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麦收做梦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孙妈妈,麻醉药失效后,伤口疼得冷汗直冒,咬牙忍受的样子。麦收连忙叫大志:“你去医院门口买点冰棍来,用手巾包着放在伤口,这样妈的脖子就不那么疼了。”

    “大冬天的,哪有卖冰棍的?夏天才有。”大志还怪麦收净想些溲主意。“有,有卖冰棍的,去买吧。”同屋的一个老大妈说道,“这里不跟咱们老家一样,什么都有卖的,别拿家里跟这比。”

    大志这才起身去楼下买冰棍,嘴里嘟嘟囔囔地不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志用塑料袋包着,捧上十来根奶油冰棍,麦收连忙用手巾包好,放在孙妈妈脖子下面,过了一会儿问:“妈,好点吗?”孙妈妈说:“好多了。”望着孙妈妈舒展开的眉毛,麦收长出了一口气。

    看孙妈妈安定下来,麦收忽然觉得肚子一阵饥饿,原来一听说妈病了,便立即开车送医院,到现在还没喝口水呢,望着外面黑下来的天,麦收对大志说:“你在这守会儿,我出去吃点饭。”

    大志说:“你先出去吃吧,回来给我带点就行。”麦收答应着,走出病房,外面大街上灯火通明,马路砑子上,人声喧哗,锅勺乱响,热气腾腾,都是卖小吃的,见麦收走了过来,便有一个小姑娘专门过来问:“来个砂锅豆腐?”麦收说:“砂锅豆腐有什么吃头?还有别的吗?”小姑娘说:“老板,不只是豆府,还有猪肉,虾仁,蘑菇、玉兰片,白菜心,葱、姜、蒜什么的,可好吃了。”

    麦收一听对方如此说,到是动了食欲,再说也的确是饿了,便说:“那就来个砂锅炖豆腐,多放点肉,虾仁,钱好说。”

    小姑娘看麦收象个有钱人,便说:“这边坐吧。”待麦收坐好,立即脆生生地喊道:“砂锅炖豆腐,多放猪肉虾仁。”然后小姑娘回过身来,又对着麦收笑着说:“老板,主食您来点什么?”麦收看着一边的摊子说:“驴肉火烧给我来四个吧。”

    驴肉火烧是现成的,立即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切好驴肉,夹在火烧里,然后又放在竹盘子里,放到麦收面前,说道:“您慢慢吃着。”

    麦收拿起一个肉火烧,一口咬下去,都是瘦肉丝,满嘴余香,顿时食欲大增,一口气连吃了三个,这时候,砂锅炖豆腐也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麦收一见,立即伸筷子便夹,豆腐果然鲜嫩爽口,更有虾仁的美味,芜荽的清香。

    麦收吃得满头大汗,早忘了现在是冬天,保定的风味小吃,还真是好吃呀。

    原本是要上省城石家庄的,但石家庄太远,保定离着近些,便到保定来看病了。麦收吃完了饭,打着饱嗝,在大街上溜达着,前面是个熟食店,麦收想着给大志带点什么吃的,便来到了店门口,店门口墙上镶着一块匾,上面刻着:

    百年老店,特色菜卤鸡是保定市传统风味名吃,历史悠久。选料精良,加工考究,用陈年老汤、各种佐料并配以数种名贵中药卤煮;成鸡色泽酱红鲜艳,外形完整美观,气味清香,入口鲜嫩不腻,味道醇厚,久食兼有健脾强胃、滋补身体作用。

    麦收买了一只鸡,用纸包着,回了医院,一进病房的门,见大志正做在一边打盹,便说:“吃吧,看我给你带回来的什么好吃的。”大志先闻到一股香味,立即瞪圆了眼,“烧鸡!太好了。”拿过来,撕开纸,对着酱红色的鸡大腿就是一口,连连叫着:“好吃,好吃,回去给小素捎着一只,多少钱一只?”

    “三十八一只,好吃不贵。回去时给妈买一只,让妈妈也尝尝,好吃吧?”

    两个人边吃边聊着,不觉困了,便问进来的护士,哪有睡觉的床?年轻的护士回答:“楼下有租钢丝床的,一宿五块,你去租一个。”麦收一听便准备去租床,问大志,“你要不要也来一个?”

    大志摇头,“租一个咱两换着睡就行了。我值后半夜,你值前半夜?”麦收说好吧。便从楼下租了床,两手抱着,走进来,放在病床旁边,躺下对大志说:“我先休息了,家里没睡好,困得要命,有什么事你叫我。”麦收是真困了,躺下开始还不停地翻身,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麦收躺在床上开始做梦了,梦到自己被妈妈抱着,拼命地哭着,“妈妈不要扔我,妈妈,我乖乖的,不要扔了我。”可是他看不到妈妈的脸,只模模糊糊的听到妈妈的哭泣声:“孩子,别嫌妈妈心狠,妈妈也是没办法呀,你生死由命吧,能有人看到你,把你抱回家去,你就拣一条命,没人看到你就饿死在地里。”

    接着是一阵一阵的哭声,麦收被妈妈抱在怀里,拼命想看清楚妈妈的脸,可是怎么也看不清楚,只觉得妈妈的身子十分单薄,妈妈的声音还很年轻,妈妈的怀抱十分温暖,除此以外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在麦地里躺着,拼命地哭着,哭得嗓子都哑了,这时候孙妈妈路过,听到了哭声,便从麦地里抱起了孩子,仿佛看到一双眼睛,一闪便不见了,便知道是孩子的母亲在一边看着,便喊:“孩子他妈,怎么着也不能把孩子扔了呀,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呀。”

    小麦收也拼命地喊:“妈妈抱,妈妈抱。”

    但那个哽咽的声音终于远去了,孙妈妈看到小孩十分可爱,又是别人家扔的,打开小娃包裹衣服的被单,里面包着五百块钱。便抱着麦收回家了。一回到家里,跟老公说捡了个孩子,老公看着孩子说:“咱们一个孩子还养活不起,你又抱一个来。”话语十分不满,当晚两人还吵了一架,非要孙妈妈抱走送人,可孙妈妈就是不肯,以离婚相要挟,男人没办法,只好愁眉苦脸地答应下来。

    从此麦收便在孙家生活了下来,因为麦收是从麦地里捡的,孙妈妈便给他起名叫麦收,象对待亲儿子一样疼麦收。麦收小时候,还跟大志抢奶吃,把大志打哭了。有邻居就逗大志说:“麦收是从麦地里捡来的,他凭什么跟你抢奶吃,你别怕他。”

    大志听了便跑回家去问孙妈妈:“妈妈,他们说麦收弟弟,是你从麦地里捡回来的,是真的吗?”孙妈妈起初还不说,对大志说:“别听他们瞎说,你们都是妈亲生的。”但纸里包不住火,当大志六岁时,因为家里穷,经常断炊,吃树叶子,挖野菜,有一天大志爸爸骂麦收:“野种,也跑来跟我儿子抢吃的。”一把夺下了麦收手里唯一个窝头,给了大志。

    麦收哭着去找孙妈妈,问自己是不是她亲生的,孙妈妈跟大志爸爸吵了一架,麦收从两人激烈的言词里,终于知道自己真的是孙妈妈在麦地里捡的了。孙妈妈说,你妈妈应该就住这附近哪个村,我带着你走找她吧,便抱着麦收一个村一个村去找,逢人便问,逢人便问。可是找了一个月,都说不知道。

    最后没办法,又把麦收抱回家来,说:“麦收,虽然你是捡来的孩子,我也拿你当亲儿子看,家里穷呀,妈妈也没办法,咱都对付着过吧。”就这样麦收长到了九岁,因见村子里人都上学了,大志也上学了,麦收找到孙妈妈也要上学,孙妈妈便给麦收用旧衣服改缝了一个书包,送麦收到了学堂。

    可是麦收只上了三年小学,学校便开始收费了,因为交不起学费,书本费也经常拖半年才给,麦收终于退学了……

    麦收退学后,天天到地里打草,挖野菜,牵着那两只绵羊去放。乡村的天地是广阔的,春天有柳叶,各种野菜,麦收饿极了,就带个小锅,自已拾点干树枝,在小锅里炖野菜吃。

    夏天有杏子,桑椹,西瓜,甜瓜,黄瓜什么的,应有尽有,有时候饿极了从家里偷点面自己熬粥喝。秋天最饿不着的,可以煮玉米,烧山药,剥花生,撮黄豆吃。

    最难熬的是冬天,地里除了麦苗,什么都没有,一块生产队刨了的山药地,用铁锨找十几遍,看人家有没有拉下的,最后连山药根根都捡回家去,花生地,也是找了又找,还有棒子秸子,都翻烂了。有什么办法?那种饿得眼睛发绿的感觉,是现在的年轻人体验不到的。

    就是这样的日子,麦收在十三岁上,都过不成,被大志轰了出来。那年大志的爸爸病死了,是累的,一个人肩膀上扛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孩子,自己又体弱多病,终于不堪重负得病死了。

    为此,孙妈妈被大志的公公骂,婆婆数落,大志气红了眼睛,再也容不下麦收了,十三岁的孩子,吃得多起来,大志爸爸一死,多病的孙秀兰怎么苦巴苦掖这个家呀。

    孙妈妈把麦收安置在破庙里,流着泪说:“麦收,不是妈不收留你,是妈实在养活不起你呀,你恨妈就恨吧,妈也实在没办法。”

    麦收扑在妈妈怀里,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