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古怪的规矩
    转天一早,天不亮的时候陈教授便把我和九叔叫醒了,陈教授提议说:两位警官,虽然我进入过山里又从山里安全地走出来了,但是我们这几个人毕竟不熟悉山里的情况,我向你提一个建议,可不可以请求老那陪同我们一起进山,老那经验丰富,办案你们警察在行,在山里找人,老那肯定更在行,你觉得呢?



    我问九叔:我觉得很好,九叔你觉得呢?



    九叔同意地点点头:如果老那可以跟在我们身边,他了解老林子,当然很好,不知道老那有没有时间或者人家愿意不愿意呢?



    陈教授拍了拍胸脯,说:你们不反对就行,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好了。



    老那是个爽快人,他答应了陪同上山的请求,但在离开林场大木屋之前,必须等待另一个护林员来接替自己。



    老那用无线电与山下的护林员联系了一阵,上午9点多的时候,年轻的护林员接替了老那的工作,于是,老那带着他的大黄狗,和我们一队人一起朝山里行进。



    真正进入山区的时候,已过了中午12点钟了。



    虽说是深秋初冬交替的季节,大山里的许多植物依旧茂密,可以把直射的阳光挡在外面,从繁密的枝叶间漏出的无数光柱穿过幽暗的空间,斑斑点点地投射在阴冷潮湿的黑土地上,各别经过的羊肠小路被一地黄黄的落叶遮住,脚踏上去软绵绵地不着力,到处弥漫着一种腐烂植物的味道。



    要是没人硬闯进来,林子一定是很宁静的。



    因为有人惊扰了林子,所以山间总是会传来几声鸟鸣和小动物在草丛里惊慌的逃窜,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对于第一次真正闯入长白山怀抱的我来说,满眼都是没见过的奇异物种,如同身处在一个无比巨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中。



    人们惊异于物种的奇妙,一路上兴致昂然,不断请教老那一些关于长白山老林子里的传说故事,老那也乐此不疲,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一路走来也不觉得过于疲劳,只是陈教授有时候会表现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朴大头这一路都低着脑袋走走停停,像是丢了钱包一样,于是陈教授用力地朝前推他一把,说:赶紧走啊,磨蹭什么啊?



    朴大头的嗓门挺大,操着不娴熟的中文说道:走了大半天……我……我怎么连个小人参也没看见?



    老那听了这个外国人的话,他大笑了几声,说:你别费劲了,这才刚刚进山,你不觉得有很多树木都是小树,那都是新栽的,从古至今这么多年的乱砍乱伐,山里的植被受到极大的破坏,这不,近些年才开始封山造林吗?所以说,即便山上还有所剩极少的人参,那也得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算真能看见一棵人参,如果不懂放山人的规矩和方法,也很难把参完好的带出山,即便强行挖走,那人参很也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了。



    朴大头迷糊了,他问老那:那……为……为什么呢?人参……人参不就……是一棵草药吗?看见了,挖出来不就可以了吗?



    老那笑了一下,耐心地说:进山采参的人叫放山人,要是结帮结伙就叫参帮,参帮人数多少没有规定,但放山的人数必须为单数,当然这主要是讨个吉利。挖到人参回来的时候就成了双数,这叫‘去单回双’,因为人参也算‘人’。



    类似的话我好像听逃犯李长贵说过,因为这一次的案子与采参这种职业密切相关,我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放山人所有的禁忌和规则。



    只听老那接茬说:进了山,人参就不能再叫人参了,得叫棒槌,这是规矩,一旦挖到棒槌,无论进山几个人,卖了钱要均分,老把头也不例外。最重要的一条规矩是,抬棒槌要挖大留小,为的是给干这一行的子孙留口饭吃,发现棒槌要立即大叫‘棒槌’,这样就能把人参定住,不然它就跑了。还有,心眼不好,爱耍小聪明的放山人,是永远得不到大棒槌的,因为长白山还有一种草,长得和人参几乎一模一样,一般的人是分辨不出来的,但与人参不同之处就是浑身长满细刺,做事不踏实的放山人,最容易遇到这种植物,看起来和人参相差无几,可用手一摸就扎了一手刺,这刺可厉害了,扎进肉里,不拔还好,越拔越多,还有毒,钻心疼啊,倒是没听说有人被刺毒死过,不过,这是个教训,也有人说,是山神爷参把头故意施法惩罚一下那些不厚道的放山人。



    萧雅婷问:山神爷参把头是不是就是那个吃了一只蝲蛄的名叫孙良的农民?



    老那回答道:可以这么说,参帮的人很敬畏这个人,抬棒槌之前还得焚香磕头,所以,孙良是参帮所供奉的祖师爷,放山的队伍开始巡山抬棒槌的时候,都要设香案,大伙跪倒在地,虔诚祷告:‘山神爷老把头,小子们来放山了,您显显灵吧,指条明路保佑我们抬大货,出山以后换回银钱必定杀猪宰羊,供奉您老人家……’这叫拜山,拜过山之后,谁的心诚,心眼又好,那孙良参把头就会保佑他能抬到大货。长白山密林遮天蔽日,虎狼出没,挖参就像大海捞针,人参难觅,危险丛生,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而且一个人要是走了单,很容易就会麻达山了……



    正说着,老那停下来,因为前面一块高地上有个小木屋,比林场的大木屋的规模小得多。



    老那介绍说:那小木头屋子是林业局搭建的,像这样的小木屋前面还有两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整整一个白天的路程,是专门给进山工作的护林员休息和过夜用的。



    老那还说:因为今天头一天登山,体力充沛,所以到达这里天还没有黑下来,但也不能再朝前走了,只得在这第一个小木屋里待到转天天明,再朝下一个小木屋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