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章 56
    听骆常庆这么说,刘美青没再吵,想着老二还算会说句人话。

    骆常胜听着弟弟这么说自己大嫂,其实脸上挂不大住,可他更多的是想弄明白骆常庆卖鞋的事,还有那菜。他得了解下具体情况啊,老二哪来的那么多门路鼓捣这些东西。

    比起这个,自家媳妇的脸面就不叫啥了,快速调整好情绪,对骆常庆笑道“好了常庆,你嫂子这把嘴就那样了,不会说人话,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刘美青

    “我先给咱娘过下称。”骆常胜转身去称棒子,热络地问着老二,“你家的称了吗”

    “称完了,桌子旁边一袋子就是。”骆常庆说完,抱着儿子招呼着妻女跟廖春华说,“娘,我们先过去了。”

    “别介啊常庆,我轻易不回来,咱弟兄俩还没说两句话呢。”骆常胜赶紧挽留,又装模作样的哦了一下,恍然地说,“对了对了,你嫂子她表妹让我们帮她问你个事儿。”

    说着话给刘美青使眼色。

    刘美青这才想起来刘翠花托付她的事,打起精神问小叔子“他小叔,你以前卖菜是从哪里进的货”

    至于刘翠花的郑重其事,她没咋放在心上,不就是个卖菜的营生嘛,骆常庆现在都不卖了,改成了卖豆饼和鞋,有啥不乐意说的

    不过她表妹提都提了,自己这边搭上一句兴许骆常庆能欢喜一些,毕竟先前才闹了不愉快,老二要是真拿乔呢

    琢磨到最后他也不一定要,就跟句话的事,遂接着挂一脸笑,道“人家刘翠花说了,也不白问你,给你三十斤小米,二十斤大米,你可赚大发了”

    骆常庆还没等说话,廖春华跳出来不愿意了,瞪着刘美青一顿咆哮“啥菜啊能让她舍得拿小米跟大米换你表妹是那傻的吗这肯定是赚钱的营生啊她拿点大米小米就想换过去她咋那么精呢,咋就我们家偏摊上你这么个朝巴老婆呢还舔着脸回来问,问你娘那个臭”瞬间急刹车,又扬声跟上一句呵斥,“没门她想都别想”

    刘美青忘了婆婆这边了,顿时一缩脖子。

    廖春华又开始翻旧账,继续对着刘美青骂“当初还块自留地你看看她抠搜的,好好的一块地让她弄的乱七八糟,我没堵门口骂她她就该烧高香了,还敢惦记常庆的买卖,就她精就她会算计啊”

    说完冲骆常庆道“你走你的,谁也甭想打这个主意。”

    骆常庆倒是省心了,点点头,招呼一家人走了。

    快出大门的时候还能听见屋里继续传来老娘骂刘美青的话。

    老娘真是张好牌,不枉费带着她挣这么些钱。

    刘美青这趟回来挨足了骂,最后啥也没问出来,骆常胜也顾不上跟老娘买鞋了,他也待不下去了,拉着刘美青去公社坐车。

    两人一路上都耷拉着头,刘美青先道“你瞧瞧,我就说你娘现在横竖看我不顺眼,我就问个菜有错吗”

    骆常胜也恼火,他娘现在偏心眼子偏的有些过于厉害了。

    要说早上惦记茶叶蛋和骂骆听雨的事是刘美青做的不对,可帮着搭句话也是错。

    心疼赚钱的买卖不想让别人沾光,告诉他们也行啊。

    不过他对刘美青也有怨言,气道“你也是,当初你表妹到底咋弄的那块地啊让娘现在提起来都气的脸红脖子粗。要是没有那出矛盾,就算不告诉刘翠花,说不定娘能帮咱问上一嘴”

    当然,说是这么说,他其实还有点看不上这些干个体户的。

    骆常庆那都算不上个体户,听说人家那个体户都是开店的,他顶多算个古时候的货郎,走街串巷卖吆喝。

    但思来想去,还是对老娘生了怨怼,沉默半晌,闷声道“以后回来不买那些东西了。”

    刘美青瞬间觉得一阵神清气爽,好啊,当家的终于想开了。

    不枉她挨这一天骂。

    她还有个别的算计,前后看看没有人,小声道“他爹,咱那头那层关系,真拢不起来”

    骆常胜一听就知道她提的谁,皱眉厌恶地道“别打这个主意,那头不能沾,沾上就得揭层皮。”

    刘美青有些失望。

    骆常胜怕她犯神经,又厉声叮嘱一遍“你要是敢招惹就给我滚回你娘家去,我只能姓骆,懂不懂”

    刘美青吓一哆嗦,她本来也没想招惹,这不就是问问嘛。

    骆常庆手里还有不到两千双胶鞋,他往外跑了两天,赶了俩大集,跑了次农贸市场就卖出去了。

    家里那些玉米,留下一袋锁在屋里,方便回来住的时候吃。

    其他的玉米都让骆常庆分几次用地排车推了出去。

    卖一半留一半,玉米吃的不多,主要还是吃细粮为主。

    剩下的那些跟文霞说找人帮忙连自行车一起捎去省城了,等他们到了再去拉回来。

    骆常庆征求媳妇的意见,是过了八月十五去省城,还是先过去看看,到时候再回来。

    文霞惦记着那边的房子,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过去看看。

    闺女也很想去省城看看新家,骆常庆拍板“那就去,过去转转玩玩,熟悉熟悉环境。”

    准备走之前又跑了趟老丈人家,把地排车留下,顺便送了点菜过去,也跟他们说一声。

    廖春华知道小儿子跟着人家跑省城,那鞋子就是从省城弄回来的,但是听说准备一家子都要从津店搬到省城住时还是有些惊讶。

    旋即又有些自豪。

    省城啊,她小儿子都混到省城去了。

    可一想到那么远又有些不舍,急巴巴地问“那你们这走了多咱回来啊过年回来不”

    骆常庆失笑“等不到过年,八月十五就回来。以后我不说半月二十天回来一趟,最少也得一个月回来一次。我跟着人家倒货,不得到处跑啊”

    又道“回头搞到新东西还得带着你挣钱呢。”

    廖春华一听他们八月十五就回来,心里宽松不少,又琢磨小儿子往后半月二十天的回来一趟跟他在津店时回来的次数差不多,而且听说坐火车几个小时就能到省城,也没有远出天边去,就越发放心了。

    骆常庆知道老娘现在不缺菜吃,还是给她留了点果园里种的,郑重地叮嘱她“这些菜你留着自己吃,可别卖啊。我在外头卖四五毛一斤呢,你要是卖一两毛可亏大了。那天你也听见了,我大嫂她表妹说用大米小米换我的进货渠道,说的就是这些。现在量不多,我只能搞来够咱自己吃的,你可别出去吆喝啊”

    “唉哟,这就是王文山家惦记的那个啊这菜除了长的大别的有啥稀奇的啊”廖春华瞧不出来有啥特别之处,但看着个顶个喜人,是比自留地里摘的那些出息,光看这模样就舍不得卖,就听小儿子的,留着自己吃。

    还保证“我不出去吆喝,我吆喝啥啊,你哥嫂那天回来问这鞋,我都没说是你起的货。”

    自从爱上挣钱她现在可会扒拉,可会守钱袋子了。

    啥东西也不会再手松的往外送。

    况且这还是别人愿意出大米小米换的东西,总有它的稀罕之处,她肯定得捂紧。

    帮老娘把定的床和大立柜拉回来安置好,又买了点蜂窝煤,一起吃了顿饭,骆常庆去村里开好介绍信,一家人锁好门,走着去公社坐车。

    先到津店,又从津店买上火车票,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车。

    至于行李,骆常庆就象征性的拎了两个手提袋,一个里头装了点衣服,一个装了点吃的喝的,还有橘子以及洗好的苹果、黄瓜。

    他担心文霞还有俩孩子头一次坐火车不适应,哐当的不舒服,能吃点水果缓解缓解。

    至于赚的钱,之前那些他去银行开了个户,存了进去,最后赚的那些在果园里躺着呢,好几袋子。

    最后这批鞋全部卖完,手里的钱超过了九万,加上之前手里剩余的,财富值累积到了十三万左右。

    文霞最初见常庆开始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回带钱,当时也吓一跳,还担心他对自己隐瞒了什么,可别做啥危险的事。

    后来常庆就给她分析了一番,才知道鞋子的利润那么高。

    最初一双鞋赚四块,后来进货多人家又让利,他能赚四块五。

    还有那豆饼,看着才卖七八分钱一斤,可架不住量多啊,倒一趟也是上千的挣。

    她没想到常庆在外头忙忙活活居然赚了这么些,听到最后的存款也是半晌没回过神来。

    别人家还在为一个月挣几十块钱奋斗,自己家居然过十万了

    不是一万,是十万。

    现在万元户可都稀罕的要紧,她一家顶十几个万元户啊。

    文霞都觉得不真实。

    火车哐当哐当地往前走着,车上人很多,气味也难闻,坐一会儿就熏的头昏脑涨,骆常庆瞧着闺女还行,没啥不适,还有精神逗着弟弟乐,倒是文霞看着脸色逐渐泛黄,只往窗户那边凑,身子都快探出去了。

    骆常庆剥开个橘子递过去让她吃,自己拿着橘子皮捏了好几次,散点橘子香味,再吃上两瓣橘子,能缓解一些。

    他们对面坐着一个三十五六上下的男子,穿着蓝工装上衣,军绿色裤子,正在给他身边的一位老人轻轻拍着后背,看长相应该是母子。

    老人也是脸色蜡黄,半合着眼睛,似乎也像是晕车的不适。

    在骆常庆剥橘子的时候,那老人的精神稍微提了提,忍不住嗅了嗅。

    骆常庆注意到,就抓了两个橘子递过去,跟老人的儿子道“让这位大娘吃个橘子缓缓。”

    老人的儿子本想拒绝,这么好的橘子一看就不便宜,可见自己母亲确实难受,就不好意思地接了过去,连声道谢。

    把橘子剥开,喂了老人几瓣,老人把橘子皮抓在手里,放在鼻子底下嗅着,逐渐恢复了些精神,也跟骆常庆道谢“谢谢,谢谢这位同志。”

    “不客气,您再坚持坚持,一会儿就到了。”骆常庆笑道。

    老人的儿子也道“下了车吹吹风就能好一些。”

    他还做了自我介绍,叫郝荣光,旺县那边的,现在在齐城国棉二厂上班,他爹半年前去世了,一直想把他娘接过来,老人不愿意过来,这趟回去才好不容易说动,让老人跟了来。

    国棉二厂骆常庆知道,他去那边卖过水果。

    虽然去过几次,可也不是谁能都碰上。

    一提卖水果这件事,郝荣光倒是唉哟一声,道“你就是那位卖苹果跟水蜜桃的同志啊哈哈,我爱人跟我妹都买过”

    他也跟身边的老娘笑说“就是上个月爱莲拿回去的大桃子,你一口气吃了一个半。”

    郝荣光跟她爱人,还有他妹妹妹夫,都是国棉厂职工。

    他娘就一儿一女,也难怪非得劝老人来省城,儿女都在这边了。

    有了这层间接的买卖关系,两边一下热络起来。

    许是聊天转移了注意力,也许是慢慢适应了,老人也没那么难受了,文霞的不舒服劲儿也好了很多。

    两人聊着天,主要是老人瞧着骆听雨姐弟俩喜人,时不时逗着孩子,眉眼舒展。

    骆常庆跟郝荣光聊着,问他一些国棉厂的情况,郝荣光也不止是只知道国棉厂的情况,对其他单位的情况了解的也比骆常庆多。

    还给郝荣光拿了两根黄瓜,俩苹果。

    等到了省城,两家人下了车,郝荣光才拆开包裹严实的手提袋,从里头掏出一大包晒干的菌菇,塞到了骆常庆手里。

    “也没啥好东西,自己从山里捡了晒起来的,这趟可真多亏了你们,要不然我娘还得遭不少罪。”郝荣光很感激骆常庆的帮忙。

    他可知道骆常庆卖那水果不便宜,七毛多一斤呢。

    在完全不认识的情况下,人家看老人不舒服,就递过来俩橘子。

    那橘子也好吃,要不是骆常庆带的不多,他都想就着买上几个带回去。

    郝荣光让的实诚,老人也在边上劝着,骆常庆就收下了。

    “骆兄弟,有空带上弟妹和孩子去家里玩。”

    “得嘞荣光大哥,你们路上慢点。”

    说了两句客气话,郝荣光扛上行礼,搀着他老娘坐车去了。

    骆常庆他们不着急走,这时候的齐城车站是欧式建筑,很有观赏性。

    但是再有观赏性,后来也没逃过拆掉的命运,所以想找照相的在这边留个影,一定得把后头的火车站拍进去。

    一家四口在火车站前头拍了不少照片,找师傅开好单子,等他哪天走到这边的时候捎着就行。

    这会儿已经是中午了,骆常庆指着某个方向道“齐城最大的百货大楼就在那边,沿着这条街过去就是,距离有点远,咱们在这附近吃点东西,一会儿坐三轮车去百货大楼逛逛。”

    骆言还没在这儿玩够呢,他就瞧着那车站新鲜,不管文霞怎么抱他,他都得把身子拧过去,盯着火车站的建筑看。

    见爸妈要走,他还扬着胳膊不住的往回指,骆听雨也频频回头看。

    她上一世只在网上见过老齐城火车站的照片,当时就觉得很漂亮,底下有不少网友都在惋叹这座火车站的命运。

    现实中看着更漂亮,可再漂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省城车站大扩建,它始终还是要被替代。

    骆常庆提着手提袋,牵着闺女,找了家小饭馆吃了一顿,坐上三轮车去了百货大楼。

    文霞来到个陌生的地方还有些六神无主的样子,就跟在骆常庆身后,他说逛就逛,说买就买。

    手上多了块梅花手表,还买了条喇叭裤,买了件款式新颖的针织衫,针织衫的价格也是让文霞一阵肉疼,居然要三十多,就这还有两个人在里头为抢货吵起来了呢。

    售货员说了,这是齐城针织厂才出的新货。

    当然,款式确实也好看。

    童装也买了两三身。

    骆常庆自己买了件衬衣,买了条工装裤。

    齐城的百货大楼比津店的可大多了,也是满眼的人,尤其是柜台前头,你挤我我挤你,时不时发出几句争吵。

    等逛了一圈出来,文霞抹着汗道“这边的人拿钱不当钱吗”

    说完自己也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们进来这一趟也花了两三百。

    这个数让她忍不住吸气。

    虽然家里的钱已经过十万了,可文霞还没从之前的消费观念中走出来,晃了晃才定下神。

    骆常庆抱着儿子,提着东西,笑着招呼文霞母女俩“走吧,回家,家里还有个好物件呢。”

    这回没再雇三轮车了,从这里到他们的新家距离有点远,坐无轨电车,中间还得倒一趟,到建设西路跟华三路路口下,买的房子就在建设西路的一条巷子里,下了车再走二十分钟左右。

    骆常庆换成了抱着闺女提着东西,文霞抱着儿子,终于到达了他们的新家。

    “这一户就是”骆常庆把闺女放下,上前去开门。

    骆听雨上一世来过齐城,就只去了几个旅游景点,对这边根本不熟,更别说八十年代的省城了。

    她也是看啥都新鲜。

    下来后自己整整衣服,仰着小脑袋四下打量着新环境。

    青石板路巷子,两边都是青砖瓦房,他们家也是这种房子,青砖墙,有些掉漆的黑褐色大门,高高的门板。

    他们一家四口停在这里,不少住在周围的邻居好奇的往这边打量,还非常熟络的跟自家老父亲打招呼,老父亲也热情的回应着。

    骆听雨一脸佩服。

    这新院子才买多久,老父亲在这片都已经混开了

    “家里的来了啊这是正式搬过来了”

    “是啊赵大爷,等家里收拾利索,请大伙儿吃饭。”骆常庆笑着扬声吆喝。

    “好嘞,等着喝你的酒了。”

    骆常庆随口跟文霞说着“院子刚买下来的时候没有饭屋,厕所也很简陋,本来我想自己收拾着盖,后来不是倒了批鞋吗就忙的顾不上了,干脆雇人,一家一家上门问,这么着熟悉起来的。”

    推门进去有个影壁墙,其实也不算影壁墙,就是新加了两间东屋,用屋面当的影壁墙,上头还是空白的,没有画,也没啥装饰。

    饭屋也是用的青砖,跟正屋一对比新旧差异很大。

    院子里铺着砖,一看就是上家主人铺的。

    下雨的时候倒是不用怕沾一脚泥了。

    开了屋门上的锁进屋,骆听雨眼睛顿时一亮“电视机”

    文霞也一喜,看着丈夫“你买电视了”

    “买了台,不过是黑白的,先凑合看着,争取年底买上台大彩电,把这台卖给他奶奶。”骆常庆上前去开电视然后就有些悲催的叹气。

    居然停电了

    文霞忍俊不禁“让他奶买二手的”

    骆常庆道“不收她电视机票钱,光一张票就不便宜。”

    电视机票可不是工业券。

    除了电视机,还有在津店的那些家具,全部挪了过来,也都摆好了。

    相框也挂了上去。

    除了几个包袱在床上散着,其他都安排的特别利索。

    屋子的构造跟家里没太大区别,摆设跟在津店住的时候也差不多。

    骆听雨里外跑着打了逛,就跟着老妈去看新盖的饭屋。

    文霞看着院子里的井,上头盖着块红石板,先叮嘱闺女“九九,可不能在井边玩,哪怕盖着石板也不行,知道吗”

    “嗯,妈妈我会注意的,你就放心吧”骆听雨奶声奶气地保证。

    骆言还跟着姐姐嗯了一声。

    娘俩进了饭屋,骆听雨忍不住哇了一声。

    她爸居然垒了个大灶,里头嵌着一口大铁锅。灶台也十分平整干净,用水泥抹了。

    老家那边几乎没有用这种大锅大灶的,都是用小炒锅。

    以前她在网上看那些短视频博主做饭时用这种锅,还跟爸妈感叹“这种大锅炒菜看着就过瘾,感觉炒啥都香。”

    老父亲当时咋怼她来着

    “哼,说得好像你会做饭似的。”

    “怎么样这厨房弄的还行吧”骆常庆从外头进来,满脸的成就感。

    文霞点点头,这是她的主战场,她瞧着特别满意,笑道“挺好,就是这种大铁锅我没用过,不知道好不好用,刷的时候咋刷啊”

    “好刷,刷完用勺子把洗锅水舀出来,再用布子擦干净就行。”骆常庆见娘俩直盯着锅灶,又给她们指指后头,“看见我垒的这个放锅碗瓢盆的台子了吗”

    文霞这才看见,有些惊喜的意外“哟,这个好,随手放点东西啥的可方便,省的买厨子了。等从这儿拉上根绳子,我找块布挂上,免得进灰。”

    她走过去看。

    底下放不用的餐具,上头摆些油盐酱醋,还有放菜板切菜的地方,就是大的面板也能放开。

    这饭屋宽敞,大炉灶旁边还放着个泥炉子,就是在津店常庆自己盘的那个,文霞笑“你还把它弄过来了这一路上居然没颠散。”

    那种泥炉子就是用黄泥混上点麦糠麦秸盘起来的,没啥支撑,要是放外头不盖点东西啥的,淋几次雨就塌。

    除了泥炉子,还有个煤球炉子,连煤球都买好了。

    也不能光烧煤球,饭屋角落里还码了高高的一摞干柴,能烧一阵子。

    “你这不啥都弄好了啊”文霞笑着看着丈夫。

    “抽空忙闲的收拾。”骆常庆装模作样地道,“你跟孩子歇歇,烧点水晾着,再蒸锅干粮,我出去一趟把自行车和粮食带回来,再去副食品点买点肉啥的,晚上庆祝庆祝。”

    “好,我去和面,再把家里归置归置。”

    两口子一起忙活,一个出了门,一个去饭屋和面,一会儿就着在这边揉馒头、蒸馒头。

    搬家头一天遇上停电,新电视没法看,风扇也吹不了,骆听雨就跟弟弟就在新家的床上玩。

    床还是津店那张,就是换了个地方。

    见老妈在饭屋里,骆听雨抱起奶团子嗖的一下进了果园。

    “哦”骆言先是楞了下,跟着就突然开心起来。

    这个地方姐姐好久没带他来了。

    “没忘了咱的果园吧”骆听雨箍着奶团子,她个头矮,站在地上看果树树杈下端的区域视线正当好。

    然后远远瞧着,咋觉得有那么一点点跟之前不一样呢

    “咦”骆听雨瞪大了眼睛使劲瞅,还扶着奶团子让他站在地上,自己又微微弯了弯腰,伸着脑袋往那边瞪“那边是有啥东西吗”

    以前咋没注意远处的地上有没有东西呢

    但因为距离远,看不真切,所以骆听雨也不敢确定是之前就有她没看到,还是最近才突然出现的。

    要是最近突然出现的那就怪异了。

    但现在不是考虑的时候,先赶紧出去。

    顾不上奶团子冲她嗷嗷叫唤,骆听雨拧着眉头开始回忆刚才在果园里看到的东西。

    啥东西啊,瞧着绿油油的,像是一大片连起来的叶子,是弯下来的果树枝吗

    哎,人小腿短,还没有大把的自由时间真是太不美妙了。

    要不然半夜进去看看

    可她醒不了啊

    骆常庆快速的把东西倒出去,在外头转了一圈,去了副食品店。

    买了几根肋排,买了点肉,他果园里有鱼,是之前刚好碰上买的,养在里头的桶里,也没管它,还活蹦乱跳的。

    看到副食品店里有牛肉卖,要票,没有票只能买半斤,价格还高。

    骆常庆没有牛羊肉票,花高价当然,对他来说也不算高价,多花一块钱,买到了半斤牛肉。

    晚饭丰盛了,土豆炖牛肉,红烧排骨,糖醋鱼,蒜泥茄子,凉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

    还有熬的大米绿豆粥、刚出锅的大馒头。

    骆常庆也打啤酒了,给文霞倒了一杯。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庆祝搬家。

    骆听雨看着老爸老妈碰杯庆祝,再看看摆在自己面前的粥,跟老父亲道“爸爸,应该再买瓶汽水的。”

    没跟爸妈碰杯,倒是碰巧跟老爸说话重叠了,父女俩几乎同时开口说话,不过骆常庆是跟媳妇说“用不了几天,咱家就能添上辆机动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