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9章 病人的悲哀
    承受不了心里压力了吗?

    项路默然,在医院呆久了,自然也稍微能够理解一些病人的感受。

    肾衰竭这种毛病虽然不会让人立刻死亡,但这种慢性病的毒辣之处,就在于一点一点慢慢磨平你对生活的热爱。

    项路有时候就会想,如果是一名暮年的病人患上这种病,其实还好一些,毕竟对于他来说,人生也已经进入了慢速,在医院呆着看看人生百态,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养老方式。

    但如果病人是一个壮年、年轻人……那真是太悲剧了。

    肾衰竭终末期的病人,肾脏完全失去功能,也就是说,他完全没有小便了,每天喝的水、甚至吃的水果里含有的水分、喝的稀粥里的水分、以及一切湿润食物里的水分,都会堆积在他的身体里,侵害他的心脏。

    除却肾移植,缓解的途径就只有透析。

    一周三到四次,每次四个小时,加上通勤和等待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周他需要至少在医院花上20小时的时间。

    不论节假日、不论酷暑严寒,他的余生都要这样度过。

    他将不能远足、不能离开这个城市,甚至不能离开固定的透析医院太远……

    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压力山大。

    而换肾,就是让他们能够重见光明的唯一方法。

    可东方医院的这个病人,为了等到这个希望,一等就是八年。

    而这次希望好不容易就近在咫尺了,却又被硬生生地抢走,不管胡斐怎么委婉的表达这个意思,在项路看来,这就是抢走了。

    其实如果一直没有希望倒也还好,最怕的反而是给了你希望,又硬生生掰开你的五指,把希望从你的手心里拿走,顺带沾上一些你的心头血。

    太残忍了。

    难怪要割腕。

    这放谁身上谁受得了啊!

    项路很理解的点了点头,但同时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器官捐赠有他的规则,捐赠人也许是失去了自己的至亲,在极为痛苦的前提下才选择了捐赠,如果有人可以拿出一大笔钱去弥补失去至亲的痛苦,外人也不好苛责什么。

    毕竟在捐赠者眼里,两名需要肾源的病人都是平等的,给谁都是给,为什么不给那个更有经济实力的呢?

    “这种事情,我也不好帮忙。”项路摇摇头。

    他之前和那个大老板有过接触,知道对方不是那种随便劝说两句就能改变想法的人,尤其是这个肾源还是会改变他生活状态的重要物品,绝不可能因为自己打两手感情牌,就拱手相让。

    胡斐本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听到项路这么说,他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并没有继续叨扰的打算。

    苦笑着道了声谢,直接推门离开了。

    项路虽然有心想为他想点主意,但思来想去,又没有什么头绪,也只能把这件事暂且放在心里。

    ……

    ……

    孙茹是个十足的行动派,既然已经决定了要拍一部以项路为主角的纪录片,那么她也不拖拉,赶紧就找到了项路。

    对于孙茹提出的医疗纪录片的要求,项路也觉得挺有趣,这段时间大火的几部医疗纪录片他也有看过,对于里面病人、医生的故事很感同身深受。

    “最好还是去科杰远大私人医院拍摄,那边手续比较简单,如果你要在东方医院拍摄的话,要走的程序估计会很多。”

    孙茹之前就了解过这些,本来是准备谈妥后再细聊的,没想到项路竟然主动提了出来。

    “所以说,你同意了?”

    “当然可以,这也算是个好事,之前那部纪录片里面的好几个病人,都得到了很多的社会帮助,缓解了他们不少的压力。”

    项路和孙茹身份不同,关注的重点当然也不同。

    对于孙茹来说,他更关心的是纪录片本身的表达。

    而作为一名医生,项路则更看重的是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病人,以及他们的后续,纪录片也算是大众传媒的一种方式,虽然比较滞后,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一些困难家庭的情况公布在了社会上。

    项路之所以会答应孙茹的请求,就是希望能够复刻之前的纪录片,让一些困难的病人得到一些社会支持。

    “好好好!我都没想到你会这么轻易就同意!”孙茹显得很兴奋,她今天是有备而来,却没想到任务完成的这么顺利。

    “刚好我下午要去科杰远大私人医院一趟,你要不要跟着一起来?”项路提议道。

    “下午?”孙茹看了一手手表,这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她有些犹豫道:“我现在赶回去拿设备估计有些来不及了啊。”

    “又没让你现在就去拍素材,今天可以先去看看情况啊,你们有想好拍什么了吗?”

    孙茹平日里总是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可不知道为什么,在项路面前总有些脑子不够用的感觉,尴尬地吐了吐舌头,说道:“有了一些思路了,但具体拍什么还得看情况,刚好下午和你一去考察一下。”

    中午两人在食堂随便吃了两口饭,本来计划下午就出发的,可临走时项路被一个病人缠住,耽误了不少时间,直到夜幕降临才正式动身。

    “医生真是太累了。”孙茹不禁感慨道,虽然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也很辛苦,经常为了一个头条新闻昼夜颠倒,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但和医生比起来,确实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只是几个复诊的病人,就直接耗掉了一下午的时间,而且孙茹今天全程陪着,明显感觉到这些病人里还有些特别有怨气,说话态度十分的蛮横。

    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及时复诊,导致病程延长,可他们却没有丝毫悔过的想法,只是吧责任推给了医生,好像医生就该对他们的疾病全权负责。

    项路对于这种病人早就司空见惯,毫无反应的照规章开药,半句废话都懒得和他们说。

    身体负担大,心理负担更大啊……

    但与此同时,孙茹也知道,越是这样的环境,其实才越会产生故事。

    对于接下来的这部医疗纪录片,孙茹充满了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