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章 87
    介绍来的这两位姑娘一个叫丁丽莲,一个叫崔静。

    丁丽莲今年十八,穿着军绿色的裤子,蓝色毛呢褂子,里头套着棉裤棉袄,戴着顶盖到耳朵边上的毛线帽。

    两条粗黑的麻花辫搭在肩上,圆圆的脸很有亲和力。

    崔静今年十九,也是棉衣外头套着军绿色裤子和一件浅灰色格子褂,没戴帽子,脖子上系着一条绿色方围巾,拉起一截遮着耳朵取暖。

    一左一右扎着两条短辫,呈八字型斜在后脑勺上。

    穿的很朴素,但收拾的干净利索。

    两人刚进来看上去多少都有点紧张。

    尤其是崔静,她还感觉恍惚着。

    她舅跟家里提的时候也没说是和平大街的这家店。

    这家店的店名最近她都听过好几回了。

    也知道她家衣服卖的不便宜,好几次想跟邻居小姐妹约着来,都没来成。

    还打算快过年的时候来这边逛逛呢,没想到自己竟然来这里上班了。

    丁丽莲知道要来上班的地方,这家店开业的时候她还来过呢。

    就是口袋里没钱,而且那不久前她哥娶媳妇,家里给她扯布刚做了身新衣服,当然不会再让她买这种成品。

    如果能自己挣钱,那就不一样了。

    丁丽莲眼里全是充满期待的光彩。

    张斌给她俩介绍,道“这是老板娘,你们叫文姐吧。”

    两人规规矩矩的喊了声文姐,跟那边的文喜粮喊了声文大爷。

    老板没在,老板在寒冬腊月的天里搁街头摆摊呢。

    文霞笑着招呼她们坐在炉子边上烤火,先问了几个问题,闲聊了几句家常,两人就没有刚开始那么紧张了。

    说话也爽利了许多。

    文霞就跟她们说平时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

    常庆之前跟她提过,不光得说薪资待遇,还要交代两句店规和平时接待顾客时的注意事项。

    自己家的铺子,挣了钱往自己兜里揣,所以不能像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里的人一样拿鼻孔看人。

    “店里早上八点半开门,晚上下班时间不固定,也许七点多,也许八点多,偶尔也有九点半十点的时候,很少。如果人不多我自己能看得过来,也会尽量让你们早走。”

    “一个月的试用期,工资是三十五,过了试用期每个月四十五,一天管两顿饭,一年两身工作服,工作服等正式录用后才会发给你们”

    丁丽莲和崔静这两位彼此陌生的姑娘忍不住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一份惊喜。

    说的时候只说工资,没提管饭和工作服的事。

    谁没想到待遇比之前说的还要好。

    崔静心头激荡,开心的脸庞发红,使劲捏着自己的褂子角才把情绪平下来,也赶忙道“文姐,我们一定好好干,晚上跟着收摊的时间下班就行。”

    “对,我们一定会把工作干好,而且我离家近,晚上到几点都不怕。”丁丽莲也赶紧道。

    张斌都惊讶了下,道“嫂子,还管两顿饭,还给工作服呐”

    好家伙,这待遇,哪天嫂子一开心再给她们提点工资,都赶上他了。

    文霞笑了笑,但也严肃的补充一句“可如果试用期我们不满意,那就只能抱歉了。哪怕通过试用期,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出现严重失误,咱们也会随时终止合作。”

    两人忙连声应着,心里都暗暗决定,这么难得的工作机会,一定得把握住,好好干。

    张斌也在边上道“是,这么好的待遇如果不好好干”他佯装冷哼着点点她俩,“我一定告诉你表哥、告诉你小舅”

    两人似乎跟张斌熟了,知道是在跟她们开玩笑,忙保证着。

    她们的表哥也好小舅也好,又不是只有她们这一个亲戚,消息要是放出去,得多少人挤破头抢。

    所以都会把这机会抓住的。

    既然两边都没问题,张斌也算完成了任务,他还有工作,就回了招待所。

    丁丽莲和崔静两人都没走,都挺有眼力劲,看到旁边空着的屋子里搁着架子柜台什么的,也知道那是她俩以后工作的地方,就留下帮忙打扫,也顺便跟着文霞熟悉熟悉店里的活。

    文霞带着她俩去了旁边,介绍道“以后你俩主要负责这间铺子,这边刚弄好,明天会再送过来几个煤球炉子,有个炉子冷的没那么厉害。”

    没想到这间屋子也会安炉子。

    她俩见旁边放着抹布脸盆,脸盆里还有水,就想去收拾。

    盆里都结一层薄冰了,丁丽莲把布子放进去,就想上手去投。

    文霞忙拦着,道“别用凉水,多冰啊。店里就是热水足,可别不好意思用,回头手生了冻疮多难受”

    又道“先不忙着打扫,我带你们去塑料厂跟保安说一声,咱这边没厕所,解手的话得去厂里”

    正好店里没人,文霞带着她俩去跟厂里保安说了声,认了认路。

    要不人家保安拦着不让进。

    有这俩姑娘帮忙就轻省了不少,文霞专心招呼进来的顾客。

    她俩把架子柜台啥的都擦了两遍,用湿布子擦一遍再用干布子擦一遍,又把地扫了。

    见这屋里实在没什么可忙活的,就过去跟着文霞学卖东西。

    文霞顺便给两人讲了讲店里的规矩,招待客人时的态度等等。

    两人也是大开眼界,她们见惯了百货大楼和供销社售货员的态度,头一次知道卖东西还能这么温和。

    甭管人多人少,老板娘始终都是温和的语气和耐心的解释。

    还帮着客人搭配衣服,有顾客拿不准,老板娘就让对方穿上试试,也帮着人家提意见,适合什么款式、适合那种颜色等等。

    两人这才发现还有个专门试衣服的地方。

    午饭是文喜粮回去取的。

    店里多俩人,他来来回回也不用那么着急忙慌了。

    提前点个把小时回去,等家里饭做好,再带着回来。

    邢爱燕还给放上两个新的、没用过的铝制饭盒,两个蓝边大碗,给俩店员吃饭用。

    中午做的冬瓜炖五花肉、熬白菜,白菜里有昨天才炸的绿豆丸子、炸豆腐块和粉条,还有个辣炒青萝卜丝。

    大馒头管够。

    店里不能炒菜,怕油烟熏了衣服,但是可以熬粥、热个馒头啥的,这季节喝了也暖和。

    文霞抽空做的地瓜块玉米粥。

    两个姑娘坐下来吃饭的时候都有点拘谨,尤其是不太好意思去夹那大肉片子,冬瓜就很好吃,炖的软烂,一咬满满的肉汤。

    素熬白菜也很好吃,里头的炸绿豆丸子和炸豆腐别看不是肉类,可平常家里也不常吃。

    太香了。

    辣炒萝卜丝特别开胃,每个菜都是放足了油炒的

    用的还是豆油。

    文霞让了好几次见这俩姑娘还是不好意思吃肉,就把自己筷子倒过来给她俩拨到了饭盒里。

    “别不好意思吃,菜这么多吃不完多浪费啊。”文霞道。

    肉还有吃不完的

    两人家里条件不算特别差,饿不着肚子,可伙食却没有这么好,炒菜也不会用这么多油。

    炖个冬瓜更不会放这么多肉。

    当然,两人也没好意思猜是头一天这样还是以后天天都是这种伙食。

    其实管饭,能吃饱,就很知足了。

    毕竟是意料之外的福利。

    吃饱喝足,两人就继续跟着学习,来了客人也会主动招呼,帮着递个衣服什么的。

    地上稍微有点土,就赶紧拿笤帚扫干净,生怕落下啥活。

    因为是头一天,两人都没骑车过来,下午四点多就让她们回去了,明天正式来上班。

    出了门,这俩姑娘会合走一段路,虽然也是才认识,可以后就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加上相处了一天,两人彼此间的陌生感消失很多,对新工作也充满了信心,彼此加油打气,互相鼓励着一定好好干。

    两个姑娘脸上洋溢着旁人不知内情的开心笑容,在一个路口分开,各自回了家里。

    家里人等的也焦急,都不清楚到底啥情况,说去看看,这一看就快一天了,直到各自看到自家的闺女进了门,才放下心来,分别拉着问那工作的情况。

    崔静家里,她把脖子上的围巾摘下来,走一路都出汗了,笑着点头道“可好了,待遇比我舅说的还好,人家还管两顿饭呢,通过了试用期还发工作服,一年两身。”

    “工资就是我舅说的那样,试用期一个月三十五块,一个月以后通过试用就正式录用,四十五。”

    “唉哟,还管饭,还发衣裳啊这待遇咋这么好”崔静她娘忙问道,“啥样的东家啊”

    “就是最近大家常说的在和平大街上开的那家店子,雨言服装。”崔静开心地宣布,“娘,以后家里的车子归我了哈,我们晚上下班时间不固定,骑着车子方便。”

    “晚上也不用做我的饭了。”

    她是有工作的人了

    “行行行,那辆洋车以后就你骑,好好干,可别给你舅丢人。”崔静娘也高兴,道。

    丁丽莲家里也差不多,听说待遇这么好都很开心,唯独她新进门没几个月的嫂子有点担心,道“个体户这么不稳定,钱能开出来不”

    一句话让家里热络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丁丽莲有点不开心,但还是笑道“肯定能,老板娘看着可好了,特别和善。中午还有肉菜呢,就是那熬白菜里头也搁了炸丸子,还给我跟另个同事发了新饭盒。”

    “许是你们今天刚去碰上了。”她嫂子笑道,“肯定不能天天这样啊,天天管这种饭谁管的起你看咱自己家里,也就最近见天的能见见荤腥。”

    自己这刚进门的媳妇子看来还是个外人啊,有这种事人家还是先考虑他们老丁家的姑娘。

    可这姑娘后年就得嫁人了不是么

    到时候挣的钱不就都带到她婆家去了吗

    不过心里那点不愉快散的也很快,毕竟这活也没有说好出天去。

    听说是个体户,个体户就没啥保障了,今天有明天无的,也不见得能撑到后年。

    加上她现在刚有了身子,有活也没法干。

    要是那家店真能撑过一年,她那时候孩子也生完,月子也做完了。

    到时候再跟婆婆和丈夫商量商量,让小姑子把那活转给自己。

    丁丽莲的娘听着心里也不舒服,可也知道儿媳妇刚有了身子,不好跟她摆脸子,只赶紧道“就算不能天天这样也不错了,本来都没说管饭,这不光管饭,还会发工作服,多好的事啊”

    又叮嘱闺女“好好干,管不管饭都好好干。”

    “嗯,娘,我知道”

    但到底没了刚才的兴致勃勃,一家人沉默不语的吃饭。

    第二天文霞跟她爹到了店门口的时候,俩姑娘已经在等着了。

    见文霞从机动三轮车上下来,忙笑着开口打招呼“文姐”见文喜粮下来忙喊了声大爷。

    “等多长时间了啊”文霞也笑道。

    知道她俩一个八点,一个八点十分就到了,忙叮嘱道“以后不用来这么早,卡着点来就行。”

    两人主要是太兴奋,在家里都坐不住,不到七点就吃完早饭了,一会儿看看挂钟,一会儿看看挂钟,咋就觉得时间过的这么慢呢。

    家里人也让闹得慌,索性就道“要不早点过去吧,万一你们老板早到了呢去帮着收拾收拾卫生啥的。”

    都是差不多的话,她俩就一前一后早早过来了。

    “这么冷的天在外头多冻得慌啊,以后可别等着了。”文霞一边说着一边开门进屋。

    俩人也都应着声,心里说老板娘人真好。

    文喜粮从车上扛下来一包货,先提到仓库里放好,随后将煤球炉子搬到外头,又去车上拿了点晒干的玉米衣和玉米骨过来,在外头生炉子,生好了再挪进去。

    丁丽莲和崔静和赶紧挽袖子干活。

    一个在这边扫地擦地、扫柜台。

    另一个就进了鞋店那间,开始擦鞋架子啥的。

    都是在家里做惯了家务活的,手脚特别麻利。

    文霞整理衣服,补货、调货。

    忙忙碌碌到九点十来分,店里开始进人。

    这时候店里的温度也起来了,进来选衣服的顾客也待的住。

    要不怎么说还得放上几个炉子呢,除了自己人没那么受罪,进来的顾客也会贪恋店里暖和,愿意多待会儿,能增加成交量。

    等新弄好的店铺晾味儿晾的差不多了,丁丽莲和崔静也把店里的工作熟悉的差不多了。

    周末的时候店里人多,文霞跟文喜粮忙不过来,她俩就开始学着文霞的方式单独招呼客人。

    介绍毛衣,还推销节约领和喇叭裤。

    人家问鞋子,丁丽莲就忙领着这位顾客去鞋店那间选。

    崔静还成功卖出去一件大衣。

    收钱的时候开心的眼睛发亮,数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才交给文霞。

    老家这边,骆常庆真是凭一己之力带起了一股鸭绒服配牛仔裤、鸡心领毛衣搭配假领子的流行风。

    在周边几个区县都卖火了。

    有买回去是备着过年穿的,可鸭绒服本就是冬季穿的衣服,单等着过年穿不了几天啊。

    特别是周围相熟的人都迫不及待穿上了,自己也拿出来穿两天,过过瘾,然后又小心的收进了箱子里。

    而有的则就是买回去平常穿,特别是那些在国营单位坐办公室的女同志,工作不繁重,环境也干净。

    自己配上副套袖,免得沾脏了。

    有几个还在领子上缝了层布,怕把领子弄脏了。

    一些厂里的男同志也个顶个的精神,都是板板正正的衬衣领子,一天换一个颜色,带着厂里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但骆常庆得暂时收工,给赵卫国留了一批货,回到齐城下了火车,顺便捎上一批货带到了店里。

    丁丽莲和崔静都有点意外这个黑瘦高个子就是自己老板,还是老板娘白净。

    很拘谨的跟骆常庆打招呼。

    知道是这两位就是张斌介绍来的人,骆常庆点点头打过招呼,问了问文霞两位店员的情况,心里也大致有数。

    虽说他在招人上动了点心思,可如果招的人没眼力劲,不勤快也不行。

    好在文霞对她俩评价不错,骆常庆也算放下心来。

    之后开始往店里铺货。

    空荡荡的店铺根本经不起填,一上午的功夫,墙上就挂满了整整齐齐的裤子。

    货架也用来摆裤子的,按照款式和码数整整齐齐的摞好,每个架子上都是固定的数量。

    旁边贴上纸条,这样拿货的时候一目了然,能快速的找到哪款裤子哪个尺码在哪个货架上。

    货架大,整一面北墙从东头顶到西头。

    别看好几款平价裤,想全撑起来得用量来填才行。

    骆常庆不想这么单一,就把睡衣裤和秋衣秋裤也摆到了这边。

    旁边的店里本来也没地方挂,挪到这边正好。

    还摆上了几款衬衣。

    许是节约领卖的太火,这衬衣发回来反倒不出货了。

    当然,他也不着急,等天暖和了不可能光着上身只穿件假领子,早晚能卖出去。

    运动裤也摆了出来,不过暂时摆在货架最不起眼的位置。

    这款衣服冬天出的少,等过完年开春的时候会主推,也是明年准备大推的一款。

    等开了春他还准备去进点别的颜色的,最好能跑出个厂家来,拿个更合适的进价。

    玻璃柜台的上层摆的毛衣,毛衣就不是平价货了,只是用来展示文霞那边摆不开的款式。

    如果要的话就去旁边店里拿。

    二层和另一组货架上则摆满了便宜的松紧鞋和让程建送过来的解放鞋,以及单独出售的毛巾、节约领、袜子、手套、腰带等等。

    能当添头,也是能单独出售的平价小商品。

    柜台后头有专门放钱的抽屉和记账本。

    他们在这边忙着的时候,另两间里来的顾客就有过来逛的,有人相中了一条格子西裤,一问才十几块钱,摸了摸那料子,就立即掏钱买走一条。

    松紧布鞋冬天里穿不着,但也不妨碍买上几双备着过完年穿。

    因为都知道有些东西开始涨价了。

    同样一件东西,今年年初时是一个价,到了现在又成了另一个价。

    而且鞋子放在家里又坏不了。

    人家卖的还是海城那边的货呢。

    其实跟这边的松紧鞋款式差不多,但心里就觉得自己人家穿的不一样。

    偷着美也挺愉悦。

    上午铺货,下午平价店里的客流量意外的多起来。

    虽然没有特别夸张,可同时也有十来位顾客在那边逗留,看货架上、柜台里摆着的东西。

    骆常庆都很诧异。

    听了一耳朵才知道,上午回去的那些顾客帮着宣传了一波。

    他们就知道雨言服装规模扩大,专门弄了一间屋子卖便宜东西的事。

    要是说的人碰巧还买了条便宜的裤子,再一展示,不少之前觉得店里衣服贵的人就更坐不住了,当下便互相约着过去逛逛。

    今天正好还不算冷,又适合逛街,就都来了。

    进门一瞧,好家伙,居然这么多东西,人呼啦一下就围到了柜台前头。

    想看整体的款式,抬头往墙上瞧,展示的明明白白;想摸摸料子,柜台上每种摆了一条,裤腰的位置搭在柜台里头,用绳子穿过裤腰鼻子,固定在柜台上,拿不走,只能这样看料子。

    旁边直接贴着价格。

    “这牛仔裤挺宽肥的,这多钱一条哦,十八”这顾客看向旁边的同伴,“这可以啊,你要不要买条牛仔裤”

    她同伴在看一条褐色的裤子,同样道“你摸摸这条裤子,比我上回从集上做的那条厚多了,人家这十四,是不如从集上做的便宜,但这料子是真好,颜色也好看,针脚砸的也整齐。”

    再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版型比她做的那款好看,熨的特别板正,瞧着是值十四块钱的样子。

    再看看她朋友推荐的牛仔裤,觉得哪种都好,既想给家里男人买条牛仔的,又想给自己买下这条褐色西裤。

    两条都买,又有点不舍得。

    她犹豫的工夫,跟她一起来的人都拿下两条裤一双鞋了。

    最后想了想,还是单要了一条牛仔裤,听那边介绍节约领,觉得不错,买了一组节约领。

    她过年的裤子有一条新的,就不买了。

    可以等年底的时候来买件毛衣。

    这家的毛衣是真好看啊

    丁丽莲和崔静两人也打起精神招呼顾客。

    好在这段时间学的用心,文霞也有意锻炼她俩,有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着,让她俩招呼,只要她俩能忙过来,自己就不插手。

    所以应对的倒也有条不紊。

    这边的货都隔着很宽的柜台,更不用担心东西被拿走,只要别忘了收钱就行。

    骆常庆也有意看看两位新店员的应对能力,就没留在这边,在旁边的主店铺里帮着文霞招待一位来取缎被面的顾客。

    以前登记要缎被面的人还没全部取走。

    摆在店里的那些早已经卖完了,骆常庆果园里还放着三四十条,准备到年底再摆。

    这顾客没想到人家真给留着,这都一个来月了,当初她就是抱着留个名字又没损失的态度,留完她自己都忘了。

    还是家里人中午提起缎被面的时候才想起来她在雨言服装这边登过记,这才赶紧过来问,没想到人家一直留着。

    刚才看了看那本子,所有预留的人都领走了,就剩她的名字后头没打对钩了。

    一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缎被面用布包着,一打开感觉整间屋子都被这鲜艳的色彩镀上一层光华,在这边的人都觉得眼前一亮。

    “哇,哈哈哈,哎呀,太漂亮,太好看了”这位顾客满意到忍不住哈哈笑,声音把鞋店和平价店里的顾客也都吸引着往她那边看。

    这颜色多显眼啊而且门上的帘子也都撩着,所有人呼啦全围到了那边。

    有些不知道这家店卖过缎被面的人纷纷问“店里还有缎被面啊在哪儿摆着呢,我咋没看见啊”

    “这缎被面多钱一条还有吗”

    骆常庆就笑着解释“缎被面没货了,但是年前肯定能再来一批,具体多少不好说。这两条是这位大姐早前定的,我给人家留着的。”

    这顾客满意的呀,满嘴的夸,道“人这老板是真讲信用啊,说实话我自己定的我都忘了,都一个月了,我今天中午才想起来,吃完饭就说赶紧过来看看吧,没寻思着老板一直给我留着。”

    “定的时候又没交定金,人家就这么信任我,这老板跟老板娘,这号的”

    说着竖起大拇指。

    文霞笑道“您满意就好。”

    “满意满意,我太满意了。”这人开心的付了钱,还买了一件黑色的鸭绒服,抱着东西高高兴兴地走了。

    留下的人纷纷问还能不能登记之类。

    文霞看了眼骆常庆,她不确定年前能不能来,骆常庆道“登上吧,年前能来一批,不过咱们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也跟人家把规则说了一遍,这些人一听,最长能留三个月呢,更不担心了。

    要说缎被面供销社百货大楼哪的也有托人的情况,可前提是你得是熟人才行,如果不是熟人,你想走后门,就不能空着手走了。

    可这样也不见得能买上。

    没想到人家这俩老板不管认不认识,都愿意给留一留。

    而且大家也清楚,人家进货得先搭着钱,你要是一直不来取,人家的货不就压着没法往外卖吗

    所以三个月期限真的很良心了。

    搞了这么一波热闹也没白忙活,骆常庆提了一句,让大家回去帮忙宣传下新开的平价铺子,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那俩员工忙不过来了。

    店里忙,骆听雨这两天也忙,她接了个活,是她爹派给她的任务数零钱。

    还美名其曰是让她复习数数。

    复习数数就是不断重复一到一百重复到吐

    邢爱燕都无语了。

    心说小女婿心也太大了,弄回来好几袋子分票、毛票,说让九九数关键九九还真开始扒拉了。

    一个敢给,一个敢接。

    这爷俩

    零钱里偶尔还掺杂着几张成块的,九九还抖出来一张大团结呢。

    弄的邢爱燕这两天光让小外孙女在里间里待着,要不然邻居串门的来看见像什么话

    分钱跟毛钱是骆常庆粗略筛选出来的,一个人精力实在有限,文霞也忙的不行,也不知道怎么着就把心思动闺女头上了。

    琢磨着闺女这么聪明,现在数东西基本上不会出错,还特别自觉的每天翻字典学习。他就隐约觉得,这工作闺女能干好。

    就是多叮嘱两句摸过钱一定洗手,让丈母娘也帮忙盯着。

    骆听雨就开始了她的工作,坐在矮凳子上,守着一堆钱数数。

    先挑一分的,不光数,还捋顺整齐,数够一百张拿剪好的毛线捆起来,往旁边一丢就行。

    反正她老父亲示范过,所以这一切也做的正大光明,偶尔这一摞多个一张,那一摞多个两张。

    因为她知道就是为了整理,等去银行兑的时候互相都省事。

    人银行的人还得数呢,又不是以她的为准。

    一分的弄完数二分的、五分的

    别的忙帮不上,帮家里数数钱也行。

    有时候数到快吐了,就出去玩一会儿,吃点零食水果、喝杯牛奶,逗逗奶团子,要不就看看电视。

    她爹还弄了块录音机,从穗城那边买了好几盘磁带,开小音量听听歌啥的。

    她整理出来的这些零钱,邢爱燕有时候就装上点,抱着骆言溜达着去银行兑,直接换成大团结再拿回来。

    很开心地发现,小外孙女的出错率不算高,偏差在一两张上下。

    分钱整理完,再整理成毛的,弄的挺认真。

    后来就开始主动帮着老妈整理了,五块以下的归她,文霞光整理大团结。

    等这边的铺子顺了,骆常庆又开始往外跑。

    齐城周边还有市级城市呢,每个市级城市又有多个区县,多大的市场啊,人不见得都会涌到他店里来买东西。

    赵为国还往这边发了个电报,他留的货卖完了,催他回去收钱呢。

    文霞这才知道常庆居然把大外甥拉过来帮他卖货。

    骆常庆则琢磨着给大外甥换个活儿他的海鲜该亮相了。

    这时候的温度也行啊,摆出来放半天就能冻住,很好保存。

    那批炒货可以再等等,这时候拿出来各人买回去,放到过年口感肯定有影响。

    先出一批海鲜。

    他自己实在忙不过来,海鲜还不像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鱼虾啥的得称啊,卖起来麻烦。

    海鲜还是交给赵为国。

    可货往哪儿放,还是个问题。

    家里弄的全是腥味儿不合适,新买的那处院子要是全成了鱼腥味,估计左右邻居也不让。

    现卖现往那边发成本又高了。

    想来想去,回趟老家跟大姨子和赵海亮说了声,让赵为国开好介绍信,把他带到省城来了。

    但不是在齐城,而是紧挨着齐城的一处市级城市,安城。

    从那边找了家招待所住下。

    先在这边出一批,等再过十天半个月,送回老家一批,剩下的就自己留着慢慢吃了。

    骆常庆肯定得先带带他,先找到附近的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

    话说,好久不蹭农贸市场的流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