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章 47
    骆常庆一见到张斌, 就先歉意的笑道“张同志,实在抱歉,蔬菜的量不多, 我尽了最大努力, 只能给你匀三十斤西红柿、三十五斤黄瓜,水果是各五十斤”

    不等张斌开口, 他又道了个歉“还有个事儿,昨天给你姐夫送货,路太远, 我怕鸡蛋颠坏了就没带过去。这样,你姐夫那份我放这儿, 回头麻烦你帮我转交给他。”

    “行行行,交给我吧,骆同志就是实在。”

    这年头出手一条烟, 还没提啥要求的实在少见,张斌就觉得骆常庆这人敞亮, 心里反而觉得过意不去,总想替人家干点什么, 转交份鸡蛋根本不叫事儿。

    他还挺关心骆常庆跟自己姐夫聊的怎么样,详细的问了问, 眉头就皱了起来。

    屈家比他家条件好, 他姐的公婆一个在齐城钢厂, 一个在榨油厂, 都是厂里干部, 屈敬党人也傲气。

    看这情况, 齐城饭店那边, 姐夫看在自己面子上搞不好也就一锤子买卖, 最多两锤子,后头还是得看骆常庆的表示。

    可人家就卖点果蔬,本身的利润能有多大油水

    不行再给小骆联系联系别的单位

    知道他这个想法,骆常庆倒是摆摆手婉拒了。

    他还是更喜欢打游击的方式,自由,也舒心。

    像饭店、招待所这样的地方需求量都不大,还得看他们的脸色,如果张斌没主动找过去,他也没打算再跑,不够耽误工夫的。

    送给张斌的那条烟还真不是感谢他介绍的齐城饭店的单子,是跟他聊了两句,感觉这人还行,就着台阶拉拢一下关系。

    看张斌这么热情的开始帮他扩展业务渠道,骆常庆知道那条烟起作用了。

    渠道就免了,如果能把这个关系维持下来,等他将来开店铺的时候某些手续流程倒是可以找张斌帮忙。

    聊了两句,张斌惦记要货怎么联系的问题,问骆常庆“骆同志,如果临时要货,去哪儿找你啊”

    “哟。”骆常庆有些为难地说,“我明儿打算去别的地方转转,待个几天得回趟老家,再回来住哪个招待所还定不住,后头准备出售什么菜也说不准。眼下是很不方便,等过段时间吧,如果确定常来这边,我打算租套房子,有了固定住所联系就方便了。”

    张斌心头一动,忙问“房子有着落了吗”他左右看了看,拉着骆常庆走到一旁,小声道,“单位房租不租”

    单位房他倒是能联系到现成的,不过单位房房源紧张,各个单位里竞争也很激烈,有多余的房子想出租也不能说租,只能说亲戚借住。

    所以他一提这个,就得先谨慎着说。

    租平房就无所谓了。

    骆常庆知道单位房面积不大,周边环境也不算好,还是不如平房带院子的自在。

    但是在市中心这边,带独院的平房也不好找,他准备去周边看看。

    “平房吧,我想租套独院的,不太想跟别人合住。”骆常庆摸了根烟递给张斌,“张同志如果有这方面的信息,麻烦你帮我留意留意。”

    “整套的独院啊”张斌皱着眉头想了一圈,还真没有现成的房源,但是他可以托人帮忙打听打听。

    骆常庆也不急,慢慢找呗,抽完一根烟,跟张斌聊了两句,骑车离开了。

    今天不去农贸市场,他把这边的招待所退了,直接坐车去长乌区。

    长乌他就来过一趟,也没转多少地方,打算着重跑一下。

    还有紧挨着长乌的汇万区,他还没去过,也打算去看看。

    上了车,骆常庆找个空位坐下来,看见过道上放着一大袋子豆饼。

    这东西搭配着喂猪、喂牛啥的不错,很有营养。以前村里也有人去卖这种豆饼,车子往那儿一停,扯开嗓子一吆喝,村里养猪、养牛的就都围过去了,不多会儿就能卖光。

    省城的炼油厂就在良陈区,这应该是从厂里买的。

    骆常庆见一位三十五六的大哥攥着那豆饼袋子,知道是他的东西,就跟人家聊了起来“同志,这是从炼油厂买的”

    “是啊,从厂里买的。”那人晒的比骆常庆还黑,笑起来很憨厚,“家里养着猪,还养着鸡鸭,隔一段时间我就过来买点。”

    “从厂里买多钱一斤”

    豆油厂那边的豆饼堆积如山,周边的老百姓能直接过去买,零散着要,找门卫就能买。但是价格有高有低,门卫也是看人下菜碟,三分钱也能卖,四分钱一斤也是人家说了算,有时候还要五分,反正多出来的,卖豆饼的人就自己揣腰包里了。

    他们这些常去买的都见过,所以也不会给人家破坏规矩。

    这人瞧着憨厚,说到这个问题上却含糊起来,光笑不说话。

    骆常庆失笑,没想到豆饼还有啥猫腻。

    瞧着这样,他就没再追着问,不过到了长乌这边,两人一起下车后,骆常庆去旁边买了两根冰棍,快步追上那位豆饼哥,递了过去“同志,吃跟冰棒解解渴,这车晃的人晕晕乎乎的。”

    那人把扛在肩膀上的豆饼放下来,接过冰棍,不好意思的笑笑“同志,你还是想问豆饼吧”

    “如果你方便说就透露两句,实在为难就算了,给我指指路就行。”骆常胜爽快地道。

    他在老家转着卖苹果的时候碰上过卖豆饼的,价格好像是七分或者八分钱一斤。

    省城的榨油厂大,豆饼进价肯定便宜,一斤能挣个几分钱,他不嫌少。关键是他能装啊,往果园里一收,回去捎带着卖一卖,车票钱不就赚回来了吗

    吃着冰棍,那人琢磨着,既然人家这么有心,咋着也能打听出来,可油厂那边的人卖不卖,就不是他说了算的了。

    就把价格给骆常庆报了出来。

    “得,这样我心里就有数了,谢谢你了同志。对了”骆常庆道了谢,装模作样的问路,“我朋友让我跟他在和哦,和平路桥洞那里汇合,麻烦您帮我指指路。”

    他怕回头骑着车转悠着卖苹果时再碰上这位同志,先给自己铺垫一下。

    这边印象比较深的地址也是那里了。

    问了路,两人就地分开。

    骆常庆在这边跑了四五天,准备回老家之前,去了趟良陈的炼油厂。

    来买豆饼的人还真不少,但买的都不多,百十斤上下。

    也有推着地排车来的,要的量大,买豆饼的人陪着笑脸,给门卫递烟。

    不多时,那人推着一车豆饼出来离开。

    骆常庆瞧着门卫不忙的时候才过去,他看大家都递烟,这门卫大爷嗓子该干了,就没送烟,递了四五个苹果过去,笑道“大爷您好,吃个苹果润润嗓子”

    跟别人送的东西不一样,就引起了大爷的注意,他思思量量的接过来,上下打量骆常庆一眼,语气还算和善“同志打算买豆饼啊”

    “是啊大爷,我想买点豆饼,不知道什么价”

    不知道买的多要不要开条子啥的。

    门卫大爷拎了拎手里的苹果,挺坠手,副食品店啥时候上这么好的果子了

    他稍微犹豫了下,才道“同志是头一次来吧”

    “第一次过来。”骆常庆还是没能免俗,又递了根烟过去,道,“不瞒大爷说,我打算多要点,不知道咱这边的购买标准啥的,得麻烦大爷多说两句。”

    “自己买回去用的”门卫大爷吸了口烟,见骆常庆点点头,他才道,“1500斤以下可以不要条子,多了,我没这个权限。”

    然后又报了价格“你能要到这个数,就跟其他人一样,按三分钱一斤。”

    骆常庆眉头挑了挑,倒一趟回去能赚出票钱,还能多个倒货人的眉目。

    跟门卫谈妥,他没忙着往外拉货,约好了等天黑以后再来,方便隐藏,也方便他往果园里倒。

    趁着这个时间,他去了趟市委招待所,估摸着张斌应该会找他。

    好几天没过来了,咋着也得给他送点货过去,况且还托了人家帮忙找房子呢。

    张斌一瞧见他来,嘴里就哎呀了一声“骆同志,你可过来过了。”

    “这两天一直在汇万区那边,过来跟你说一声,我明天早上的火车回老家,也得天才能回来。”他拍拍后车座,“还有四十斤苹果,你要不要你这边如果不要,我就去旁边宿舍区转转”

    “要要要,不过就四十斤啊这四十斤我不够分啊。”

    “没有了,下回来也不保证有,有多少也说不好。对了,你要不要冬瓜”

    他果园里的冬瓜不少,可以消耗掉一部分,也能拉住张斌这条线。

    张斌定了个冬瓜,还替骆常庆惋惜呢,说他姐夫那边还想要再要几十斤苹果,下个月需求量更大

    房子也帮骆常庆打听了,倒是找着户出租的,不过房主去了外省,估计得十几天之后才能回来,倒是不着急看,等骆常庆再来省城的时候再说。

    第二天,骆常庆带了一千五百斤豆饼回了津店。

    好几天没看见老父亲,骆听雨还怪开心的,甜甜地喊“爸爸”

    “诶”骆常庆也开心,“想爸爸了吗”

    骆听雨忙点头。

    骆常庆出去奔生计,文霞也担忧,看见他进来,瞧着人黑了、也瘦了,更是心疼的不行,顾不上说别的,把儿子交丈夫让爷俩互相稀罕着,忙转身去做饭。

    “我买了条鱼,还买了点排骨,晚上好好吃一顿。”骆常庆笑道。

    “好”文霞提上东西去忙活。

    骆听雨叽叽喳喳的跟老父亲聊着,煞有介事的问他在外头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小棉袄挺贴心,还去帮他端凉开水。

    瞧着一家人忙忙活活,听着闺女叽叽喳喳,骆常庆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晚饭很丰盛,红烧鱼、冬瓜排骨汤,炒白菜,茄子炒肉。

    蒸的千层饼,熬的玉米面粥。

    一家四口坐下来热热闹闹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