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章 第 105 章
    国库欠银, 是施恩朝臣的手段,已经有些年了。



    算得上敏感话题了,胤祜一作妖, 气氛瞬间就缓和了。



    康熙和太子齐齐转头, 颇为无语地望着胤祜。



    “敢跟我比排场?”他还嘟着婴儿肥的小脸,气鼓鼓道:“我明天就借, 我看谁家有我家奢华!搬空国库我也要建玻璃王府!”



    趁着年纪小,搞事要趁早,等他长大了就不能作妖。



    唔……长大后作妖会被打的!



    看着他得意的小模样,康熙一巴掌糊在他头上。



    “小崽子, 你有什么排场?还跟朕摔筷子拍桌子?”



    “谁欠钱谁是大爷,明天我就能当大爷了, 不就是摔个筷子,再拍个桌子吗?”胤祜还不知悔改,下巴一扬, 牛气冲天地说:“今后不管谁来催债, 都得在我面前装孙子!”



    康熙:“……”



    太子:“……”



    康熙觉得很有问题!



    这种无赖言论都能说出口, 那些狗东西把他儿子教坏了。



    他纠正胤祜:“你一个光头阿哥,还想盖王府?美得你!”



    胤祜不以为然道:“皇阿玛对臣子那么大方, 国库的银子随便借,还能亏待我这个亲儿子?封王不是迟早的事吗?提前按亲王规格把王府建好,也省得将来再扩建。”



    康熙:“朕看你是讨打!”



    话不好听,但该死的有道理。



    外人随便借银子, 没道理亏待自己的孩子。



    封亲王也是早晚的事,也就是等他长大再办两个好差事了。



    太子在自家弟弟头上rua了一把, 弟弟是个吉祥物。



    国库欠银这个不可说的话题, 被他一搅和, 也不再是问题了。



    “你乖一点,别闹,国库存银总共也没有三千万两。”



    “那肯定是被他们借没了!”胤祜不满道。



    康熙道:“借银子享乐不可取。定个规矩,但凡家中有欠国库银两的,没资格买玻璃。也不可找人代买。”



    胤祜的玻璃王府泡汤,别人也借不到银子买玻璃。



    国库欠银的问题迟早要解决,玻璃只是太子计划中的一环,詹事府以后会做出更多好东西,都会设个限制。



    玻璃有了康熙开口,以后不用问他了,直接不许买。



    逼得他们主动还钱。



    ……



    康熙开的口,恶名没有落到太子头上,再加上玻璃不是必需品,欠国库银子的官员即便心存不满,也只能憋着。



    直到几天后,赫舍里家族有个表姐出嫁。



    太子派了橙玉出宫送添妆,玻璃制的红苹果和红石榴各一对,另送了一个镶了玻璃镜子的黄花梨木梳妆台。



    那面玻璃镜子足有半个人高,照得人纤毫毕现。



    晒嫁妆的时候,这个梳妆台被人当成西洋景围观了,为赫舍里家族赚足了脸面,表姐的夫家也倍有面子。



    此外,两对玻璃摆件同样贵重。



    掀起了一波热潮,第二天詹事府卖玻璃的铺子就多了新品,玻璃摆件和玻璃镜子,半个人的高的镜子不配梳妆台,可以自己打造一个梳妆台,再把镜子镶上去,价格也是白银千两。



    量不多,接受预订。



    半天不到就被抢空了。



    换个时代还是一样,女人的钱最好挣。



    当然了,男的也要脸面,嫁女儿和娶媳妇正是拼财力的时候,



    玻璃镜子和玻璃摆件瞬间成了婚嫁新宠。



    京城里刮起一阵攀比的风气,聘礼里有玻璃摆件,或嫁妆里有玻璃镜子,都成了长脸的事。



    欠国库银子的人依然被排除在外。



    消息传到康熙耳中,他明知太子的图意,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持续到立秋,在畅春园住了小半年,终于回宫了。



    回宫的第一天,吃鱼五人组找上门来。



    胤祜早就料到了,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小锄头在院子里锄草,把草锄了再把地翻一翻,准备用来种花。



    吃鱼五人组气势汹汹而来,小光领着他们来到院子里,就见胤祜身穿旧衣在干活,没有一个奴才帮忙。



    五人的气势立刻弱了去。



    看胤祜挥锄头的姿势很熟练,也不像是做做样子。



    但这一次,他们不打算相信他了,最近天天吃鱼,他们快吃到吐了,可皇阿玛发了话,又不能不吃。



    罪魁祸首就在眼前,绝不能心软!



    胤祜被他们盯了许久,才扭过头,做出一副刚发现他们的样子。



    他神色自然地跟他们打招呼,“三哥、四哥、五哥,还有七弟和九弟都来了,没久等吧?怎么不喊我?”



    三阿哥问:“六弟干完活了?”



    另几人也跟他打了个招呼。



    胤祜扛着锄头放在墙角,又拿毛巾了擦了擦汗。



    目光从他们五人身上掠过,“半年不见,三哥和四哥看起来成熟了许多。五哥和七弟长高了,九弟长胖了。”



    胤禩呵呵道:“六哥也胖了。”



    胤祜道:“我天天干活怎么会胖?”



    眼见几个哥哥弟弟都不提正事,胤祺急了。



    他顾不得胤祜一身汗,上来就揽住他的脖子。



    “六弟,咱们兄弟几个给你写了封信,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皇阿玛罚我们吃三个月的鱼。还剩下大半个月,我们一顿也不想吃了,你是不是该帮帮我们?”



    “皇阿玛罚你们,我怎么帮?”胤祜道。



    “帮不了是吧?”胤祺再指指另四个兄弟,明晃晃的威胁了道:“那咱们打一架,叙一叙兄弟感情?”



    五个打一个,就问你怕不怕。



    他们连续吃鱼吃了两个多月了,都快憋疯了。



    他又补充道:“是你先挑事,让人送来盆栽,否则我们不会写信给你。”



    先撩者贱,胤祜心虚地摸了摸鼻子,“皇阿玛说过的话肯定不能改。要不这样,咱们一起去乾清宫蹭饭?”



    另五人对视一眼,不太愿意。



    四阿哥道:“一点诚意都无。去乾清宫我们有胃口吃得下饭?”不天天挨骂就算好了,还蹭饭吃?



    胤祈撇了撇嘴角,不屑道:“去乾清宫蹭饭?还不如吃鱼!”



    另三个也很抗拒。



    被制裁过太多次了,他们惹不起还不能躲吗?



    胤祜又道:“去钟粹宫蹭饭?”



    三阿哥觉得可行,“今天就去?”



    皇阿玛发了话,就算他去荣妃宫里蹭饭,也是顿顿给他吃鱼,不敢违抗圣命,他去过一回就不去了。



    来到钟粹宫,兄弟五人瞬间得救了。



    蹭饭期间,胤禟和胤祹也跟这五个哥哥混熟了,除了他们最喜欢的六哥和太子哥哥,他们盯上了胤禩。



    胤禩长得胖乎乎的,又比别的兄弟矮一截,看起来没有什么距离感,去钟粹宫蹭了几顿饭就被两个小的缠上了。



    特别是胤禟,一天天喊他胖哥。



    他们的小跟屁虫胤俄有样学样,也跟着喊胖哥。



    三个小屁孩把他这个称呼叫开了,连康熙都知道胤禩多了个名字叫胖哥,气得他呀,三天不想出门!



    唔,这大概是清朝版社会性死亡?



    ……



    那一群小屁孩日常欢乐,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太子和大阿哥联手干了一件大事。



    事情是这样的。



    借着最近数月卖玻璃攒的钱,火器营小有成果,太子又盯上了大阿哥,大阿哥自定下婚期就情绪低迷,是时候拉他一把。



    太子观察了他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找上门了。



    他直言不讳自己想建立一支水师,在大阿哥审视的目光下,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孤来此,是想拉大哥入伙。只要大哥点个头,皇阿玛那边由孤去说服,大哥只管去威海练水师即可。”



    不是太子圣父,只是这一世他没把这些兄弟当成对手看待,他真正埋怨的人只有一个——康熙。



    他们这些兄弟没一个孬的,与其内耗,不如将目光放到海外。



    大家联起手来,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太平盛世。



    省得后人提起大清只有骂名。



    大阿哥闻言,联想到热销的玻璃:“二弟想去海外揽银子?”



    “嗯。”太子淡淡地应了声,又道:“也不可能大材小用,建一支水师只为商队保驾护航。火器营在研究船上用的火炮,大清的战船是时候换换武器了。那当然了,过两年战船也该换了。”



    大阿哥闻言,眼里再度有了亮光。



    他也不是盲从之人,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处境,皇阿玛有意打压他,他自己也觉得苦熬,心里备受折磨。



    与其在京城苦熬,不如跟太子表个忠心,去威海练水师。



    “皇阿玛能支持你?”



    “卖玻璃的钱够用,不用从国库掏钱。”



    卖玻璃的钱握在他手里,练水师不找国库要钱,康熙没有拒绝的理由,太子又道:“不会耽误大哥的婚期。”



    大阿哥沉默良久,说不心动是假的。



    太子想攻海外的野心,他自己也蠢蠢欲动。



    试问,哪个男儿不想率领百万雄狮?太子想拉他入伙,既是信任,也是想拉他一把,他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机会递到手里了,若不把握住,就是他蠢了!!



    再者,他还能拐个弯去五台山见额娘一面。



    兄弟二人商量好,太子又带大阿哥去了趟火器营,给大阿哥吃了颗定心丸,俩人密谋了几天才去找康熙。



    听完他们的来意,康熙盯着两人看了好一会儿。



    太子野心勃勃想攻打海外,还拉大阿哥入伙,大阿哥一扫之前的颓废,目光也放到了海外,这兄弟两个走上同一条道了?



    “你们当海外是纸糊的?”



    “儿臣不敢轻视任何人,所以找大哥练水师,提前做好准备。”



    “你们两个,好样的!”康熙笑骂。



    兄弟二人瞒着他商量好,卖玻璃的银子正好够他们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