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四章 大婚、祭祖
    在子姓陵园,待了没多久。孔丘就出来了!



    乐喜好奇的对陵园望一眼,却并没有看到特殊的地方,那丑婆子,还在扫着地。



    “孔丘大贤,不知你刚才……!”乐喜好奇道。



    “没什么,就是看看子姓先祖们的坟墓,说说话罢了!”孔丘摇了摇头,并没有解释。



    “哦?”乐喜一阵意外。



    “走吧,去祖庙,继续播种一段时间,确保宋国粮食能彻底熬到明年新粮出来!”孔丘吩咐道。



    “是!”乐喜应声道。



    虽然孔丘解决了宋国燃眉之急,但,终究粮食不足以到明年此刻,终有隐患,孔丘要一劳永逸。



    孔丘没和乐喜提周幽王的事情。



    先前与褒姒一番详谈,才知道这胜九天的可怕。



    两百多年前,周幽王为人帝,为周天子,天下气数尽在其身,居然惨败在了胜九天手中。



    胜九天虽然藏于暗处,但,天下各国,居然都有其影子,未必是各国之人王,很可能是其臣子,但,只要胜九天一声令下,天下各国,必将听候胜九天调令。



    就好像此次,胜九天一声令下,天下各国,居然没人给宋国卖粮一般,可怕的影响力,让孔丘震惊。



    褒姒的原话,两百年前,若周幽王为明面上的周天子,那胜九天就是暗中的天子。一举一动,威慑滔天。



    周幽王烽火天下戏诸侯,崩坏自己的礼乐大道,才堪堪逃出,可见胜九天的可怕。



    礼乐大道,为周朝的帝王大道,与孔丘的大道,老子的大道一样,可,面对胜九天,居然崩了?甚至肉身尽毁。



    周幽王逃窜天下,胜九天天下追捕。



    周幽王不得不隐姓埋名,来了宋国,魂附上代宋王身上,才苟延残喘。



    在宋国,重修大道,因为这个时代,君王气数,依旧受天地制约,无法修行入深,只能传位给刚刚的宋王,多番谋划下,将其谥号留为‘共公’,只是为了给王雄留个线索。



    毕竟,这天下,可没几人知道周共工是谁。



    周共工心生恼火,聚崩碎之礼乐大道,利用宋国,修炼无上大法,以便来日报仇胜九天。褒姒一直守候之中。



    孔丘此来,也算不巧,周共工正在闭关。



    为了不引起注意,孔丘与褒姒简单交代了一番,就离开了陵园,投入到种粮之中。



    有了之前的成果,如今宋国,对孔丘可谓是有求必应。



    孔丘以大道种粮,无不前来帮忙。



    同时,孔丘也适时对宋国各大家族提出借书一观。



    这一刻,自然没人反对,各大家族甚至以借书给孔丘为荣耀。



    顿时,堆积如山的书籍送来,孔丘一日种粮,一日读书,而因为书籍太多,由孔丘学生分门别类,并且,将来不及看的书,进行抄录。



    一连一个月,终于种够了宋国一年的粮食。



    宋、平、公的灵位,也正式入了祖庙。



    公子佐继承王位,成为新的宋王。



    虽然新的宋王眼中满是嫉妒,但,没用,孔丘与亓官赤的婚礼也正式开始了。



    由向戌亲自主持,百官前来恭贺。



    在亓官正亢奋的目光中,行拜天地大礼。



    这一拜,商丘齐喝,整个宋国都送上了所有的祝福,百姓得知孔丘大婚,举国同庆。



    在亓官赤激动中,完成了今世的婚礼。



    没有那么多仙法的炫丽,却有着整个宋国的祝福,对亓官赤来说,就是最好的婚礼。有孔丘,就是最好的。



    大婚之后,孔丘在宋国住了一个月,与亓官赤新婚燕尔。且与学生们抄录无数书籍。



    直到宋国的祭祖在推迟两月后又重新举行。



    昔日向戌曾交代,只有对宋国有大功劳,方可参加祭祖大典,此刻对孔丘来说,已经不是门槛了。



    若救了全宋国之人还不算大功劳,那什么才是?



    这一次,没人再阻拦孔丘。



    由新宋王高喝了祭词,宋王祭拜之后,子姓各大家族,陆续前来祭拜。



    而宋王之后,第一个祭拜的,以往都是向戌,这一次,向戌将这个首位让给了孔丘。



    孔丘当仁不让,带着新婚的亓官赤,对着宋国祖庙一拜。



    “孔丘,代父叔梁纥,祭拜先祖!”孔丘郑重一礼。



    亓官赤随之拜下。



    “轰隆隆!”



    孔丘拜下之际,祖庙之中,商汤雕像,所有商朝君王雕像,跟着拜了下来,而祖庙上空的信仰之身,也跟着个个拜了下来。



    这一幕,看的宋国所有人都再度倒吸口寒气。



    上一次就有过,但,那时,所有人受老宋王挑拨,以为孔丘故意不敬祖先,用了法术的,这一次,才真正体会道,原来,一切都是祖先有灵?



    “孔丘是圣贤,所以,先祖才需要回礼!”不知有谁叫了一句。



    “圣贤降临!”



    “孔丘圣贤!”



    …………………………



    ……………………



    …………



    无数声音从四方响起。子姓子孙,看孔丘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向戌等几个官员却是皱了皱眉头。



    孔丘却没理会其他人的态度。



    这是完成父母的遗愿,也算成全了今世之身的孝道。



    但,此刻的孔丘,在宋国,已然被彻底神话了。



    向戌等人看的明白,孔丘如今在宋国的地位,恐怕,比那老子的名头还大,百姓无不信奉孔丘。这一刻,孔丘若是想要谋权篡位,绝对百姓拥护。



    这…………!



    宋国需要大贤坐镇,镇压气数,可孔丘如今在宋人心目中,好似超过太多了,这对于当权者来说,恐怕并非好事。



    向戌等一众官员在神色复杂中,完成了祭祖大典。



    待祭祖大典之后,孔丘却再度面见群臣。



    “诸位,孔丘此次祭祖已成,该回鲁国了!”孔丘告别道。



    “什么?要走?”很多官员顿时露出焦急之色。



    如此圣人,怎么可能让他走了呢?



    但,这一刻,向戌却态度变化道:“孔丘,宋国永远是你的家!”



    “多谢向大夫!”孔丘微微一笑,郑重一礼。



    很多官员一阵焦急,向大夫什么意思?这是让孔丘走了?怎么可以,上次不是千方百计要留下孔丘吗?这次怎么这么容易就让他走了?



    “多谢孔丘!”向戌惭愧的一礼。



    向戌为了宋国朝纲秩序不乱,才惭愧的下此决心的。



    孔丘其实也明白向戌的担心,不过,对孔丘来说,宋国百姓的信奉,对自己来说未必是好事,长此下去,必将形成巨大的隐患,况且,自己一心做学问,也没有心思将精力放在治国之上。



    一番告别,在所有人愧疚、挽留下,孔丘的马车,缓缓驶出了商丘。



    在孔丘离开商丘之日,全城百姓,尽皆出城相送,一直将孔丘送出百里,才慢慢散去。



    路上,亓官赤看着已经消失在视野中的父亲,擦了擦眼泪。



    “又不是不见面了,哭什么!”孔丘笑着给亓官赤擦了擦眼泪。



    “那是我新爹,而且,他没有修行,也不知下次见他……!”亓官赤难受道。



    “亓官正太过执着于权利富贵,让他暂别权利,静心修行,却是艰难,不过放心,今生因为你我,他在宋国必将顺风顺水,待他来世,我以生死簿,许他个富贵新生!”孔丘搂着亓官赤说道。



    “嗯!”亓官赤躺在孔丘怀里,一阵感动。



    “呕!”



    亓官赤忽然一声干呕。



    “怎么了?”孔丘脸色一变。



    “我,我也不知道!”亓官赤也是一脸茫然。



    自己原先好好的,怎么干呕了?



    “要不要找人看看?”孔丘顿时担心道。



    亓官赤也是一阵焦急,仔细检查了一下自己,自己好像没受伤啊。



    “呕!”亓官赤顿时又是一声干呕。



    “这,这,这……!”孔丘脸色一变,就要停车。



    就在此刻,孔丘的马车之内,忽然传来一声女子的声音:“好歹也是当过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你自己做的孽,紧张什么?”



    “谁?谁在说话?”亓官赤顿时脸色一变。



    马车里,不是只有自己和夫君吗?怎么又有女人的声音了?



    孔丘却拉住亓官赤,看向马车内部:“你是说……!”



    “你又要当爹了!”马车里,一阵烟雾闪过,却是出现一名绝世女子。



    “啊,是你,是你……!”亓官赤顿时惊叫道。



    此女子,不是褒姒又是谁?



    孔丘没有理会亓官赤的惊讶,而是一脸惊愕的看向亓官赤的肚子。



    又要当爹了?



    “夫君,她,她怎么在这?”亓官赤惊叫道。



    “我正要告诉你呢,不过,哈哈哈,没想到,没想到……!”孔丘抱着亓官赤顿时惊喜道。



    “啊?”被孔丘一抱,亓官赤顿时脸上一红。



    继而,孔丘将周幽王、褒姒的事情给亓官赤说了一遍。亓官赤这才释怀。不过,很快被褒姒的指点惊喜到了。



    怀了孔丘的孩子?



    亓官赤顿时露出一股激动之色。



    -------------



    孔丘的马车,向东行驶。



    而在孔丘马车不远处的高空,却是飞来了一群人。



    “三哥,前面那是叔叔的马车吗?”



    “肯定是,哈哈哈,终于找到叔叔了!”



    “爹说,我们不能轻易暴露!”



    “可,那是叔叔!不算暴露!”



    “可除了叔叔,还有别的人呢!”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来都来了,怎么可能不见叔叔?看我的,我来叫叔叔出来!”



    ………………



    …………



    ……



    本书来自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