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121
    这边柳条编织的东西多,竹编少,款式风格相差也特别大。

    骆常庆带回来的这些竹编制品,编织的时候会用竹皮、竹子里做颜色区分,交错编出漂亮的花纹造型,不光好看,实用性也强。

    那天邢爱燕出去提了个圆形竹篮,中间一圈和篮子边缘就家了竹皮做点缀,不管款式跟这边的柳编不同,花色也让人眼睛一亮,胡同里的邻居瞧见就围上来了。

    听到天井里有人,骆常庆赶紧出来了“嫂子过来了”

    许秀芝笑道“常庆你又弄稀罕东西来了啊”

    “出去进货,瞧着人家那里的东西好,就总想带点。”

    许秀芝看着车上的东西啥也好,哪种都想买。

    竹编的东西不用说,这两种酒也没在这边见过,问了问骆常庆,卖的都不贵。

    竹制品跟酒一样,利润微薄,骆常庆弄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维持一种新鲜感。

    许秀芝不懂酒,买也是给她家老石买。她挑了一堆竹编,道“我回去叫我们家孩子他爹来看看这酒,他乐意喝他就买,他不喝就不买了。”

    骆常庆给了她一瓶汽酒,道“让石哥尝尝。”

    许秀芝不接,她手里买这一堆人家不知道能不能挣出一瓶酒钱,她咋好意思拿啊“不要不要,一天天净占你们便宜了”

    “拿着吧,一码归一码,买的买的,送的是送的,两边不挨着。”

    “嗨,你说这”许秀芝觉得还不如直接买上几瓶呢,但骆常庆让的实诚,邢爱燕也劝,就拿上走了。

    出门的时候正碰上董慧和周玉桂过来,瞧见她手里的东西,董慧笑道“还是你速度快”

    “快去看看吧,一堆好东西呢。”许秀芝道。

    “这大篮子小笸箩的,是好看。”周玉桂瞧着,顾不上多说,拽着董慧就进去了。

    许秀芝拿回家跟她家老石道“骆常庆弄了一批外地酒,一种药酒,一种汽酒,这汽酒人家给了我一瓶,让你尝尝。”

    男同志不爱喝两口的少,石成平自打天热了总出去寻摸着要上一碗啤酒喝,一听汽酒,眼睛就亮了“啥汽酒啊我瞧瞧”

    又问“啥药酒”

    许秀芝一愣“叫啥麻酒你看我这脑子,反正就是药酒,听着功效还挺好,要不你去看看。”

    说着话的功夫,石成平把刺梨汽酒打开了,仰头尝了口,砸吧着品了品,眉毛一挑,道“嗯,这酒你也能喝。”

    “我喝啥我才不喝,苦了吧唧的有啥好喝的”许秀芝皱着眉嫌弃地挥开,“你要是喝着行就去买两瓶回来放着。那药酒买上两瓶吧,让他奶补补身子,回头再给他姥爷姥娘拿上一瓶。”

    老石打回来的散装啤酒她就尝过,她尝着发苦,口感实在不怎么样,也不知道她家老石咋那么爱喝。

    “买,药酒买点,这个不苦,你尝尝,真的”石成平拿过旁边的空茶缸子给她倒了一杯,许秀芝下意识就认为这汽酒跟她上回喝的啤酒味道差不多,多少有些抗拒,但她男人一再强力推荐,就带着怀疑的态度尝试着抿了点。

    “嗯”抿完一咂摸,有些惊讶,忙喝了一口,在嘴里品了品,欣喜地看着老石“诶”

    “诶啥诶我还能诓你啊。”石成平仰头喝着瓶里的,刚灌了两口就被许秀芝夺过去了,“给我倒点。”

    “你不是不喝吗”石成平哈哈笑着把瓶子给她,转身拿上钱准备去买,还问,“买几瓶啊”

    许秀芝头一回觉得酒这么好喝,她眉眼带笑的看着自家男人,道“多买几瓶,你抱上一箱吧,以后就别买啤酒了。”

    石成平一点头,把汗衫套上去拿了钱,笑道“行,算是逮着你能喝的了。”

    许秀芝在后头追出来“你看看那炒瓢咱要不要买我拿了拿,感觉有点沉,但瞧着特别扎实,样子也挺好”

    石成平诧异“还有锅啊”

    “有,说是毕城那边的,人家有一条整街全是打铁的。”

    两口子又去了骆常庆家,这回是他们过去,碰上董慧和周玉桂两人抱着一堆东西出来,一大照面也乐的哈哈笑。

    周玉桂道“你们还没买完啊”

    “来买点酒,我跟你们说,那汽酒咱们能喝,比啤酒好喝多了,不信你们回去尝尝,保准尝完就来买。”许秀芝笑道。

    这两人手里也各拿了一瓶酒,见许秀芝这么信誓旦旦的,好奇心就勾上来了,赶紧回去尝尝这酒咋样。

    石成平两口子这第二趟来要了一箱汽酒,四瓶药酒,还要了个铁炒瓢。

    骆常庆拉回来的这一三轮车在家里就清空了。

    邢爱燕既高兴小女婿带回来的东西受欢迎,又担忧地问“还有给他奶奶往回带的吗”

    骆常庆顺势道“有,这次他们弄了不少。正好我还得去趟招待所给人家送货,我直接从那边拉着过去了,回来的时候再捎一车回来。”

    “行,那你快去忙,别给人家耽误了。”

    张斌在招待所是望眼欲穿,他刚才问了问厨师,厨师听说过菠萝饭,知道是南方那边的一道美食,但他没吃过,也不知道做法,厨师也在等骆常庆过来,想问问他能不能跟自己说说那菠萝饭咋做。

    心里还打鼓,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说。

    这毕竟是一门手艺。

    骆常庆到了招待所给张斌交完货收完款,见大厨在旁边欲言又止,还是张斌嫌他磨叽,帮着问了一嘴。

    “这有啥不好意思问的我写下来了,想着要是程师傅做过菠萝饭,我就不献这个丑了,程师傅没做过,就拿我写的这份做个参考吧”骆常庆把自己写的东西往他手里一塞,道“程师傅您是行家,一看就明白,我就不多说了,我还得去趟店里,你们忙着”

    “诶不是,小骆,你这这就给我了”程师傅有些诧异。

    一门手艺,做好了能指着吃饭的家伙,就这么给他了

    骆常庆纳闷“不然呢”他说完就明白了程师傅的疑惑,这时代大部分人都挺淳朴的,讲究个手艺啊传承啊,不像后来的信息共享。

    一个菠萝饭还不至于,他也张不开嘴收费啊,索性做人情,就笑道“我闺女爱吃,程师傅学会了,哪天我带着闺女来尝尝。”

    程师傅就明白骆常庆是真把这手艺给他了,一阵感激,忙道“到时候我请客,再请你们吃一顿我的拿手菜。”

    “那就这么说定了。”

    骆常庆骑车离开。

    程师傅还在感动中,都看不见三轮车尾了还站在那里望着,张斌笑道“行了,骆哥人特别实在,他要送东西那就是实打实的送,绝不玩虚的。”

    “嗨,我是真没想到,主要是我跟人家也没接触几次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程师傅拿着那张薄薄的信纸,感觉犹如千斤重。

    “下回我把骆哥留下,一块儿喝一顿就熟了。”张斌道,“哦对了,骆家嫂子有时候会从咱们这儿定席面,到时候多照顾照顾就是了。”

    “行,回头人家要是再定席面啥的,你可千万提醒我。”

    “记住了,快去研究新菜吧,我也等着尝尝。”张斌剥了个荔枝放入口中,贪婪的品着,满足的眯起眼,感叹道,“从去年夏天到现在,一年了,又尝到了荔枝啥味了。”

    “放冰箱放冰箱,这个冰一冰更好吃”程师傅也尝了一个,就赶紧把袋子捂起来,转头跟店里的服务员道,“小黑板上补充一下,今天的果盘有荔枝、有菠萝。”

    他拿了一个菠萝,去后厨研究菠萝饭去了。

    骆常庆去给自家店里补了一批货,跟文霞一起交代好接下来几日的工作,老板一家又提前下班了。

    晚上邢爱燕做的西红柿炖牛腩、红烧茄子、葱烧海参、清炒茼蒿、一碟子酱菜、西红柿鸡蛋汤,蒸了一锅米饭。

    骆常庆还弄了个果盘,用盐水泡好的菠萝、荔枝、切好的西瓜、甜瓜、苹果。

    还有几瓶冰镇汽酒。

    他家的饭桌,丰盛的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

    但每天辛苦劳累的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家里人生活更好一点吗

    既然有这个条件,那肯定不会吝啬着过,该吃吃,该喝喝。

    那汽酒邢爱燕尝过之后也说好喝,一口气喝了小半瓶,她还挺懂,分析着说“好喝是好喝,但越是这样越容易醉,尝不着酒,等尝着酒的时候已经晚了,喝多了。”

    她喝的有点急了,一瓶喝完就有点上头。

    文霞笑道“娘,别当汽水喝啊。”

    文喜粮则道“醉不了,谁舍得敞开喝啊”

    邢爱燕愣了一下才有些反应过来,失笑的嗨了一声。

    是啊,有几个舍得敞开喝的有几个像她小女婿似的人勤快,脑子活络,能挣,家里大鱼大肉敞开了吃,天南海北的特产也都尝了不少。

    她这是好日子过惯了,都快忘了一年前家里饭桌上的寡淡了。

    那时候家里条件虽说算不上特别差,可也不是顿顿有鱼肉。

    老两口平时吃的素,就是闺女女婿他们去家里了,才做上几个像样的菜。

    看出邢爱燕有些微醺了,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郑重地告诫自己“不能忘了以前的艰苦岁月”

    这感慨让骆常庆跟文霞都懵了,文霞笑道“娘,你这是咋了”

    文喜粮像是瞧见了啥西洋景似的,乐道“你娘喝多了。”

    “你才喝多了呢”

    “哈哈哈”

    吃饱喝足,桌子上的果盘也吃了干净。

    等邻居们凑过来看电视的时候,都少不了品评一番汽酒的口感。

    就是今晚上许秀芝她们几个都没过来。

    给骆常庆递烟的石成平笑地不行,道“小凯他娘喝红了脸,不好意思出来了,哈哈哈”

    张静她男人王大力也点着头哈哈笑“按不住了,哈哈”

    院子里嘻嘻哈哈地倒是挺热闹。

    骆常庆也跟大家聊着,顺便说了声要回老家待两天。

    倒是没说去首都玩。

    电视没放完,郭大旺跟朱东风过来了。

    两人搬进了那边的院子里,店里打烊了,两人下班回来顺便把今晚上的营业额带过来。

    他俩也机灵,一瞧院子里有别人,郭大旺就顺口道“骆哥,那边没有水桶,我们从这儿提点水。”

    “哦对对,给你们准备好了。”骆常庆明白,起来进屋,“来拿着给你们备的东西。”

    也确实给他俩备了点生活用品。

    进了屋,两人很默契的一个去拿给他们准备好的搪瓷盘、搪瓷缸啥的,另一个忙从包里拿出今晚上收的钱递给骆常庆,压低了声音汇报“今晚上还小忙了一阵,卖了五百多。”

    老板一家下班的时候就把今天的账收了,只留了二十块钱的零钱。晚上这几个小时又卖了五百多。

    “不错”骆常庆接过来,指指地上的东西,“看看还缺啥”

    啥也不缺了,连牙膏牙刷都有,很全乎。

    两人还得过去收拾收拾,拿上东西,抬着一桶水走了。

    邻居们也散了,各自回了家里。

    第二天一家人就收拾东西,坐车回了津店。

    有时候这个巧劲儿啊,是真没法说。

    骆常庆把老两口送到去他们镇的车上,回来就正听刘美青在那里大声跟文霞说“他小婶,你们啥时候在津店这边买了院子啊也不早说,你看看前天下那场大雨,要是早知道这边有个落脚的地方,我不就能过去凑合一宿了”

    声音大不一定就能占上风,文霞笑着不紧不慢地道“不方便,常庆租给了一个来这边干活的男同志住着,大嫂要是过去凑合,传出去多不好听啊。”

    周围好几个人听见这话都忍不住噗嗤一乐。

    也有人一副看戏的表情来回打量文霞和刘美青。

    刘美青一噎,脸一沉,没好气地道“租啥租我过去看过,根本没人住,跟亲嫂子你还不说实话啊你就是小气”

    旁边几个等车的一听,嚯,亲妯娌啊

    等车无聊,没啥娱乐的东西,也惯爱听点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一听这妯娌俩的矛盾,都竖起了耳朵。

    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明真相就开口劝的呢“既然有空院子让自家嫂子歇歇脚怕啥了是能少块砖还是能少片瓦啊”

    也有那诧异地“咋买了院子自己不住啊”

    刘美青正想再说点啥,就看见骆常庆过来了,马上把话咽了回去。

    她现在有点怵头这个小叔子。

    可能是因为他太冷血,亲大哥说撵出骆家就撵出骆家。

    那岗位说要就要了回去,都没给他亲姐姐,给别人了。

    你说他狠不狠

    所以一看见骆常庆,啥刺都没有了,先笑着主动打招呼“他小叔回来了”

    “是啊,大嫂这是下班了”骆常庆淡淡的,笑也笑的很客气,表情很平常地问,“一直没问问,小峰他哥俩认回去之后改啥名了”

    “我大哥改没改名啊现在改叫啥了”

    周围本来还有几道小声的议论,此时都没了动静,一脸八卦的看向刘美青。

    这是还有别的内情啊

    啥认回去不认回去的

    咋还问他大哥改没改名,到底是不是亲兄弟啊

    一提这个,刘美青就下意识的有些心虚,讪讪笑道“嗨,甭管咋改,你们就还叫原来的名字就行。”

    她本来是想替俩儿子表达一下亲近,意思是按原来的称呼就还是一家人,谁知骆常庆接话是这样说的,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道“不方便说啊怪我,我不该问。”

    又道“嗨,没事,你们也别有太多想法,甭管我大哥认几回祖宗,他都永远是我大哥。甭管咋说,他是我爹的养子,我们哥俩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总有几分情分在,逢年过节的你们也回来走动走动,咱别真正断了联系”

    养子、认祖宗,貌似又跟养父一家断了联系。

    这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啊

    周围看热闹的人凭借几个关键信息点,脑子里就脑补出了一出大戏,纷纷用一种鄙夷的眼光上下打量刘美青。

    怪不得人家有空院子也不愿意借给她落脚呢。

    关系都僵成这样了她也好意思提。

    切

    刘美青有点慌,忙急急地解释“不是不是,他小叔,我不是那个意思啊”

    “没事没事,大嫂你不用解释,我都懂。”骆常庆一脸苦笑地道,“啥也甭说了,你们有你们的顾虑,怕那边不高兴对吧没关系,我明白”

    “诶,不是”

    刘美青还没解释完,车来了,谁还顾得上看戏了,晚了就抢不上座了,大家呼啦一下都往车门那里涌,把刘美青挤了出去。

    今天这趟车人还真不少,别说抢不上座位了,就算能抢上去,车里的气味也够人受的。

    他们两口子带俩孩子,还提着满满一大包东西,更不好往上挤。

    骆常庆索性跟文霞商量“我去借辆三轮车,咱们不跟着挤了。”

    文霞还没往上挤就出一身汗了,再一瞧里头,座位站满了不说,过道上也人挤了人。

    刘美青也顾不上解释啥了,她也往上挤,再晚了回家耽误做饭。

    就是挤的晚了,站在车门那里不上不下的。

    售票员还嚷嚷着上人呢,招呼骆常庆一家四口“从后门上,有空位有空位。”

    还有空位呢,都人贴人了。

    “好借吗要不咱等下一趟也行。”文霞道。

    要是她跟常庆两人,挤就挤上去了,关键是带着孩子。

    而且也不想跟刘美青一辆车,就有点动心。

    “好借”骆常庆招呼闺女,“跟你妈去那边等等,爸爸去找人借三轮。”

    售票员还在那里喊呢“上来上来,有空位”

    还有空位呢,刘美青卡车门那里还没上去呢。

    一家四口头也不回的走了。

    骆常庆找地方把三轮弄出来,带着老婆孩子回了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