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上回说到郝广琬向周公和孔子推荐了双度先生,两人很是高兴。郝广琬又说了双度先生的家庭住址,孔子都一一记下,就是没有电话号码和QQ。周公和孔子印象中好象查电脑时有这么个人,但没太注意,两人心下都想着回去后要先查一下资料再说。

    说着话已经是日上三杆,快十一点了,外边红彤彤的大太阳在雪后显得格外光亮。阳光下的雪景更是耀眼夺目,把个郝广琬的待客室映照得分外明亮。周公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我们暂且告退,有空再来闲聊吧。孔子也跟着站了起来。

    郝广琬急忙拦住说,万万不可,两位远道而来,也跟小弟一个机会,略尽地主之意。我已安排过了,中午我们在此喝些薄酒,还可以进一步畅谈。

    周公摆摆手说,不用了,非常感谢你的盛情款待,心意领了。有这上好的普洱茶,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酒就不喝了,改日再来。难得我们有此共同的兴趣,能聊得这么投机。哪日有空我们再聚吧。

    郝广琬再三相留,无奈二人执意要走,也就不再相让,互留了电话号码、加了微信,周公和孔子便告辞了。

    这时的大街上格外热闹,走路的、坐车的、卖东西做生意的、小孩子玩打雪仗的、窜门溜狗的、林林总总,不亦乐乎。毕竟刚入冬,地温还比较高,雪消得很快,路上人踩车压加打扫,走在路上已经不象来时那么费力了。

    周公和孔子回到宾馆,孔子就迫不及待地去开电脑。周公笑道,慌什么,那叫什么双度先生的还能跑了不成?打个电话让他来见你这个儒学鼻祖不更省事?

    孔子知道周公老祖宗在跟自己开玩笑,同时也发现自己真的有点猴急了。人在老辈人跟前容易不自觉变小、变年青、甚至变得不稳重,但嘴上不饶,两人就开始了打嘴仗。孔子反唇相讥道,你不急?你不急就能想出打电话的招?能打电话你不早打了?

    周公也笑着说,嗨,连电脑都会用了,不简单了哈!你恁能你咋不给老聃联上,让老聃也穿过来旅旅游?

    孔子笑呵呵地说,老子的大架得你这个老祖宗才能请得动,我是不行。你只要一个打电话,他就骑牛来了……

    两位老祖宗——也是一对老玩童——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逗乐咱不提。孔子手上没闲着,这时已经打开电脑联上网了。两人正说着笑着,孔子突然就说,老祖宗你来看看。这小子有点意思。

    周公凑上来,原来屏幕上是一首诗,是那个所谓双度先生的一首诗:

    美好的憧憬

    循着科举制度的脚印

    追溯到孔孟的遥远时代

    那里的世界大不一样

    自由和混乱

    是弱肉强食的发泄

    积非成是的逻辑

    害了一代又一代

    孔孟的思想闪着诡异的光

    老子的《道德经》更是磷火闪闪

    《连山》、《归藏》和《周易》

    远古的思想

    流落民间

    看

    三皇五帝在嘲笑着他们的子孙

    玉石、玛瑙就是他们眼睛的光

    乌木、蜜蜡更是永久的埋怨

    几千年的文明竟抵不过百年的梦想

    为什么

    古老的思想散落在民间

    高高在上的却是权力的魔杖

    打磨的石器还在散发着光芒

    青铜器早已绿衣满裳

    古老的文明不是一句口号

    真正的文明是对弱者的给与和体谅

    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残酷

    终将会把伪劣的文明埋葬

    集权的皇帝早已被打倒

    阴魂不散

    演义着腐朽的天堂

    八年的抗战

    岂止是八年

    九一八早已刻进了骨髓

    这是历史的低吟

    更是未来的昂扬

    法治的旗帜迎风招展

    一切特权终将消亡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双度先生怀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为国家、为民族闲**不少心。国家、民族跟他有啥关系?他充其量也就是其中一个体,那么多的人都做啥呢?咋就显摆出他了呢?

    这可不是周公和孔子的想法,这是小可我的不满。再看周公和孔子,两人看罢紧皱眉头。孔子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小子好大胆,顺着科举制度的脚印追到我这儿了,是我让科举制度的?不过这话他没敢说出来。周公却在想,这小儿思维好敏捷,眼光好犀利。他对孔子说,这娃娃好象有点意思,他不仅想到“周易”了,还提到“连山”和“归藏”,连三皇五帝都捎带上了。他就一个思想,对特权的憎恨和不满。什么是特权?我说过,没有约束的权力便漫延成特权。人都是抵制不住诱惑的,永远不要去考验某个人。考验只是一时的,这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不代表永远都能经受得住。最好的办法是内心的修为和外界的约束和二为一。内心的修为属内、属阴;外在的约束属外、属阳,这里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但是如果把内在的约束理解成阳,外在的约束理解成阴,就犯了传统的毛病。那就是,人们总以为圣人是没有瑕疵的,圣人可以抵御所有的诱惑甚至是打击,但是圣人也是人,只不过比普通民众多了些自我约束和认识,把圣人绝对化是不对的,阴阳要处于动态平衡中才是最和谐的。但是圣人面对外界约束能做到理解、支持并坦然接受和主动遵守这是不错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而一般人面对外界约束只会心不甘情不愿被动地去执行这是不好的,把约束当做累赘这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

    周公的一番话显得有点乱,但大意是明白了,就是说不能把圣人绝对化,用动态的眼光来看问题什么都是靠不住的。这是周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把孔子说愣住了。孔子又一次感叹,真服了周公老祖宗。我看到这小儿的诗,产生的是不满和怨气,周公则联想出这么多道理。认识够前沿,思想够老辣。所以也十分真诚地说,这娃娃思想偏激,还是多一些中庸的好。尽管特权不好,但发现了问题好好对待,想办法克服掉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周公忧心忡忡地说,你看他提出什么办法了吗?只是一味的愤懑、不满,没有建设性思想;只有宏伟的愿景,没有找到通达理想的梯子。他也说了,“法治的旗帜高高飘扬”,这只是口号而已,只是抒发一下他的情感而已,这中间还有很多事要做呢。但是他找不到通向理想的道路啊。

    孔子想想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想起了屈原的话,然后说,我们也许可以帮他一帮。

    周公说,不管怎么说,这娃娃有点门。咱就先见见他再说吧。

    欲知周公和孔子见到双度先生会有怎样的故事,双度先生又是何许人也,请看下回。