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章仙人指路
    更始帝为何要除掉刘秀的哥哥刘演?

    刘秀兄弟二人战功显赫,已经功高盖主了,引起了刘玄的猜忌;也引起绿林将领的恐慌,开始劝更始帝除掉刘演。

    某天,更始帝摆下“鸿门宴”,故意借走刘演的宝剑观赏。

    一会儿,大臣申屠建献上玉玦,示意更始帝做出决断。

    更始帝犹豫不决,没有让人动手。

    宴会结束后,刘演的舅舅樊宏对刘演说:“昔日鸿门宴上,范增举玉玦示意项羽。今日申屠建也这样做,难道是想谋害你吗?”

    刘演笑而不答。

    绿林军的将领刘稷,是刘演的族人,只效忠于刘演,曾经愤愤不平地说:“本来起兵图谋大事的人,是刘演兄弟,如今凭什么立刘玄为帝?”

    更始帝君臣听说后,更加忌惮刘演,于是想找罪名除掉刘稷。

    更始帝授予刘稷官职,而刘稷抗旨不受。

    于是更始帝逮捕了刘稷。

    刘演得知后,去见更始帝,为刘稷求情。

    更始帝便在大臣的怂恿下,找了一个借口,乘机把没有丝毫防备的刘演除掉了。

    更始帝诏令刘秀回长安。

    形势对刘秀极为不利。

    哥哥被害,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很震惊,但很无奈。

    绿林军势力强大,自己势单力薄,公开闹翻,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刘秀经过深思熟虑,当务之急就是,打消刘玄对他的猜忌。

    虽然刘秀悲愤到了极点,但是不能在刘玄的面前表现出来,所以当时的刘秀是真的非常不容易。

    从长计议,还是采取了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的策略。

    刘秀返回长安,立刻向更始帝请罪,只怪兄长冒犯了皇上,请皇上责罚。

    刘秀怕刘玄对自己起疑心,对含冤死去的哥哥只能不闻不问,不敢为哥哥服丧致哀,也不敢私下接触哥哥的部将,更不敢提自己的军功。

    刘秀只能强颜欢笑,要哭也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偷偷地痛哭一场。

    更始帝见刘秀对自己很是尊从,不免心中感到有些愧疚,毕竟刘秀在昆阳立下大功,于是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但还是解除了刘秀的一切兵权。

    刘秀再次变成一无所有的人。

    就这样,刘秀依靠过人的智慧与忍耐,总算逃过了一劫。

    更始军兵分两路,申屠建向长安进发;王匡向洛阳进发。

    更始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

    王莽军节节败退。

    长安百姓趁机攻入皇宫,斩杀了王莽。

    更始军也顺利攻克了洛阳。

    更始帝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事实上,当初主张杀刘演的人,也一个劲地催更始帝杀了刘秀。

    或许是更始帝心太软,或者是刘秀太过低调,让更始帝找不到杀他的借口。

    更始元年(23)七月,有了爵位,还有赫赫军功,刘秀才亲自到新野去求亲,娶到了梦寐以求的女神阴丽华,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

    更始元年(23)九月,刘玄定都洛阳。

    更始帝变得骄奢淫逸。

    绿林军也变得残暴贪婪。

    百姓大失所望。

    独树一帜的局面已经形成,下一步,就是专注于争夺天下了。

    这时,全国的形势如何呢?

    当时在“人心思汉”的时代潮流主导之下,更始政权被人们普遍认可。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赤眉军也归降了更始政权,樊崇被封为列侯。

    这时候,对更始政权来讲,真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但是河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

    当时流行一个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意思是更始政权能否坐拥天下,关键是能不能与赤眉搞好关系;能不能稳定河北地区。

    赤眉问题暂时算解决了。

    于是更始帝想派一个亲近的大将去招抚河北,这一打算还是极富战略眼光的。

    那么,究竟派谁去担当如此重任呢?

    大司徒刘赐认为,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

    刘赐,刘秀的族兄,代刘演而成为大司徒。

    可是大司马朱鲔(wěi)坚决反对刘秀出巡河北。

    朱鲔曾经是绿林军将领。

    这时,左丞相曹竟的意见就至关重要了。

    曹诩是左丞相曹竟之子,当时官拜尚书,深得更始帝的信任。

    冯异劝刘秀用重金打通曹氏父子的关节,使他们在关键时刻替自己说话。

    刘秀于是采纳了冯异的建议。

    十月,刘玄考虑到黄河以北一带郡县尚未归顺,命刘秀持节前往河北,给了刘秀破虏大将军兼大司马的空头衔,只率少数人马,招抚各郡县。

    刘玄相信刘秀此去,必定有去无回。

    刘玄想借河北的群雄干掉刘秀,但谁知,刘秀非但没被干掉,反而逐渐的把各个势力都给收服了。

    这是刘玄所始料未及的。

    冒着凛冽的寒风上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但刘秀的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兴奋。

    刘秀这一去,就真的是龙归大海了。

    刘秀由此开启一段传奇的“创业”经历。

    这是一个奇迹。

    阴丽华随军不便,回到家乡新野。

    当然,精明的刘秀也非常清楚,此时更始政权正到了发展的巅峰,而自己周围虽有若干忠实的追随者,但毕竟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的实力。

    他还需要利用更始这块招牌继续为自己服务。

    他一路上平定冤狱,废除新莽时期的苛政。

    于是刘秀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吏民百姓争相送牛肉酒水慰劳他。

    到达邯郸时,有个名叫刘林的宗室子弟,立即前来献计:“你只要掘开黄河东边的河堤,纵然有百万赤眉军,也只能化为鱼鳖。”

    但刘秀考虑到百姓的安危,只是沉默不答。

    刘林本来想在刘秀这里一鸣惊人,不料受到了冷落,只好无趣地走了,投奔了王郎。

    这位王郎是什么人?

    他原本只是邯郸城内的一个算命先生,以占卜看相为生。

    王郎紧紧抓住“人心思汉”这一点,并开始大作文章,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yu)。

    十二月,王郎正式在邯郸登基称帝。

    刘林认为这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投到了王郎的麾下。

    一时从者如云,王郎的势力轰轰烈烈地发展了起来。

    刘秀能很快崛起,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刘氏宗室身份。

    突然冒出一个声势浩大的王郎政权,确实令刘秀措手不及,见情况不妙,赶紧逃离邯郸。

    当然,王郎也知道,在河北的主要对手就是刘秀。

    更始帝二年(24)正月,王郎发出了布告,开出十万户食邑的赏格,捉拿刘秀。

    原来追随刘秀的数十位宾客,一看势头不对,一个接着一个离去。

    刘秀看到这一切,颇有感慨地对王霸说:“疾风知劲草,患难见忠诚。经不住考验的人都走了,留下来的才是最可贵的。我们一起努力,定会取得胜利!”

    这年刘秀三十岁。

    刘秀一行来到薊(ji)城,城里到处贴满了捉拿他的布告。

    蓟州宗室刘接也已起兵响应王郎,准备捉拿刘秀,还在路口设有不少士兵,盘查来往的行人。

    一时间,刘秀的处境十分艰难,几乎寸步难行。

    刘秀只得逃离薊城,跑到了饶阳,自称是王郎从邯郸派来的使者,大摇大摆地进了驿站。

    但他们很快露出了马脚,当驿站的官员送上食物时,这些逃难者饥不择食的样子引起了官员的怀疑,为了试探他们的身份,官员谎称王郎派来的邯郸将军即将到来。

    刘秀和手下的人惊慌失措,准备逃走。

    刘秀却认为逃走已经不可能,索性坐回原处,让驿站官员请邯郸将军来见自己。

    最后还是平安离开了。

    刘秀在路上,不知要去哪里,一时手足无措。

    仙人指路。

    传说,这时,突然出现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路边为刘秀指路,要刘秀前往八十里之外的信都郡。

    正是信都郡,这里是刘秀成就霸业的根据地。

    刘秀于是派邓禹去召集兵马,筹募得四千余人马,攻破了附近郡县,很快集结起了数万人的队伍。

    注意,刘秀在这时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从此开始了纵横天下的征程。

    刘秀到了邺城。

    邓禹杖策追来,献东汉复兴方略。

    刘玄刚即位,很多人都推荐邓禹,是一个好军师。

    刘玄几次派人去请他,都被邓禹一一谢绝,认为更始帝难成大器。

    尽管刘秀势单力弱,邓禹还是决定追随刘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从而也证明了邓禹是一位眼光独到的人,看人是非常准确的。

    在长安的太学,邓禹与刘秀相识,却看出刘秀是个“非常”之人,遂结为莫逆之交。

    刘秀见邓禹千里迢迢赶来邺城,便开玩笑,你那么远赶来,是不是想要我封你做官呢?邓禹答道:“不愿也。”

    刘秀接着说:“你既然不愿当官,那打算做什么呢?”

    邓禹严肃地答道:“但愿您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以尽微薄之力,从而名垂青史。”

    两人便相视而笑。

    邓禹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延揽天下英雄,争取民心,继高祖的宏图大业,救万民于水火”的方略。

    刘秀听了,当时刘秀内心的冲击,不亚于刘备听到诸葛亮的隆中对的震撼。

    邓禹认为,刘秀面临的最大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刘玄的绿林军,另一个则是赤眉军。

    邓禹提到的第二点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绿林军和赤眉军的势力强大,但是他们的问题就是军队纪律是非常差的,所作所为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所以邓禹建议从严治军,争取民心。

    耿(yǎn)弇的传奇故事。

    耿弇带来了一万突骑

    耿况是上谷太守,王莽任命的官员,心中非常不安,于是派儿子耿弇去朝见刘玄。

    耿弇行至宋子县,恰好王郎冒称成帝的儿子子舆在邯郸起兵。

    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说:“刘子舆是成帝的正统,不向他归降,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耿弇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王郎冒称刘子舆,只不过是一个骗子。我们如果没有择主的眼光,灭族之祸不远了!”

    孙仓、卫包不听,投靠王郎去了。

    所以,选择明主也是一种能力。

    耿弇听说刘秀驻扎卢奴县,前往拜见。

    耿弇发现刘秀举止不凡,才是一统天下的雄主,决心舍命追随,从此开启了耿弇辉煌的军政生涯。

    耿弇回去劝说渔阳太守彭宠和上谷太守父亲耿况,举兵相助刘秀。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