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Part 254
    薛拯出走的第二晚上,万慧来已经离开了家,她邻着孩子回了娘家。

    白里,薛德珠跟单位打了报告,准备出去找薛拯一段日子,还没有得到单位的答复。

    昨晚上,薛研回来后,跟他们讲了哥哥的事情,薛德珠和万慧来找遍了所有的影院,不见薛拯的身影。

    最后,还是万慧来心思缜密,想到了薛拯的去向

    极有可能是去了河南嵩山少林寺。

    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万慧来一直在掉眼泪,不再跟薛德珠话。

    薛德珠蹲在外间的炉灶前,垂头丧气。

    薛余早上醒来的哭声,打破了家里的这种僵局。

    正当薛德珠准备给孩子做早饭时,万慧来跟两个孩子

    “快起床,妈妈收拾下东西,咱们去姥姥家”

    这句话,薛德珠听明白了,万慧来要领孩子回娘家了。

    至于寻找薛拯的事情,已不再和自己商量。

    薛德珠默默的把一些糕点给他们带上,又帮两个孩子装好了准备拿走的东西。

    他没有求万慧来留下来。

    因为,薛德珠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万慧来拿定的主意了。

    而且,当着孩子的面,又如何些恳求的话。

    薛德珠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薛拯找回来,再去把万慧来和孩子接回家。

    此时,他没有心思吃晚饭,打开电视,让屋内别太寂静的让人心里发慌。

    每晚上看两个频道的节目,一个是省台,一个是中央台。

    但前几,单位的同事,给他看了一张长春日报,兴奋的

    “看看,这报给专栏大家关心的事报道,咱们要有自己的长春电视台了”

    薛德珠和几个同事忙一起向报纸看过去

    标题长春电视台动工兴建预计年底前建成发射铁塔。

    文章介绍,建成后,全市人民将通过第九频道收看,这个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电视节目。

    文章还介绍羚视台过去的那座发射塔,它是高180米,是省目前最高的电视发射塔。

    那么长春市民每晚上只看一个是省台,一个是中央台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长春电视台建成后,不仅多了个选择,更主要的是它是我们长春市民自己的电视台。

    还报道了社会集资的事情,共有200多个单位参与了集资,当年出钱最多的是东煤,一次性赞助20万元,好大的一笔钱

    从此,长春电视台开播就成为市民们盼望的一件大事情。

    大家还议论,长春电视台还得招聘播音员。

    有人跟薛德珠

    “你家万慧来要是年龄,那声音和普通话的水平,一定非她莫属”

    没有等薛德珠接话,老何就开玩笑

    “老薛可舍不得那五毛钱报名费”

    薛德珠想到这里,走到电视前,“啪”的关掉羚视机。

    他想到了自己要出门去寻找薛拯,需要请好多日子的假,要跟老何交待一下。

    老何家里门大敞四开,进了老何的家门,见他正用一块干布,给那些君子兰的叶片擦灰。

    “老何,一个人在家呀”

    老何没有听到薛德珠进来,听到声音似乎很意外。

    “来来,快进来。看看我这些宝贝”

    老何没有回答薛德珠,还是一如继往的沉醉在他的花上。

    其实,对于君子兰,都是老何给薛德珠普及的这方面知识。

    无论薛德珠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听得进去,就是一个讲。

    用老何的话

    “不跟你,我只能跟花了。你必须必当我的听众”

    于是,每跟老何在一块的不断熏陶,关于君子兰这个成员,真可谓耳熟能详。

    而且老何家里关于君子兰,墙上有字也有画。

    行草的字,清晰明白

    松柏的遒劲,荷花的娇艳,文竹的清雅,杜鹃的火炽,牡丹的端庄,水仙的俊逸。

    与之对应的是郑板桥的画,还配有一首诗

    遒劲婀娜两相宜,

    群卉群芳尽弃之。

    春夏秋时全不变,

    雪中风味更清奇。

    而关于名字的来例,薛德珠因此就知道的比别人还多。

    老何的法是,由于其名字寓意美好,形容像君子一言做人坦坦荡的,花如其名,君子兰开出的花也非常美丽,华婷玉立,姿态优美。

    最早是英国人鲍威尔去非洲的时候发现了,并将其带回英国,所以当时的诺森伯兰郡克莱夫公爵夫人进行的栽种,并取名civia。

    后来君子兰进入日本,当时的东京理工大学教授,根据它的英文名用日语音译过来为“君子兰”。

    传入我国后,直接读作“君子兰”。

    对这一点,老何曾很遗憾的

    “君子兰确实是一种名贵之花,过去在群芳谱里之所以没有被点上状元或榜眼、探花之类的荣幸,只是因为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太迟了。”

    原来这君子兰被英国人鲍威尔将它带回到英国,种植在诺森伯兰郡的克莱夫公爵夫饶花园里后。

    明治年间,这种花才从欧洲引入日本。

    实际上,君子兰井不是兰科和兰属的植物,与通常所的兰花是不沾亲也不带故的。

    只是因为我们这些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人特别地喜欢兰,便将许多好花好草都冠上了兰的名称

    洁白如玉的木兰花,称之为白玉兰;

    生有螃蟹大螫似的仙人掌种植物,称之为蟹爪兰;

    只有一支叶子状如美人蕉的植物,称之为一叶兰。

    因为自古以来兰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一部楚辞每隔几句就会出现一个兰字

    “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后来,日本园艺家村甲先生把两盆君子兰,作为尊贵的礼物奉献给爱新觉罗溥仪。

    从此,南非的野生植物便成了满洲的宫廷之花。

    据,“皇帝陛下”对于此花爱如至宝,除了让御花匠精心莳养外,自己也常亲手料理,每逢礼宾、盛会、宴会和祭奠等隆重场面,必将此花搬出来装点环境。

    后来溥仪的爱妃潭玉玲亡故,盛殓于护国般若寺。

    皇帝为了表达爱妃心切,便命人将宫中一盆君子兰摆在谭玉玲的灵前。

    祭奠仪式一直持续七七四十九,那盆御花也就长时间地抛头露面于宫廷之外。

    也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皇妃厚葬之后,竟忘记将宫花收回宫中,从此它就流落于民间。

    把这盆花收养下来的是护国般若寺里的一个僧人,法号普明和桑

    老何圆睁着眼睛,带着对和尚的无限崇拜

    “现在长春君子兰的上等品种,大多用“和杀命名,就是因为那些叶片宽厚、叶脉清晰的君子兰花种,都是从普明和尚那里得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出家人,便给这上等品种的君子兰起了个和尚的名字,虽然不算太雅,但倒也意味深长,而且能让人对这品种的来历有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