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七章 平地一声雷
    “下官漳县县令魏广源,携漳县同僚和乡绅贤达代表在此恭迎武陵王殿下”魏广源连忙上前行礼。

    高玮并不托大,连忙上前扶起魏县令,看着眼前迎接他的官员和乡绅,一时也是有些出神。

    在后世,高玮也曾幻想过走仕途这条路,倒不是为了享受前呼后拥的人前显贵,只是单纯的想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一些贡献,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

    其实不光是高玮,每个热血男儿心中都有过这样的梦想,从小受着爱国主义的熏陶,在历史故事和英雄演义的文化渲染下,很多男孩子心中都长存着精忠报国的志向。

    男孩子的天性如此,所以很多男孩儿从小就热爱玩具枪,也把当兵当做自己的第一个理想。

    只可惜,高玮在后世既没有去当兵,也没有走上仕途,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考卡住了大多数人的梦想,在比高考还要竞争剧烈的公考大战中,高玮不幸几次都沦为了炮灰。

    “少殿下,少殿下?”见高玮微微发愣,高兴小声的提醒道。

    在外人面前,高玮的随从都是称呼其为少殿下。

    “哦,哦,魏县令准备如此大的阵仗,盛大欢迎,让本王很是惶恐啊”高玮反应过来,连忙客套。

    “武陵王殿下客气了,能在此恭候殿下是我等下官的荣幸,漳县百姓听闻殿下要在我县募兵,亦是个个是活跃兴奋,跃跃欲试,争相等候为国效忠的机会”魏县令回道。

    看到高玮脸上欢喜,并无贵公子的架子和做派,魏广源放下了提着的心,心想此人倒不算跋扈,或许是一个好相处的。

    “殿下真是英武矫健啊,一身好骑术算是让下官长眼了”魏广源由衷的赞叹道。

    “是啊,今天我等算是大开眼界,想不到武陵王殿下还有此等卓绝的马上功夫,让我等钦佩不已”

    “英雄了得,英雄了得啊”

    众人纷纷赞道,有拍马屁的成分,但更多的也确实是被武陵王的身手所折服,谁会想到锦衣玉食的皇孙非但不是跋扈的纨绔公子,竟然还有一身的好骑术。

    高玮心中也是骄傲,两年前的高玮确实是浑身酸腐,虽然不纨绔,但身子也着实有些孱弱,别说骑马飞奔了,就是跑上个几百米恐怕都会气喘吁吁。

    那是真正养在暖室中的贵公子,身娇体贵的,谁还会没事的像个大头兵似的去自讨苦吃啊?要是不小心摔坏了身体才是真倒霉。

    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高玮在低调的同时,暗地里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把后世的各种健体操和健身技能拿来活用。

    一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在这个时代要是不小心生病了会是很糟糕的事情;二来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反应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有护卫贴身保护,但靠人始终不如靠己,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所以,这两年高玮不但暗地里跟着高兴等人学会了骑马,懂得了很多骑术技巧,还加强了体魄,身体早就脱胎换骨,四肢力量和灵敏度都很高。

    高玮甚至还想着学习一招两式,只是,除了马步可以越蹲越久,目前还并不会武艺。

    “好了,诸位贤达,咱们还是抓紧时间办正事要紧啊”高玮挥手道。

    “对对对,办正事要紧”众人齐声回应。

    片刻之后,高玮在漳县官吏人等的簇拥下来到了城中早已搭好台子的空地,空地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县兵和部分衙役在维持着秩序。空地上竟然还有几个体大膀圆的壮汉挥舞着大刀玩着杂耍,卖弄着力气和武艺。

    后世常说好铁不打钉子,好男不当兵,可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当兵还是很有热情的,社会上也不存在对当兵的歧视。

    很多热血男儿在梦里都憧憬着金戈铁马,马上封侯的人生际遇。这是一个尚武的时代,是一个还没有被儒家文化所完全腐蚀和变质的时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鬼李贺的这首诗就生动的表达了唐朝时期人们对于当兵打仗的心态,是热爱和踊跃而不是歧视加逃避。

    百无一用是书生,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民间流传的也都是尚武和勇敢的精神。

    汉家男儿从来都不怕战争,也不怕流血牺牲,真正阉割了民族尚武之魂的是在两宋时期。

    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强势经济时代,可以说是达到了封建文人治国的巅峰。

    但与之相对的却是民族勇武之魂的失去,可能是因为得国不正,宋朝皇帝对于军人的猜忌和防范也是历史之最。

    终宋一朝,军人的地位始终是十分低下,甚至是有品级的军官对上比自己还要低两阶的文官都要谨慎小心,生怕哪里没做到位得罪了对方而招致灾祸和报复。

    更可耻可悲可哀的是,宋朝的士兵都要在脸上或者手臂等处刺字,古人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可以想象这是对一个人多大的侮辱?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高玮心中亦是澎湃,一股热血从心底腾起,豪情万分。

    高玮带着护卫和县令等人走上了高台,往下压了压手,示意台下的百姓们安静下来,随后又令两个护卫拿出背在身后的牛皮袋,从中各自取出了一面锦旗。

    两名护卫在众人的注视下,各自拿着一面大红锦旗走向台子靠外一侧两个角落的柱子,选择了合适的高度,用钉子把锦旗挂了上去。

    众人被护卫的动作吸引,不理解究竟是台上几人要干什么。等到护卫把锦旗挂好,台下有识字的群众立刻为周围人解读起来。

    只见右侧柱子的锦书上,红底黑线写着四个大字“保家卫国”,左边的则是“参军光荣”。

    “咦,这是,这是”

    百姓们窃窃私语,虽然有人为大家解释了这八个字的含义,但是很多人心中还是很模糊,不明白台上的那位贵公子想要做什么。

    这时的百姓对于当兵没有排斥,可思想上对于荣誉和国家概念是模糊的。

    当兵只不过是为了多一条腾达的路,马上觅封侯是很多人的信念,很多人都相信富贵险中求,是刀山火海里砍出来的。但是对于为什么打仗,为谁而战,人们大多是不清楚的。

    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概念都还很弱,既没有中央层面统一的思想指导,也没有舆论的有意引导。

    底下百姓互相交头接耳的讨论着,高玮也不阻止,又指示护卫抬出一路上携带的三个大箱子。魏广源早就注意到这几个箱子,不知道高玮想要做什么,却不敢问,这时候也好奇起来。

    在高玮的指令下,护卫很快把箱子打开,只见当中一个是一根空心铁管,高玮拿出来从空心管的一端瞧了瞧,其中还有一根细长的铜柱贯穿左右。

    另外两个箱子里装的是一模一样的一个像木桶一样的铁制家伙。不过,这两个桶和一般的木桶又不一样,周身全部都是用铁皮卷起来做的,上大下小,越到开口处口径越大,越到底部,口径越小,在桶底还有开有一个小孔。

    魏县令等人很好奇,不知道高玮心中卖着什么药。

    高玮摆弄了几下后,迅速把这三个部件组装起来,组合严实后,对着铁管中间突出的部分喊了起来“喂喂喂”。

    高玮这一喊可不要紧,仿佛是平地一声雷,众人听到似有炸雷在耳旁响起,大惊失色。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