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3、第七十三章
    在三厂的日子很快乐, 不过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暖气开始供暖的时候,赵音音也该回阳机二厂工作了。

    供暖处提前就贴了通知,这天家里一定要留人, 而且要留会给暖气放气的人。

    赵音音提前去厂子里培训过了, 她给小宝解释为什么要给暖气灌水“暖气片现在是空的,里面都是空气。得先拧开阀门,让里面的空气跑出来,之后才能灌进水去。”

    她听了厂子里的培训也大吃一惊, 居然还有空气这回事厂子里的培训为了让大家形象地理解气压, 还做了用纸片盖住玻璃杯倒过来的实验。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赵音音兴奋地拉着他给他做实验, 看得几个小孩都大为震惊。

    “婶婶真厉害”

    “不是我厉害这是大气压强,以后你们上学就能学到了”

    赵音音给孩子们解释完,自己也有点心痒。许云海路过看见, 笑道“你感兴趣这些的话,回头我去借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回来给你看。”

    “上面都是讲这些的吗”

    “这个问题属于物理学的范畴,我先给你借一本物理的,”许云海没想到赵音音喜欢这东西, “可惜咱省城没有科技馆,以后有机会上京市,到时候给你看好多好玩的东西。还有手一摸上去头发就都竖起来的大球”

    “行, 你去上班去吧, 我今天最后偷懒一天,明儿也得去上班了,”三厂那边的招标项目已经差不多了,明天就是赵音音回二厂的日子,“我正好看着点暖气。”

    赵音音跟姑姥在家听了一上午收音机, 暖气终于给水了

    先是听着“嘘嘘”的,之后慢慢是“咕噜咕噜”,已经打开的阀门一直嗖嗖地往出喷气。家里每一个暖气片都要放气,直到热水出来才能关上。

    赵音音怕水直接喷出来呲得满地都是,在每个阀门上都搭了一块抹布,下面放了锅碗瓢盆接水。

    “出水了”

    “摸摸水热不热”

    “冰凉,”姑姥摸了一把,“这水流还挺急呢这水咋还有色呢”

    “我们培训的时候,培训员以前别的地方经常有人为了省水费放暖气片里的热水用,咱这怕有这事儿,就给加东西了。这水不能用。”

    姑姥乐了“这招谁想的,还挺损的。”

    “没事儿,反正咱家也不用,暖气热乎就行。”

    这些天可把大家冻坏了,之前有热炕头,家里没有热水袋也没事。可这楼上没炕头,许云海出去弄了些瓶子回来,每天灌了热水给孩子们暖被窝。

    晚上暖气来了,家里暖和极了。几个孩子回家都赶紧脱衣服,脱得只剩下秋衣秋裤才终于不冒汗。

    “这暖气可太热乎了”

    学校和育红班就没有装暖气片的条件了,都是在教室里生炉子。赵音音决定抓紧给几个孩子做衣裳。

    这次从三厂拿回来的布料不但有棉布和化纤布,甚至还有一块呢子料

    不过,这呢子料不大。赵音音比划来比划去,这料子也只够给一个小孩做。

    她给几个小孩开会“这次婶婶带回来的料子里,只有这么一块毛呢不够给你们仨平分,只能给一个人做。”

    “给姐姐做”

    “给我姐”

    睿睿和小宝异口同声地说给伊伊,伊伊愣了一下,有点扭捏“给小宝做吧,他最小”

    “这料子是枣红的,给伊伊做吧,”赵音音笑眯眯地两只手使劲儿揉了揉睿睿和小宝的头,“咱家两个小男子汉真乖。”

    这块呢子是个方块的,赵音音见过宋致然穿枣红呢子的大衣,特别漂亮她想照葫芦画瓢给伊伊做一件,可是一来料子不太够,二来大衣这种东西在寒冷的北方实在是太不实用了。

    晚上许云海给几个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赵音音也跟着一起听。那本厚厚的格林童话里,大部分都是她没听过的故事。

    听见小红帽,她突然有灵感了,给伊伊做个小披风吧

    姑姥也帮着参谋样子,最后定了个连袖披风的样子。赵音音陪嫁的羊皮褥子再次出场,裁下来的皮条镶在了披风的边上,再用枣红色的毛线编两条带子。

    “这可太好看了”

    赵音音没按照伊伊的身量裁剪尺寸,而是尽可能地最大化利用了那块毛呢料子,一来可以穿在棉袄外面,二来能多穿几年。

    王红梅看着也觉得好看“你这手可太巧了,这简直是洋娃娃嘛。”

    自打上次换了一碗鱼,王红梅跟赵音音走动也多了起来。她想了想,急匆匆回家拿了一团白毛线,做了几个白色的绒毛球。

    “带子头上奉一个,前面两个衣角缝一个,后面也缝一个。”

    赵音音想起来刚碰见伊伊时候,这小姑娘总跟只小兔子似的,促狭心起。她把一只绒毛球缝在了斗篷后面,充当兔尾巴。又钩了两只兔耳朵,缝在帽子顶端。

    “哎哟,太可爱了”

    伊伊长得也是好看的,虽然不像莎莎那样俏丽,可是却格外可爱。配上两只兔耳朵简直叫人爱到心里头,钱老太太一把搂住就不松手了。

    “姐姐真好看”

    第二天上学,伊伊出门之前把斗篷穿上在镜子前面转了好几圈,可是临出门的时候却不好意思了。她匆匆脱下小斗篷,脸红红地跟赵音音解释“套在校服外头有点不搭”

    “好,”赵音音怕孩子们路上冷,一一检查了帽子围巾,才让许云海送她们出门,“去吧,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姑姥看着小孩儿们下楼,说道“咱伊伊就是脸太嫩了。”

    “慢慢来,以后就好了。”

    她正要下楼,也叫姑姥拽过去给整理了一番,把围巾拎高,帽子戴紧“行了,好好上班去吧。”

    赵音音扑哧笑出来“姑姥,你是不是还要嘱咐我听领导的话啊”

    姑姥白了她一眼“你这孩子最有主意了,你还能听领导的话赶紧去吧,我看最近这厂子下班越来越晚了。”

    是的,离招标结束已经过去一个来月了,整个阳机二厂已经准备好,马上就要投入到大生产的热情中去了。

    汪厂长跟林书记简单地开了个碰头会,初步确定了厂子接下来的方向。未来的三个月基本上所有工人开始三班倒,机械昼夜不停。相对应地,后勤也绝对要跟上。

    “食堂肯定是要三班倒了,现在的人不够,从劳动服务公司抽调几个人吧。晚上这个夜宵怎么吃,几点吃,是去食堂吃还是送到车间,都得有个章程。”

    “保暖也得做好。”

    厂办的碰头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

    赵音音没有轻易发言,她来厂子的时间短,几乎没怎么下过车间,不如其他人熟悉厂子的运行机制。

    钱主任听大家说得差不多了,突然点了将“小赵今天怎么不吭声呢你也来说说。”

    “我没怎么下过车间,不熟悉,我就从生活的角度说一说。”

    看着钱主任点了头,赵音音这才开口“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厂子里是有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奋斗在车间一线、接下来要跟着三班倒的女同志也很多。”

    她去车间看过,女工人也很多的,虽然不至于男女一比一,但是某些不需要重体力的岗位上几乎全是细心的女工人。

    “对,咱们厂子女工人很多。”

    “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赵音音提出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咱们厂子以前可是不三班倒的,就算是夫妻双方都工作,孩子上班或者去育红班入托,都能照顾。现在三班倒了怎么办”

    有人开口了“还能怎么办,送爷爷奶奶家呗。”

    “但是,这个问题是因为给厂子赶工造成的,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让职工自己解决。”

    “小赵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钱主任也觉得这件事是厂子应该负责的,国营厂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工厂是我家,可总不能干活工人来、其他都不管吧

    “这个事儿我觉得,首先可以让孩子来食堂吃饭,”这一点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就算是不提出来,也有不少人带着孩子去吃饭的,“放学的时间这一顿饭不用做,最起码双职工家庭就不用担心孩子挨饿了。”

    “对,这个可以,完全可以实现。”

    赵音音得了钱主任的肯定,接下来继续说“其次,我觉得可以组织咱们这些不跟着三班倒的职工,帮忙接送或者看一看孩子。”

    “这次盖完房子之后,咱们厂的职工几乎都住进了家属院或者家属楼,这是咱们厂子的优势。咱们这次的大生产任务,是为了厂子接的任务及时完成,是为了国家的石化联合计划,是为了不被帝国主义剥削咱们,能早日实现原材料国产化。这次的任务,绝对不只是咱们工人的任务,是整个厂子的任务。”

    许大嫂也点了点头“对还可以让育红班延长一些时间,让下二班的家长可以晚一点去接孩子,或者甚至夜间全托。”

    “对,还有,一定要把夫妻双方的排班表对好,最好保证夜班穿插开,家里一直有人,”自从抚养这几个侄子侄女,赵音音现在可懂了家长担心孩子的心情,家里没人是绝对没办法放心工作的,“我觉得这点还是可以实现的。”

    “行,这些条都记下来,一定要在开工之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

    轰轰烈烈地开工之前,厂办先把这些后勤的事务布置下去、又通知到位;林书记又开会宣布年终奖双倍,加班也有奖金,在这样的双管齐下,整个厂子的热情也迸发了出来。

    本来,工人加班,街坊邻居帮忙接送孩子就是应当的。不过,现在厂办接手了这件事看,按照家庭住址和孩子年龄给分成了若干个互助小组,明确了责任。

    赵音音住的二号家属楼三单元也分了组,整个楼口十二户人家分成了两组,她和宋致然分别是组长。

    不过,挺不巧的是,曹峰家的两个儿子都分到了她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