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113
    骆常庆在家里待了几天,但他也没闲着,去跟张斌吃了个饭,给他送了几个果园里种的西瓜。

    苹果跟桃子没再给,一年了,之前摘掉的那些树还是没动静,骆常庆不舍得卖了,就留着自家人吃。

    张斌前前后后又给他弄了十来箱茅台,骆常庆送了他一条床单、一条毛毯,两瓶北大仓,还有两支人参。

    种植的那种,不是野人参。

    之后去了趟二棉厂。

    去年在火车上跟郝荣生聊的时候,听他说起厂里这两年的发展,厂里效益是不错,各个棉纺厂效益都好,但效益再好的厂子也有积压库存。

    他们厂就积压着一批老棉布。

    质量没得说,但颜色比起的确良来说有点暗沉。

    不知道库存还有没有,骆常庆就过去找郝荣光问了一嘴。

    一听他问库存积压棉布,郝荣光眼睛就亮了“有啊,怎么没有,你要多少”

    骆常庆笑地矜持“如果货好,价格合适,有多少要多少。”

    “嚯”郝荣光愣怔住了,给骆常庆递了根烟,笑道“你可别说大话,我们厂里这几年也捎带着发出去一些,但留在仓库的,没有五千匹也有四千匹。”

    再便宜也不是白菜价,得好几万块钱。

    不过郝荣光瞬间就想到了红遍齐城的雨言服装店,听说血疑播放的时候他那店顾客多到从窗户里往里爬。

    兴许这小骆真挣着了。

    “走走走,我带你过去看看。”

    “我要是能全吃下,可得给个实在价啊。”

    “放心吧,亏不了你。”

    到仓库那边一查,一共还有四千六百匹。

    能一下清走所有积压货,厂里领导也开心。

    积压货,又能给他们清库存,所以给骆常庆的价格也很便宜。

    骆常庆打蛇随棍上,趁机要的确良,厂里就给他匀了一千匹的确良。

    还负责帮他运到指定地点。

    为了能有个倒货转折点,骆常庆骑着摩托绕着良陈转大圈,终于让他找了处偏僻的地方租了个空院子。

    看着装货的时候郝荣光又开始替骆常庆担忧了。

    这小骆挣俩钱也不容易,从卖苹果到卖鞋,一步步开店,这一下可别砸手里啊

    又给骆常庆递了根烟,两人点上,他道“你准备放店里卖啊”

    “留一点,但主要不在这边。我之前出去进货的时候看到好多挺偏远的村子赶个集都得走一个多小时,买东西很不方便,我准备专攻这些地方。”骆常庆也吐苦水,“麻烦是麻烦了点,也幸亏厂里挺照顾我,给我压的价格低,要不然等我运过去,真没啥利润。”

    郝荣光理解,弹了弹烟灰,同时说着“你应该少弄点先试试,现在取消了布票,大家买布比以前自由,只能在价格上跟人家拼”

    骆常庆也笑“量少了怎么谈价格”

    别看积压在那里落灰,要的少了还真拿不到很低的价格。

    “哈哈,这倒也是”

    “对了荣光大哥,其他几个棉纺厂有这种库存吗如果有的话帮我搭个线。”

    郝荣光

    最终,骆常庆前前后后收了近两万匹库存布,捎带着进了几千匹的确良。

    走的时候给郝荣光留了俩西瓜、一条烟,两瓶酒,一支人参,还有一包红肠和年前存下的盐水鸭。

    郝荣光不要,觉得拿着沉手,道“你这是帮我们解决难题,还送我东西”

    “自作多情了吧除了烟是你的其他都是给郝大娘的,帮我转交一下。”骆常庆笑道。

    郝荣光哪里不知道这是人家的说辞,只摇头笑道“下回一定来家里吃饭,咱哥俩喝一杯。”

    “一定一定”

    之后又跑了趟胶鞋厂,跟程建吃了顿饭,从他们厂里又进了一大批胶鞋。

    在外头跑,回家的时候就能顺理成章的把水果蔬菜,还有他从别的地方买的各种肉类,一并带回去,反正家里是断不了吃的,地窨子里放着果蔬,冰箱里塞满了鸡鱼肉。

    其他那些晒干的菌类就更不用说了。

    之后给平价店留了一批棉布、胶鞋,爷俩就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出发了。

    大部分都是骆听雨的东西,她光裙子就三条,搭配好的成套的衣服三身,还额外拿了件外套。

    脚上穿着凉鞋,包里还放了双拖鞋和小布鞋。

    还有她抹的面霜、毛巾、牙膏牙刷、喝水的壶,绑头发的橡皮筋、发卡也放了好几个。

    生怕她路上缺了吃的喝的,还放上了半罐奶粉

    邢爱燕还是不放心“真没买着白天的票啊”

    咋非得晚上走呢

    骆常庆面不改色的忽悠“老让人家帮着买飞机票不是个事儿,我就自己找了个人,机票没买着,倒是弄了两张卧铺,能弄着就不错,咱不挑时间。”

    一听是卧铺,邢爱燕松了口气,又道“那你晚上睡觉也别睡的太实了,看着点孩子啊。”

    “放心吧娘,卧铺车厢也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当然,我晚上也警醒着些。”

    见姐姐要跟着爸爸走,骆言还不让了,一个劲的嚷嚷“姐姐、爸爸。”又喊自己名字,“言言”

    意思是把言言也带上。

    “咱不跟着,姐姐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了。”邢爱燕哄着外孙子,给骆常庆爷俩使眼色,“千万注意安全”

    骆常庆带上闺女走了。

    出胡同走了一段,这才找地方进了果园。

    爷俩不去北京,先去三省。

    骆常庆的传送点在那儿呢。

    为啥趁着夜色就是出来进去方便。

    进果园后老父亲就开始交代闺女“你在里头待着,无聊就听歌看书,我先出去找地方住。”

    “行”

    骆听雨一进来先去看那些布。

    基本上以深蓝、灰、军绿、褐色为主。

    也有一批白棉布和格子、斜条花色的。

    很符合这时代大环境的风格。

    相比这些,旁边的的确良料子颜色就亮眼多了。

    “质量不错吧”骆常庆见闺女过来瞧这个,他指指一块斜条纹的印花布,“你小时候做过一身跟这个花色差不多的褂子和裤子,那本来是准备给你妈做衣裳的,你非得嚷着要穿新衣裳,就多扯了点,给你做了身。”

    这个小时候是上一世的小时候,骆听雨知道那身衣裳,她有张照片,跟文霞一起拍的,母女俩穿着相同的衣裳,她看到的时候还惊叹“那时候就有亲子装啊”

    啥亲子装啊,当时就是图那块布便宜,索性多给她扯了一身。

    “质量确实很好。”骆听雨摸了摸那些棉布,跟她老爸道“爸,咱可以各留一匹这个年代的棉布,穿来穿去,还是棉的舒服。”

    “的确良的就不留了。”

    “行,都留点儿,别的东西也留一批,将来怀个旧啥的也有东西比照。”

    爷俩说了会儿话,骆常庆就出去了。

    他上次选的位置就在犄角旮旯里,加上又是晚上,光线暗,很好藏身,就是出去观察了下周边,就重新进来跟闺女说了声,他把摩托车弄出去,骑着出去找地方住下。

    骆听雨在果园里玩了会儿,看了看老父亲囤的货,还有种的菜,自己摘了个西红柿吃完,坐在小屋里看了会儿书,老父亲拿了只雪糕进来。

    “住下了吗爸爸”

    “住下了,你吃完早点睡。”

    骆听雨非得出去看看,就让老父亲把她带出去了。

    就是普通的单间,没啥好看的。

    吃完雪糕,骆常庆把她送进去,爷俩一个里头一个外头,各自洗洗睡了。

    第二天早上吃的大包子和豆腐脑。

    吃饱喝足,骆常庆又去了趟花市,他跟闺女商量着,他们种的不少,到明年还早呢,不赶那上万和十几万的,分着慢慢出。

    在各大花市转了一圈,又去找之前的参农收了一批种植参。

    最后去友谊商店逛了逛,收走了店里的野人参。

    从这里买了一只翠绿欲滴的手镯,在看到翡翠的时候他心头动了动。

    还买了一个宋朝的花盆。

    从这里头买古玩可不是白菜价,这两件东西就花了三万多外汇券。

    但相对它以后的价值来说,还真能算得上白菜价。

    这回没见着倒外汇券的,骆常庆自己去黑市上转了一圈,兑了几千块钱。

    之后还是找之前合作过的人帮着弄了张机票。

    等机票的时间就带着闺女出去逛了逛,也不能光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挣钱啊是不是

    还可以逛逛这边的百货商店啥的,看看人家卖的衣服样式、这边的服装、布匹行情。

    骆听雨看中一条裙子,上半身是衬衣款式带扣子的,下半身就是普通裙装,带俩口袋,腰上带裤鼻,配着条黑色细腰带。

    袖子带点泡泡袖的样式,长度接近胳膊肘的位置。

    花色是格子样式,不过是由浅蓝、浅黄、浅紫、还有橘色组合起来的,不是寻常的那种格子图案,特别漂亮。

    裙子的风格看着端庄大气。

    骆常庆也看中了,款式好看,颜色搭配的也很漂亮,骆听雨怂恿老父亲“爸,去问问人家这是哪儿的货咱回头去进点。”

    一问是河省那边一家制衣厂生产出来的。

    骆常庆跟闺女道“正好,等咱返程的时候去那边看看。”

    爷俩继续逛,逛着逛着骆常庆又按捺不住了,跑到这边的搪瓷厂问了问给不给私人供货

    超乎寻常顺利的弄了一批搪瓷盘、搪瓷缸、搪瓷托盘。

    娘诶,他跑厂家进货还没这么顺当过,不光一谈就成,因为他要的量大,价格上也谈的很顺利。

    厂里领导还打算跟他喝一顿,他惦记着机票飞京城,就没应,让厂里帮他把货运出来卸在路边,婉言谢绝了对方非得要陪他等车来的热情提议,等看不到人家的汽车尾灯了,左右瞧了瞧没人,收进了果园里。

    之后去取了车票,直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