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1、新的开始
    在顾家村的果树种植基地开发的第三年, 原本的小山坳已经大变样了,因为有个温泉的关系,经过挖掘, 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温泉池子,周围的温度因为地方变大降低了许多, 但是也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

    因为村人上心,照顾得当,果树的产出趋于稳步上升阶段, 也正是顾家村走进大家视野的时候。

    附近的村子都有各自的生产队, 十里八乡都有亲戚,走动的时候当然会流传某些事情出去。生产队长们都要去公社开会, 交流的时候当然就会互通有无。也正是因此, 很多人听说过一些关于顾家村的传言, 比如镇上供销社的菌菇包,比如火柴厂的外接活儿等等。

    可今年,开始有果子和果干了。

    因为副业很多的缘故,村子的综合收入也稳步上涨着, 加上年景好, 粮食产出足够, 分给大家的钱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以顾家村的村民为单位的生产大队获得了镇上公社的夸奖,评了“先进生产大队”的称号

    这样的荣誉可是实打实的, 让原本严肃不苟言笑的村长难得脸上带着几分笑意,对着村民甚至知青们都和颜悦色的,大家暗地里都偷偷地打趣村长,当然,也会有很多的感慨。

    顾德山作为牵头人, 自然是进入了某些人的眼里。调查过他的家世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根正苗红的贫农出身好孩子,在童表叔的帮助下,多方努力,给董美华安排了个临时工的岗位,没有进入有交集的事业单位,而是安排在了警察局的食堂里。

    翻过年,她就要到镇上去上班了。

    双胞胎三岁了,董美华为了孩子考虑,尤其是顾小宝,倒是没有推辞。只唯一觉得不好大概只有顾小宝自己了。

    董美华去镇上上班的话,意味着全家人都要搬到镇上去住。顾小宝当然再不能留在顾家村小学了,到镇上去读书,除了要离开小伙伴们,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因为现在只过了一个学期,新学年还未开始,如果镇上的小学不接收他,意味着他可能要留级。

    学校里有两个留级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被刘老师劝着留了一级,大家可是传唱了不少的嘲笑他们的歌曲。顾小宝不怎么参与,但试想如果自己成为被嘲笑的那个,他忍不住就黑了脸。

    董美华跟顾德山一起跑的流程,当时小学的校长是建议让顾小宝到学校里读半年的四年级适应下,然后跟着同学们升五年级。毕竟顾小宝比同年级的孩子要小很多,就这么放他去读初中,不仅仅是怕被人欺负,也怕他跟不上。

    顾小宝强烈反对,顾德山当然是也支持他,在顾德山看来,浪费时间再读一年真的是没什么必要的。以顾小宝的聪明劲儿,绝对完胜镇上小学的这些普通小学生。

    因为顾德山的态度很强硬,校长只能妥协,给顾小宝一个机会让他做一次五年级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卷子,由还没放假的老师们帮着批改。果然,成绩好到惊人,校长跟老师商量过,参考家长和顾小宝自己的意见,决定顺其自然,让他当个五年级的插班生。

    于是,一大家子在顾家村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顾德山忙得不行,除了上班还得好好收拾他在屠宰场的那个房子。

    小小的二十平方,住着一家五口,的确是有些拮据的。尤其是在农村住惯了的孩子们,顾德山花了好多心思,才算是给拼出来了独立的两个空间,上下床,错着隔开,给仨孩子硬生生分出来俩房。而他们夫妻俩,则是在客厅的沙发床上将就着。

    买房被提到了第一位,变成他们家的头等大事。

    董美丽带着俩孩子仍旧住在顾家,姐姐姐夫不在,但等顾家村小学开学了,董老娘还要带着董小斗过来一起,也不怕出什么问题。顾小宝把自己珍藏的一些宝贝都分出去给小伙伴们,并且约好了在镇上的初中汇合,才算是安抚了他们。

    顾老娘心情反正是不太好的,如今顾德田在镇上的警察局,刘晓琪生了孩子之后没多久就继续上班去了,她妈到镇上来照顾了大半年的时候。之后,孩子到了育儿班里去,她每天上班前送去,下班了接回来,日子也过得不错。

    顾老娘理解儿子儿媳的工作不易,几次提议让他们把孩子送回来,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还差点儿起了龃龉。

    她都已经说服自己全当是顾德田独立分家出去,不要管太多,可转眼之间,顾德山也要带着媳妇搬到镇上去了。自从双胞胎出生之后,走动就多了起来,跟孩子的感情也很深,冷不丁地分开,心情也挺不好的。

    再则,到了镇上,感觉就跟从顾家村拆分出去了一样,原本就在村子里,每天都能看到,以后哪怕顾德山能常常带他们回来,也不会多频繁

    顾德山花了好些功夫才把人哄好,顾小宝拉着顾老娘的手承诺,“奶奶放心吧,我肯定是会常常回来的,周末,寒暑假都会回来陪您的。我跟爹爹说了,赶紧买个大房子,到时候接了你到镇上去住住,也能多看看我们”

    他见顾老娘皱着眉头就想要反驳,赶紧又补充道“牛牛哥下个学期就得上初中了啊,到时候也能一起住嘛”

    就跟董老娘一样,因为董小斗在顾家村上小学的缘故,两个女儿又住在一起,所以常常会来。有时候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才回去董家村看看,然后又接着来。而到时候他们到镇上去,顾老娘完全也能这样操作,反正俩儿子在镇上都有房子,不怕没地方去。

    想到这儿,顾老娘就有些心动。

    她倒不是贪恋镇上的繁华,毕竟她的腿脚不太方便,偶尔去镇上也就到供销社买点东西,也没太觉得镇上的人日子好过到哪儿去。她儿子都能干,即使在顾家村住着,小日子也挺不错的,粮食不缺,肉也常常能吃到,衣服够穿,钱够花,真挺好的。

    只是年级大了,就想多看看孩子们,儿孙满堂,是所有老年人的归宿吧。顾牛牛他们当然也是很疼爱的,是顾老娘一手带大的孩子们,只是不代表她不喜欢另外两个儿子的孩子们。

    甚至连董小斗这个外孙,也常常会趁着他跟着顾小宝到老宅去的时候给他塞东西吃呢。

    顾小宝当然看出了她的心动,继续游说着,“您别担心不适应,到时候我带您去逛公园,看电影,还有妹妹和弟弟。”刘晓琪生下的儿子就比顾小珍和顾小珠小了几个月而已,会跟她们一起去学前班,不怕看不到。

    “行了,乖乖听你爹娘的话,别总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她摸了摸顾小宝的脑袋,见顾德山他们没留意自己,偷偷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来个小荷包,摸出来两张大团结塞给顾小宝,“这钱拿着慢慢花,到了镇上不要太省,也别叫你爹娘知道了。”

    她其实也知道顾小宝挺有钱的,但是老人的心嘛,总是更偏着孩子些。一个农村孩子到镇上去求学,还是插班生,她就怕顾小宝年级这么小,被同学给欺负了。

    顾小宝接过来直接就塞到自己的口袋里,笑眯眯看着他奶奶,“嘿,奶,周末我就回来,给你带国营饭店的大肉包子和卤猪头肉”上次顾德山带过一次回来,听说顾老娘挺喜欢吃的,顾小宝都记着呢,反正别的东西他爹娘都会准备,就一些吃的,他有钱有票,绝对负担得起。

    到时候肯定不仅仅是送到老宅这儿来,还得给好朋友们也送一些。

    就这么想着,顾小宝在心里头开始盘算,自己得花多少钱,才能在第一个周末回来之后,照顾到所有人。

    顾老娘当然没有完全把他的话放在心上,随意点了点头,就开始跟儿子嘱咐各种细节,尤其是他们单独带着仨孩子到镇上去。顾德山和董美华都得上班呢,孩子们各自去上学,不仅仅是要适应新的环境,还要适应新的人。

    告别了村里人,这段时间顾德山已经陆陆续续送了好多东西去了,房间挤挤攘攘的,孩子们的东西占了大部分的空间。饶是董美华挺爱干净一个人,有时候也有些抓瞎,总觉得在这小房间里头都转不过身来了。

    顾小宝成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插班生,顾小珍和顾小珠也顺利进入附近的学前班就读。董美华到食堂那边报道,跟大食堂的师傅讲了,每天先去上班儿,提前准备好要卖的早饭,然后回家把俩孩子送过去学前班,自己回去继续上班。

    顾小宝当然是自己去上学,下学的时候会顺路去把妹妹们接回家。顾德山是照常的上下班,一家子能在一起吃顿晚饭。

    就在顾德山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后,老何那边给他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