢。

    “殿下,最近北平府”

    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两人将北平府的情况简单的给朱棣说了一遍。

    陈松坐在下面,眉头微微皱起。

    根据两人所说,北平府这边并不太平。

    前元太尉纳哈出屯兵于开元金山后世吉林东北一带,时不时进关骚扰。

    前元残存势力也想趁着秋冬之际,打进关内掠夺一番。

    虽然现在不是小冰河时期,但冬天的温度依然比后世低,一到冬天,草原生存艰难。

    为了生存下去,前元每至秋冬,就会想尽办法打进关内掠夺。

    “进入十月,古北口外常有前元残兵出现,兵马追出城去,敌军便逃之夭夭,从不正面交锋”

    郑良的语气中满是苦涩,郑良倒也想出关和那些前元残兵拼杀,可是这个时候要是追出城去,能不能追的上还两说。

    朱棣的眉头紧皱在一起,静静的思考着问题。

    陈松看了一眼朱棣,又看了看郑良。

    “前元太尉纳哈出还盘踞在辽东,史书记载此时的他手中有二十万兵马。

    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也不容小觑。

    再加上草原上的前元残敌,北平之地压力巨大”

    陈松很快就将现在的局势分析的差不多了。

    崔瑜开口道“殿下,如今北平城中的粮食倒也够用,但寒冬将至,御寒物资却不足,还有药材”

    朱棣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里以后是朱棣的大本营,朱棣当然不希望这里变得不好。

    “这样吧,过几天俺会将这里的情况禀报上去。”朱棣回道。

    “多谢殿下”

    两人告了一声谢,退了出去。

    朱棣从他们的背影上收回目光,看向陈松,“你觉得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

    “殿下,我的意思是打。殿下手握雄兵,虽然北平都司不受您的指挥,但凭借着殿下手中的兵马,依旧可以在草原上驰骋

    如今是秋天,前元残孽势必会进关打草谷。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烧几个前元部落,杀几个前元残孽,告诉他们咱们的厉害”陈松一脸果决。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不能将敌人狠狠的踩死在地上,日后必定会遭受反噬。

    “好一个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说得好”

    朱棣一拍椅子扶手,忽的一下站起,一脸兴奋。

    “你说的好,你说的好啊”朱棣摩挲着腰间的腰刀,眼睛中射出一道厉芒。

    当天晚上,上千斥候夜不收被朱棣撒了出去。

    朱棣乃是亲王,不受北平都司和北平布政司节制,只要做的事情不是特别过分,郑良和崔瑜一般是不会管的。

    夜不收冲出北平府城,朝着北面的草原奔驰而去。

    深夜,陈松和朱棣坐在书房中。

    在书房的桌子上,一张北平府的地图平平整整的平铺在桌子上。

    朱棣眯着眼睛,借着桌子上的烛光看着地图。

    “这里是古北口,出了古北口往北二十里是三岔口,再往北就是十八盘。

    今天郑良说,三岔口的烟墩、路边墩经常受到敌军骚扰,恐怕敌军的目标正是古北口”朱棣一脸认真。

    陈松摇摇头,道“殿下,我不是这么认为的”

    “怎么说”朱棣看向陈松。

    陈松说道“古北口驻扎着密云后卫,正是重兵把守之地,敌军就算再蠢,也不可能冲击这里。

    现在可不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时期,他们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如何拿下古北口

    更别说古北口城高池深,就算他们有攻城器械,又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