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0章 南巡
    “嘉嘉做什么这么望着我快趁热吃菜, 现下已经过了你平日里的午膳时间了,你又是个经不得饿的,赶快先垫两口。

    试试这道鹿尾烧鹿肉,鹿肉是纯阳之物, 补益气血。要是味道中意, 以后就多吃点,这样你冬天就不会那么怕冷了。”

    虽然因为畏寒, 嘉嘉每晚睡着了总会不自觉地紧紧搂着他, 他挺受用的。但是她身体好才是他更在意的。

    得了皇上的示意, 站立于他们座椅斜侧后方的梁公公就躬身从前方摆满各色菜品的大桌子上取了一碟烧鹿肉轻放在他们身前的长几上。

    本来,她是不能和皇帝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皇贵妃有自己单独的宴桌,就是皇帝金龙大宴桌右下方的第一张桌子。别的妃嫔的位子也是按照地位的尊卑单独依次排列于屋内两侧的,中间的空地则是用来表演承应宴戏的区域。

    现在不知道三爷是怎么安排的, 五儿和他坐到了一张桌子上。当然龙椅她是肯定不敢坐的, 于是一个紧挨着龙椅的小小圆凳就成了她今天的座位了。

    整个大厅就他们两个所在的位置是最高的, 简直是万众瞩目的视线焦点。还好有他陪着一起, 不然五儿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吃饭绝对会吃得胃疼。

    稍稍看了一眼下面的宴桌,差别还是蛮大的。

    只有他们面前的桌子上的菜品有一百多盘, 摆得满满当当的。其中热菜20道,冷菜20道, 汤菜4道, 再有一些瓜果、蜜饯、点心、糕饼。

    其余的小小的方桌上面应该只有十几道菜。

    也就是说皇帝一餐有一百多道菜, 而妃子这一餐就只有十四五道菜。

    虽然说一个人吃十几道菜已经是很奢侈浪费了, 但是和皇帝的饮食标准一对比就显得特别寒酸了。差别实在太大

    而且不管是她们还是三爷, 这么多菜肯定都是吃不完的, 五分之一都吃不完。下一顿应该也不会去吃剩菜, 那这些菜就浪费掉了

    为了减少一点浪费,五儿埋头苦吃,多吃一点儿就少浪费一点儿。这也是她参加宴席一贯采取的措施,不想和人寒暄就一直不停地吃,让嘴巴不得空。

    说实话,菜的味道还可以,到底是国宴级别的菜品。真的是难为御膳房了,在冬季这么冷的时节,没什么新鲜食材的情况下还做出了这么多的花样。

    就是整体上荤菜多素菜少,大鱼大肉吃多了人就会有点腻。不过她在桌上发现了一碟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西瓜,饭后吃这个正好

    这个时节的西瓜多半是台湾岛那边进贡的,不过往年最早也是要在正月里才能吃到这种反季节西瓜的,今年倒是提前了,在除夕就吃到了。

    “少吃点,西瓜性凉。夏季那次因为一餐食多了西瓜导致腹泻连夜去请太医的事嘉嘉你忘记了要长长记性,怎么还跟小娃娃似的,学着控制口腹之欲。”

    一个不留神就发现嘉嘉把半盘子西瓜都给吃掉了,康熙赶紧放下手中的酒杯,把剩下的那半盘瓜拖到自己的右手边不让她继续吃。

    “我前面吃多了肉现在正腻的慌呢,吃点瓜能清爽点,三爷再让我吃一小块吧。那一盘子总共都没十块西瓜,一块瓜顶多就一口的份量。我没吃多少,不会有什么事的。”

    那次是因为她一次吃了半个西瓜才导致拉肚子的,从那之后她自己就注意了很多,再也没有一次性吃那么多了。

    没想到三爷反应过度,更狠,直接给她限量了。

    自那以后,炎炎夏日啊,她一天最多就一小碗西瓜可以吃,而且还是常温的,就连放在井里用凉水湃一下都不行。冰镇西瓜那是在做梦

    “今个儿不能再吃了,明天,明天再给你准备一碗。知道嘉嘉爱吃,此次台湾进贡的二十来个西瓜,我给你留了整整十个。

    以后可以隔天开一个慢慢吃,不过一餐不许多吃,要是再有因为吃多了导致身体不适的情况,嘉嘉以后都别想再吃那西瓜了。”

    三爷嘴里放着狠话威胁她以后都没有瓜可以吃,手上却动作温柔地给她递了一盏茶,“喝点茶也一样解腻,且不会像西瓜一样容易引起你身体不适。”

    好吧,既然已经有了十个西瓜等着她去一一开箱,那剩下的半盘子瓜,不让吃就不吃吧。

    就这样捧着一碗红茶慢慢喝,总算把除夕家宴给混过去了。等真正散场的时候外面天都已经黑了,五儿此时也是极度困倦。

    不知道她是认床还是胆子比较小,反正昨晚在景仁宫她没有睡好,一晚上都睡不安稳。现在吃饱喝足了,睡意就渐渐涌了上来,整个人突然觉得特别的困。

    现在的景仁宫里面只有她一个妃嫔,而她也没有儿子女儿要接待,所以可以早早去休息,晚上的那一餐不饿就可以不用吃。至于除夕要守岁什么的,她没兴趣,也坚持不了那么久了。

    回去之后快速洗漱,五儿就直接关门躺床上睡觉去了。今晚三爷应该不会过来,他应该会睡在乾清宫吧,好像初一这一天从凌晨起皇帝就要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今晚没了暖床的,三爷又不允许白秋她们和她睡一张床,那么五儿就只好多盖两床被子,暖手炉什么的也都准备齐全。

    一觉睡到天大亮,昨夜不知道是因为太困还是因为已经适应了,睡的特别好,醒来之后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

    她隐约知道昨晚三爷应该也是过来了的,那时候时间应该很晚了。她也是在下半夜迷迷糊糊之中感觉到了身旁传过来的热量,在宫里能睡在她身边的人除了三爷也不可能再有别人。

    所以半睡半醒间手脚不自觉地紧紧缠在了他的身上,她更喜欢冬天里的三爷,像个恒温智能暖炉一样,晚上抱着他睡觉感觉分外的舒适,能大幅度提高睡眠质量。

    过了年,感觉三爷更加忙了,可能也要准备南巡的诸多事宜,所以五儿这段时间真的只有在晚上才能见到他。

    他倒是忙忙碌碌、充充实实地做事,五儿就无聊死了。

    现在还没开春,外面天寒地冻的,所以宫里也没什么可以游览参观的,而且她也不想和三爷的其他妃嫔打交道,所以除了出去给太后请安之外,五儿基本上都是宅在她自己的宫殿里不出去。

    无所事事了几天,她决定去整理整理行李,然后再搜集一下江南的资料,尝试做一份旅游攻略。

    “柳嬷嬷,你来帮我参考参考这次去南边儿要带的衣物。我这次是坐船去,带太多行李应该是不怎么方便的,所以要带走的东西尽量精简一点。

    也不知道二、三月份时候的南方暖不暖和,需不需要多带两件保暖的衣物。对了,那两套汉服这次也一起带过去,到时候兴许我还可以着汉服出去逛街。”

    “主子放心,都交给奴婢,肯定会给您安排妥当的。”

    五儿不太清楚满人到底能不能穿汉服,但是既然她做汉服的时候三爷没派人阻止,那就说明应该还是可以穿的。至少他不反对。

    他的前两次南巡都去了扬州、苏州、杭州,这次应该也不例外。五儿以前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光想想、光听名字就觉得那里好美啊。

    虽然说后世著名的魔都上海在现在可能才刚刚有个雏形,应该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她对去苏州杭州仍然充满了期待,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雷峰塔,热闹的秦淮河畔她都想去看看。

    终于出了正月了,她已经把整个景仁宫都逛熟了,西瓜也都吃完了。在宫里待着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因为和太后见面的机会多了很多,和太后也更加了解彼此,就连太后身边的嬷嬷、宫女五儿都已经混了个脸熟了,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

    二月初三,五儿跟着三爷从北京城里的大通桥附近登舟。此次随行的人不少,光皇子阿哥就有七位,刚死了老婆的直郡王这次也跟着一起出门了。

    三爷有意拉他出来散散心,慈父心爆棚。

    伊尔根觉罗氏终究还是没有挺过来,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人就不在了。留下五个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没娘的孩子啊,一般来说日子都是会稍微苦一点的。

    五儿知道三爷和太后已经在开始替直郡王物色继福晋了,可能过不了多久直郡王府就会有一个新的女主人。再过几年,除了她的孩子,还会有谁记得她

    人死了,就真的是人走茶凉什么也没了。

    南巡的船和五儿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简单到不看船桅上挂起的龙旗的话,就和普通的商船没什么两样,完全配不上三爷这个一国之君的排场啊。长不到十米,宽不过三米,高也不会超过三米。

    甲板上只有一层客房,简陋到甚至还比不上五儿上次从山海关回京城时乘坐的海船。那艘船上至少有两层屋子,甲板的宽度也比眼前的这艘船要宽得多,人在船上能够活动的范围也还挺大的。

    而眼前的这种船应该是不能在上面长期过夜入睡的,地方太小了,稳定性也不强,所以船上的卧室不是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果然五儿猜的没错,一路上除非是不得已,否则他们一般都是会在傍晚时分靠岸泊好船,然后遇到城镇就会去城里落脚,遇到野外荒地就会就地安营扎寨。

    他还特意下了旨意吩咐随驾人员要量供使用、减少携带。不许沿途纷扰百姓,也不许当地官员为了接驾而特意修路,劳民伤财。

    三爷这次出来不是去游山玩水的,是带着巡视河工的目的的。基本上每到一处就会去看看当地河堤闸口的修建情况,有没有切实解决河水泛滥的问题以及当地百姓的生计情况。

    甚至还会冒着危险,乘坐小船亲自去黄河堤坝上测量河面水平高度。

    跟着他到处跑了一圈五儿才切实体会到了在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古代,人要与自然抗争,要从大自然的喜怒无常中挣出一线生机是有多么的难。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这轻飘飘的几个字里面其实蕴含了无数生活在黄河两岸人民的血泪。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是先辈们一步步抗争数度决堤的黄河的努力的结晶。

    尽管这个时期的三爷因为每天的忙碌操劳而变得黑瘦,脸上也因为风霜的摧残显得老了几岁,但是五儿却觉得这是她看他最顺眼的时候。

    认真工作,心怀天下的人她讨厌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