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凤凰男家庭
    等老公回家已经是深夜22:15了,康荣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母亲姚惠芝热了饭,让他吃了宵夜,公婆都披上了衣服,和康荣昌商量如何解决孙子在学校里摔破额头这件事。

    康荣昌说:“最近我们公司太忙了,我们项目组接了新项目,我忙得焦头烂额,部门经理催着我要设计图纸,我必须要赶出来,工作压力也挺大的,真的抽不出时间管家里的事,海超年纪这么小,才上小学一年级,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闯祸是常有的事,还是要两位老人和映兰多操心了。”

    婆婆姚惠芝附和说:“是啊,男人压力大,要在外面辛苦工作,努力赚钱,养家糊口的重担都落在荣昌身上了,他可是我们全家的顶梁柱,他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他们公司做的那都是大项目,马虎不得的,设计图纸一个数据都不能出错,男人事业太重要了,家里的事应该让映兰多操心,女人管孩子,做家务肯定要比男人更多一些,让大后方安定,男人才能安心发展他的事业。”

    “要不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男人操心,男人早晚都要累垮了!”

    “妈,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我在公司里做会计也是很忙的,而且我马上就要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了,我也”

    “什么?”婆婆朝方映兰一瞪眼,粗暴的打断了方映兰的话,“你是想说你也没时间管孩子是不?”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没说我不管孩子!”

    “映兰,你可要记住,你已经结婚了,嫁到我们老康家了,已经和荣昌生了孩子,是一位母亲了,母亲就应该以老公、孩子为中心,发扬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相夫教子,做好你这个儿媳妇应该做的事,照顾好丈夫,孝敬公婆,管好儿子。”

    “记住,这可是你分内的事儿,不能抱怨,不能诉苦,女人最重要的可不是事业,你去看看现在社会上哪个女强人是幸福的?”

    “女人终日像男人一样,在外面忙事业,她就顾不了家,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她忙事业,就忽略了家庭,中国男人哪里能容忍自己老婆比他本事大,赚钱比他多的?”

    “男人都要面子,都要尊严,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要比男人弱一点的,学历比男人低一点儿,工作收入比男人低一点儿,甚至娘家的经济条件比男方略微差一些,男方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男人就是不能容忍自己老婆比他强的,女强人太过强势,性格泼辣,雷厉风行,恰恰缺失了女性的温柔和妩媚,在男人眼里是不可爱的,男人都喜欢温柔多情,善解人意的小妹妹,哪里会喜欢性格泼辣,太过强势的母夜叉孙二娘?”

    “作为婆婆,我可是过来人,太了解男人的需求和心理了,说实话荣昌他爹脾气也不好,太火爆,太急躁,他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人,倔强,不服输,我年轻时候和他谈恋爱的时候,他这样的脾气,我没少吃他的亏和苦头,这么多年,都是我谦让他,磕磕碰碰,倒也过来了。”

    “女人啊,就得忍,忍一忍,就过去了,家里就太平了!”

    被婆婆这样一数落,方映兰不吱声了。

    见方映兰不吱声了,婆婆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映兰啊,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儿媳妇,善良、勤劳、吃苦耐劳,也不拜金,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荣昌当初眼光确实准,他选了一位好妻子,你俩都是大学生,性格脾气都合得来,我偷偷问了你的八字,拿去庙里算了一算,也不和我儿子荣昌冲突,你俩是很般配的,所以当初我和荣昌他爹都同意你们的婚事。”

    “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家里经济条件差了一点儿,我们老家是江苏南通的,我和荣昌的爹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荣昌是凤凰男,城里人真会给我们起绰号,是啊,凤凰男,对于这个称呼,有励志鼓励的意思,也有被嘲讽的意思。”

    “凤凰男,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咱承认咱们家起点确实低,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底弱,荣昌无法和那些拼爹的富二代比,我们对荣昌的教育就是告诉他,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贫寒,父母都帮不了他,他的将来要靠他自己努力打拼,他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靠他自己努力去争取。”

    “他不能像富二代那样任性,那样矫情,那样不懂得珍惜父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粮食和荣誉,我们农村人,人穷,志可不能短,人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要拿出鲤鱼跳龙门的胆量和气魄!”

    “我们有三个子女,荣昌之前还有两个姐姐,荣昌是最小的儿子,我和他爸好不容易生到第三胎,才得子,他可是我们老康家唯一的男孩,我们对他最宠爱,我们都想好好培养他,他的两个姐姐都不是本科生,大姐读到中专,就去做营业员了,二姐读了护理专业大专,被分配到医院里做了一名普通的护士,都各自成家了,嫁到男方家里去了,平时各忙各的,也就逢年过节来看看我们老两口。”

    “我们农村有个习俗,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我们也不要求两个女儿给我们什么回报,我们也不指望两个女儿来给我们养老了,我们就指望着唯一的儿子荣昌,儿子一定要管我们,我们以前在家里务农,没有交社保,也就没有养老金,现在国家给农民买社保了,国家能补贴一些,但也不多,还是要靠荣昌和你来负担我们两位老人的养老。”

    “我们认为我们养大这个儿子不容易,他是我们老康家唯一的希望,是我们全部的希望,指望着你们伺候我们,给我们养老,等我们老了,住医院了,医药费、住院费都要儿子掏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没啥好讨价还价的!”

    婆婆姚惠芝一打开话匣子,就啰嗦个没完,方映兰只能听着,也不敢和婆婆顶嘴。

    方映兰知道老公康荣昌是典型的凤凰男,他出身贫寒,几经辛苦好不容易才考上城里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生活,确实不容易。

    而方映兰也是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姑娘,她是一位东北姑娘,出生在东北吉林,家里还有两位哥哥,大哥留在吉林,照顾父母,比荣昌的父母好一点儿,方映兰的父母都是城镇职工,都有养老金,虽然退休工资不高,但也安稳,不需要儿女过多的贴补,负担不是很重。

    大哥留在老家照顾父母,二哥听说三妹方映兰来上海发展得不错,他也想要来上海,一周前二哥刚打过电话给方映兰,向她咨询来上海的相关问题,听说二哥要来上海发展,自己的娘家人总算有人来上海了,对于方映兰来说是一件好事,她也希望二哥能来上海,在婆家受了委屈,有时候能有一个娘家人,听方映兰倾诉一下,也是好事,总比一个人孤零零的,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独自承受要好得多。

    婆婆姚惠芝又在耳边絮絮叨叨说了什么,方映兰也没心思再听下去,公婆离开了农村,离开了相对贫困的生活环境,搬到城里,和儿子康荣昌、儿媳妇方映兰一起租房子住,仍然保留许多朴素观念和传统思想,甚至保留了一些封建观念,要求儿媳妇方映兰“三从四德”,不能和公婆顶嘴,不能和丈夫顶嘴,不能随意打骂儿子,对于这么愚昧迂腐的观念,方映兰真是哭笑不得。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