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54(捉虫)
    文家的五个女婿又去帮老丈人家掰棒子了。

    每当这个时候,左邻右舍少不了馋红眼珠子。

    可也有那撇嘴冷哼的“女婿再好又不姓文,五个女婿也不如一个儿子。”

    说完推着独轮车吭哧吭哧去坡里推玉米。

    文家大女婿开个拖拉机突突突跑一趟,连掰下来的玉米加成捆的玉米杆一起,都拉了回来。

    玉米杆竖着堆成剁放在外头,晒干了烧火。

    有那家里喂着牲畜的,会留着,等冬天的时候给牲畜当饲料。

    拉回来的玉米堆到天井里,老两口慢慢扒,几个女婿去刨棒子茬,翻地,播种。

    骆常庆今年省心,他的地包给了柏向海家,光把玉米收进来,连玉米秸都不要。

    柏向海要,他家里现在养着两头牛和一匹骡子,这回骆常庆拉的豆饼也属他家要的最多。

    所以都没让几个拉不平帮忙,他跟文霞挤出点时间就把棒子掰完拉回了家里。

    也是柏向海赶着牛车帮他拉的,地里的玉米秸骆常庆不用再管,柏向海全部接了过去。

    廖春华现在被小儿子哄的服服帖帖,两口子上坡,她就在家里看小孙女和小孙子。文霞在家里,她就上午卖茶叶蛋,带着卖鞋,下午回来帮着扒棒子。

    知道小儿子准备把棒子全部拉走,今年不用编串,直接扒光溜往空地上一扔晒着,倒是比编辫子省劲,扒的也快。

    骆常庆出去帮了两天忙,去津店待了几天,把手里的解放鞋卖完,将房子里的东西收走,过去跟张家老两口打了个招呼,叫上张金水来验完房,把房子退了。

    去津店前他就跟文霞说了,得跟人家去趟省城倒货,正好让人家帮着把津店那边的家具运过去。

    他就肩膀扛着脑袋返了趟省城,这回没再去弄豆饼,也没把手里的钱全部进成鞋,算着在老家待的时间和能扩展的卖鞋版图,进了一万双,卖不完可以等来了省城再接着卖,反正不会砸手里。

    倒货这方面,骆常庆有个别人没有的优势,他运输方便,也不用掏大笔的运输费。

    就买张单人车票,来回才二十几块钱。剩下的,只要稍微勤快些,能吃点苦,就能挣到钱。

    进完这批货,手里还有三四万块钱的存款呢。

    一人达到了三四个万元户的标准。

    果园里的菜也没落下,熟了就收,收完不长的再买种子重新种。

    攒了不少,都堆在那里,果园的储存效果可比地窨子强多了,骆常庆到现在还没测试出最长保质期,反正现有的果蔬都还很新鲜。

    倒是那苹果桃,最早摘完的那批果树一直没啥动静。枝叶依旧茂密,却没再开花,更没有结果的迹象,不知道还长不长。

    难不成得砍了再重新从树苗开始培养

    那这又是个不小的工程。

    骆常庆决定先按兵不动。

    重新回了老家,最早扒完的那些棒子都晒干了。

    给老娘交的那份虽然她直嚷着说不要他这边的了,可骆常庆觉得一码归码,况且他也不想在这种小事上让老大家抓着说嘴,该交还是得交。

    交是交玉米粒,不能整个棒子论斤称。

    晒干的棒子也不用直接上手拧,装满一编织袋,封上口,拿棍子一下一下的砸,听着里头哗啦哗啦的往下掉,等敲的差不多了,敞开口往塑料布上一倒,稍微清理清理玉米骨头上没敲下来的棒子粒就行。

    其他的,骆常庆自能找到机会收进果园,走的时候一起带去省城。

    “房子退完了张大哥没说啥吧晴晴妈过去了吗”文霞不担心张家老两口,她怕张金水有想法,也担心晴晴妈为难常庆。

    “金水嫂子没过去,金水大哥反正没当着我的面说啥。”骆常庆买回来一条鱼,拿刀刮着鱼鳞,道,“我提过可以给补偿,张大哥没要,还跟我道歉。”

    “估计他也挺不好意思。”

    文霞叹了口气“没想到回来待这么长时间,本来还想当面跟大爷大娘道个别,时间稍微赶一赶,直接赶到月底了。”

    再不退,人家就该收下个月房租了。

    “还有机会见呢。”骆常庆笑道,“老两口在省城有房子,他们家老大的战友家属住着。我这次去,听大娘说的那意思,好像他们老大那个战友准备转业还是怎么着,估计不会继续在省城待了。等他们退了房子,老两口打算过去把院子修整修整,不时的过去住两天,到时候就能见着。”

    文霞笑“这倒是挺好”

    趁着还得在家待几天,骆常庆抓紧时间赚钱,又忙的不见人影了。

    除了去津店农贸市场就是去赶大集,还往外扩了两个县城,有时候忙到太晚,没赶上回来的公共汽车,就找个招待所住一宿。或者他发现当地的市场好,来回赶得倒好几次车,特别费时间,索性也住下,第二天找地方出摊,碰上大集就赶大集。

    等骆常胜两人回来收租粮的时候,骆常庆这次带回来的一万双鞋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还匀给廖春华两百多双。

    廖春华进货是倒着来,一次进不多,卖完二三十双,就全部当本钱找小儿子再进上几十双。

    许是骆常庆在周围散出去的鞋太多了,她这边也没了最开始两三个小时卖二三十双的状况。

    成了细水长流的买卖。

    反正每天少的时候能卖个六七双,多的时候一天下来能卖上二十双左右。

    廖春华已经很满足了,小买卖做的很开心,这边卖着茶叶蛋,旁边摆着解放鞋。

    卖茶叶蛋的小推车也换了,是骆常庆找人帮她订制的一款小车子。

    能放个煤球炉,放口煮鸡蛋的锅,扶手那里还能挂个小篮子装点菜啥的。

    煤球炉是骆常庆从津店扛回来的。

    骆常庆自己也买了个,放到了省城的家里。

    当前这个季节还不用把煤球炉带上,她就用来放鞋,把鞋子压平,上头隔块板子,板子上放着锅,推起来比小推车省事。

    等天冷了再说。

    那时候估计就不卖解放鞋了,说不定常庆又倒了别的东西回来呢。

    不过小儿子说了,这小车后期还能改造,等需要的时候拿回去再让人加加宽就行。

    手里挣的钱也没攒下多少,把屋里的家具换了个遍,定的床和大立柜还没到,桌椅板凳焕然一新。

    旧的替下来直接劈成板子当柴烧了。

    廖春华一时没了目标,奢侈的给自己扯了好几身衣裳,可买布花不了几个钱,她琢磨着不行就攒点。

    小儿子又给她出主意了“娘,挣台电视回来。”

    廖春华那心啊,瞬间就咚咚敲了两下。

    顿时浑身充满了干劲。

    娘诶,她要是年底能挣出一台电视,那还了得

    她就能看上春节晚会了

    廖春华松弛的老脸激动的通红,早知道不扯布做衣裳了。

    早知道就先用着那套旧桌椅啊。

    事业心突然暴涨的廖春华,在老大两口子回来的那天让他们吃了个闭门羹。

    学生开学了,她现在早上和中午都在学校门口,其他时间才跑去之前的地方摆上一会儿摊。

    到处窜,整个公社都混熟了。

    骆常胜跟刘美青两人下了车还特意转了一圈,没看见老娘才回的村里,哪成想还是不在家。

    “咋回事不是捎了信说咱们今天回来吗”骆常胜看着门上的锁直拧眉头,“不会去老二家了吧咱们过去看看。”

    刘美青不想去,她家男人又给老不死的买东西了,提到老二家走的时候留不留

    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噗嗤一笑“别去老二家了,咱在这儿等等。”然后才道,“我知道老二在津店住哪了”

    骆常胜倒是不忙着抬脚走了,纳闷地问“住哪儿你咋知道的”

    “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你说这事巧不巧”刘美青笑得揶揄,好像骆常庆干了啥丢人事一样,道,“他租的是刘翠花她大爷家姐姐的房子。”

    “刘翠花她男人也不知道从哪打听着,说城里人喜欢吃煮的棒子,棒子还嫩的时候他俩掰了些去津店车站那儿卖,正好碰上她姐姐了。她姐问翠花男人是哪个公社的,反正就是拉呱嘛,拉着拉着,她姐突然问翠花认不认识骆常庆,这才知道的这件事。”

    老二还藏着掖着,这不都没咋费劲就让她知道了,刘美青还挺得意这桩巧事。

    骆常胜则听的一脸沉思,他关注点在别的地方,这婆娘说半天也没说到点子上,就问她“你表妹她姐姐没说老二在那边混的咋样”

    刘美青翻了个白眼,道“他在津店就是个卖菜的,能混成啥样”

    “费那么大劲搬到城里,就只是卖菜”

    “哦,还卖苹果。不过他那菜听说卖的贵,一斤洋柿子他卖四毛多,你说他黑不黑”

    “洋柿子卖四毛多这么贵有人买吗”骆常胜有些惊讶,又摇头失笑,“哪有他这样做买卖的以为城里人都傻呢”

    刘翠花倒是没问的太详细,她那个堂姐也是不大瞧得起人的,就聊了几句,都没说让让去家里吃个饭啥的,就骑车走了。

    她就把她知道顺口转给了刘美青。

    “可不是他住大崖村,到那边一问就能问着,只要说外来户,村里没不知道的。”刘美青撇撇嘴道,“他真以为搬到城里住就是城里人了,人家看他就是外来户。”

    “这样一说,他卖豆饼就说的过去了。”骆常胜眼里略带点嘲讽地笑,摇摇头,揣测着分析,“这是卖菜卖垮了,没挣着钱,才又开始卖豆饼吧”

    “他就不是那块料,干啥能行”

    刘美青知道的情况并不具体,她觉得自家男人说的有理,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可不是,四毛一斤的洋柿子,谁会当那个冤大头”

    两口子就觉得很舒坦。

    大太阳晒着也没啥了,蹲老宅门口叽叽咕咕的说着。

    一直说到廖春华推着小车回来。

    “娘,回来了”骆常胜看见老娘回来,忙殷勤的上前去接,看到她推的车子还有些惊讶,“哟,这车子小巧,看着还挺好,买菜啥的很方便啊,我咋没见有卖的呢娘,你从哪儿买的”

    刘美青缩在骆常胜后头喊娘,但她一下就闻到了一股煮肉的味道,还看到了小车下端装在网兜里的解放鞋。

    这不得五六双啊

    她眼睛一下亮了,兴奋的脸通红,忙问道“娘,你买回来的解放鞋啊你咋买这么多这是给常胜和小峰小军买的吧哎呀哈哈,他们穿不了这么多啊。”

    骆常庆走的近,他低头才看到小车底下的解放鞋。

    不过除了解放鞋,更吸引他的还是小车里放着一口锅,锅里飘出来的是大料的味道,有点像煮肉的料。

    “娘,你这锅里是啥啊”他揭开锅盖一瞧,里头还有三四个茶叶蛋。

    顿时惊讶,他娘这是卖上茶叶蛋了

    不是,他娘咋会做这个啊

    廖春华一听刘美青说话就来气,脸顿时一沉,道“穿啥穿我这解放鞋是批来卖的,你们想要就拿钱买,把这几双都包圆了吧,我也省的明天再摆。”

    “娘你别生气,也不怪小峰他娘误会,你向来疼那俩宝贝孙子,加上这两天俩孩子又凑巧吵着让给他们买鞋,这不就一下想多了。”骆常胜忙笑着解释。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廖春华准马上把心掏出去,把这几双鞋送给宝贝孙子穿。

    但她现在不一样了,她还想多攒点本钱多进几双鞋来卖,好挣电视机呢。

    而且常庆昨天才跟她说过,他那里的鞋子不多了,如果他那边提前卖完了,就让她沉住气等着,先做茶鸡蛋的买卖,靠卖茶叶蛋也能挣出电视机。

    小儿子不诓她,在学校门口确实挣钱,尤其是早上,头一天学生开学,她心里没数,还按以前的数量煮,结果一早上就卖完了,还有好几个孩子没买上。

    就剩这几双鞋了,一想到一双能挣两块钱的鞋子马上断货,她这心里惋惜的直抽抽,想让她送门都没有。

    十块钱一双全买走,才是老大家正确的孝顺她的方式。

    所以老太太张嘴就报了十块钱的价格,看老大舍得掏不。

    一听婆婆卖十块,刘美青就不着痕迹的撇撇嘴,他们县城都有人卖九块五了。

    当然,她没赶上。

    可邻居的确实打实买回来的,有了比对,再看十块就觉得贵了很多,傻子才买。

    傻子马上跳出来孝顺,只听骆常胜道“买,只要我娘高兴就行。等走的时候我给你那俩孙子一人买一双。”

    刘美青气得胸口一滞,心里一阵绞痛。

    这张口就多扔出去一块钱。

    不,扔出去二十。

    毕竟在她的意识里,婆婆就不应该收这钱。

    但廖春华高兴了,马上赏了大儿子一个茶叶蛋,笑眯眯地道“尝尝我做的这茶叶蛋咋样”

    没给刘美青。

    刘美青闻着那香味只咽口水,干巴巴地道“娘,这茶叶蛋是你自己做的啊你还会做这个啊”

    你听听这话,说的就好像她多没用似的,活该就得啥也不会做

    “自己做的,咋着,不行啊”廖春华脸一沉,气道。

    “行行行,这茶叶蛋太香了。娘,你做的这茶叶蛋真好吃。比菜好卖吧”骆常胜一口吞下去,是真觉得好吃,忙接口哄着,生怕刘美青再惹怒老娘。

    他还顺手捞了一个递给刘美青“你也尝尝,特别香,我尝着比咱县城卖的那个好吃。”

    廖春华直瞪他,骆常胜就作怪的哄他娘,嬉皮笑脸地道“让小峰他娘尝尝,主要是让她尝尝我娘这份手艺,嘿嘿。”

    廖春华也不能真夺回来,鼻子里冷哼了一声。

    刘美青可不管婆婆高不高兴,她闻着这香味就直咽口水,忙接过来剥皮咬了一口,娘诶,老不死的到底啥时候有的这个手艺啊

    上回在县城见她给小峰买茶叶蛋,咋就没听她说呢

    这老不死的可真会藏着掖着,还装的没见过的样子。

    吃完一个有些意犹未尽,可婆婆拿眼瞪着她,也不敢去捞了,噎的直打嗝。

    心里又开始算计了,这茶叶蛋在县城学校门口卖的特别好。虽然老不死的这段时间横竖看她不顺眼,但不得不承认,这茶叶蛋做的比县城学校门口卖的好吃。

    然后她瞬间想到婆婆家里多出来的收音机和电风扇,这不会是婆婆卖茶叶蛋挣出来的吧

    娘诶,卖个鸡蛋那么挣钱呢

    刘美青心里咚咚跳,激动的不行。

    不行,这方子她得哄过来,如果她实在拉不下脸去卖鸡蛋,可以让她弟妹做,他们挣到钱不就能还她的钱了吗

    反正咋样也不能叫老二家得了。

    刘美青顿时顾不上怕婆婆了,硬着头皮往廖春华身边凑,陪着笑脸哄,又是为上次的事道歉,又是说好听的话,廖春华觉得大儿媳妇总算开始懂事了,刚准备给个好脸色呢,就听大儿媳妇话锋一转,接着道“娘啊,我听说以前那些人家,家里有秘方啥的都是传长子长媳,咱家可不能坏了老规矩啊”

    廖春华脸皮一抖,死神般的注视就投过来了,声音发阴,脸更是沉的厉害“你说啥”

    骆常胜那里还暗暗点头,心说败家娘们可算办了回正经事,说话说到了点子上,他也认同这个说法。

    刚才尝到茶叶蛋的时候他心里也活动来着,但他不会直接开这个口,正琢磨着回去跟刘美青好好商量商量,找个啥合适的机会来探探口风,没想到刘美青不光跟他想到了一块去,嘴这么快。

    但是接下来,他并没有听到老娘的应允,而是见识了老娘暴风式单抽他媳妇,连打带骂,撵的刘美青没处躲没处藏,只能往外跑,把左邻右舍都吵过来了,不少人出来看热闹。

    “你就不长个好心眼子啊,一回来就惦记我的秘方,你也配。”廖春华脸色铁青的指着刘美青骂,又脱了另一只鞋想去拍她。

    骆常胜赶紧上前拦着劝着,又呵斥刘美青“你整天脑子想啥呢娘的东西也是你能惦记的赶紧滚过来给娘道歉。”

    刘美青并不认为她这观念不对,是老不死的小气、抠唆,要不就是想便宜老二家。

    但那么挣钱的买卖,她就是宁可被婆婆打个半死也不能松口,必须把秘方争过来。

    边躲边叫嚷“我是长媳,我给你生了俩孙子,我凭啥不能惦记”

    这边闹的不像话,就有人跑来骆常庆家喊他“常庆,快去你娘那边看看,你娘正撵着你大嫂打呢,连打带骂。”

    骆常庆并不在意这个,他知道老娘吃不了亏,只问“又是为啥啊”

    你瞧,这个又字用的很巧妙。

    很容易让人想到不久前刘美青被婆婆骂的事。

    邻居没顾上说上回的事,只道“你大嫂一回来就惦记你娘手里的秘方还是啥,我听了一耳朵,反正吵的挺厉害。”

    骆常庆震惊,差点没笑出声来。

    好家伙,她倒是真敢想。

    不紧不慢的跟文霞说了声,准备过去劝架。

    骆听雨正光着脚丫在凉席上来回逗着骆言爬,听邻居来传话,忙坐下来穿鞋,她要去看。

    这两天正闷的慌呢,老父亲出去卖鞋,她申请了好几回想跟着去赶集,都被驳回了。

    哪怕她多背两首诗,能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也没让老父亲松口。

    家里没啥别的乐趣,就指着她大娘回来解闷了。

    自从知道她大娘在背地里嚼他们家的舌根之后,上回那小小的同情早就烟消云散了。

    她也是脑抽了才会做那样的反省。

    骆常庆还没走出大门去,就见一个小豆丁嗖的从他身边窜了出去。

    “九九”骆常庆失笑,只能无奈的叮嘱,“跑慢点,别摔了。”

    她咋那么爱瞧热闹呢

    文霞不太想过去掺和婆婆跟大伯嫂的事,可知道了也不能装不知道,只好抱上儿子,把大门一锁,也慢悠悠地过去了。

    骆听雨抵达老宅,最激烈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她还有些失望。

    不过看看刘美青脸上的鞋印子,还有蓬乱的头发和身上沾满土的衣服,心里小小的舒畅了下。

    骆常庆沉着脸走过去,道“咋了这是”问了一句,又冲着廖春华走过去,担忧地问,“娘,你没受伤吧”

    廖春华一听,还是小儿子会说话,她也余气未消呢,道“我没受伤,但我早晚得叫你大嫂气死,回来就惦记我手里的秘方”

    “娘”骆常胜忙看了老二一眼,去拦着廖春华的话头,“小峰他娘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是不会说话,她没那个意思。”

    他娘咋直接当着老二的面说出来了呢

    他拉着架,其实也没死心,想着一会儿把娘哄回去再好好说说,哪怕真不给他,可也得保证不给老二才行。

    哪成想老娘一点面子都不帮他抹和啊,老二一来就对着他抖开了。

    骆常庆看了大哥一眼,他一看骆常胜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打的算盘,毕竟上一世打交道打的太密切,自己光在他手里吃亏了。

    后来他用了好几年来揣摩骆常胜的那些心思和算计,才慢慢悟透。

    刘美青看老二过来,气不打一处来,气冲冲地道“老二,你来的正好。”她逐渐拔高音量,道,“你来教教嫂子咋着哄娘,我好好跟你学学。常庆你以前可不这样啊,你现在咋变的这样了呢哄的娘跟我和你大哥离了心,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娘手里有祖上传下来的秘方”

    她不知道这秘方是不是祖上传下来的,但这样说,她争起来能更占理。因此,不等骆常庆回应,她又大声道“以前那些大户人家有个啥传家的东西,都是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到咱家也不能坏了这个规矩,这个理不管到哪说人家都得站在我这边”

    骆常庆摇头轻笑,看看大哥,再看看那边满身狼狈、正冲他突突突喷火的大嫂。

    他上辈子到底蠢成啥样才让这两口子算计的找不着北

    骆常庆摆出一副无奈地受气包样,苦恼地道“嫂子,你眼馋娘挣钱,想学做茶叶蛋,你来问我啊。你去惹娘生啥气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你是要干啥”

    “还有大哥”

    骆常庆对准骆常胜,语气有些失望地道“哥,你们回来这样闹,就不怕真把娘气出个好歹轻易不回来,回回来回回跟娘吵,哪回不惹娘生气”

    骆常胜哪敢认这个啊顿时急出一脑袋汗“没有,不是”

    “你们到底想咋样”骆常庆突然大声咆哮,脸红脖子粗得呵斥,“非得把娘气死你们才舒坦是不是你明明在边上,还让大嫂闹到门外头来,你们两口子是打算把咱家这点脸都丢尽是不是”

    “不是”

    “娘真是白养你这么大”骆常庆气急败坏地说完,转头冲刘美青吼道,“有本事冲我来,啥狗屁祖传秘方那茶叶蛋是我教着娘做的,咋着吧,你来弄死我”

    刘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