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章 冒险的决定
    赵健发现,刚刚周辰所有的治疗手段都仅仅只是辅助治疗。



    对患者脑梗合并出血转化的严重并发症,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



    本着行医的谨慎态度,赵健终于忍不住小声开口问道:



    “周医生,我个人认为,眼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颅手术,唯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血肿继续扩大,机械压迫,导致继发性神经损伤及其他问题。”



    周辰也同意赵健的观点。



    不过以医院里现行开展的普通开颅手术,其创伤非常大。



    而且,经多年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并不会太带来带大获益,反而后遗症各种感染的风险很大。



    周辰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掌握各种高级别的手术手段以及术后缝合术,所以不能贸然同意手术治疗。



    “严谨治医,获赞+20”



    对了,我不有名医系统吗?



    周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能不能向系统购买或者兑换这项手术技能?



    积攒了那么多“赞”,也是时候派上用场了吧?



    他在识海中打开了系统商城。



    找到相对应的“ct引导下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



    可一看,兑换这项手术技能,得消耗3000个赞。



    我的天,这么贵?



    这让周辰有些心疼。



    他查看了一下之前获得的所有“赞”。



    一共5092个赞。



    扣完这3000个赞,就仅剩2092个赞了。



    不过能救人一命,消耗几个赞又算得上什么呢?



    还不是再装几次x就赚回来了。



    退一步想。



    这就跟投资一样,这次花3000个赞兑换这项手术技能,反复给几个相同病患的病人施治后,不就又赚回来了?



    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名医系统中晋升自己的级别。



    岂不美哉?



    周辰一点头,遂点击确定。



    颅内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是通过手术内镜器械穿过头皮皮层,对颅内手术目标部分进行开展的手术。



    其优点是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压迫大大减小。



    还具有时间短、视野佳、微创、预后良好等诸多优点。



    此项手术首例成功案例可以追溯到1985年。



    它是在1806年,一个外国人发明的。



    目前,为了防止血管扩张和神经功能恶化。



    周辰决定,首先以血压管理为目标。



    必须先将患者的收缩压将为140mmhg。



    在他吩咐之后,护士马上为患者进行几次连续的静脉推注降压药物。



    “周医生,我们给出的建议是立马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时间已经耽搁那么久了,患者很有可能预后不良!”



    说话的是赵健主任,他始终神经紧绷,感觉压力山大。



    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是如此。



    只要患者一刻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就始终一刻都不敢松懈。



    对此急性颅内压升高,周辰选用高张盐水处理。



    可医院高张盐水紧缺,只能选择甘露醇。



    同时,他将患者床头抬高30公分,减低了静脉收缩的外力。



    在短短时间内,周辰给出了许多准确的治疗措施。



    所有医生护士都在第一时间辅助他完成了。



    “从容救治患者,获赞+20”



    紧接着,他们为患者进行了ct平扫。



    片子显示,患者目前关于出血的形态及密度征相,已经趋于稳定。



    为确保万无一失,周辰还要求给患者进行了ct血管造影,进一步识别潜在的血管病变。



    终于,已经确保患者颅内不再出血了。



    “控制病情,获赞+30”



    庆幸的是,患者之前的出血,并无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此证明,周辰的一系列急救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刚刚降血压,纠正凝血异常,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举措,周辰都显得十分专业。



    接下来,更重要的关注点便是继续降颅压,以及预防复发性脑出血和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



    现在患者有了手术指征,终于可以开展手术了。



    周辰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惑。



    为什么医院不给患者实施内镜血肿清除微创术呢?



    他们反而却选择传统的,更容易损伤周围脑组织,不利于患者预后的开颅手术?



    或许,是因为每个医院的治疗方案不同吧。



    当周辰开口直接问了这个问题后,得到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原来医院里唯一掌握内镜血肿清除微创手术的陈家伟主任现不在医院。



    没作多想。



    周辰转身,迅速戴上了塑胶手套。



    他一声令下:“马上准备为患者进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



    听到这话,急救室里的赵医生,神经外科、重症科、神经科等各科在场的医生都同时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们神色奇怪地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心头同时产生的一个疑问是:



    这么高技术含量的手术由谁来做?



    周辰这位20来岁的年轻人么?



    这是不是太过冒险?



    真不敢置信。



    他们这么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客观上看,这位高龄患者的血肿具体位置在她重要的脑功能区。



    基于内镜手术的操作过程受到空间限制,以及其神经内镜是二维成像,成像效果不具立体性,容易发生视觉错误,精细程度不够高。



    主观上,这项手术对于手术实施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有十分高超的技术手段和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否则,一旦手术中,手术使用的精密器械的方向发生一丝一毫的偏差,或解剖位置时,内镜镜头被血液污染,发生视觉错误。



    再或者操作者的某一个动作不到位,发生抖动,那在此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再次出血的情况。



    届时,根本难以止血,其危险性更大。



    “周医生,你确定你要这么做吗?”赵健紧皱眉头。



    说话间,他心头深深地担忧着。



    “你行你上啊?”周辰铿锵有力地回了一句。



    直让赵健无话可说。



    “有腔调,有魄力,获赞+50”



    周辰专心致志地正在做着术前的准备工作。



    急救室内的众医务人员都一脸茫然地看了看赵健主任。



    赵健主任迟疑了一下,反正眼下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周辰的身上。



    一念及此,他遂冲众医务人员点了点头。



    随后,他们便开始了辅助手术的工作。



    他们首先在患者的颅骨上钻出一个极小面积的孔。



    这可以降低对颅脑组织的损伤,以及解决脑组织暴露空气引起的感染和其他失血问题。



    周辰长舒了口气,一咬牙。



    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正式开始!



    周辰左手握持着的,是一根筷子粗的硬质去套管内镜。



    他将内镜缓缓通过大脑皮层,轻轻地穿刺入了患者大脑组织出血部位。



    他右手握持着比内镜还要细的手术器械,由左手的内镜孔的工作通道进入患者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