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章 49
    廖春华瞧着那台崭新的收音机,嘴差点咧到耳朵后头。

    她打开箱子从里头翻出一块红布,小心翼翼的盖到了收音机上。

    骆常庆

    收音机的操作不用多说廖春华就会。

    老大家就有,她在县城的时候拧过,她还记得自己拧的时候老大媳妇在旁边一哆嗦,说“娘你可少使点劲拧啊。”

    当时觉得是一句玩笑话,现在才反应过来这是嘲笑她乡下老婆子没见识,怕把收音机给拧坏了。

    想大耳刮子呼她。

    不过拧别人家的收音机跟拧自己的可不一样。

    吧嗒一下,听着里头传来嗤嗤拉拉的声音都觉得跟仙乐似的。

    廖春华把声音开大,确定这个音量旁边邻居家能听着,这才身手轻快的去做饭。

    骆常庆提着锄头把天井菜地里几棵为数不多的杂草锄了锄,又去自留地里看了一圈。

    地里挺干净。

    说起来还是钱好使。

    以前家里的菜济着廖春华吃的时候,她进来摘菜就光能看见那些熟透的菜,草长的再高也看不见。

    现在成了能生钱的东西,她当祖宗伺候起来了。

    骆常庆好笑的摇了摇头。

    这样也挺好,甭管咋着,还有个能让老娘消停下来不给他添堵的办法。

    要是他自己一个人,都不愿去费这心改造,可上一世让老婆孩子跟着吃了太多闲气,这辈子就想过个舒心日子。

    万幸他娘还有救,自己只要把鸡汤熬好,看风向不对及时给他老娘灌一碗,应该出不了大篓子。

    骆常庆又跑了趟省城,这次回去他给炼油厂门卫大爷塞了一条烟加两棵非常坠手的大白菜,彻底把这条道打通了。

    一次买个万儿八千斤的他是开不出条子,但是天天来要个一千五百斤,门卫大爷有这个权力。

    不光有权力,还很配合他夜晚作业,并把价格又往下降了五厘,二分五一斤。

    骆常庆这次回来之前去了趟老丈人家,把老丈人闲置在家的地排车要了过来,不光进货方便,等回去倒卖时卖货也方便。

    白天骑车出去卖苹果,偶尔站一天农贸市场,也不只逮着一个区,各个区都有农贸市场,够他循环的。

    晚上去炼油厂拉上一千五百斤豆饼,趁黑存起来,攒着。

    这回在省城待了十天,实现了万儿八千斤的小目标。

    揣着一万多斤豆饼,两双皮鞋,回了老家。

    皮鞋是他在皮鞋厂宿舍区卖苹果时找厂里职工买的,也是费了一番工夫,跑了三趟才拿到鞋。

    刚开始逛到皮鞋厂这边时还美美的想着倒一批鞋回去卖,结果跟在厂门口排队等提货的销售商聊了聊,又问了问鞋厂的职工,就把这个念头掐了。

    现在从厂里拿货并不好拿,鞋子供不应求,这些销售商的都是先打了款再来排队等着拿货,有时候等一天,有时候等两到三天。

    他从鞋厂职工手里要的这两双是有啥给他拿啥,根本没得挑,人家也是现找领导签字拿条子才买到的鞋。

    要不他能跑三趟呢

    不过在厂门口卖出去不少苹果。

    他也不用刻意吆喝,拿着个苹果咔嚓咔嚓吃着来回溜达,这些开着车排队等提货的销售商就开始喊他。

    这个三斤,那个五斤,还给他省下不少鸡蛋。

    有个操着外地口音、手上戴着金戒指的胖子还当了次回头客,起先买了个,一个没吃完就又把他招了回来,要了四五十斤,放到了车上。

    骆常庆也当了回奸商,没送鸡蛋。

    总之,鞋厂这边挺适合卖苹果,是个风水宝地。

    回到老家的骆常庆在大崖村以及周边的村子卖出去三千斤豆饼,之后又回了老家那边。

    他二分五拿货,给老娘算三分,手里有多少钱进多少斤货,廖春华要了一千五百斤。

    其实骆常庆大致能估摸出老娘手里有多少钱,装货的时候就差不多卡的这个数,直接卸在她卖茶叶蛋的地方。

    廖春华知道小儿子还能弄来货,眼巴巴的跟他商量“常庆啊,我今天卖完这些就有本钱了,回头我把挣的钱给你当本钱,你让人家多给咱拉点”

    说完接着道“我想攒台电风扇”

    这几天她天天晚上开着收音机,周围邻居都知道她买收音机了,可算光宗耀祖,风光了一把。

    一听老娘打算接着就把挣的钱花出去享受,骆常庆非常爽快“明天我再给你弄两千斤。”然后怕老娘挣快钱上瘾,以后卖茶叶蛋不上心了,接着又补充道,“不过这条线人家跑不了几回,你这茶叶蛋可不能马虎,茶叶蛋真正挣钱的时候还没到呢。”

    “我知道,你不是说了等开学去学校门口卖吗”廖春华惦记着呢,她比谁都盼着那些孩子们开学,“我记着呢”

    说完又眼巴巴的看着小儿子“那工业票”

    骆常庆吸口气酝酿出一碗鸡汤,用鼓励的口吻道“娘,只要你挣的钱都用来自己享受,吃香喝辣穿金戴银咋折腾都行,这工业票我自己出东西给你换。”

    有个过来问豆饼的大爷听见骆常庆这番话,羡慕的跟廖春华道“老姐姐,你儿子这么孝顺呢你自己挣的钱不用贴补儿孙,还主动说让你自己享用,吃香喝辣的,我咋就没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廖春华一脸荣光,又心虚的瞥了眼小儿子。

    小儿子还算给面子,没当面揭穿事情的真相。

    骆常庆也笑的憨厚,满脸孝顺地道“让我娘挣的每一分都花在她自己身上,才是当儿子正确的孝顺方式。”

    廖春华感动的眼眶泛红,那老大爷羡慕的眼圈通红,问了问豆饼的价格,回去推车去了。

    骆常庆这次弄回来一万五千斤豆饼,让给了老娘三千五百斤,这一趟他也赚了五百多块。

    捎着卖,是挺划算的。

    廖春华留了点收鸡蛋的本钱,其他的都给了小儿子,让他帮着买风扇,剩下的当本钱再帮她进豆饼。

    骆常庆又怂恿她继续努力,给自己挣套新桌椅

    这次没急着回省城,他丈母娘的生日到了。

    在接文霞娘仨回来的时候,顺便跑了趟百货商店,给廖春华把风扇买了回来。

    文霞再见到婆婆都吃了一惊。

    这个晒得黢黑黢黑、对她端着一张笑脸的老太太是她婆婆

    “你们刚回来啥也没准备,中午去我那边吃吧我买的排骨,加上地蛋炖了,馍馍我也蒸了,还蒸了几个糖三角。我那儿也有大米,一会儿咱光熬点大米粥就能开饭。”

    廖春华笑的慈祥,文霞还有些不适应,忙道“娘,一会儿我过去熬就行。”

    “你们刚坐车回来怪累的,稍微歇歇光过去吃就行。”廖春华瞧着那台崭新的风扇,眼馋的不行,强忍着想搬过去的冲动,咬牙道,“这风扇你们先用着,天热,孩子容易生痱子,等你们回津店之前给我送过去就行。”

    说完赶紧转身走,还道“我那边浸着西瓜呢,你们坐坐歇歇就过来,我切西瓜吃”

    在文霞跟骆听雨震惊的表情中潇洒的离开了。

    出了门,廖春华仿佛还能感受到风扇吹到身上的凉风。

    那玩意儿是好,吧嗒按一下就凉快。

    这一切都是小儿子带给她的,还给她换工业票,让小儿子一家用几天她不心疼。

    家里,文霞忍不住跟闺女对视了一眼,她小声跟闺女嘀咕“你奶咋了”

    骆听雨也没想到她重生回来家人的性格偏差这么大,老父亲教奶奶卖茶叶蛋的事没瞒着,她也听了一耳朵,所以就有点明白奶奶转变的因素。

    就是没想到一个茶叶蛋能让她奶变化这么大。

    不,根本没想到这老太太还能转变。

    上一世她跟奶奶接触的不多,廖春华不喜欢她,她也不愿意往跟前凑,从上高中开始住校,再到上大学、工作,她在家里待的时间很少,对奶奶根本谈不上了解。

    到底还是当儿子的知道亲娘的命脉啊

    那上一世咋就不知道抓呢

    白受了那么多闲气。

    文霞在跟丈夫确认婆婆的转变“他奶”

    她想问他奶没事吧,又觉得这样说不好,只好改口“他奶咋变化这么大”

    骆常庆笑道“让她挣钱就行。”

    文霞惊讶“就这么简单”

    骆常庆失笑“可一点都不简单,一个老太太,月收入都比城里工人高了,他奶现在自豪着呢。我就是她的金点子,要想金点子不断更新换代,就不能跟以前似的了。”

    挣钱加鸡汤洗脑,老娘还得继续洗。b

    文霞还是觉得梦幻。

    等去了老宅,才发现婆婆还有一处改变。

    变干净了

    不光自己收拾的干净利索,屋里也比以前整洁,天井里除了多了一块菜地,其余的地方也很干净。

    在婆婆家吃了一顿饭,又待了一个多小时,她没见婆婆擤过一次鼻涕,吐过一口痰。

    而且洗手还洗的特别勤快,家里用的毛巾也没有异味,擦湿了随手打上胰子洗干净晾到天井里,再换上块干的。

    吃的也不吝啬,不光蒸了糖三角,还买了麻花,挨着往她跟九九手里塞。

    一整顿饭下来,脸上的笑就没收过。

    变化大到仿佛换了个人。

    骆听雨尝到了亲奶奶煮的茶叶蛋,味道还真不错,难怪能卖钱。

    这时候卖茶叶蛋还真能挣份高工资。

    要是等学生开学去学校门口卖,挣的更多。

    文霞娘仨一回来,来家里串门的也挺多。

    主要是这段时间骆常庆弄的豆饼让他在村里人气很高。

    王爱红也带着骆延婷来玩,给骆听雨拿了几块鸡蛋糕。

    一个多月没见,骆延婷稍微胖了一圈,骆听雨最少胖了三圈

    骆延婷说话也没那么小声了,还记得骆听雨,看见她就喊九九妹妹。

    王爱红本来觉得自家闺女这段时间养的不错了,头发也没那么黄,脸上也有了肉,带过来跟文霞的闺女一比,还是差着。

    小九九咋比在家里时还肉乎了呢瞧身上那小裙子紧的。

    还有小骆言也是,脸上的肉颤的仿佛能掉下来,她接过去抱了不多会儿就觉得胳膊发酸。

    沉了挺多。

    难怪不少人私下里议论说骆常庆在外头倒豆饼应该挣钱了。

    不光倒豆饼,还倒鸡蛋,连骆常庆他娘卖鸡蛋都挣着钱了。

    村里有那心眼子多的,跟着学,也跑出去学着收鸡蛋往县城倒着卖。

    挣不挣钱不说,倒是周边几个村子里的鸡蛋开始涨价了。

    骆常庆这次回来就发现了这一点,在周边几个村子里收的,还不如在津店周边收的便宜。

    他存货多,一直在不停的收,得为冬天做准备,也能按收的价给老娘倒一点,还给她出主意,避开这片区域,往公社东边的村子里转。

    要是价格全涨起来也不怕,大环境涨,茶叶蛋的卖价也有涨的理由,左右别亏的太大就行。

    在家里待了两天,到了邢爱燕的生日。

    骆常庆提了一大块肋排,一块五花肉,还有提前买的茶叶,以及扯的那两块布,拖家带口的去了兰沟村。

    老丈人家里热闹了。

    闺女女婿都到齐,外孙们正好在暑假里头,也都到了。

    骆听雨瞧着十二个表哥都觉得晃眼,打闹声能掀翻屋顶,屋里天井里嘻嘻哈哈的来回窜,你追我赶,洗脸盆打翻好几次,邢爱燕一个笤帚疙瘩都不够用的。

    大人们互相说话也听不见,实在被吵的头疼,几个姨夫虎着脸把一帮皮小子全撵了出去。

    邢爱燕终于能喘口气,把宝贝外孙女捞起来抱一会儿。

    还没到正式开饭的点,骆听雨瓜果桃李饼干点心塞了一肚子。

    难怪她瘦不下来,都是有原因的。

    在津店,张家老两口经常投喂,家里本身也不缺吃的。

    老父亲一出差就好几天,老妈根本扛不住她的磨叽,啥零食都济着她。

    饭桌上每天都能见肉,隔三差五吃一次鱼,长肉的速度远超她的减肥速度。

    只能指望身高快点长起来,平衡一下身上的肉肉。

    文霞寻着空跟爹娘说了常庆要打算去省城发展的事。

    邢爱燕觉得女婿能折腾是好事,就是一下子想到离省城那么远,以后想见一面都费劲,心里有点难受,可转念一想,再远也没远到天边去。

    只要小女儿一家日子能越过越好就行。

    她可是知道家里饥荒都还完了,说明骆常庆折腾的路子对,就道“你们在外头好好的就行。”

    家里这边没问题,等他们回了津店,房东来收房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